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头针调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CYP27a1/b1、CYP24a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珊毓 袁博 +5 位作者 罗文君 朱玲桂 张延菊 田甜 彭晓云 王金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71,共9页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细胞色素P450a1/b1(CYP27a1/b1)、细胞色素P45024a(CYP24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头针缓...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细胞色素P450a1/b1(CYP27a1/b1)、细胞色素P45024a(CYP24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生素D3组和电头针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电头针组给予双侧“顶颞前斜线”电针干预,留针30 min,1次/d,共7 d。维生素D3组给予1,25-VitD3溶液(3 ng·100 g^(-1)·d^(-1))灌胃,1次/d,共7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CYP24a、CYP27a1和CYP27b1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STAT4和STAT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大脑皮层区TNF-α、IL-1β、IL-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缺血大脑皮层区CYP27a1和CYP27b1阳性表达、STAT6 mRNA和IL-4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1),CYP24a阳性表达、STAT4 mRNA和TNF-α、IL-1β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D3组和电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CYP27a1和CYP27b1阳性表达、STAT6 mRNA和IL-4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CYP24a阳性表达、STAT4 mRNA和TNF-α、IL-1β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1)。结论:调控CYP27a1、CYP27b1与CYP24a之间的平衡,使维生素D向活性维生素D3转化,抑制维生素D3降解,调节Th1/Th2平衡,可能是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头针 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色素P450a1/b1 细胞色素P45024a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海霞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1喷/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1喷/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于农历初伏开始贴敷于患儿双侧定喘、肺俞、膏肓、脾俞穴位,每次敷贴30 min,每4 d治疗1次。2组共治疗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P=0.036)。治疗后,2组血清IL-4,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清IL-4,TNF-α及IFN-γ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缓解期 小儿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晓云 袁博 +6 位作者 田甜 罗文君 朱玲桂 张延菊 李颖 杜小正 王金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CD32及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从6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CD32及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从6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itD3组和电头针组,每组15只。电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进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7 d。VitD3组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1,25-VitD3)溶液(3 ng/100 g)灌胃,每日1次,共7 d。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干预结束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缺血皮质区CD32和CD206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皮质区IL-6、IL-1β、IL-10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增加(P<0.01),缺血皮质区CD32、IL-6、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1),缺血皮质区CD206、IL-10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头针组和VitD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缺血皮质区CD32、IL-6、IL-1β蛋白表达减少(P<0.01),缺血皮质区CD206、IL-10蛋白表达增加(P<0.01)。电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VitD3组(P<0.05),脑梗死体积大于VitD3组(P<0.05),缺血皮质区CD32、CD206、IL-1β、IL-10蛋白表达少于VitD3组(P<0.01,P<0.05)。结论:电头针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缓解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头针 神经功能 小胶质细胞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IFN-γ介导的JAK/STAT1信号通路探讨电头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性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晓云 袁博 +5 位作者 李兴兰 鲍英存 罗文君 张延菊 赵敏 王金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2-859,共8页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缺血皮层区干扰素γ(IFN-γ)、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JAK/STAT1)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缓解IS大鼠神经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头针... 目的:观察电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缺血皮层区干扰素γ(IFN-γ)、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JAK/STAT1)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缓解IS大鼠神经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头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4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抑制剂组腹腔注射抑制剂PJ34(25 mg/kg),1次/d,共7 d。电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予电头针干预,30 min/次,1次/d,共7 d。干预前和干预后,对各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IFN-γ、JAK1、JAK2和磷酸化(p)-S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1),脑组织IL-6、IFN-γ、JAK1、JAK2、p-STAT1表达水平升高(P<0.01),IL-10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抑制剂组和电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0.01),脑组织IL-6、IFN-γ、JAK1、JAK2、p-STAT1表达水平降低(P<0.01),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1)。电头针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下调p-STAT1的表达方面优于抑制剂(P<0.05,P<0.01),在改善脑梗死体积和下调IFN-γ、JAK1方面不及抑制剂(P<0.01,P<0.05)。结论:下调IFN-γ表达,进而抑制JAK/STAT1信号通路活性可能是电头针缓解IS神经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头针 神经炎性损伤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60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银平 周佳 李菊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黄褐斑女性患者,于局部斑片区行磁极针排刺,并针刺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针刺每日1次,每周5次,面膜隔日1次,每周3次... 目的:观察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黄褐斑女性患者,于局部斑片区行磁极针排刺,并针刺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针刺每日1次,每周5次,面膜隔日1次,每周3次,以上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8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0%。结论: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外敷为主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磁极针 中药面膜
