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神经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建国 《影像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对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神经影像学分析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1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展... 目的:对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神经影像学分析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1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与MR扫描证实有9例患者脑内病变成多发性、游走性脑梗死病灶,颞枕叶后部受累及,病变未受到血管分布区的影响,急性期经PET显示病灶中的葡萄糖水平发生显著升高,在缓解期时呈现为低代谢。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断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以达到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 影像学 临床分析
下载PDF
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国龙 李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骨骼肌内黏液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MR... 目的比较分析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骨骼肌内黏液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MRI影像学表现为平扫可发现肌内类圆形或圆形占位病变,大小不一,边界较为清楚或清楚。肿块大多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囊性信号,T2WI呈现出较为均匀高信号。而T1WI呈现为均匀的低信号。FS像则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部分患者可见其内的条索状低信号分隔影,病灶周围可发现肌肉内水肿信号和带有特征性的脂肪信号带。对照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平扫多呈现类似圆形囊性低密度的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CT值约在5~25 Hu,有类似囊肿表现。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比较,骨骼肌内粘液瘤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更利于准确、直观的鉴别骨骼肌内粘液瘤,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内黏液瘤 MRI CT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AQP4表达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春林 郑文斌 +2 位作者 詹伏兰 孔令梅 张海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398,409,共6页
目的:利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研究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对照病理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探讨DAI大鼠脑干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FA值与AQP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 目的:利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研究DAI发生后脑干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特点,对照病理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探讨DAI大鼠脑干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FA值与AQP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头部重物打击,5组为实验组,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分别于致伤后3h,6h,12h,24h,72h行MRI扫描,随后立即处死行病理学检查。6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弥散张量成像、HE染色、嗜银染色及AQP4免疫组化染色。比较DTI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检查显示DAI后大鼠脑干部水肿、轴索肿胀、轴索收缩球出现。DAI后AQP4表达上调,于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ADC值先升高后降低,12h达到顶峰,各向异性FA值持续下降。AQP4表达与ADC值在1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12~24h内未有相关性,24~72h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AQP4表达与FA值在72h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DTI可以在活体水平无创的观察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及轴索的病理改变。DAI后AQP4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提示DAI后脑水肿变化情况。大鼠DAI后脑干ADC值与AQP4表达具有相关性,联合AQP4表达及ADC值能够为DAI后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类型鉴别、发生机理及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锦仕 李锋 +2 位作者 付志明 杨柳青 林晓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检出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疑似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MRI检...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检出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疑似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分析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多排螺旋CT、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按照病灶直径分为微小肝癌(<1cm)和小肝癌(1~3cm),比较CT、MRI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120例纳入病例中,共有8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包括35例微小肝癌、53例小肝癌。经计算,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59%、96.88%、96.67%,均高于CT诊断的86.36%、75.00%、83.33%(P<0.05)。MRI对微小肝癌、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4%、96.23%,均明显高于CT诊断的80.00%、81.13%(P<0.05)。结论:相比于多排螺旋CT,采用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更加优越,可有效检出微小肝癌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 诊断 多排螺旋CT MRI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坏死指数与MRI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沈梓璇 刘海龙 +2 位作者 肖梦强 胡小露 刘金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期128-130,149,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坏死指数与磁共振上的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坏死指数在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从而为利用MRI图像预测股骨头塌陷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标准(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预测是否会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方法分...