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9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非鱼养殖现状与健康管理——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王广军研究员 被引量:7
1
作者 胡俊康 王广军 《广东饲料》 2021年第3期8-10,共3页
我国罗非鱼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加工出口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家。近年来,我国罗非鱼产业进入成熟阶段,罗非鱼产量呈波动态势。
关键词 加工出口 珠江水产研究所 罗非鱼养殖 苗种繁育 罗非鱼产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产业链 波动态势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汪学杰 我在南非看到当地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坚决态度
2
作者 罗茵 汪学杰 《海洋与渔业》 2020年第10期26-29,共4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研究员汪学杰,主要从事观赏渔业研究,研究涉及鱼类遗传育种、观赏鱼标准化研究等。2012年9月,汪学杰受商务部和原农业部联合派遣,作为“援南非高级水产专家组”鱼类育种岗位专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研究员汪学杰,主要从事观赏渔业研究,研究涉及鱼类遗传育种、观赏鱼标准化研究等。2012年9月,汪学杰受商务部和原农业部联合派遣,作为“援南非高级水产专家组”鱼类育种岗位专家,开展为期一年的技术援非工作。期间,他对南非共和国(以下简称“南非”)外来生物的防范对策有一些感触,本次采访也由此展开。另外,汪学杰还介绍了一些常见观赏鱼类的外来生物入侵种类和的防范现状,他表示,观赏鱼贸易是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漏洞,因为该品类是作为活体动物输入国境的,不需要经过引种审批程序,但是不能以此为由而禁止观赏鱼贸易,亟待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水产研究所 外来生物入侵 观赏鱼类 观赏渔业 南非共和国 活体动物 鱼类育种 援非
下载PDF
聚智聚力,草鱼产业升级慢步走——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巩华副研究员
3
作者 胡俊康 巩华 《广东饲料》 2022年第12期11-13,共3页
草鱼作为“四大家鱼”被大家所熟知,其养殖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年产量维持在550万吨以上,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均有养殖。纵然草鱼的养殖历史悠久、产量大、分布区域广,但疾病、种苗、养殖... 草鱼作为“四大家鱼”被大家所熟知,其养殖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年产量维持在550万吨以上,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均有养殖。纵然草鱼的养殖历史悠久、产量大、分布区域广,但疾病、种苗、养殖模式等问题仍制约草鱼产业发展。着眼于草鱼产业的现实问题,助力草鱼产业的稳健发展。《广东饲料》杂志社记者邀请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巩华副研究员做了此次专访,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他长期在养殖一线做科研服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草鱼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水产研究所 产业升级 稳健发展 四大家鱼 杂志社记者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病害 养殖模式
下载PDF
首个全雄杂交鳢育种在珠江水产研究所获得成功 被引量:1
4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1期52-52,共1页
2017年12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陈昆慈研究员领导的鳢育种团队对年内试验养殖的全雄乌斑杂交鳢进行性别鉴定,通过随机捞取50尾鱼解剖性腺观测,雄性率为100%,随机检测结果表明,世界上首个全雄杂交鳢品种已研究成功,产... 2017年12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陈昆慈研究员领导的鳢育种团队对年内试验养殖的全雄乌斑杂交鳢进行性别鉴定,通过随机捞取50尾鱼解剖性腺观测,雄性率为100%,随机检测结果表明,世界上首个全雄杂交鳢品种已研究成功,产业化开发的技术障碍已基本清除。全雄杂交鳢育种研究是在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下历时8年完成的。陈昆慈研究员团队在对乌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研究所 杂交鳢 珠江 育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产业化开发 性别鉴定 检测结果
下载PDF
珠江水产研究所首次繁育成功美丽硬仆骨舌鱼(青龙鱼)
5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6期341-341,共1页
10月16日,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渔业研究室首次繁育成功美丽硬仆骨舌鱼(青龙鱼),此次孵化出一窝青龙鱼仔鱼14尾,这是我国大陆在人工驯养环境条件下第一次成功繁育出青龙鱼.
