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方对中国建筑的认知 柏林Aedes画廊“土木”(TU MU)展览及其背景
被引量:
5
1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
《时代建筑》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建筑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媒体对这一新现象的讨论也同样如此。今天,在互联网、杂志、微信、专业建筑杂志或报纸专栏中都有对中国发展的评论,而在20年前,西方媒体对中国建筑未引起任何关注。整个20世纪,中国...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建筑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媒体对这一新现象的讨论也同样如此。今天,在互联网、杂志、微信、专业建筑杂志或报纸专栏中都有对中国发展的评论,而在20年前,西方媒体对中国建筑未引起任何关注。整个20世纪,中国没有出现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也没有人能够说出一个代表当前设计理念的中国当代建筑。文章关注了这个话题,并将重点放在西方对中国建筑师不断变化的认知上。由于作者参与了这个过程,所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其他人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
Aedes画廊:中国年轻建筑师
个体
历史
评论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伦理还是审美? 张轲作品中的粗野主义与乡土手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译)
+1 位作者
郑超(校)
张益凡(校)
《时代建筑》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张轲作品中的两种设计思路进而讨论建筑表现的相关问题。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建筑师试图展现历史脉络并激发观者的想象。以场地现存条件为改造发生的基础,通过轻粗野主义的物质文化视角,建筑师激起的新旧对话使观者产生了不...
文章通过分析张轲作品中的两种设计思路进而讨论建筑表现的相关问题。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建筑师试图展现历史脉络并激发观者的想象。以场地现存条件为改造发生的基础,通过轻粗野主义的物质文化视角,建筑师激起的新旧对话使观者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及思维认知。在西藏的乡野景观中,张轲对当地物质文化中乡土手法的运用,也暗含着一些粗野主义的意味。在这个环境下,他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应用传统手工艺,使得在通过传统技艺寻求新途径时,原有地域文化得到了延续。在各个项目中,张轲对城市及乡村语境所秉承的理念,传达了当下对于身份性的一种探讨。无关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建筑师与工匠及使用者的平等对话,是社会文化信息交流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叙事
轻粗野主义
遵从现状
在地实践
国际视野
手工艺
信任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乡土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设计新农村生活方式
3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译)
郑超(校)
《时代建筑》
2018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德国和中国的农村地区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面临的难点要求相应的发展战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如何针对这些议题发挥作用?一直以来,建筑师们出于一些原因,未能给予乡村地区足够的关注,因此现在有必要分析一下两国的情况,寻找将城市...
德国和中国的农村地区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面临的难点要求相应的发展战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如何针对这些议题发挥作用?一直以来,建筑师们出于一些原因,未能给予乡村地区足够的关注,因此现在有必要分析一下两国的情况,寻找将城市和农村结合在一起的新的方式。只有将城市和乡村统一在区域的概念中,才能形成将物质循环纳入空间的设想。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新的环境,这将逐步导致地域性的消失。建筑师和规划师应该为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做出贡献,出谋划策,同时也积极创建扎根于地域性环境基础的当代设计。设计导则应该是:以尽可能轻地干预来整合尽可能多的当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中国
乡村/城市
未来农业
乡村旅游
国际建筑展览会
新指导方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型中的伤痕景观 缙云石宕
4
作者
董倩伶(译)
+1 位作者
胡梓郁(译)
尹坤(校)
《时代建筑》
2022年第4期90-99,共10页
浙江缙云石宕的改造,是处理当地工业历史遗迹的一个杰出范例.它展示了如何使用具体的干预来创造一个诗意的故事,有助于治愈对景观的原始伤害,从而将对生态的关注与文化视角结合起来.采石场遗留的废弃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为当地居民...
