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叉关系
1
作者 刘继红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3-44,42,共3页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各有其鲜明特色,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文学领域里,由于题材、体裁的不同要求,以及作家生活经历、创作个性和审美追求的发展变化,又呈现出互相影...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各有其鲜明特色,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文学领域里,由于题材、体裁的不同要求,以及作家生活经历、创作个性和审美追求的发展变化,又呈现出互相影响、渗透融合的错综格局。这种情况.刘勰很早就有所发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文心雕龙 刘勰 创作个性 文学史 审美追求 鲜明特色 发展变化 情况
全文增补中
加强现代汉语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作者 王玉珊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汉语教学 创新思维 横向联系 文字教学 词语教学 语法教学
下载PDF
创新教育之相对性及其利用
3
作者 沈国辉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创新教育 相对性 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 思维训练 制度创新
下载PDF
论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守金 赵国宏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迟子建的小说诗意浓郁。这在很大部分上归因于她的出色的语言功力。她在修辞层面上对节奏、声韵和词语表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坚定的民间写作立场。
关键词 迟子建 语言叙述 诗化 意境 通感 幻觉 情态比喻
下载PDF
雅俗观论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德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雅与俗”是由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组价值范畴,在今天的文化建设进程中亦是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对“雅与俗”概念的历史演进状况作了梳理,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了辨析。指出“雅与俗”指向两个层面,一是知识阶层文化和民俗文化... “雅与俗”是由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组价值范畴,在今天的文化建设进程中亦是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对“雅与俗”概念的历史演进状况作了梳理,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了辨析。指出“雅与俗”指向两个层面,一是知识阶层文化和民俗文化,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高雅与低俗的对立,是正直高尚与卑下丑陋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与俗 雅文化 俗文化 高雅和低俗
下载PDF
试论小说与戏剧的艺术融合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守金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中外小说在其艺术发展中 ,都注意对戏剧的借鉴和吸收。重视小说和戏剧的相关性研究 ,注意小说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与吸收 ,探索小说戏剧化的审美特征和实现途径 ,对现代小说美学的建设来说 ,当十分必要且不无裨益。小说的戏剧化 ,可从操作... 中外小说在其艺术发展中 ,都注意对戏剧的借鉴和吸收。重视小说和戏剧的相关性研究 ,注意小说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与吸收 ,探索小说戏剧化的审美特征和实现途径 ,对现代小说美学的建设来说 ,当十分必要且不无裨益。小说的戏剧化 ,可从操作、文本和交流三个层面来理解。仅从交流层面即作品中人物、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看 ,小说的戏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戏剧 艺术融合 戏剧化 小说美学 审美特征 审美共性 美学形态
下载PDF
遵循诗歌特性开展诗歌教学——中小学诗歌教学浅说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守金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仍存在着非诗的教学弊端。问题主要在于没能从诗歌的特性出发,来开展诗歌教学。古人的宝贵经验和现代许多老师的成功实践表明,诵读和鉴赏是"诗教"的两大门径。高中阶段以鉴赏为主,主要方法是... 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仍存在着非诗的教学弊端。问题主要在于没能从诗歌的特性出发,来开展诗歌教学。古人的宝贵经验和现代许多老师的成功实践表明,诵读和鉴赏是"诗教"的两大门径。高中阶段以鉴赏为主,主要方法是比较感悟与意象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特性 中小学 诗歌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意象 语文教学
下载PDF
“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对20世纪90年代一种小说潮流的审视与批判
8
作者 方守金 李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章讨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心理诱因 ,同时对这一世纪末文学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 :“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所标榜的“良知与责任”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极为有限的 ,他们所呼应的虽是主旋律下的意识形态 ,对最... 文章讨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心理诱因 ,同时对这一世纪末文学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 :“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所标榜的“良知与责任”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极为有限的 ,他们所呼应的虽是主旋律下的意识形态 ,对最下层人民的苦难却相当冷漠 ,它甚至可以说是 2 0世纪 90年代最缺乏人民性的文学思潮 ;与此同时 ,对“文学性”的漠视使其失却了应有的文学价值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文学启蒙和文学探索事业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冲击波 人民性 创作方法 文学性