关键词 水产研究所 龙鱼 育成 珠江 人工驯养 研究室 渔业 观赏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珠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书礼 陈蔚涛 +4 位作者 武智 夏雨果 杨计平 李跃飞 李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 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及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等流程检测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30种鱼类,隶属于4目10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26种,外来种4种。较已有传统调查数据新检出2种鱼类:美丽沙鳅(Botia pulchra)和齐氏罗非鱼(Oceochromis zillii)。鱼类优势种为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nilotica)、齐氏罗非鱼、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和鲤(Cyprinus carpio)。根据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eDNA检测九江和桂平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最高,藤县的最低。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eDNA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的多样性及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可将eDNA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eDNA) 鱼类多样性 珠江中下游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珠江水系日本鳗鲡洄游特征研究
7
作者 贾秋菊 帅方敏 李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8-1765,共8页
为了解珠江水系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洄游生态特征,有效保护鳗鲡野生种群,采集了柳州、合山、武宣、桂平、梧州等11个淡水生境以及珠海1个河口生境共155尾日本鳗鲡,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测定耳石中的Sr、Ca元素比值,对耳石微化... 为了解珠江水系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洄游生态特征,有效保护鳗鲡野生种群,采集了柳州、合山、武宣、桂平、梧州等11个淡水生境以及珠海1个河口生境共155尾日本鳗鲡,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测定耳石中的Sr、Ca元素比值,对耳石微化学Sr/Ca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珠江水系日本鳗鲡具有“海水–淡水”、“海水–河口–淡水”、“海水–河口–海水–河口–淡水”、“海水–河口–淡水–河口–淡水”等多种洄游模式。但总体而言,最终都会洄游到淡水中育肥。这说明珠江水系的日本鳗鲡具有适应不同栖息地和盐度的能力,在不同水域之间表现出灵活的洄游策略,同时也说明了淡水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河洄游 耳石微化学 Sr/Ca 珠江 日本鳗鲡
下载PDF
基于渔业声学调查的珠江东塔产卵场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武智 李跃飞 +3 位作者 朱书礼 杨计平 夏雨果 李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8,共8页
东塔产卵场是珠江最大的鱼类产卵场,同时也是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对维持珠江中下游鱼类早期资源的补充及其多样性至关重要。为评估东塔产卵场鱼类的栖息地适宜性,基于2016—2019年的声学数据,通过热点分析,筛选出鱼类适宜分... 东塔产卵场是珠江最大的鱼类产卵场,同时也是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对维持珠江中下游鱼类早期资源的补充及其多样性至关重要。为评估东塔产卵场鱼类的栖息地适宜性,基于2016—2019年的声学数据,通过热点分析,筛选出鱼类适宜分布的区域。以地形因子水深、坡度、坡向为栖息地指示因子,建立各因子适宜度指数范围,进而采用几何平均值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计算研究江段的HSI值。结果显示,东塔产卵场鱼类密度分布介于0.009~0.057尾·m^(−3);在时间上,鱼类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空间上,鱼类分布整体自相关性不强,部分区域局部自相关性强,如产卵场沙洲邻近区域三年结果均为“热点区域”,大藤峡水利枢纽下游及石咀段出现“冷点区域”。该江段鱼类的适宜水深范围为5~8 m,适宜坡度范围为1.0°~1.5°(微斜坡),适宜坡向范围为90°~180°(东南方向)。通过HSI模型计算,得出研究江段HSI值介于0.02~0.95,平均值为0.31±0.22,高值区域集中出现在东塔产卵场的沙洲两侧,河流两侧也有零星分布,可能为鱼类潜在的适宜栖息区域;主航道基本为HSI低值区。利用2017年声学调查数据对HSI模型进行了验证,鱼类资源密度与HSI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东塔产卵场的鱼类栖息情况,可用于江河鱼类栖息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塔产卵场 栖息地适宜性 水声学技术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云斑尖塘鳢在水产养殖中的风险评估及适生区分析
9
作者 韦慧 张铭斯 +6 位作者 韦波 余梵冬 舒璐 徐猛 房苗 胡隐昌 顾党恩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目的】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极大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发展,但过去水产外来种的风险评估主要针对疫病,很少针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首次利用欧洲外来水产种养殖风险分析框架(ENSARS)和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对外来水产种云斑尖塘鳢在南部... 【目的】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极大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发展,但过去水产外来种的风险评估主要针对疫病,很少针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首次利用欧洲外来水产种养殖风险分析框架(ENSARS)和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对外来水产种云斑尖塘鳢在南部生态区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外来水产种引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收集云斑尖塘鳢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以及养殖状况等信息,用ENSARS评估该鱼的入侵风险,对其传播病原体、逃逸和产生社会经济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用MaxEnt预测其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云斑尖塘鳢在南部生态区具有强的入侵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具有中等风险,其中传播病原体的风险为中度高水平,逃逸的风险为中等水平,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低。云斑尖塘鳢的高度适生区分布在台湾地区、广西、广东、海南4个省(自治区),分别占该省(自治区)面积28.71%、2.41%、14.57%、24.69%。【结论】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地理和生物生态学性状使其在南部生态区具有较强的入侵性,但在养殖过程中对逃逸、病原体传播等高风险事件的人为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逃逸并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但云斑尖塘鳢的主产区与其适生区高度重叠,逃逸到自然水域后容易建立自然种群,因此需要加强养殖逃逸方面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ENSARS AS-ISK 养殖设施 水产病害
