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琪 张根香 《大医生》 2021年第2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收治的70例进行拔牙口腔种植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拔牙后行常规口腔种植... 目的探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收治的70例进行拔牙口腔种植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拔牙后行常规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拔牙后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治疗,均于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待拔牙窝愈合后采用种植体植入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满意度,术前与术后3、6个月牙槽骨改善情况和美学效果,种植后6个月的种植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与对照组比均减少,患者满意度评分、种植后6个月种植成功率与对照组比均升高;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密度、高度、宽度均先降低后升高,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均升高,试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显著提高其种植成功率,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丢失情况,提高美学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牙槽骨 美学效果 满意度 种植修复
下载PDF
前牙种植体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丰 何健慧 欧阳颖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比较前牙延期和即刻负重种植体的2年生存率,探讨与种植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的前牙种植患者126名,共植入种植体210颗,随访2年以上。使用Log Rank Test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 目的比较前牙延期和即刻负重种植体的2年生存率,探讨与种植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的前牙种植患者126名,共植入种植体210颗,随访2年以上。使用Log Rank Test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明确即刻负重及延期负重种植体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牙延期负重组和即刻负重组种植体2年生存率分别为96.3%和8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负重种植体具有更高的2年生存率。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延期和即刻负重种植失败的危险因素均为上颌骨种植和种植期间吸烟。结论前牙即刻负重种植存在较高风险,上颌前牙区种植以及患者种植期间吸烟可能引起种植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负重 前牙种植 危险因素 上颌骨种植 吸烟
下载PDF
口腔数据采集中数字化3D扫描技术与印模材取模技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根香 《大医生》 2022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3D扫描技术与印模材取模技术在口腔数据采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硅橡胶取模后间接... 目的探讨数字化3D扫描技术与印模材取模技术在口腔数据采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硅橡胶取模后间接采集患者口腔数据,观察采用数字化3D扫描技术直接进行采集,对比两组患者采集数据所用时长、取模时舒适度及修复体适合性、修复体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评价以及数据采集过程相关评价指标取模频次、医疗垃圾排放及模型磨损。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数据采集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取模时舒适度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在边缘、外形方面的适合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取模频次、医疗垃圾排放量、模型磨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3D扫描技术收集患者口腔数据可以有效缩短耗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能有效提高所得修复体的适合性,减少平均取模频次与医疗垃圾排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扫描技术 口腔修复 硅橡胶取模技术
下载PDF
双线排龈法与Nd:YAG激光排龈法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4
作者 张根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法与Nd:YAG激光排龈法对患者龈沟宽度(SW)、牙龈退缩量(G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珠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需行龈下边缘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103例患者(165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均为厚龈生物...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法与Nd:YAG激光排龈法对患者龈沟宽度(SW)、牙龈退缩量(G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珠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需行龈下边缘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103例患者(165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均为厚龈生物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82颗患牙)和研究组(52例,83颗患牙)。对照组患者采用双线排龈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Nd:YAG激光排龈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周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排龈前、排龈后即刻颊侧、腭侧SW,排龈后即刻及排龈后1、6周GR,以及排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排龈无痛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龈后即刻两组患者颊侧、腭侧SW与排龈前比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排龈后即刻比,排龈后1、6周对照组患者GR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研究组患者GR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排龈后即刻、排龈后6周研究组患者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龈后1周GR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止血效果、牙体备体、牙龈健康状况满意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口腔固定修复中Nd:YAG激光排龈法在排龈过程中有助于患者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扩大SW,提高排龈满意度,且采用Nd:YAG激光排龈法不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牙龈的退缩量较小,因此针对厚龈型牙龈建议选择Nd:YAG激光排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排龈法 双线排龈法 龈沟宽度 牙龈退缩量
下载PDF
