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价值与时代逻辑
1
作者 吕永刚 王里 《唯实》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局,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命题,并对新质生产力何以提出、有何内涵、何以推进进行系统阐释,丰富...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局,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命题,并对新质生产力何以提出、有何内涵、何以推进进行系统阐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高度的理论原创性,蕴藏深刻的时代逻辑,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新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时代逻辑 理论的创新 时代化 最新理论成果
下载PDF
守正创新 久久为功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的“南通范式”
2
作者 戚小倩 黄正平 吴佐海 《求知》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思想建党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思想建党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履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全民性、全社会、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铭刻脑海、扎根心田、融入血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宣讲 党的创新理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思想建党 江苏省南通市 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
下载PDF
新时代山东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的学术回顾与愿景展望
3
作者 刘晓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长期以来,山东省的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领域,在诸多前辈和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几代人接续奋斗、共同努力,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领域,及和声、复调、配器、作品分析等作曲技术理论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山东省的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领域,在诸多前辈和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几代人接续奋斗、共同努力,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领域,及和声、复调、配器、作品分析等作曲技术理论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涌现了一大批资深的专家学者,在全国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山东音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和总结山东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展望和擘画山东音乐理论与创作的未来发展与宏伟蓝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曲技术理论 民族音乐学 音乐事业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美学 理论与创作 中西方音乐史 学术回顾
下载PDF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南通理论宣讲工作为例
4
作者 戚小倩 黄正平 吴佐海 《江南论坛》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经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南通市瞄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经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南通市瞄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目标,着力建设理论宣讲高地,创造性推动理论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创新理论 理论宣讲 启示
下载PDF
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2
5
作者 姜朝晖 金紫薇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具有更显创新性、更具数字化、更富跨越性、更重高质量等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具有更显创新性、更具数字化、更富跨越性、更重高质量等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发展有着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引发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式、体系和治理的系统性变革;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升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促进知识再生产升级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随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待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模式的升级、供需匹配的优化以及国际链接的畅通。基于问题提出四个方面建议:一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大教育观”;二要坚持协同创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三要坚持动态调整,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协同发展;四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快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教育 理论逻辑 现实挑战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以医史佐助为载体构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谚 李佳 +1 位作者 金颖 尚德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课程融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紧抓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发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课程融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紧抓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发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是当务之急。文章以“医史佐助”为载体,将中医医史文化、经典名医名家事迹等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基础理论 医史佐助
下载PDF
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病机理论的创新发展
7
作者 郑齐 黄玉燕 +2 位作者 汤尔群 张立平 陈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311-1316,共6页
中医学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理论认识,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病机理论创新的重要阶段。刘完素提出六气化火病机理论,析用药寒凉之理;张元素师徒阐发脏腑病机理论,特别是李杲提出阴火病机、治疗上重视脾胃升降之序;朱丹... 中医学病机理论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理论认识,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病机理论创新的重要阶段。刘完素提出六气化火病机理论,析用药寒凉之理;张元素师徒阐发脏腑病机理论,特别是李杲提出阴火病机、治疗上重视脾胃升降之序;朱丹溪阐发相火病机理论;对痰饮、郁证病机理论都有丰富的论述。这一时期病机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是在北宋医学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惯性前行,一方面也是对北宋医学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回应与补救,与宋金元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格局及北宋中期理学兴起均有一定关系。宋金元时期以病机理论创新为先导,带动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医学 病机理论 理学 创新
下载PDF
