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22、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浓度水平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戴小波 薛长山 +3 位作者 周文英 黄小燕 唐文志 黄凯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583-4584,共2页
目的探讨辅助T淋巴细胞(Th)22细胞、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患者或体检者共101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1例,非病毒性肝炎35例。另... 目的探讨辅助T淋巴细胞(Th)22细胞、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患者或体检者共101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1例,非病毒性肝炎35例。另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Th17细胞所占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2、IL-17的血清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Th22细胞及IL-22、IL-17明显降低(P<0.05),但Th17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IL-22、IL-17明显降低(P<0.05),Th17细胞明显升高(P<0.05),但Th22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病毒性肝炎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Th22、Th17细胞及IL-22、IL-17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Th22、Th17及IL-1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L-22明显降低(P<0.05)。结论 Th22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IL-22浓度降低,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失去IL-22的保护作用,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因素;而Th17细胞及IL-17可能未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期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22细胞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及HBV-DNA定量结果的临床意义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戴小波 唐文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V-DNA、ALT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化学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eAg阳性组ALT血清浓度、ALT异常率...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V-DNA、ALT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化学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eAg阳性组ALT血清浓度、ALT异常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但HBsAg浓度低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组内结果分析:HBeAg血清浓度与HBV-DNA在免疫耐受期成正相关(r=0.54),HBsAg与HBeAg、HBV-DNA成负相关(r=-0.521 2、-0.462 7),HBsAg、HBV-DNA、HBeAg与ALT之间均无相关性(r=0.008、0.02、0.000 6)。HBeAg阴性组组内结果分析:HBV-DNA与HBsAg无相关性(r=-0.05),HBV-DNA与ALT成正相关(r=0.39),HBsAg与ALT无相关性(r=0.008)。结论 HBV-DNA、HBsAg定量、HBeAg定量检测虽然可以反映HBV复制状态,但并不能代表乙肝患者的病情演变,只有定期长时间的监测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管理和早期发现病毒状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学标志物 定量检测 乙肝病毒DNA
下载PDF
HPV-DNA定量及分型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戴小波 聂彦萍 +2 位作者 胡晓倩 罗九文 郑鹏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联合分型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为早期防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种HPV高危亚型进行DNA定量检测,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9种HPV亚...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联合分型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为早期防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种HPV高危亚型进行DNA定量检测,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9种HPV亚型进行分型检测;所有患者采集宫颈细胞进行TCT检测,利用TBS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在601例观察对象中,共检出HPV阳性病例87例,其中高危型77例,低危型感染10例;高危型单独感染56例,高危型混合感染21例;TCT结果异常病例46例,其中HPV阳性30例。结论 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感染是宫颈细胞病变的主要原因,与HPVDNA定量检测相比,HPV分型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 亚型
下载PDF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被引量:8
4
作者 曾朱君 任燕歌 戴小波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随机选择20例本院新鲜血常规检测样本和2014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提供的部分质控品,参照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分析XE-2...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随机选择20例本院新鲜血常规检测样本和2014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提供的部分质控品,参照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分析XE-2100测定血细胞的准确度、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CR)、精密度(CV)、线性范围、可比性等主要性能。结果 Sysmex XE-2100对5份质控品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偏倚均小于5%,与人工显微镜分类结果比较,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类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3、0.8826、0.814、0.7922;检测WBC、RBC、Hb及PLT本底值均为"0";检测WBC、RBC、Hb及PLT的CR分别为0.09%、0.00%、0.00%、0.00%,均小于1%;正常浓度水平质控品RBC、Hb、HCT、MCV、MCH、MCHC批内CV分别为0.69%、0.43%、0.55%、0.68%、0.45%、0.61%,均小于1%,WBC和PLT批内CV分别为1.13%和2.81%;两个浓度水平(正常和异常)浓度质控品RBC、Hb、HCT、MCV、MCH、MCHC批间CV均小于1.5%,WBC的批间CV分别为0.03%和2.46%,PLT的批间CV分别为0.04%和1.55%;在临床样本覆盖浓度范围内,WBC、RBC、Hb及PLT理论值与测定值呈线性相关,(斜率a≤1±0.05,相关系数r≥0.975);XE-2100与XS-1000i分析仪的比对,各项目测定结果偏倚符合率均>80%。结论 XE-2100分析仪在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均达到了实验室的要求,可用于临床血液标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MEX XE-2100 血细胞计数仪 性能验证
下载PDF
人源性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与优选
5
作者 曾朱君 戴小波 唐文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探讨人源性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并对分离的人源性乳酸杆菌进行优选。方法对43株产过氧化氢(H2O2)乳酸杆菌利用CH-50L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测定其培养液的pH与H2O2浓度,并利用培养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3株细菌中,有9株表现出一... 目的探讨人源性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并对分离的人源性乳酸杆菌进行优选。方法对43株产过氧化氢(H2O2)乳酸杆菌利用CH-50L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测定其培养液的pH与H2O2浓度,并利用培养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3株细菌中,有9株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的乳酸杆菌培养液与无抑菌活性的培养液比较,其pH、H2O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主要依靠细菌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而乳酸及H2O2在抑菌活性中起到加强作用,不同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种类或数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微生态失调 自体乳酸杆菌
下载PDF
自体乳酸杆菌体外增殖后再回植在恢复阴道微生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戴小波 唐文志 +1 位作者 曾朱君 王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5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残留产过氧化氢乳酸杆菌在体外增值后再回植技术在恢复阴道微生态中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妇女进行自体乳酸杆菌体外增殖后再回植,移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取阴道分泌物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 目的探讨自体残留产过氧化氢乳酸杆菌在体外增值后再回植技术在恢复阴道微生态中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妇女进行自体乳酸杆菌体外增殖后再回植,移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取阴道分泌物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估。结果移植后12个月观察对象阴道内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Hc=18.17,P=0.000<0.05),作为优势菌的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菌群密集度(Hc=24.22,P=0.000<0.05)明显增加,在观察期共有9例阴道炎复发,其中真菌性阴道炎复发7例。结论自体残留产过氧化氢乳酸杆菌体外增值后再回植技术在恢复阴道微生态失调方面疗效明显,长期定植和增殖效果好,但对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微生态失调 自体乳酸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