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乳突后鼓室入路相关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永军 童步升 +2 位作者 徐胜春 刘业海 段茂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的相关解剖,收集解剖数据,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在放大8倍的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的相关解剖,收集解剖数据,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在放大8倍的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19.14 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的平均距离为16.30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乳突表面的平均距离为20.84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鼓索神经发出点平均距离为11.28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为4.40 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1.6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5.30 mm,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74 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0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0.4°,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4.8°,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7.5°,砧骨长脚与后拱柱夹角平均为46.0°。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夹角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后鼓室 面隐窝 面神经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