数字权力的理论谱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尚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从人类社会生产史角度审视,权力并非起源于国家,而是源自具备开展社会生活,实现组织意志和组织技术的社会共同体。从作用机制看,权力不是由实施权力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实施权力的机制和能力决定...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从人类社会生产史角度审视,权力并非起源于国家,而是源自具备开展社会生活,实现组织意志和组织技术的社会共同体。从作用机制看,权力不是由实施权力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实施权力的机制和能力决定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摆脱“亚人类”状态的人类社会开始建立有组织的生产模式,依靠稳定的空间建构、社会合作、有效支配,建构集体性社会协作和结构性的权力网络。近代国家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国家化和合法垄断权力的过程。数字权力基于源代码、算法运行的计算网络、作为算法决策基础的大数据,在数字化决策能力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权力形态。这种权力形态强化了权力的网络力量,提升了权力的行动力量,濡化了权力的强制力量,造成一种“超越国家”的理论假象。数字权力并未改变权力的国家属性,但拓展了权力的实施空间,造成了国家对数字社会的技术依赖,将从根本上重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数字权力 国家理论 技术 数字能力
下载PDF
安全资源学的学科理论研究
9
作者 吴超 王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形成安全资源学和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安全资源,以安全本身作为一类重要资源的新视角,开展安全资源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站在科学学的高度和以交叉科学的视角,采用调查研究法、创新思维法、理论分析法、逻辑归纳法、预测法等研究方法,... 为形成安全资源学和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安全资源,以安全本身作为一类重要资源的新视角,开展安全资源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站在科学学的高度和以交叉科学的视角,采用调查研究法、创新思维法、理论分析法、逻辑归纳法、预测法等研究方法,阐述安全资源和安全资源学的定义及内涵,安全资源的性质与分类,安全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安全资源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展望等。结果表明:安全资源兼具有安全和资源的主要特性,安全资源的特性可分为社会特性和自身特性2大类,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给出安全资源学8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学科基础层凝炼出安全资源学的10条基本原理;根据交叉学科的关联性质,归纳出安全资源学的典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形成了安全资源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和雏形,对后续开展安全资源学的具体内容研究和加速形成一门独立的安全资源学新学科具有参考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 安全资源 安全资源学 学科理论 研究方向
下载PDF
水液相下两性组氨酸分子对映异构的密度泛函理论
10
作者 牛鹤丽 徐岩 +5 位作者 杨应 孙艳雨 郝成欣 姜春旭 王佐成 杨晓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采用DFT的M06-2X和MN15杂化泛函方法,结合处理溶剂效应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His分子可在α-H质子以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为桥迁移;H质子从氨基(质子化的)N迁移到质子化羧基上面的O后,α-H再以N和羧基(质子化的... 采用DFT的M06-2X和MN15杂化泛函方法,结合处理溶剂效应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His分子可在α-H质子以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为桥迁移;H质子从氨基(质子化的)N迁移到质子化羧基上面的O后,α-H再以N和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分别为桥迁移;质子从氨基(质子化的)N迁移到咪唑环上的N后,α-H再以氨基(质子化的)N和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分别为桥迁移5个反应通道实现对映异构。势能面计算表明:隐性溶剂效应下5个通道决速步的自由能垒分别是245.6、238.1、297.3、270.9和257.7 kJ/mol;显性溶剂效应下这些能垒分别降到139.9、120.7、161.7、142.7和157.3 kJ/mol。结果表明,水液相下His只能少量的消旋,生命体补充His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 对映异构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吉布斯自由能垒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两个结合”的重要启示
11
作者 彭吉象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也离不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还离不开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 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外国艺术理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时代主题、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
12
作者 陈家刚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共11页
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不断推进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体现,是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是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探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 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不断推进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体现,是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是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探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时代主题转变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命题确立为科学阐释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制度体系与治理效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实践课题则直接指向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实现制度成熟定型的建设目标。明确时代主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方向、有目标;关注理论命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理据、有力量;聚焦实践课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抓手、有支撑。深入分析和讨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时代主题、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在观念认知、思维逻辑和实践探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制度 时代主题 理论命题 实践课题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13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25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从“经典”走向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阐释的问题、方法与路径
14
作者 段吉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8,178,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典阐释是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理论深化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来源,经典阐释从这一来源出发,但不拘泥于摘句式、照搬式、引用式的研究,强调...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典阐释是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理论深化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来源,经典阐释从这一来源出发,但不拘泥于摘句式、照搬式、引用式的研究,强调从“经典”走向经典,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论述的哲学观念、基本精神与方法论启发走向文艺问题的整体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阐释面临不同语境与理论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需要强化问题性选择与论域,需要坚持系统性、问题性、批判性、对话性、当代性的研究路径,通过经典阐释,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论述框架和解析方式,在经典阐释、问题介入与批评实践的合理融合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设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经典阐释 论述框架 解析方式 批评实践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
