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孜州动物炭疽病流行及防控
1
作者 朱庆 计慧姝 +4 位作者 李劲 廖昆 余劲 泽仁拥忠 张璐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第10期59-62,共4页
甘孜藏族自治州动物炭疽疫情常年发生,近些年发病频率和疫情数虽有所下降,但炭疽历史疫点较多,牲畜众多且分散,仍有局部地区零星散发可能性较大,不仅威胁农牧民群众健康,也严重影响该州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1951—2018年甘孜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动物炭疽疫情常年发生,近些年发病频率和疫情数虽有所下降,但炭疽历史疫点较多,牲畜众多且分散,仍有局部地区零星散发可能性较大,不仅威胁农牧民群众健康,也严重影响该州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1951—2018年甘孜州动物炭疽病的流行动态、流行特征,回顾防控现状,探讨了开展防治工作面临的各项挑战,提出防控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防控炭疽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炭疽 流行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甘孜州非洲猪瘟防控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怀珍 张朝辉 +3 位作者 徐林 余劲 李劲 邵靓 《兽医导刊》 2020年第2期72-72,共1页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给生猪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已相对稳定,但仍然要高度重视.文章从地理位置、养殖数量、养殖方式、基层力量等方面总结了甘孜州非洲猪瘟防控难点,针对这些难点从联防联控、强化养殖环节管理、严密排...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给生猪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已相对稳定,但仍然要高度重视.文章从地理位置、养殖数量、养殖方式、基层力量等方面总结了甘孜州非洲猪瘟防控难点,针对这些难点从联防联控、强化养殖环节管理、严密排查着力监管、强化宣传和技术培训、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非洲猪瘟 防控难点 对策
下载PDF
甘孜州动物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林 陈和强 +1 位作者 张俊杰 朱庆 《畜禽业》 2022年第5期76-78,81,共4页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主要包括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性包虫病和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包虫病的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主要包括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性包虫病和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包虫病的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15年启动了“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包虫病 防控 成效
下载PDF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在中国牦牛及其肉奶制品中的分布与遗传规律研究
4
作者 郭杨 李丽 +5 位作者 王新 杨怀珍 计慧姝 斯高让 泽让卓玛 阿继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9期93-94,共2页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是一种潜在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致病菌。在中国的牦牛养殖业中存在潜在的食源污染风险。不同疫情报道、肠内菌群多样性研究以及地理和季节性变化的分析揭示了牦牛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通过深入了...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是一种潜在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致病菌。在中国的牦牛养殖业中存在潜在的食源污染风险。不同疫情报道、肠内菌群多样性研究以及地理和季节性变化的分析揭示了牦牛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通过深入了解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风险,为制定更有效的食品安全措施提供了依据,以期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在中国牦牛及其肉奶制品中的分布与遗传规律的全面洞察,从而促进食品安全的改进和保护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牦牛 奶制品 遗传规律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BCoV纤突蛋白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5
作者 喻琦胜 朱庆 +6 位作者 周群 宋鑫 张家祺 陈涛云 徐林 张朝辉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48,共9页
旨在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纤突蛋白(S蛋白),并评价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BCoV/SWUN/HXD-4/2021株的全长S基因为模板,针对昆虫细胞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S,与DH1... 旨在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纤突蛋白(S蛋白),并评价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BCoV/SWUN/HXD-4/2021株的全长S基因为模板,针对昆虫细胞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S,与DH10Bac同源重组后转染昆虫细胞收获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S,利用基因组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其进行鉴定,测定杆状病毒滴度。优化和筛选感染剂量对蛋白表达的影响,超速离心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和评估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全长4108 bp的BCoV S基因CAI(密码子适应指数)从0.39调整为0.87,平均GC含量从35.8%调整为50.6%。经双酶切、PCR验证,重组质粒与重组杆粒均构建成功。用5μg重组杆粒Bacmid-S转染Sf9细胞并传代至第四代后细胞病变趋于稳定,感染杆状病毒约20 h后产生典型病变,收获重组杆状病毒进行鉴定。