下颌前磨牙C形根管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倩颖 梁立中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以及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08例患者共96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907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分析下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以及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08例患者共96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907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分析下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类型,C形根管的发生率、双侧对称性、解剖形态、根面沟位置。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为4.1%,下颌第二前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为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5.775,P<0.001)。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根管双侧对称率为29%,下颌第二前磨牙无对称C形根管发生。C形根管各种构型在根管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C形根管下颌前磨牙的根管上段均未发现C形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单根,C形构型主要存在于下颌前磨牙的根管中段和根尖段,以C2型多见。纳入研究的下颌前磨牙中,最常见的根管类型为VertucciⅠ单根管型,在下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发生率分别为81.7%和9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40.544,P<0.001)。而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其他根管类型较下颌第二前磨牙多发,其VertucciⅡ、Ⅲ、Ⅳ、Ⅴ、C形根管发生率均高于下颌第二前磨牙(P<0.001)。C形根管下颌前磨牙均存在根面沟,位置大多位于近中舌侧。结论下颌前磨牙C形根管形态复杂,CBCT可为临床诊疗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根管 根管形态 Vertucci分类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二前磨牙 锥形束CT 解剖形态 根面沟
下载PDF
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孔倩颖 梁立中 +1 位作者 王广勇 覃诗淇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磨牙牙根形态、三根管的发生率和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珠海市口腔医院412名患者,共779颗上颌第一前磨牙,728颗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数据,分析上颌前... 目的研究上颌前磨牙牙根形态、三根管的发生率和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珠海市口腔医院412名患者,共779颗上颌第一前磨牙,728颗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数据,分析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三根管的发生率、双侧对称性、根管分叉位置等。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为1.8%,上颌第二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为0.3%,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显著高于上颌第二前磨牙(X^2=8.304,P=0.004)。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对称率为27.3%,上颌第二前磨牙无对称三根管结构出现。上颌前磨牙解剖形态可为单根、双牙根或三牙根,其内部根管形态复杂,存在七种Vertucci根管类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以VertucciⅣ型为主,上颌第二前磨牙则以VertucciⅠ型常见。三根管上颌前磨牙的根管分叉位置多见于根中或根上1/3,16颗三根管上颌前磨牙都具有三个独立的根尖孔。结论上颌前磨牙根管形态复杂多变,CBCT对发现变异和额外根管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 前磨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 牙根形态 根管解剖 三根管 根管分叉位置 根尖孔 Vertucci分类
下载PDF
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孔嘉敏 胡睿 张琰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并分析影响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接受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的38例(100颗患牙)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改良牙冠延长术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并分析影响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珠海市口腔医院接受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的38例(100颗患牙)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6个月时患者患牙修复效果、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结果分为良好组(62颗)与欠佳组(38颗)。比较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术前比,术后6周~6个月两组患者出血指数(BI)、牙菌斑指数(PLI)评分及牙周探诊深度(PD)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良好组均低于欠佳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欠佳组患者断端深度、冠缘深度均深于良好组,去骨高度低于良好组,且欠佳组中断端形态为台阶状、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有术后残余断端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断端形态为台阶状、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是影响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OR=3.740、4.293、2.683、3.360,均P<0.05)。结论改良牙冠延长术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可发挥较好的修复效果,但其修复效果会受到台阶状断端形态、菌斑控制欠佳、有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吸烟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可制定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措施,以提高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术后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牙体缺损 改良牙冠延长术 修复 菌斑 卫生习惯 吸烟
下载PDF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综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苗 肖峰 吴丽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0-13,共4页
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期间,比较同用根管治疗,一次治疗方案与分次治疗方案间的差异。方法:研究项目开展时间为2019年10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总研究路线选择分组对比路线,收集资料100例,在确认资料符合研究用标准后,随机展开组别划分,... 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期间,比较同用根管治疗,一次治疗方案与分次治疗方案间的差异。方法:研究项目开展时间为2019年10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总研究路线选择分组对比路线,收集资料100例,在确认资料符合研究用标准后,随机展开组别划分,设置为研究组、常规组,所有组别分别收集患例51例、49例。统计研究用各项数据,比较患者在疗效统计、疾病治疗参数测评、并发症统计间的差异。结果:经数据对比后,发现研究小组的纳入人员其在远期疗效统计方面占优势,率值要高;依照量表结果,研究组痛感评分更低,组员治疗时间较短;结合临床体征观测记录,研究组并发症率值水平较低,但组间比较差异较小。结论:牙体牙髓病更适宜选用根管方案展开治疗,进行不同方案比较,一次性根管应用期间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小,其治疗效果与传统方案无差异,现阶段内使用优势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