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61
1
作者 王海英 《当代医学》 2010年第7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对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展开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和本院传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对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展开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和本院传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治疗效果和传统护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容易产生很多不良情绪,通过心理干预给予及时地排解,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期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60例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海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的施加康复护理干...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的施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及运动评定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运动评定量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极为重要,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护理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小敏 琚红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202-204,211,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与腰背...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与腰背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冷热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门诊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VAS和JOA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VAS评分、JOA评分均得到改善(P <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促进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直腿抬高训练 腰背肌训练 冷热疗法 康复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ADL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蔚楠 邓东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低频脉冲电刺激 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基于Aprior算法关联规则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小千 柴铁劬 罗晓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6-147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文献。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总共纳入117篇文献,共录得1083频次104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痤疮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文献。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总共纳入117篇文献,共录得1083频次104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次是胃经和大肠经。治疗手段方面共涉及到12种治疗手段,除普通针刺外使用频次最高的治疗方法是刺血疗法,频次占比13.77%。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肺俞穴,共提及67频次。特定穴方面选用最多的是合穴,达108频次,且其中以足三里最常用,共63频次。穴位搭配方面,存在常用穴组,如膈俞-大椎-肺俞、肝俞-肺俞等。结论:选穴范围遍及十四经及经外奇穴,范围广,但趋势集中,存在固定穴位搭配组合。选穴有规律可循,且与本病病因病机相符合,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穴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踝关节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林宜 刁树林 +4 位作者 何瑀 张成涛 邓东霞 邵家林 李峥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6-2008,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银质针艾灸对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61例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改良银质针艾灸组,银质针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改良银质针艾灸组用银质针艾灸+小针刀疗法+药物注射治疗,银质针艾灸组用单纯银质针艾灸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银质针艾灸对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61例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改良银质针艾灸组,银质针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改良银质针艾灸组用银质针艾灸+小针刀疗法+药物注射治疗,银质针艾灸组用单纯银质针艾灸治疗,对照组用小针刀+药物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生存质量。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生存质量均有改善,而改良银质针艾灸组改善更为显著,远期疗效好。结论: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踝关节损伤,可显著改善其功能状态,近远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银质针艾灸疗法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海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2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7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7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对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对患者展开基础护理,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开展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能保证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促进治疗效果更好的发挥。因此,全方位的护理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肾病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下载PDF
浅谈脾胃学说与针灸临床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小香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6-157,共2页
脾胃学说是在中医学说中占主要地位的中医理论体系之一,经过两千多年医家不断地实践与完善,直至今天,在临床上仍体现其精髓和核心地位。笔者在针灸临床中亦非常推崇脾胃学说,现就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作一浅述。
关键词 针灸 脾胃学说 治法
下载PDF
银质针结合导热巡航仪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瑀 何林宜 朱培培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8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导热巡航仪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的疗效。方法:33例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行银质针导热结合物理治疗,对照组仅行物理治疗。使用关节活动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导热巡航仪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的疗效。方法:33例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行银质针导热结合物理治疗,对照组仅行物理治疗。使用关节活动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8周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第4周、8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 银质针 银质针导热巡航仪 物理治疗
下载PDF
银质针结合封闭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
10
作者 何瑀 何林宜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封闭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结合多点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封闭治。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估疼痛症状;用关节活动...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封闭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结合多点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封闭治。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估疼痛症状;用关节活动度(ROM)评估肩关节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SF-MPQ评分上均有进步(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银质针治疗对疼痛的缓解迅速。两组关节活动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质针结合多点封闭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的疗效,且远期效果优于单纯封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银质针 封闭
下载PDF