PCR电泳结果显示重组杆粒携带S目的蛋白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试验组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S所表达的蛋白为S目的蛋白,目的条带位于250 ku左右,感染剂量MOI=0.5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将50μg蛋白、20μg CpG免疫增强剂与等体积MF59佐剂充分混合乳化后,肌肉注射免疫小鼠,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免疫蛋白后产生了IgG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高于佐剂对照组(P<0.001),最高抗体效价达1∶12800;微量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和效价最高达1∶224,试验组中和效价平均值高于灭活病毒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牛冠状病毒S蛋白,并对S蛋白免疫保护效果做了进一步评价,为后续牛冠状病毒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S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
6
作者 肖海月 程川 +2 位作者 蓝岚 陈和强 吴建平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54-54,57,共2页
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也称坏死性鼻炎或红鼻子病,该病是病毒导致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临床症状1.1呼吸道型呼吸道型一般温度较低的月份会出现。牦牛突然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0~42℃,黏膜充血,精神不振、厌食等。病情加重后牦... 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也称坏死性鼻炎或红鼻子病,该病是病毒导致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临床症状1.1呼吸道型呼吸道型一般温度较低的月份会出现。牦牛突然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0~42℃,黏膜充血,精神不振、厌食等。病情加重后牦牛咳嗽,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传染病 呼吸困难 传染性鼻气管炎 坏死性 牦牛 临床症状 黏膜充血 厌食
下载PDF
甘孜州牦牛源A群轮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朝辉 泽仁拥忠 汤承 《草学》 2020年第5期61-67,共7页
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甘孜州牦牛源A群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并调查其基因型。将BRVA阳性牦牛粪便样本接种于MA-104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进行病毒的鉴定,并扩增分离毒株VP4和VP7基因片段,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 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甘孜州牦牛源A群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并调查其基因型。将BRVA阳性牦牛粪便样本接种于MA-104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进行病毒的鉴定,并扩增分离毒株VP4和VP7基因片段,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6份样本盲传至第3代后均出现了细胞病变,连续传至7代后细胞病变稳定,表现为细胞圆缩,细胞大面积脱落;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6株牦牛源BRVA。6株病毒的G型均为G6型,其中3个毒株的P型为P[1]型,另外3株未能确定P型。本研究为甘孜州牦牛BRVA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A群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基因型
下载PDF
棘球蚴(包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格日来 哈什门克 +3 位作者 邓延平 陈和强 计慧姝 李劲 《兽医导刊》 2018年第16期127-128,共2页
棘球属绦虫中绦期幼虫感染引发的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进一步强化贯彻棘球蚴病的中长期规划,总结我国棘球蚴病防控总目标的实施情况和防控经验,本文对新形式下的工作成效和防控挑战进行总结分... 棘球属绦虫中绦期幼虫感染引发的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进一步强化贯彻棘球蚴病的中长期规划,总结我国棘球蚴病防控总目标的实施情况和防控经验,本文对新形式下的工作成效和防控挑战进行总结分析,为确保包虫病防控工作的总目标如期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 包虫病 流行现状 防控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及防控 被引量:2
9
作者 潘瑶 陈和强 +2 位作者 蓝岚 李友英 杨丹娇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第3期58-59,共2页
小反刍兽疫从2017年在我国西藏首次发现,之后我国多个省市出现PPR疫情.本文就近几年我国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及防控进行整理分析.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PPR疫情 流行特点 防控
下载PDF
2021年甘孜州牦牛包虫病免疫效果的再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计慧姝 朱庆 +4 位作者 四郎巴姆 张俊杰 陈和强 杨怀珍 泽仁拥忠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33-34,共2页
为比较2017年和2021年甘孜州地区牦牛免疫羊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甘孜州三个县共1244头健康成年牦牛在首免后间隔28 d二免,二免后15 d统一采血并分离血清,应用牛包虫病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Eg95特异... 为比较2017年和2021年甘孜州地区牦牛免疫羊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甘孜州三个县共1244头健康成年牦牛在首免后间隔28 d二免,二免后15 d统一采血并分离血清,应用牛包虫病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Eg95特异性免疫抗体。结果得出:牦牛免疫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 牦牛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猪瘟免疫失败的案例分析及防控
11
作者 张朝辉 《兽医导刊》 2016年第7期53-55,共3页