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坏死指数与磁共振上的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坏死指数在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从而为利用MRI图像预测股骨头塌陷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标准(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预测是否会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方法分析统计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明确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MRI检查图像可以进行明确分期的共70例患者(共计100髋);依照伦诺克斯和亨格福德分期法(Lennox和Hungerford分期法)对100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图像进行分期,另按照Koo等提出的坏死指数法计算坏死指数,对二者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相关性,并确定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坏死指数值。结果 I期至Ⅳ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指数分别为(0.31±0.08)(95%CI:0.29-0.34),(0.50±0.20)(95%CI:0.43-0.57),(0.62±0.18)(95%CI:0.53-0.71)及(0.83±0.23)(95%CI:0.70-0.95)。对各期股骨头坏死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SD法对任意两期坏死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期中有3髋坏死指数大于53%,Ⅲ期中全部坏死指数大于53%。结论坏死指数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期数正相关,统计分析得到坏死指数53%可视作预测股骨头有无塌陷风险的临界值,在临床治疗中,坏死指数可以为预测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否塌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指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Lennox和Hungerford分期法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晶 赵虹 +5 位作者 张继红 黄锐 林晓锐 刘儒军 李安连 贝金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定量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63例,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5组,S0组(n=24)、S1组(n=18)、S2组(n=10)、S3...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定量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63例,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5组,S0组(n=24)、S1组(n=18)、S2组(n=10)、S3组(n=6)和S4组(n=5)。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测得ADC值。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分级(S)与ADC值呈负相关(r=-0.389,P<0.001);5组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904,P<0.001);S0组与S1、S2、S3、S4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8.5、3.0、0、0,P值均<0.05),S1组与S2、S3、S4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29.5、16.5、70.0,P值均<0.05);ADC值在定量评估有无肝纤维化(S≥1)和中重度肝纤维化(S≥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799,敏感性分别为100%、77.8%,特异度分别为89.7%、85.7%。结论 ADC值对于量化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在食管及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志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2-183,共2页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及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其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口径的球囊导管,对32例良性食管及吻合口狭窄患者,在电视透视下经口腔程序置入导丝及球囊导管至狭窄部行扩张术治疗。结果32例中球囊放置成功率100%,1次扩张成功28...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及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其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口径的球囊导管,对32例良性食管及吻合口狭窄患者,在电视透视下经口腔程序置入导丝及球囊导管至狭窄部行扩张术治疗。结果32例中球囊放置成功率100%,1次扩张成功28例,4例行2次扩张,其中页:13例2次扩张成功,另有1例2次扩张未达满意效果。吞咽困难缓解率96%。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食管及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食管及吻合口 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T_2~*值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定量评价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晶 赵虹 +4 位作者 杨柳青 黄锐 林晓锐 刘儒军 贝金玲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T_2*值在定量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病人66例,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将病人(男42例、女24例,中位年龄40岁)分为5组,S0组(24例)、S1组(20例)、S2组(11例)、S... 目的探讨T_2*值在定量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病人66例,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将病人(男42例、女24例,中位年龄40岁)分为5组,S0组(24例)、S1组(20例)、S2组(11例)、S3组(6例)、S4组(5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及屏气多回波T_2*加权成像,测得T_2*值。对5组影像的T_2*值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ROC曲线评估T_2*值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能力。结果不同分期的肝纤维化病人间T_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954,P<0.001);进一步组间比较,除S3与S4组间比较T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与T_2*值呈负相关(rs=-0.665,P<0.001);T_2*值在定量评估有无肝纤维化(≥S1)和中重度肝纤维化(≥S2和≥S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8、0.814、0.812,约登指数分别为96.8%、69.3%、54.2%,敏感度分别为100%、79%、91.7%,特异度分别为96.8%、90.3%、57.1%。结论T_2*值对于量化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T2*值 分期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付志明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4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扫面,采用最大表面覆盖法、多平面投影法、曲面重建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由2名经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扫面,采用最大表面覆盖法、多平面投影法、曲面重建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由2名经验丰富医师进行双盲观察。结果共发现单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栓子113处,右侧栓子44处(38.9%),左侧栓子16处(14.2%),双侧栓子53处(46.9%);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栓子49处,右侧栓子26处(53.1%),左侧栓子16处(32.7%),双侧栓子7处(14.3%);PE合并DVT栓子14处,右侧8处(57.1%),左侧2处(14.3%),双侧4处(28.6%)。结论 DVT与PE发病关联密切,多层螺旋CT在诊断PE上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及方便等优势,尤其适宜对PE小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下载PDF
MRI评价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国龙 李锋 +1 位作者 黄锐 马春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73-275,278,共4页