急性肌肉拉伤的中后期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何瑀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194-195,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肌肉拉伤的中后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肌肉拉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于中后期采用肌肉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压痛点行全面的银质针导热治疗,并局部痛点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后期肌... 目的观察急性肌肉拉伤的中后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肌肉拉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于中后期采用肌肉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压痛点行全面的银质针导热治疗,并局部痛点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后期肌肉锻炼。比较两组远期效果、再次拉伤发生率。结果经过1~3年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100.0%)优于对照组(80.0%),再次拉伤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急性肌肉拉伤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可减少再次拉伤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肉拉伤 中后期 银质针导热疗法 综合治疗
下载PDF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24
12
作者 袁小敏 琚红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8-941,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局... 目的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局部肌肉振动,分别作用于患者的掌心、前臂桡侧腕伸肌腱、肱二头肌及肩胛周围肌肉;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长的安慰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MI-UE及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F>2.577,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53,P<0.05)。结论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 上肢 康复
下载PDF
参苏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宏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苏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4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采取中药参苏饮加减联合西药(氨溴索雾化... 目的:观察参苏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4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采取中药参苏饮加减联合西药(氨溴索雾化及静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取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及静推+抗生素。结果:治疗组结果显效者19例,有效者4例,总有效率达92.00%;对照组显效者10例,有效者6例,总有效率76.19%;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参苏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好,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苏饮 气管切开术后 肺部感染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补气通滞方治疗气虚血滞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宏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补气通滞方治疗气虚血滞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6例气滞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补气通滞方口服,每次100 m L,每天2次。7天为1疗程。治疗3... 目的:观察补气通滞方治疗气虚血滞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6例气滞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补气通滞方口服,每次100 m L,每天2次。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内皮素(E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疗程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1.8%,对照组7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1.0%,对照组21.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通滞方能够改善气虚血滞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抑制血液纤溶亢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气滞血瘀型 补气通滞方 安全性
下载PDF
双败毒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68例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双败毒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银翘败毒汤和荆防败毒散为基础方的双败毒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维生素及止痛剂等治疗。结果:观察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明... 目的:观察双败毒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银翘败毒汤和荆防败毒散为基础方的双败毒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维生素及止痛剂等治疗。结果:观察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败毒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双败毒汤加减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电中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乐春 胡惠民 袁小敏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鹿瓜多肽组及玻璃酸钠组各20例。鹿瓜多肽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玻璃酸钠组予...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鹿瓜多肽组及玻璃酸钠组各20例。鹿瓜多肽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玻璃酸钠组予玻璃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疼痛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血清TNF-α水平、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方面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鹿瓜多肽注射液 穴位注射 中频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膝关节活动功能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下载PDF
脑损伤后环咽肌失弛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蔚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3期188-19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球囊扩张术治疗,对... 目的研究分析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对治疗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疗效显著,能明显的提高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环咽肌失驰缓症 球囊扩张术 针刺 疗效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迅 陈睿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1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要中医临床表现有肩痛、手肿胀、上肢活动障碍、手痛、肩手痛、上肢皮温升高、手指活动障碍。单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年龄、脑梗死病灶范围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脑梗死病变范围、肩关节半脱位均为影响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以上肢疼痛、活动障碍为临床表现,诊断较易,高龄、脑梗死病变范围大及合并有肩关节半脱为影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银质针导热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瑀 何林宜 +3 位作者 冯玉 邵家林 邓玲 陈武荣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8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质针组,各20例。银质针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测量患者肘关节活动...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质针组,各20例。银质针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测量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MEPS)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主动关节活动度改善均优于治疗前,且银质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者MEPS评分为(84.75±6.781)分,对照组为(73.00±10.3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质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疗效明显,治疗后早期配合正确物理治疗及康复锻炼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导热治疗 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 物理治疗 康复锻炼
下载PDF
针灸新扶突穴加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宇翔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新扶突穴加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中风失语症患者91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分组。A组给蝮蛇抗栓酶静点,B组给针灸新扶突穴联合蝮蛇抗栓酶静点。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血液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所... 目的:观察针灸新扶突穴加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中风失语症患者91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分组。A组给蝮蛇抗栓酶静点,B组给针灸新扶突穴联合蝮蛇抗栓酶静点。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血液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液指标有所改善,B组改善更显著(P<0.05)。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针灸新扶突穴联合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新扶突穴 蝮蛇抗栓酶静点 中风失语症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