原文传递
基于IL-1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海 王娜娜 +5 位作者 袁博 何文洁 杜小正 姜华 赵敏 彭晓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7-1144,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头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的影响,从调控白细胞介素(IL)-12介导的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角度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 目的:观察电针头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的影响,从调控白细胞介素(IL)-12介导的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角度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造模组(74只)。造模组大鼠以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的48只大鼠分为模型组、抑制剂组和电头针组,各16只。抑制剂组予IL-12抑制剂(apilimod,5 mg/kg)灌胃;电头针组电针双侧顶颞前斜线,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 mA,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共干预7 d。分别于干预前后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区形态学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区脑组织IL-12、IL-12R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缺血皮质区脑组织STAT4、Tbx2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皮质区脑组织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4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模型组、抑制剂组和电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干预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抑制剂组与电头针组大鼠两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模型组(P<0.01);电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抑制剂组(P<0.05)。模型组缺血皮质区细胞皱缩,可见空泡形成;电头针组与抑制剂组可见较多正常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脑组织IL-12、IL-12R含量,STAT4、Tbx21 mRNA表达及IL-2、TNF-α、IFN-γ蛋白表达升高(P<0.01);IL-4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头针组与抑制剂组大鼠IL-12、IL-12R含量,STAT4、Tbx21 mRNA表达及IL-2、TNF-α、IFN-γ蛋白表达降低(P<0.01);IL-4蛋白表达升高(P<0.01)。电头针组IL-12含量,STAT4、Tbx21 mRNA表达及IL-2、TNF-α、INF-γ蛋白表达高于抑制剂组(P<0.05);IL-12R含量及IL-4蛋白表达低于抑制剂组(P<0.05)。结论:电头针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调控IL-1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是其改善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的可能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头针 白细胞介素-12 JAK/STAT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头针调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下丘脑V1aR/CaMKⅡ/AQP4信号通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海 杜小正 +3 位作者 袁博 李兴兰 彭晓云 姜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49-954,共6页
目的:观察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受体1a(V_(1a)R)、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和水通道蛋白4(AQP_(4))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观察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受体1a(V_(1a)R)、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和水通道蛋白4(AQP_(4))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头针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抑制剂组给予V_(1a)R抑制剂(30μ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7 d;头针组于双侧“顶颞前斜线”以15°~20°接力式快速刺入2针,100 r/min捻转1 min,留针30 min,1次/d,连续7 d。干预前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V_(1a)R mRNA表达量;BIIiot法测定大鼠左侧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CaMKⅡ、AQP_(4)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行为学评分、下丘脑V_(1a)R mRNA表达量、脑组织含水量、下丘脑p-CaMKⅡ和AQP_(4)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和头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行为学评分、下丘脑V_(1a)R mRNA表达量、脑组织含水量、下丘脑p-CaMKⅡ和AQP_(4)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调控脑缺血后下丘脑异常的V_(1a)R/CaMKⅡ/AQP_(4)信号通路可能是头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缺血性脑卒中 脑水肿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1a 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水通道蛋白4
原文传递
基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黄芪总苷对大鼠模型椎间盘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成虎 王玉泉 +3 位作者 兰晓飞 唐晓栋 王亚宁 丁海霞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苷高剂量组、黄芪总苷中剂量组、黄芪总苷低剂量组和甲钴胺对照组,每组18只(...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苷高剂量组、黄芪总苷中剂量组、黄芪总苷低剂量组和甲钴胺对照组,每组18只(2只造模失败剔除)。造模成功后,按要求给予药物灌胃,分别于灌胃前后监测大鼠的运动功能,灌胃1,2,4周后分3次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颈椎间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标本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成功后即给药前,其他5组斜板试验角度均明显减小(P<0.05);在给药1,2,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苷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对照组斜板试验角度均明显增大,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以黄芪总苷中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退变椎间盘不但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黄芪总苷能降低退变颈椎间盘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具有减弱炎性反应和减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动物模型 黄芪总苷 细胞因子 表达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