目的 :观察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按原发部位不同分为髂骨... 目的 :观察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按原发部位不同分为髂骨组(61例)和骶骨组(26例);另按肿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高度恶性组(53例)与低度恶性组(34例)。观察MRI诊断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的准确率,比较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恶性程度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与侵犯方式。结果:(1)MRI表现为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21例,手术及病理确诊跨关节侵犯22例,MRI诊断正确率为98.85%;其中髂骨组16例,骶骨组6例,2组跨关节侵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高度恶性组20例,低度恶性组2例,2组跨关节侵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4,P<0.05)。(2)22例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经韧带连接16次,经关节软骨8次,经关节周围组织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P<0.05);骶骨组出现19次,髂骨组8次,2组侵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05);高度恶性组出现25次,低度恶性组出现2次,2组侵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结论 :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邻近骶髂关节跨关节侵犯率与肿瘤部位无关,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跨关节侵犯率越高;跨关节侵犯方式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均无关。临床上可将MRI作为术前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跨关节侵犯 骶髂关节 诊断
下载PDF
MRI与f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晶 赵虹 杨柳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方法选取65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2例、肝硬化1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MRI与f MRI检查,比较两...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方法选取65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2例、肝硬化1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MRI与f MRI检查,比较两组MRI与f MRI检查结果。结果肝右叶横径、尾叶横径测量,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病例组各组间肝右叶横径、尾叶横径测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观弥散系数3在对照组与病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血清标记物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f MRI能够清楚的显示肝脏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大小的变化,对评价慢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东芝64排螺旋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锦仕 卢晓娟 +1 位作者 林晓锐 李安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4期1790-1791,共2页
目的对64排螺旋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选取58例因临床怀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变患者,应用东芝64排螺旋CTA进行检查,随后行主动脉三维血管图像重建,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最终... 目的对64排螺旋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选取58例因临床怀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变患者,应用东芝64排螺旋CTA进行检查,随后行主动脉三维血管图像重建,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最终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确诊,其中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42例(Stanford A型17例,B型2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aortichematoma,IMH)11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PAU)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之一,具有快捷、无创的等优势,能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要疾病提供客观的影象学征象,对该病的治疗提供直接依据,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建国 曹治 +2 位作者 吴华 朱文丽 张晶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下缺血半暗带(IP)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35例发病时间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脑灌注成像(CTPI)和4-14天复查CT确定IP的范围,定量分析IP区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下缺血半暗带(IP)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35例发病时间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脑灌注成像(CTPI)和4-14天复查CT确定IP的范围,定量分析IP区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梗死中心区及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对比。结果:35例发病时间<6h的患者CTPI显示IP区,10例发病时间6-24h的患者CTPI像显示IP区,半暗带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CTPI图像灰阶呈深浅阶梯样分布特点。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灵敏判断IP的存在,为临床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梗死 灌注 半暗带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谈高 卢晓娟 +5 位作者 付志明 林晓瑞 张晶 姚国豪 叶丽英 李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并与CTA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CTA未见明显狭窄,42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共检出30例(28%)心肌桥;47例患者行导管法DSA,共检出9例(19%)心肌桥,其中6例患者CTA评价狭窄程度较DSA偏轻。结论:128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探究MRI弥散成像对肝硬化程度评价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锦仕 李锋 +2 位作者 付志明 杨柳青 林晓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肝硬化程度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取该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肝硬化程度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取该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设置为对照组,肝硬化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均采用1. 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肝硬化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不同b值下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根据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ADC值。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ADC值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在b值分别为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肝硬化组患者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志愿者(P <0. 05);在b值分别为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的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相关性系数分析发现,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的ADC值与肝硬化发生及其肝脏储备功能密切相关,呈负相关,即随着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分级的提高,其ADC值逐渐降低。