下载PDF
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对水产动物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斌 郁二蒙 孙金辉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7-73,94,共8页
在我国,随着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水产养殖总产量不断增加,为人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高营养、低成本的动物蛋白。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今水产养... 在我国,随着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水产养殖总产量不断增加,为人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高营养、低成本的动物蛋白。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今水产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残留越来越受到关注,促使饲料添加剂由化工合成型逐渐转化为天然植物型。植物源饲料添加剂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抗应激能力、提高水产品品质的功能。本文介绍了不同植物及其提取物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对植物及其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简要综述,以期对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此类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物提取物 饲料添加剂 水产品品质
下载PDF
惠州西湖外来鱼类入侵与鱼类群落状况研究
11
作者 余梵冬 韦慧 +5 位作者 徐猛 房苗 舒璐 汪学杰 胡隐昌 顾党恩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摸清惠州西湖鱼类群落组成和外来鱼类入侵现状。【方法】2023年2月,在惠州西湖主湖区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运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法等方法分析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丰度差异、分布格局、群聚结构和... 【目的】摸清惠州西湖鱼类群落组成和外来鱼类入侵现状。【方法】2023年2月,在惠州西湖主湖区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运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法等方法分析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丰度差异、分布格局、群聚结构和群落相似性。【结果】共捕获鱼类21种,包括鲤、鲫和鲢等16种土著鱼类以及豹纹翼甲鲇、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和露斯塔野鲮5种外来鱼类。外来鱼类质量和数量分别占总渔获物的45.36%和44.18%。豹纹翼甲鲇和齐氏罗非鱼在5种外来鱼类中质量和数量占比相对较高,表明外来种群资源量具有一定规模;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平均Jaccard相似性指数处于相似等级(数值为0.62),表明惠州西湖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相似度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78.73%的相似性水平时,惠州西湖鱼类群落可分为4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未达到生态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惠州西湖各站点鱼类群落较为相似,豹纹翼甲鲇和齐氏罗非鱼在各个站点均有出现,入侵较为严重,亟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鱼类 空间分布 群落相似性 豹纹翼甲鲇 齐氏罗非鱼
下载PDF
华南鲤昼夜摄食节律与agrp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赵淑皓 朱华平 +6 位作者 马冬梅 耿国华 钟再选 樊佳佳 田园园 刘贤德 韩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鱼类的摄食节律表现出种间甚至种内差异。为阐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的昼夜摄食节律,为其室内标准化养殖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下华南鲤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 鱼类的摄食节律表现出种间甚至种内差异。为阐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的昼夜摄食节律,为其室内标准化养殖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下华南鲤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基因表达水平与摄食昼夜节律的关系。采用分段连续投喂的方法对春分和秋分时节广州地区华南鲤的昼夜摄食量进行测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agrp基因在华南鲤脑、前肠、中肠和后肠中的昼夜表达节律特点。结果显示,春分和秋分时节华南鲤摄食量有相似的昼夜节律。春分时华南鲤的摄食量在8:00最低,分别在12:00和24:00出现摄食高峰;秋分时华南鲤的摄食量也在8:00最低,分别在12:00和20:00出现摄食高峰。qRT-PCR结果表明,agrp1和agrp2基因的表达量都具有昼夜节律。agrp1和agrp2在脑中的表达量分别在8:00和20:00最高,24:00和4:00最低。agrp1基因在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表达量分别在16:00、20:00和24:00最高,8:00最低;agrp2基因在前、中、后肠的表达量分别在16:00、24:00、24:00最高,在12:00、4:00、20:00最低。综上,华南鲤摄食量最低时agrp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以促进后续摄食行为,在2次摄食高峰之间(12:00—20:00)agrp1基因在前、中、后肠的表达量依次出现最高点,其变化趋势与食物在肠道中的运动过程一致,推测agrp1基因可能参与了华南鲤摄食昼夜节律的调控;而agrp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摄食节律无相关的变化趋势,推测agrp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功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鲤 刺鼠相关蛋白 基因表达 昼夜节律
下载PDF