浙江缙云石宕的改造,是处理当地工业历史遗迹的一个杰出范例.它展示了如何使用具体的干预来创造一个诗意的故事,有助于治愈对景观的原始伤害,从而将对生态的关注与文化视角结合起来.采石场遗留的废弃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这种空间体验是独特的,远远超过了场地本身,它对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做出了贡献,是环境可持续转型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改造
乡村振兴
建筑针灸
空间适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对中国建筑的认知 柏林Aedes画廊“土木”(TU MU)展览及其背景
被引量:
5
1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
机构
瑞士世界建筑网
(World-architects.com)
香港大学
建筑
学院
出处
《时代建筑》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文摘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建筑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媒体对这一新现象的讨论也同样如此。今天,在互联网、杂志、微信、专业建筑杂志或报纸专栏中都有对中国发展的评论,而在20年前,西方媒体对中国建筑未引起任何关注。整个20世纪,中国没有出现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也没有人能够说出一个代表当前设计理念的中国当代建筑。文章关注了这个话题,并将重点放在西方对中国建筑师不断变化的认知上。由于作者参与了这个过程,所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其他人的立场。
关键词
展览
Aedes画廊:中国年轻建筑师
个体
历史
评论家
Keywords
Exhibition
Aedes Gallery
Young Chinese Architects
Individuality
History
Critic
分类号
TU242.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K828.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理还是审美? 张轲作品中的粗野主义与乡土手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译)
郑超(校)
张益凡(校)
机构
瑞士世界建筑网
香港大学
建筑
学院
宝葫历史
建筑
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出处
《时代建筑》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文摘
文章通过分析张轲作品中的两种设计思路进而讨论建筑表现的相关问题。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建筑师试图展现历史脉络并激发观者的想象。以场地现存条件为改造发生的基础,通过轻粗野主义的物质文化视角,建筑师激起的新旧对话使观者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及思维认知。在西藏的乡野景观中,张轲对当地物质文化中乡土手法的运用,也暗含着一些粗野主义的意味。在这个环境下,他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应用传统手工艺,使得在通过传统技艺寻求新途径时,原有地域文化得到了延续。在各个项目中,张轲对城市及乡村语境所秉承的理念,传达了当下对于身份性的一种探讨。无关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建筑师与工匠及使用者的平等对话,是社会文化信息交流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
干预
叙事
轻粗野主义
遵从现状
在地实践
国际视野
手工艺
信任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乡土手法
Keywords
Intervention
Narrative
Subtle Brutalism
As Found
Local Practice
Global Knowledge
Craft
Trust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
Rustic Manners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设计新农村生活方式
3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译)
郑超(校)
机构
瑞士世界建筑网
香港大学
建筑
学院
宝葫历史
建筑
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出处
《时代建筑》
2018年第4期150-155,共6页
文摘
德国和中国的农村地区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面临的难点要求相应的发展战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如何针对这些议题发挥作用?一直以来,建筑师们出于一些原因,未能给予乡村地区足够的关注,因此现在有必要分析一下两国的情况,寻找将城市和农村结合在一起的新的方式。只有将城市和乡村统一在区域的概念中,才能形成将物质循环纳入空间的设想。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新的环境,这将逐步导致地域性的消失。建筑师和规划师应该为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做出贡献,出谋划策,同时也积极创建扎根于地域性环境基础的当代设计。设计导则应该是:以尽可能轻地干预来整合尽可能多的当地资源。
关键词
德国
中国
乡村/城市
未来农业
乡村旅游
国际建筑展览会
新指导方案
Keywords
Germany
China
Rural/Urban
Future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IBA
New Leitbild
分类号
TU982.29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型中的伤痕景观 缙云石宕
4
作者
董倩伶(译)
胡梓郁(译)
尹坤(校)
机构
瑞士世界建筑网
DnA
建筑
事务所
《时代
建筑
》杂志编辑部
出处
《时代建筑》
2022年第4期90-99,共10页
文摘
浙江缙云石宕的改造,是处理当地工业历史遗迹的一个杰出范例.它展示了如何使用具体的干预来创造一个诗意的故事,有助于治愈对景观的原始伤害,从而将对生态的关注与文化视角结合起来.采石场遗留的废弃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这种空间体验是独特的,远远超过了场地本身,它对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做出了贡献,是环境可持续转型的典范.
关键词
采石场改造
乡村振兴
建筑针灸
空间适应
Keywords
Quarries Transformation
Rural Revitalisation
Architecture Acupuncture
Space Adaptation
分类号
TU-86(255) [艺术—艺术设计]
TU24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方对中国建筑的认知 柏林Aedes画廊“土木”(TU MU)展览及其背景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
《时代建筑》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伦理还是审美? 张轲作品中的粗野主义与乡土手法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译)
郑超(校)
张益凡(校)
《时代建筑》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设计新农村生活方式
爱德华·柯格尔
苏杭(译)
郑超(校)
《时代建筑》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转型中的伤痕景观 缙云石宕
董倩伶(译)
胡梓郁(译)
尹坤(校)
《时代建筑》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