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可作为肝硬化定量研究的主要手段,可通过弥散加权成像中的ADC值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进行判断,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治中可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评价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力科 林锦仕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05—2015-05间诊治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腹主动脉成像,观察腹主动脉CTA对腹主动脉及其1级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05—2015-05间诊治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腹主动脉成像,观察腹主动脉CTA对腹主动脉及其1级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左肾动脉及右肾动脉斑块显示情况。分析腹主动脉及其1级分支斑块的类型。结果 CT血管成像显示50例患者均存在腹主动脉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显示斑块188处。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存在斑块患者例数(37例)及斑块数量(52处)均最多。CTA显示软斑块(59例,17.1%)、钙化斑块(160例,46.2%)及混合斑块(127例,36.7%),其中钙化斑块比例最高,软斑块比例最低。结论 CTA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并可以对斑块类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成像 腹主动脉 斑块 动脉硬化
下载PDF
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林锦仕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4期750-751,共2页
目的:探析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7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5T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将1.5T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X线、B超及手术病理学进行对照判断,回顾性... 目的:探析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7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5T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将1.5T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X线、B超及手术病理学进行对照判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及检出准确率。结果:1.5TMRI动态增强扫描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73%,明显高于X线、B超及平扫MRI(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测和诊断中,1.5TMRI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降低临床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MRI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良恶性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3例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芦戬 黄裕存 鞠延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0期706-707,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预后,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GBM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GBM患者临床症状多以头痛为主诉,磁共振成像(MR... 目的 总结分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预后,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GBM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GBM患者临床症状多以头痛为主诉,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均为不规则形稍长T1、稍长T2混杂信号,水肿与占位效应明显,钆喷酸葡胺( GD-DTPA)增强后病灶不规则形环状强化;行手术切除(其中8例行显微手术),31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2例无肿瘤复发,1例死亡.结论 GBM其临床诊治及影像学具有相对特征性,通过这些指标能明显优化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学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修复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志明 李潮杰 +1 位作者 李志 张健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1岁,术前依据薄层增强CT扫描检查,行CT血管成像(CTA),评估病变部位及解剖位置... 目的探讨采用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1岁,术前依据薄层增强CT扫描检查,行CT血管成像(CTA),评估病变部位及解剖位置,均采用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支架均置入成功,术后5例(原发破口至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1.0 cm 3例,>1.0 cm 2例)出现近端少量内漏,2例经由支架近端球囊扩张内漏消失,余3例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天,1例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肾衰,行透析治疗。术后30天,1例术前伴有内脏及远端静脉缺血症状患者,术后出现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转至内科积极止血治疗。术后3个月薄层增强CT扫描,CTA显示3例患者覆膜支架周围仍旧有血栓,2例患者移植物固定远端侧腔有少量血流灌注(内漏),1例破口紧邻左锁骨下动脉,分叉覆膜支架固定后表现内漏,均未进行特殊处理,6个月CTA扫描内漏消失。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AD具有安全、微创,患者生存率高等特点,其手术适应症:近端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可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覆膜支架修复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延迟泌尿系CT成像在复杂性双侧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志宇 廖国龙 +5 位作者 林锦仕 朱黎 文航 曲仕浩 江伟东 夏金山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提高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并尿失禁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病例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单侧手术后仍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的诊断方法。结果两例患者在第一次住院手术前行泌尿系彩... 目的提高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并尿失禁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病例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单侧手术后仍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的诊断方法。结果两例患者在第一次住院手术前行泌尿系彩超、静脉尿路造影(IVP)、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或泌尿系CT成像(CTU)检查,均只发现一侧的重复肾盂输尿管并异位开口畸形的存在,术后尿失禁症状仍然存在。第二次住院后分别通过延迟CTU检查,清楚显示出另一侧(未手术侧)"隐匿性"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的存在。结论延迟的CTU检查对于复杂性双侧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以发现"隐匿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异位开口的存在,应作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并异位开口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减少临床漏诊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肾 输尿管异位开口 诊断 CT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