15
作者 段吉方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F0003,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相通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主体性在主体性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实践意识、本土化的理论塑造与文化建构努力、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思想凝结与理论锤炼三个方面展现内蕴与特征,并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创造产生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主体性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一体构建系统完整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16
作者 林华山 《团结》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进入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大论断的提出,表明我国在政党制度领域提炼出标识性概念,构建相配套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迎来崭新起点。把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相对分散的理论观点、话语元素进行系统化归纳,能够为一体构建系统完... 进入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大论断的提出,表明我国在政党制度领域提炼出标识性概念,构建相配套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迎来崭新起点。把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相对分散的理论观点、话语元素进行系统化归纳,能够为一体构建系统完整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相应框架和丰沛资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可以概括为:立足大历史观,以“类型论”为架构牵引,阐明坐标定位创新性;观照中华文明,以“发生论”为逻辑原点,阐明形成路径内生性;深入结构机理,以“结构论”为分析框架,阐明关系格局科学性;突出效能导向,以“功能论”为评价标准,阐明治理运转有效性;坚持发展眼光,以“发展论”为价值旨归,阐明前景走向先进性;占领道义高地,以“文明论”为世界愿景,阐明政治形态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理论体系 话语体系 政治文明 自主知识体系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自觉:以顾颉刚在民族问题上的情感与理智为例
17
作者 奂平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顾颉刚的民族思想,交织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他早期的古史辨史学,尽管有理性的一面,但其个性、情感及五四运动的氛围等非理性因素,是其走上疑古反传统激进道路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顾颉刚反思其古史辨民族话语并转变... 顾颉刚的民族思想,交织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他早期的古史辨史学,尽管有理性的一面,但其个性、情感及五四运动的氛围等非理性因素,是其走上疑古反传统激进道路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顾颉刚反思其古史辨民族话语并转变疑古反传统立场,不过,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论中,偶尔仍表现出古史辨的倾向,其中不无学究偏见和情绪化。但总体来看,顾颉刚的中华民族研究坚持以理智指导情感,实现了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其中华民族研究经历了从打破“中国民族出于一元”到建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转变,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由怀疑批判转向理智的认识与热爱,从反传统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重传统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华民族 情感与理智 理论自觉
下载PDF
“交邮融合”何以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18
作者 张贵群 张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202,203,共10页
作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新模式,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交邮融合)对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发现,交邮融合的政策演进是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共同作用... 作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新模式,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交邮融合)对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发现,交邮融合的政策演进是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了理念形成到制度建设再到国家行动的过程。农村客运的低载客率、农村物流的滞后发展、原有对策的低效表现构成问题源流,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国民情绪的变化构成政治源流,专家学者的建议方案、政府部门的积极探索构成政策源流。上述三大源流的汇聚,推动了交邮融合“政策之窗”的开启。交邮融合的政策调整与完善,应聚焦问题源流,运用政治源流,优化政策源流,把握“政策之窗”,进一步释放交邮融合对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邮融合 农村物流 多源流理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理论创新视域下“两个结合”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
作者 李刚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第二个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维度。通过历史和现实分析,“两个结合”在理论创新中展现的世界观,体现为立足现实、立根中国的实践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同时,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环环相扣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两个结合” 理论创新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和实践路径
20
作者 彭石军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念,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梳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新民主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念,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梳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4个阶段,其依次经历了从人民民主制度的探索、确立、完善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形成与发展的演进过程。以“两个结合”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渊源,其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时赓续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血脉。全过程人民民主应主要包括以下重要实践路径,即坚持党的领导以加强其政治引领,落实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协同发展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两种重要民主形式,完善制度和程序以强化其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历史脉络 理论渊源 实践路径 民主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