下载PDF
试论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诗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守金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4-48,共5页
迟子建的小说诗意浓郁,这在很大部分上归因于她的出色的语言动力,她在修辞层面上对节奏,声韵和词语表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感觉和一的民间写作立场。
关键词 迟子建 语言叙述 诗化 意境 小说 审美追求 艺术魅力
下载PDF
意象创造与欣赏的规律性把握——评《诗词意象的魅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守金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意象创造 欣赏 规律性 《诗词意象的魅力》 诗评
下载PDF
迟子建小说母题探微
11
作者 方守金 赵国宏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四、悲观而深刻的婚恋困惑评论家一般认为迟子建关于情爱题材的小说飘忽而难懂,其实这只是针对她那些涉及性爱心理的小说而言。在《亲亲土豆》、《盲人报摊》这些讴歌小人物美丽爱情的作品中,迟子建的笔触却是朴素、温婉、清晰和实在的... 四、悲观而深刻的婚恋困惑评论家一般认为迟子建关于情爱题材的小说飘忽而难懂,其实这只是针对她那些涉及性爱心理的小说而言。在《亲亲土豆》、《盲人报摊》这些讴歌小人物美丽爱情的作品中,迟子建的笔触却是朴素、温婉、清晰和实在的。作家深藏起自己的主观态度,只让人物的命运负载着情感和意义,是否可以说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她对爱情的理解和想往?然而个人性的主观情感一旦涉入文本,以宁静著称的迟子建,面对爱情和婚姻这个古老的话题,却不由得陷入困惑与焦虑之中了。在《炉火依然》、《遥渡相思》、《向着白夜飞行》、《回溯七侠镇》、《庙中的长信》中,包括《逆行精灵》、《观慧记》与《朋友们来看雪吧》的部分描写里,迟子建一方面采取虚幻叙事方式,细微地探讨人类的情感和爱情的力量,显示出将个人的领悟提升为人类经验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性爱情感理解的不自信及其失望。她的不自信和失望感在作品中可浓缩为八个字:爱情无果,婚姻乏味。《炉火依然》集中表现前者,《遥渡相思》鲜明传达后者。迟子建的婚恋观在这两部中篇里体现得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爱情 小说母题 婚姻 性爱心理 主观情感 作家 叙事方式 作品 主观态度
下载PDF
比较赏析 整体感悟——中学诗歌教学浅议
12
作者 方守金 《学语文》 2003年第4期34-34,共1页
所谓比较赏析、整体感悟,是指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寻找与课文相似与相关的诗歌或诗句进行对照赏析,进而理解诗人的境遇及其对天道人生的体悟,伴随诗人赤裸的灵魂飞翔在精神的自由天地里,寻觅现实... 所谓比较赏析、整体感悟,是指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寻找与课文相似与相关的诗歌或诗句进行对照赏析,进而理解诗人的境遇及其对天道人生的体悟,伴随诗人赤裸的灵魂飞翔在精神的自由天地里,寻觅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人情之美,用心灵来品味、感悟彼此间细微的差别、特色和优长。这是一种极为有益的读诗方法,沉浸其中,你能获得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的多重解放,灵魂得以提升的同时,知识面亦能获得瞬间扩展。具体说来,比较感悟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诗歌教学 诗歌鉴赏 意象 语文教学 意象 诗歌本质 抒情
下载PDF
历史情感与现代伤逝——论邓一光小说的历史叙事
13
作者 方守金 路文彬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邓一光在《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等历史话语小说的宏大叙事中,将历史视角聚焦在军人身上,着力宣泄一种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及怀旧情绪。“父亲”和关山林的生命激情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故他们在和平年代也无法走出其... 邓一光在《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等历史话语小说的宏大叙事中,将历史视角聚焦在军人身上,着力宣泄一种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及怀旧情绪。“父亲”和关山林的生命激情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故他们在和平年代也无法走出其光荣的铁血历史。他们坚决拒认眼前的现实,却又痴情而无望地等待战争的召唤。在这一现实与历史断裂的尴尬面前,我们看到了“老兵”们的失落与焦躁,但也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正是“后新历史小主义小说”的创作品格。作家的不足之处是在对历史的热爱中,忽略了对历史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一光 历史话语小说 历史叙事 历史情感 现代伤逝 后新历史小主义小说 创作品格
下载PDF
多重世界的艺术展示——现代短篇小说的营构特征
14
作者 方守金 缪干忠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6-29,共4页
现代小说家为了在创作中和现实世界对应与契台.努力挣脱传统的直线型情节结构模式,营造出重合式、叠加式、幅射式、展览式等新的短篇小说结构形态.不仅扩展或密集了短篇小说的艺术容量,而且还带来了生活化和抒情化两个美学新质。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现代小说 抒情化 情节结构 展示 创作 现实世界 直线 生活化 特征
全文增补中
论朦胧诗的终结
15
作者 方守金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3-39,共7页