罗非鱼AT2-R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文静 郑树城 +7 位作者 柯紫姗 王英英 李莹莹 莫绪兵 张德锋 尹纪元 周文礼 王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为研究罗非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体质量(20±5)g罗非鱼AT2-R(OnAT2-R)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运用qRT-PCR分析OnAT2-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相表达,同时构... 为研究罗非鱼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罗非鱼湖病毒(TiL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体质量(20±5)g罗非鱼AT2-R(OnAT2-R)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运用qRT-PCR分析OnAT2-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相表达,同时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YFPOnAT2-R,在罗非鱼脑细胞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最后通过罗非鱼脑细胞过表达OnAT2-R基因后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利用qRT-PCR方法检测TiLV-S8片段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OnAT2-R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1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具有1个7次跨膜区域。在罗非鱼被检测的各个组织中,OnAT2-R基因均有分布,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皮肤,脾脏和胃的表达量最低。健康罗非鱼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后,OnAT2-R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先增后减,在肌肉中的表达量先增后减再增。成功构建了pEYFP-OnAT2-R,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nAT2-R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在罗非鱼脑细胞中过表达OnAT2-R基因后感染罗非鱼湖病毒,发现TiLV-S8节段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OnAT2-R是一个潜在的定位于细胞膜且具有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受体,这为后续深入研究罗非鱼湖病毒感染机理及罗非鱼抗病毒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非鱼湖病毒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25-OH-D_(3)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14
作者 朱冠达 巩华 +3 位作者 鲁康乐 赖迎迢 曹金党 李乃峰 《广东饲料》 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
目前维生素D_(3)无论在陆生动物养殖还是在水产养殖中都有研究,甚至在医学中都有深入研究,特别是COVID-19疫情以来,其免疫作用受到广泛重视。25-OH-D_(3)作为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_(3)前体,是维生素D_(3)的主要代谢中间活性物质,发... 目前维生素D_(3)无论在陆生动物养殖还是在水产养殖中都有研究,甚至在医学中都有深入研究,特别是COVID-19疫情以来,其免疫作用受到广泛重视。25-OH-D_(3)作为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_(3)前体,是维生素D_(3)的主要代谢中间活性物质,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功能,水产养殖动物在钙磷代谢中,大多需要该维生素作为吸收、转化媒介,随着养殖单产越来越高,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该维生素及钙磷越来越少,比以前更加需要维生素的额外添加,因此该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尚无深入研究和应用。本文概述了25-OH-D_(3)的主要来源及代谢过程,综述了维生素D_(3)及其活性代谢中间物质25-OH-D_(3)在人类、陆生动物、水产动物中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生产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OH-D_(3) 维生素D_(3) 水产养殖 免疫功能 健康养殖
下载PDF
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种群衰退的表观性状特征指示
15
作者 李毅 杨婉玲 +6 位作者 王超 赖子尼 李海燕 刘乾甫 高原 麦永湛 曾艳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探讨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现存种群衰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珠江河网水草床种群复建,珠江河网水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于2017-2019年对珠江河网水草床及其中外海(S3)、小塘(S5)和榄核(S8)的密刺苦草开展调查... 探讨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现存种群衰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珠江河网水草床种群复建,珠江河网水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于2017-2019年对珠江河网水草床及其中外海(S3)、小塘(S5)和榄核(S8)的密刺苦草开展调查,利用冗余分析(RD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刺苦草的株高、株重、叶片指标等参数与环境因子关系,并结合2019年该区域密刺苦草种群急剧衰退情况探讨其衰退前的表观性状特征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珠江河网密刺苦草衰退前一年度种群表观性状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明显,S3和S8站位密刺苦草株高、株重等在2月、8月至12月期间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S5站位密刺苦草上述指标持续增加;12月,不同站位密刺苦草种群出现生长特征分化,S5站位密刺苦草进入花果期,而S3和S8站位密刺苦草则开始衰退。RDA结果显示,密刺苦草株高主要受水深、沉积物中粒径组分及沉积物总磷含量等影响,株重主要受沉积物总磷含量影响,不同站位群丛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制约。PCA结果显示,密刺苦草的9种表观性状可表征其克隆生长力、有性繁殖力和多年生长力,并决定其种群维持策略:一种以S5站位为代表,种群越冬期保持持续生长力,并进行有性繁殖资源分配,能适应环境变化,种群在次年得以维持和延续;另一种以S3和S8为代表,种群在越冬期生长力减弱,无有性繁殖资源分配,未能有效应对不利环境条件,最终导致两站位种群在次年急剧退化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刺苦草 表观性状 有性繁殖 种群恢复 珠江河网
下载PDF
鱼类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美燕 朱伟娟 +4 位作者 刘志刚 曹建萌 王章 卢迈新 可小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144-153,共10页
鱼类血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吞噬、分泌,还参与机体损伤修复、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其对自身生理状态变化和外界环境因子刺激均十分敏感,因此在指示和维持鱼体生理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鱼类血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吞噬、分泌,还参与机体损伤修复、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其对自身生理状态变化和外界环境因子刺激均十分敏感,因此在指示和维持鱼体生理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鱼类血液和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鱼类血液组成、血细胞发生、分化及相关免疫防御机制等。本综述旨在提高对鱼类血液免疫防御系统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理解,为进一步挖掘鱼类血液免疫防御相关分子标记、筛选鱼类抗病抗逆分子表型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类血液 血细胞 免疫细胞 细胞分化 免疫防御 生理稳态 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牛蛙水产品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的内源性分析
