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土栽培营养液消毒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伟 陈殿奎 E.A.vanOs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21-124,共4页
为了减少营养液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世界范围内的无土栽培系统正逐步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封闭式无土栽培系统中根系病害的传播危险急剧增加,因此营养液消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营养液消毒方法、原理、成本... 为了减少营养液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世界范围内的无土栽培系统正逐步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封闭式无土栽培系统中根系病害的传播危险急剧增加,因此营养液消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营养液消毒方法、原理、成本及应用效果,重点介绍了营养液消毒新技术-慢砂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营养液 慢砂过滤 无土栽培
下载PDF
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亓玉婷 崔婧沄 +2 位作者 张丹丹 郝培尧 董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目的】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 【目的】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山体 白云岩山体 植物群落特征 山体修复
下载PDF
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风险预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森 刘宁晶 +2 位作者 蔡娣 叶金 王松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9-186,共8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受污染的粮食会严重影响人和动物健康,控制粮食产前镰刀菌感染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积累是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粮食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工作...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受污染的粮食会严重影响人和动物健康,控制粮食产前镰刀菌感染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积累是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粮食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工作,粮食产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污染预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积累的田间影响因素研究和建立产前风险预警模型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风险预警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总结和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开展我国粮食真菌毒素早期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产生因素 预警模型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对三种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正雄 陈恒 +5 位作者 孙英 周顺文 张金龙 陈国华 朱清清 张晓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1,共8页
为探究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大小及对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和饲料混毒法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及三种赤眼蜂进行处理,测定了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和三种赤... 为探究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大小及对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和饲料混毒法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及三种赤眼蜂进行处理,测定了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和三种赤眼蜂成虫的室内毒力,同时分析Bt G033A对三种赤眼蜂寄生量及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tG033A对番茄潜叶蛾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5.381、19.537、17.406和15.772 g/L,而对三种赤眼蜂均为低毒。在Bt G033A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虽然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模型仍符合HollingⅡ型,但三种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均有所降低。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在药剂对照组的寄生量(25粒/皿:18.600粒)、处理猎物时间(0.012d)、控害效能(84.833)、日寄生上限(83.333粒)和搜寻效应均表明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寄生能力强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此外,在药剂处理后,玉米螟赤眼蜂各项寄生参数同样优于其他两种赤眼蜂。因此,玉米螟赤眼蜂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的优选寄生性天敌之一,并可联合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进行协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番茄潜叶蛾 赤眼蜂 寄生功能 搜寻效应
下载PDF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定位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建飞 王加加 +4 位作者 李颖 金黎平 JACOBSEN Evert 黄三文 屈冬玉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17期30-35,共6页
晚疫病是马铃薯第一大病害。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10抗谱广、应用价值大,常用于马铃薯抗病杂交育种。R10位点位于马铃薯11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与已克隆的抗晚疫病基因R3a同属于抗晚疫病主效位点的单倍型。对包含195个基因型的R10基因的... 晚疫病是马铃薯第一大病害。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10抗谱广、应用价值大,常用于马铃薯抗病杂交育种。R10位点位于马铃薯11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与已克隆的抗晚疫病基因R3a同属于抗晚疫病主效位点的单倍型。对包含195个基因型的R10基因的分离群体进行了晚疫病菌株接种和遗传分析,确定R10为抗晚疫病菌株89148-9的主效单基因。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BSA分析,开发了6个与R10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将R10定位在1001T和C2_At5g59960两个遗传距离为2.6cM分子标记之间。R10位于已克隆的抗晚疫病基因R3a的近端粒区。本研究所获得的遗传图谱为通过图位克隆和比较基因组学克隆R10基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R10 遗传定位
下载PDF
种子无氧贮藏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吴凌云 姚东伟 +1 位作者 李明 GROOT Steven P.C.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3期69-73,共5页
