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1
作者 温京辉 鲁红云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5期3080-3084,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其发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T2DM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有关。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人体隐藏的器官,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消化、维持肠道... 2型糖尿病(T2DM)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其发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T2DM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可能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有关。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人体隐藏的器官,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消化、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有潜力改变疾病发展的目标器官。因此,未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T2DM的关系,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代谢物
下载PDF
强化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力 王群慧 +4 位作者 何扬 赵东波 袁琳 毋济霞 李贤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8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2周。在强化治疗前、后接受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强化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P〈0.05),C肽及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提高(P〈0.05),HOMA-IR指数降低(P〈0.05)。结论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改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 磷酸西格列汀 门冬胰岛素30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下载PDF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欣 鲁红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138-141,共4页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JO)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群体的罕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该疾病具有自限性,以骨痛、骨折等为主要特征,在患者青春期之后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畸形或出现功能障碍。IJO...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JO)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群体的罕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该疾病具有自限性,以骨痛、骨折等为主要特征,在患者青春期之后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畸形或出现功能障碍。IJO治疗的基本策略是保护脊柱,临床应根据患者病症及影像学表现,合理选用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避免出现骨折、严重畸形、功能障碍等问题,但IJO患者药物治疗规范尚未达成共识,治疗方案的决策多依赖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其经验。基于此,现就IJO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治疗IJO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糖尿病皮肤病变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力 何扬 +3 位作者 赵东波 陈树梅 袁琳 王晓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表达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关系。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第3天、第1、2、4、8周5个时间点检测两组皮肤组织中的糖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表达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关系。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第3天、第1、2、4、8周5个时间点检测两组皮肤组织中的糖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中p EGFR的表达,并对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的模型组大鼠毛色暗黄,体重下降;皮肤中糖及AGEs含量增加,在第2、4和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 EGFR在皮肤组织的细胞膜和细胞内均有表达,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可见模型组大鼠在2周后染色区域减少且浅染,随着病程的发展,浅染区域越来越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皮肤组织中有p EGFR的表达,光密度(OD)值显示其表达下调,在第4和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在2周后表皮变薄,其厚度在第4和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皮具有萎缩、炎症细胞浸润现象。结论糖尿病皮肤中p EGFR的表达下降,是导致皮肤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疾病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