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北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措施的温度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
44
1
作者
程宏波
柴守玺
+4 位作者
陈玉章
范颖丹
黄彩霞
常磊
杨长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316-6325,共10页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个处理间0—20 cm土壤温度、产量和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个处理间0—20 cm土壤温度、产量和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间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时期间比较,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以播种期—分蘖期最大、蜡熟期—成熟期次之、拔节期—灌浆中期较小;土层间比较,处理间土壤5 cm处的温度差异依次大于10 cm、15 cm、20 cm处。T6在各时期、各土层均表现出突出的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较CK高0.57℃,以成熟期、播种期及分蘖期增温效果较大;其它覆盖处理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增温效应覆膜>秸秆覆盖,而降温效应则秸秆覆盖>覆膜,各处理的32个土壤温度测试点中,增温点次以T4最少(仅有9个),降温点次为23个,且T4降温幅度最大,全生育期0—20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低0.63℃,降温效果在播种期和分蘖期尤为突出。覆盖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表现为覆膜>CK>秸秆覆盖。温差最高值出现在分蘖期土壤5 cm处的T6与T4间,T6高出T44.23℃。T6可以平抑生育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其它5个覆盖处理则加剧土壤温度的波动,以T4处理的土壤温度波动最明显(CV为32.4%)。处理间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间差异显著,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无论覆膜还是秸秆覆盖,都较CK穗粒数显著增加(17.4%—36.3%)。除T5较CK显著减产14.1%外,其它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21.7%—37.3%,其中以全膜覆土穴播基础上的秋季覆膜(T2)增产最显著,适宜在西北旱地春小麦产区推广应用。土壤温度主要影响营养生长,拔节—开花期0—20 cm的土壤温度与株高高度正相关(0.77*—0.92**),但覆盖引起土壤温度的变化最终对西北旱地春小麦产量没有关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农业区
春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西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34
2
作者
陈玉章
柴守玺
+5 位作者
范颖丹
程宏波
黄彩霞
谭凯敏
常磊
杨长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为探明西北雨养旱地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冬小麦籽粒产量特点,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季覆膜(T11)、秋季覆膜(T12)、上茬旧膜覆盖(T13)、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14)、碎秆夏覆盖(T21)、整秆夏覆盖(T22)和露地对照(CK...
为探明西北雨养旱地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冬小麦籽粒产量特点,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季覆膜(T11)、秋季覆膜(T12)、上茬旧膜覆盖(T13)、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14)、碎秆夏覆盖(T21)、整秆夏覆盖(T22)和露地对照(CK)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度及籽粒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覆膜和秸秆覆盖均有明显增温和降温效应(P<0.05).与CK相比,二者的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拔节前,覆膜增温效果大于秸秆覆盖;拔节后有明显的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果大于覆膜.覆盖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5 ~ 25cm土层平均温度以上茬旧膜(T13)增温最明显,较CK高0.24℃,以碎秆夏覆盖(T21)降温效应最明显,较CK低0.68℃.(2)覆盖的增温效应主要出现在早晨,而降温效应主要在中午和傍晚.(3)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籽粒产量(5.0% ~29.0%,P<0.05),覆膜处理比秸秆覆盖提高幅度更大,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明显提高了穗数和千粒重.因此,在西北雨养旱地采用覆盖模式种植对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以夏季覆膜(T11)籽粒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雨养农业区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冬小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北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措施的温度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
44
1
作者
程宏波
柴守玺
陈玉章
范颖丹
黄彩霞
常磊
杨长刚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
干旱
生境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
农
学院
干旱
生境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316-6325,共10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2-49)
文摘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个处理间0—20 cm土壤温度、产量和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间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时期间比较,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以播种期—分蘖期最大、蜡熟期—成熟期次之、拔节期—灌浆中期较小;土层间比较,处理间土壤5 cm处的温度差异依次大于10 cm、15 cm、20 cm处。T6在各时期、各土层均表现出突出的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较CK高0.57℃,以成熟期、播种期及分蘖期增温效果较大;其它覆盖处理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增温效应覆膜>秸秆覆盖,而降温效应则秸秆覆盖>覆膜,各处理的32个土壤温度测试点中,增温点次以T4最少(仅有9个),降温点次为23个,且T4降温幅度最大,全生育期0—20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低0.63℃,降温效果在播种期和分蘖期尤为突出。覆盖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表现为覆膜>CK>秸秆覆盖。温差最高值出现在分蘖期土壤5 cm处的T6与T4间,T6高出T44.23℃。T6可以平抑生育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其它5个覆盖处理则加剧土壤温度的波动,以T4处理的土壤温度波动最明显(CV为32.4%)。处理间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间差异显著,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无论覆膜还是秸秆覆盖,都较CK穗粒数显著增加(17.4%—36.3%)。除T5较CK显著减产14.1%外,其它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21.7%—37.3%,其中以全膜覆土穴播基础上的秋季覆膜(T2)增产最显著,适宜在西北旱地春小麦产区推广应用。土壤温度主要影响营养生长,拔节—开花期0—20 cm的土壤温度与株高高度正相关(0.77*—0.92**),但覆盖引起土壤温度的变化最终对西北旱地春小麦产量没有关键影响。
关键词
雨养农业区
春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西北
Keywords
rainfed area
spring wheat
plastic mulch
straw mulching
soil temperature
Northwestern China
分类号
S512.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34
2
作者
陈玉章
柴守玺
范颖丹
程宏波
黄彩霞
谭凯敏
常磊
杨长刚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农
学院
/
干旱
生境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毕节市
农业
科学研究所/毕节市生物工程
重点
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
/
干旱
生境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
/
干旱
生境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2-49)
文摘
为探明西北雨养旱地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冬小麦籽粒产量特点,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季覆膜(T11)、秋季覆膜(T12)、上茬旧膜覆盖(T13)、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14)、碎秆夏覆盖(T21)、整秆夏覆盖(T22)和露地对照(CK)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度及籽粒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覆膜和秸秆覆盖均有明显增温和降温效应(P<0.05).与CK相比,二者的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拔节前,覆膜增温效果大于秸秆覆盖;拔节后有明显的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果大于覆膜.覆盖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5 ~ 25cm土层平均温度以上茬旧膜(T13)增温最明显,较CK高0.24℃,以碎秆夏覆盖(T21)降温效应最明显,较CK低0.68℃.(2)覆盖的增温效应主要出现在早晨,而降温效应主要在中午和傍晚.(3)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籽粒产量(5.0% ~29.0%,P<0.05),覆膜处理比秸秆覆盖提高幅度更大,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明显提高了穗数和千粒重.因此,在西北雨养旱地采用覆盖模式种植对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以夏季覆膜(T11)籽粒产量最高.
关键词
西北雨养农业区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冬小麦
Keywords
Rainfed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Plastic film mulching
Straw mulching
Soil temperature
Winter wheat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北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措施的温度和产量效应
程宏波
柴守玺
陈玉章
范颖丹
黄彩霞
常磊
杨长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陈玉章
柴守玺
范颖丹
程宏波
黄彩霞
谭凯敏
常磊
杨长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