(一)发病情况2015年3月15日,四川某规模化猪场(400头种猪)10-20日龄哺乳仔猪出现腹泻、体温41℃-41.5℃,急性死亡,高死亡率。哺乳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陆续出现扎堆、被毛粗乱、精神萎靡、眼结膜模糊、采食下降、渐进性消瘦、体温... (一)发病情况2015年3月15日,四川某规模化猪场(400头种猪)10-20日龄哺乳仔猪出现腹泻、体温41℃-41.5℃,急性死亡,高死亡率。哺乳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陆续出现扎堆、被毛粗乱、精神萎靡、眼结膜模糊、采食下降、渐进性消瘦、体温持续40.5℃-41℃,耳尖、臀部、腹部皮下出血,发病率达到92.5%以上,死亡率36%,使用很多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显著。母猪、公猪采食、饮水正常,未出现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免疫 猪瘟抗体 渐进性消瘦 规模化猪场 乳仔猪 皮下出血 案例分析 眼结膜 仔猪断奶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重庆动物园大鲵生存水体检测研究
12
作者 王晓佳 计慧姝 欧洁 《养殖与饲料》 2022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获得一套适合重庆本地的大鲵饲养水体条件,以降低动物园护养大鲵的死亡率。[方法]对重庆市动物园大鲵的饲养水体进行水质、细菌分布情况等检测分析。[结果]重庆市动物园大鲵生存水体优势菌群为单胞菌菌属和柠檬酸杆菌菌属,水体中... [目的]获得一套适合重庆本地的大鲵饲养水体条件,以降低动物园护养大鲵的死亡率。[方法]对重庆市动物园大鲵的饲养水体进行水质、细菌分布情况等检测分析。[结果]重庆市动物园大鲵生存水体优势菌群为单胞菌菌属和柠檬酸杆菌菌属,水体中细菌耐药性强,水体水质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结论]重庆市动物园的饲养水体需要进行去营养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生存水环境 水质 富营养化 动物园
下载PDF
甘孜畜间布鲁氏菌病防制措施及相关建议
13
作者 唐川 《畜禽业》 2021年第5期77-78,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在甘孜分布广,感染率高,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甘孜通过20余年对畜间布病采取“以免为主,免、检、杀、消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连片高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在甘孜分布广,感染率高,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甘孜通过20余年对畜间布病采取“以免为主,免、检、杀、消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连片高密度、高质量免疫,畜间布病阳性率和出菌率显著降低,因布病导致的牲畜流产和空怀概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截至2007年全州18个县全部达到“控制区”标准,其中11个县已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藏族自治州 畜间布病 防制 成效
下载PDF
甘孜州蜱媒病综述
14
作者 潘瑶 陈和强 《兽医导刊》 2021年第6期132-132,共1页
牦牛作为甘孜州藏族农牧民最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以及经济地位,养殖牦牛是甘孜州部分县份的重要经济来源[1]。蜱虫作为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吸血节肢动物,能够通过叮咬人和畜散播许多病原体(如螺旋体、病毒、立... 牦牛作为甘孜州藏族农牧民最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以及经济地位,养殖牦牛是甘孜州部分县份的重要经济来源[1]。蜱虫作为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吸血节肢动物,能够通过叮咬人和畜散播许多病原体(如螺旋体、病毒、立克次体等),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与人类健康。据1995年甘孜州疫情调查,甘孜州的寄生虫隶属于4个门,10个纲,58个科,108个属,230种,其中大部分是蜱媒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蜱媒病 流行
下载PDF
甘孜州牦牛瘤胃常见疾病及治疗措施
15
作者 陈和强 潘瑶 《兽医导刊》 2021年第10期151-151,共1页
甘孜州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区,畜牧业是全州农牧民耐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牦牛在州内饲养历史悠久,是全州畜牧业的优势品种,作为甘孜藏区牧民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且我州牦牛常年存栏量在... 甘孜州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区,畜牧业是全州农牧民耐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牦牛在州内饲养历史悠久,是全州畜牧业的优势品种,作为甘孜藏区牧民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且我州牦牛常年存栏量在250万左右,是全国牦牛主产区之一[1]。在牦牛的养殖过程中,瘤胃疾病是一种导致牦牛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的疾病,主要有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和瘤胃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牦牛 瘤胃疾病
下载PDF
家畜包虫病的防治与对策
16
作者 张俊杰 计慧姝 +2 位作者 苏生禹 谢欢 刘怡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于畜牧养殖业以及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重视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文章主要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家畜包虫病的流行特点展开分析,探讨了包虫病...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于畜牧养殖业以及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重视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文章主要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家畜包虫病的流行特点展开分析,探讨了包虫病病原学特点及其危害性,同时探讨了目前家畜包虫病防治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家家畜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保护畜牧养殖业的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包虫病 养殖经济效益 防治与对策
下载PDF
川西北红原县和理塘县牦牛4类体内寄生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计慧姝 罗光荣 +10 位作者 肖敏 泽旺仁真 朱庆 陈和强 张俊杰 郭政宏 岳雷 周军 文娟 杨琪玥 杨晓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1-567,共7页