朦胧诗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整体性落潮。市场经济的启动,社会的转型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内在的,则是朦咙诗人文化姿态的不足。然而他们对于思想解放运动的贡献,在新时期文学中所创下的实绩,以及退场时表现出来的大度襟怀,无疑还... 朦胧诗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整体性落潮。市场经济的启动,社会的转型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内在的,则是朦咙诗人文化姿态的不足。然而他们对于思想解放运动的贡献,在新时期文学中所创下的实绩,以及退场时表现出来的大度襟怀,无疑还是值得喝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新时期文学 诗人 终结 贡献 表现 思想解放 八十年 大度 社会
下载PDF
司马迁文学理论观的重新检视
16
作者 郭德茂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1-25,共5页
司马迁的文学理论观是一个仍需捡视其内涵和价值的问题。只有紧紧围绕汉代思想文化的时代特点,才能对其理论性质给以准确界说进而发现它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发愤著书说”不仅具有文艺心理学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学价值论的意义。“实录... 司马迁的文学理论观是一个仍需捡视其内涵和价值的问题。只有紧紧围绕汉代思想文化的时代特点,才能对其理论性质给以准确界说进而发现它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发愤著书说”不仅具有文艺心理学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学价值论的意义。“实录说”是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重要理论,具有超越古今的文化价值。“文约义远说”不仅是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更是司马迁对文学特征的深刻的认识.在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特征 屈原作品 司马迁 文艺心理学 文学价值 现实主义 开拓性 确界 实录
全文增补中
我国诗歌中的双重主体抒情模式
17
作者 方守金 《写作(中)》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诗缘情。丰盈或深隐人们内心的种种情感,皆可通过文学的这一最精纯的艺术样式给予创造性的表现。因此中外诗论家都说,诗是人类心灵的雕塑,是时代和生活的情感投影。然而,心灵和情感,作为人的内在综合体验,其“本来面目各人只可亲领身受... 诗缘情。丰盈或深隐人们内心的种种情感,皆可通过文学的这一最精纯的艺术样式给予创造性的表现。因此中外诗论家都说,诗是人类心灵的雕塑,是时代和生活的情感投影。然而,心灵和情感,作为人的内在综合体验,其“本来面目各人只可亲领身受而不可直接地描写,如须传达给别人知道,须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集》第132页)故古今中外旨在抒情的诗篇,莫不借助某种载体,某种足够表现力的仪表,来创造诱人的意象或意境,把情感这一无法定形、定位和定性的“黑暗感觉”,鲜活灵动而色彩斑斓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主体 抒情模式 情感活动 抒情主人公 抒情诗 湘夫人 文学 抒情主体 湘君 想象
下载PDF
试论小说的冲突式结构
18
作者 方守金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3-38,共6页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是西方戏剧性小说的一个基本类型。本文运用黑格尔关于古典戏剧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揭示出冲突式结构的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是西方戏剧性小说的一个基本类型。本文运用黑格尔关于古典戏剧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揭示出冲突式结构的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的趋势“是奔向最后结局的不断前进”;“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并让“人物摘取他自己行动中的果实”;采用加速或减速以及场景限定.实现对小说时空的戏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人物 抒情诗 《呼啸山庄》 古典戏剧 《傲慢与偏见》 戏剧化 冲突 经典作品 基本类型
下载PDF
温情表达与社会批判--兼评迟子建近作《河柳图》与《疯人院里的小磨盘》
19
作者 方守金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0-24,43,共6页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情怀,然而其无节制的温情表达,多少也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情怀,然而其无节制的温情表达,多少也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随着阅历的丰富和思考的深入,迟子建在《河柳图》与《疯人院里的小磨稻米》等近作中,开始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之上,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河柳图》 《疯人院里的小磨盘》 温情表达 民间立场 人性关怀 社会批判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形神之辨”与刘勰论创作心理机制
20
作者 郭德茂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研究刘勰论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问题,本文把研究的视野放在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大背景中,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历史沿革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刘勰《神思》,《养气》的思想渊源,文化特征和理论内涵,指出正是由于刘勰吸收了魏晋以来文... 本文研究刘勰论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问题,本文把研究的视野放在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大背景中,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历史沿革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刘勰《神思》,《养气》的思想渊源,文化特征和理论内涵,指出正是由于刘勰吸收了魏晋以来文艺学,哲学,养生学等几方面的关于形神问题的思想材料拓展了理论视野,从而能在综合的基础上针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问题提出深刻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之辨" 刘勰 《神思》 《养气》 创作心理机制 文学创作 创作主体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