以胡萝卜种子为试材,研究加入脱氧剂、充氮气和真空包装3种方法对种子贮藏环境中氧气水平、相对湿度及种子水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包装不改变种子水活度,但不能创建无氧贮藏环境;以0.5 L∕min流速充氮气120 s或使用含有增湿剂的铁... 以胡萝卜种子为试材,研究加入脱氧剂、充氮气和真空包装3种方法对种子贮藏环境中氧气水平、相对湿度及种子水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包装不改变种子水活度,但不能创建无氧贮藏环境;以0.5 L∕min流速充氮气120 s或使用含有增湿剂的铁粉脱氧剂可建立种子无氧贮藏环境。充氮气后,种子水活度略微减少;含有增湿剂的脱氧剂去除贮藏环境中氧气效果最好,但是增加了种子水活度;加入一定量的干燥剂可避免种子水活度的增加,加入一定量和种子同样相对湿度(RH)的缓冲硅胶可保持种子水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 种子寿命 种子贮藏 水活度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捕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正雄 吴道慧 +7 位作者 羊绍武 李宜儒 杨智雄 杨茂兴 陈永虹 陈恒 陈国华 张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捕食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的致死中浓度为处理浓度,采用药膜法处理南方小花蝽成虫,然后让存活的南方小花蝽取食番茄潜叶蛾卵及1龄幼虫,分析溴氰菊...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捕食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的致死中浓度为处理浓度,采用药膜法处理南方小花蝽成虫,然后让存活的南方小花蝽取食番茄潜叶蛾卵及1龄幼虫,分析溴氰菊酯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后,南方小花蝽捕食番茄潜叶蛾的能力及行为均受到影响,功能反应模型仍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南方小花蝽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控害效能降低,搜寻效应下降,成虫对卵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下降了47.37粒/皿、9.47头/皿;而处理1粒番茄潜叶卵和1头1龄幼虫所用的时间分别延长了777.6 s和3 456.0 s,同时南方小花蝽搜寻、行走、捕食番茄潜叶蛾卵的行为时间分别缩短了444.2、750.2、919.6 s,静止和梳理时间则分别延长了1 677.6、403 s,对番茄潜叶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降低了4头和1头。因此,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在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时应延长溴氰菊酯与南方小花蝽使用的间隔时间,更好地协调化学与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南方小花蝽 溴氰菊酯 捕食功能 搜寻效应
下载PDF
高原地区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上真 马龙刚 +8 位作者 娄文琦 宁景扬 张海亮 胡丽蓉 扎琼 李斌 徐青 巴桑罗布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64-1978,共15页
旨在探究我国高原地区奶牛血液指标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纯度的荷斯坦牛共435头健康泌乳个体的18项血常规、3项血气、4项电解质和2项生化指标,进行表型相关性分析,并综合牛场、月龄、泌乳阶段、体况评分、... 旨在探究我国高原地区奶牛血液指标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纯度的荷斯坦牛共435头健康泌乳个体的18项血常规、3项血气、4项电解质和2项生化指标,进行表型相关性分析,并综合牛场、月龄、泌乳阶段、体况评分、荷斯坦牛血统比例和测定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奶牛群体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s,RBC)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66±2.14)×10^(9)个·L^(-1)、(6.94±0.74)×10^(12)个·L^(-1)和(405.73±224.48)×10^(9)个·L^(-1),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分别为(11.28±1.61)kPa和(3.39±0.38)kPa。在27项血液指标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液酸碱度(pH)、钠离子浓度(Na+)和氯离子浓度在个体间变异较小,其变异系数小于5%。相关分析中,PCO_(2)与PO_(2)和p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55,呈中度负相关,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压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5)。方差分析中,月龄显著影响(P<0.05)15个血常规指标,体况评分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除MCHC外的6个红细胞系统指标(P<0.05),HGB、HCT、MCV和MCH与荷斯坦牛血统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泌乳中期RBC最高,而MCV和MCH在此阶段最低。测定时间对PCO_(2)、Na+、钙离子浓度(Ca^(2+))、葡萄糖浓度(glucose,GLU)、乳酸浓度(lactic acid,LAC)和动脉血HCT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CO_(2)、Ca^(2+)和HCT均在12∶41-14∶10时出现极值。泌乳阶段对PCO_(2)、pH、钾离子浓度、GLU、LAC和动脉血HCT有显影响(P<0.05),泌乳初期动脉血GLU和LAC最低,PCO_(2)最高,碱性最弱。综上,血液指标不同程度地受到奶牛生理状态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利用血液指标开展高原牧场奶牛健康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并应考虑泌乳阶段、月龄、体况等因素的影响,并注意测定时间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血气 电解质 生化指标 高原 奶牛
下载PDF
荷兰水质与空气质量监测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明顺 Pim Hamminga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空气质量监测 荷兰 水质 环境监测网络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环境管理服务 现状 环境质量监测 数据处理模式
下载PDF
马铃薯广谱抗病Rpi-blb1同源基因抗性被进化晚疫病菌株克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素贤 祝军 +4 位作者 李颖 Nijenhuis Maarten Bergervoet Marjan Rietman Hendrik Jacobsen Evert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6,共6页
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抗性基因Rpi-blb1(克隆于Solanum bulbocastanum)及其两个同源抗病基因Rpi-sto1(克隆于Solanum stoloniferum)和Rpi-pta1(克隆于Solanum papita)的抗性可能已被高度进化的晚疫病菌株所克服。为证实此观点,将从荷兰田间... 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抗性基因Rpi-blb1(克隆于Solanum bulbocastanum)及其两个同源抗病基因Rpi-sto1(克隆于Solanum stoloniferum)和Rpi-pta1(克隆于Solanum papita)的抗性可能已被高度进化的晚疫病菌株所克服。为证实此观点,将从荷兰田间和墨西哥野外S.bulbocastanum和S.stoloniferum病株上采集的晚疫病菌株重新接种于具有共同遗传背景(感病栽培品种Desiree)的Rpi-blb1及其同源基因转化体和3个野生种植株上,测试Rpi-blb1及其同源基因的抗性是否已被克服。结果表明,采自墨西哥野外S.stoloniferum的两个菌株Pic99189和Pic99192已经克服了Rpi-blb1及其同源基因的抗性;在野生种植株的测试中,只有S.papita的抗性明显地被菌株Pic99192所克服。同时发现在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接种试验中,高抗晚疫病菌的转化体需要在多个转化体间进行选择。从采自中国4个不同地区晚疫病菌株接种sto1.Desiree转化体的小规模测试中可推断,Rpi-blb1及其同源抗性基因在中国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同源抗病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