采集川西北阿坝州红原县和甘孜州理塘县总计402份牦牛粪便样本,采用廖氏计数法(改良)对4类常见体内寄生虫虫卵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计数,以了解该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红原县牦牛体内线虫、绦虫、吸虫、球虫虫卵或卵囊(EPG... 采集川西北阿坝州红原县和甘孜州理塘县总计402份牦牛粪便样本,采用廖氏计数法(改良)对4类常见体内寄生虫虫卵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计数,以了解该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红原县牦牛体内线虫、绦虫、吸虫、球虫虫卵或卵囊(EPG或OPG)的平均感染量分别为11.59、23.77、42.45和14.72,总感染量为92.53(48.91~154.90);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01%、36.62%、44.68%、17.37%,总感染率为76.39%,表明吸虫是红原的优势寄生虫虫种,绦虫也是重要虫种。理塘县牦牛线虫、绦虫、吸虫、球虫的虫卵或卵囊(EPG或OPG)的感染量分别为52.38、13.10、20.24和1.19,总感染量为86.90;感染率分别为52.38%、19.05%、23.81%和2.38%,总感染率为78.57%,表明线虫为该地区的优势虫种。红原县和理塘县两地牦牛体内寄生虫虫卵感染主要以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二者的总和分别为69.31%和78.57%,分别占总感染率的90.73%和100%。本研究结果证实牦牛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危害牦牛生产和当地牧民健康的一类重要疫病。该研究丰富了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牦牛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体内寄生虫 感染
下载PDF
若尔盖县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根呷羊批 周俗 +6 位作者 杨孔 唐明坤 泽仁拥忠 杨廷勇 肖晨冬 扎德 严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为探究鼠害常发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4种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植被平均高度、总覆盖度随草地退化程... 为探究鼠害常发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4种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植被平均高度、总覆盖度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P<0.05);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轻度退化草地到极度退化草地植被主要组成分别是: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鹅绒委陵菜、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苔草、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苔草及鹅绒委陵采+矮生嵩草+密花香薷;总体上,毒杂草类、莎草类和禾本类的重要值之比约为3.8∶1.5∶1,且各功能群重要值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禾本科等优良牧草比例随草地退化加剧逐渐退出优势种群,最终形成以毒杂草类和莎草类占优势的极度退化草地;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表层容重、紧实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容重与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含水量与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退化草地科学有效的治理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退化草地 高原鼠兔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核酸提取试剂对不同样本中非洲猪瘟病毒DNA提取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雪蓉 徐林 +1 位作者 汤承 岳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62-567,共6页
采用五种核酸提取试剂(A:DNA/RNA Extraction Kit、B:Viral DNA Kit、C:酚氯仿法、D:TIANamp Virus DNA/RNA Kit、E:PetNAD)提取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阳性样本(口腔棉拭子、全血、淋巴结、脾脏、肾脏)DNA,采用... 采用五种核酸提取试剂(A:DNA/RNA Extraction Kit、B:Viral DNA Kit、C:酚氯仿法、D:TIANamp Virus DNA/RNA Kit、E:PetNAD)提取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阳性样本(口腔棉拭子、全血、淋巴结、脾脏、肾脏)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样本CT值.结果显示,ASFV口腔棉拭子样本的CT值从低到高依次为:试剂B>试剂C>试剂E>试剂D>试剂A;全血样本依次为:试剂B>试剂C>试剂D>试剂A>试剂E;淋巴结样本依次为:试剂C>试剂B>试剂E>试剂D>试剂A;脾脏样本依次为:试剂C>试剂B>试剂E>试剂D>试剂A;肾脏样本依次为:试剂C>试剂B>试剂E>试剂D>试剂A.不同核酸提取试剂对非洲猪瘟不同样本的提取效果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ASFV检测时,应根据检测样本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DNA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核酸提取 实时荧光定量PCR 提取效果
下载PDF
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根呷羊批 周俗 +6 位作者 杨孔 王钰 杨思维 刘刚 杨廷勇 扎德 王泽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8-48,共11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多样性指数、表层土壤容重(P<0.05);2)随干扰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和土壤紧实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为375~735个/hm;时达到最高;3)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禾本科和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各植被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其中,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高原鼠兔的干扰显著改变了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适度的高原鼠兔干扰不仅增加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还改善了土壤条件,而高强度的鼠兔干扰降低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干扰 高寒草甸 生物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