17
作者 杨慧荣 谢海平 +2 位作者 胡鲲 谢文平 谢骏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针对牛蛙(Aquarana catesbeiana)水产品未使用呋喃西林(Nitrofurazone,NFZ),但多次被检出NFZ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超标的现状,为探究牛蛙是否会产生内源性SEM及其途径,在不使用任何药物养殖的前提下,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针对牛蛙(Aquarana catesbeiana)水产品未使用呋喃西林(Nitrofurazone,NFZ),但多次被检出NFZ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超标的现状,为探究牛蛙是否会产生内源性SEM及其途径,在不使用任何药物养殖的前提下,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长期养殖和暂时养殖的牛蛙中4种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s,NFs)药物的代谢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组织和养殖水样中NFs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除SEM外,所有样品中其他3种NFs代谢物均未检出。在牛蛙长期封闭养殖实验中,封闭养殖的牛蛙检出SEM,检出值为0.58μg/kg,其养殖水样同样检出SEM,检出值为0.45μg/L。以0.25μg/kg为检出限,在牛蛙暂养实验中,停食和干燥养殖的牛蛙表皮、肝脏的SEM检出率达100%,肌肉的SEM检出率达66.67%;而在正常喂食和循环水养殖的牛蛙中,仅肝脏的SEM检出率达100%。结果表明,牛蛙存在某种内源性SEM途径,其生成和代谢可能与肝脏有关,而停食或干燥则可能是导致SEM在表皮和肌肉层面含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牛蛙内源性SEM残留的检测和限量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硝基呋喃类 呋喃西林 氨基脲 来源分析
下载PDF
东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粒径特征研究
18
作者 魏敬欣 解常鑫 +4 位作者 杨婉玲 刘乾甫 高原 曾艳艺 王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占比较高,二者浓度占比之和的年平均值为97.25%。粒径结构的季节特征显示,Micr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显著,Nano和Pic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特征显示,靠近珠江口的站位一般呈现出Nano浓度占比大于Micro浓度占比的规律。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Micro浓度占比与水温、pH和河宽呈正相关关系,Nano浓度占比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站位被明显分成了上游和下游两大类群,两大类群间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两类群中Micro、Nan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显著,Pic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极显著。另外,研究发现,两类群间差异显著的物理因子主要为盐度,差异显著的化学因子主要为pH和TP。结合RDA分析结果,推测盐度和pH是影响东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粒径组成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东江三角洲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研究
19
作者 解常鑫 刘乾甫 +3 位作者 杨婉玲 魏敬欣 孙金辉 王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为探索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水域2021年枯水期(2月份和12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和8月份)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最高值出现在8... 为探索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水域2021年枯水期(2月份和12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和8月份)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5月,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有关。叶绿素a总浓度的空间特征显示,广州周边站位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高,主要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水体的交换能力有关。粒径特征的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珠三角河网水体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呈现交替优势。季节特征显示,2-5月份微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8月份和12月份小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光照有关。空间特征显示,小型叶绿素a在8月份和12月份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河网中部的站位,微型叶绿素a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远离广州市的站位点,分析原因主要与溶解氧和硝酸盐含量有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DO、水下光度、TP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物理因子包括径流量的大小和水体pH的变化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季节变动,而化学因素如营养盐含量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河网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特征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发酵菜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石桉宁 王亚军 《科学养鱼》 2023年第6期74-76,共3页
菜粕是油菜籽取油后的副产物,蛋白质水平为35%~40%,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7%~38%,必需氨基酸水平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在0.56~0.61,接近世卫组织推荐标准值(汪兰等,2012),可作为草鱼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
关键词 世卫组织 非必需氨基酸 水产养殖 氨基酸种类 副产物 油菜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