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尾草新品系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鹏年 安学忠 +2 位作者 马文馨 田新会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51,共8页
为研究猫尾草新品系(T)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以川西猫尾草(CK1)和岷山猫尾草(CK2)为对照,对试验猫尾草材料3个生长年的株高、枝条数、草产量、粗蛋白(CP)含量、纤维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系而言,新品系(T... 为研究猫尾草新品系(T)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以川西猫尾草(CK1)和岷山猫尾草(CK2)为对照,对试验猫尾草材料3个生长年的株高、枝条数、草产量、粗蛋白(CP)含量、纤维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系而言,新品系(T)生长3年的平均枝条数、鲜、干草产量、CP和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P<0.05)。(2)不同年份而言,第1年平均株高、枝条数和鲜草产量显著低于第2、3年,第2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第1、3年;第3年中性洗涤纤维(NDF)、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第1、2年。(3)就材料和年份交互作用而言,猫尾草新品系(T)的枝条数、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同年两个对照;第1年TB1的CP、EE含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第2年TB2的CP含量显著高于CK2B2,EE含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第3年TB3的CP、Ash含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综上所述,猫尾草新品系(T)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优于CK1和CK2,适宜进行区域试验,为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甘肃中部地区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3的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P2;各小黑麦品系2014年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2013年;小黑麦新品系P3在2013年的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和中(酸)性洗涤纤维(Neutral/Acid Detergent Fiber,NDF/ADF)也存在显著差异,P2的CP含量最高,P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不同年份间的CP,ADF和ND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小黑麦新品系中,P3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P2,以上2品系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申报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草产量 营养成分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鹰嘴豆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饲草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靳晓丽 田新会 +1 位作者 赵丹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2,共7页
在兰州地区测定了16份引进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饲草营养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umper和FLIP97-114C不适宜兰州地区生态条件,未结荚或死亡;不同材料间草产量和营... 在兰州地区测定了16份引进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饲草营养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umper和FLIP97-114C不适宜兰州地区生态条件,未结荚或死亡;不同材料间草产量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Jimbour和Flipper干草产量最高;ICCV 98818和ICCV 96852粗灰分含量最高;Jimbour#1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Flipper的磷含量最高,钙含量最低;ICCV 98813的粗脂肪含量最高;Jimbour#1和Flipper在兰州地区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等权关联度均为0.74,大于其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鹰嘴豆 草产量 饲草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2个苜蓿品种(系)茎秆力学性能与纤维成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文坤 沈静 +1 位作者 曹致中 赵春花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通过对2种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茎秆进行拉伸、剪切、弯曲试验,并分析其纤维成分含量,对苜蓿茎秆抗倒伏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纤维苜蓿新品种(系)茎秆抗拉强度、抗剪切强度、抗弯曲刚度分别较甘农3号降低7.09 MPa,5.11 ... 通过对2种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茎秆进行拉伸、剪切、弯曲试验,并分析其纤维成分含量,对苜蓿茎秆抗倒伏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纤维苜蓿新品种(系)茎秆抗拉强度、抗剪切强度、抗弯曲刚度分别较甘农3号降低7.09 MPa,5.11 Mpa和0.21 MPa,茎秆拉伸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比甘农3号降低347.72 MPa,15.49 MPa、22.59 MPa,初花期茎秆NDF和ADF分别比甘农3号降低4.07%,6.18%,新品种(系)茎秆纤维含量低是其抗倒伏能力弱于甘农3号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茎秆 力学性能 比较
下载PDF
夏河甘加草原宽须蚁蝗种群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正超 柳小妮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2期7-10,共4页
宽须蚁蝗是夏河甘加草原的优势蝗虫种类之一,利用夏河甘加草原连续7年的观测数据,选择2旬前(t-2)的气温(x1)、本年孵化期气温(x2)、本年孵化期降水(x3)、2旬前(t-2)的降水(x4)和上年高峰值(x5)为关键因子,建立了表示宽须蚁蝗第t旬发生量... 宽须蚁蝗是夏河甘加草原的优势蝗虫种类之一,利用夏河甘加草原连续7年的观测数据,选择2旬前(t-2)的气温(x1)、本年孵化期气温(x2)、本年孵化期降水(x3)、2旬前(t-2)的降水(x4)和上年高峰值(x5)为关键因子,建立了表示宽须蚁蝗第t旬发生量(y)的种群动态模型:y=0.210 6-0.0190x1t+0.001 3x1x2x3+0.004 6x4x5,拟合度较高,可用于夏河甘加草原宽须蚁蝗发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甘加 宽须蚁蝗 种群动态 模型
下载PDF
甘农1号小黑麦的田间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丽霞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9-1087,共9页
以‘甘农1号'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天数的土壤水分含量和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甘农1号'小黑麦的田间抗旱性,为其在西北干旱半干旱雨... 以‘甘农1号'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天数的土壤水分含量和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甘农1号'小黑麦的田间抗旱性,为其在西北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种植提供参考。于小黑麦分蘖期采用遮雨棚控水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别在干旱胁迫第7,14,21,28,35和42 d测定土壤含水量,并采集叶片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直到小黑麦地上部分萎蔫至死亡。结果表明:除品种间和品种×干旱胁迫天数交互作用间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品种间、干旱胁迫天数间和品种×天数互作间可溶性糖、脯氨酸、POD、SOD、CAT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个小黑麦品种的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甘农1号'>CK2>CK1,‘甘农1号'属于中抗旱型,CK1和CK2为干旱较敏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农1号'小黑麦 生理生化指标 田间抗旱性 评价
下载PDF
甘南地区饲用型小黑麦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代寒凌 田新会 +1 位作者 杜文华 吴建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6-72,共7页
以饲用型小黑麦品系C35为试材,黑麦品系C39和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岷县燕麦)为对照,对3种牧草4个刈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以饲用型小黑麦品系C35为试材,黑麦品系C39和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岷县燕麦)为对照,对3种牧草4个刈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抽穗期CP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株高,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显著高于燕麦,虽然干草产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但CP含量显著高于黑麦,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黑麦。综合评价,3种牧草最佳刈割时期均为乳熟期,乳熟期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i(小黑麦)>γi(黑麦)>γi(燕麦);小黑麦品系C35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具有明显区域优势,适于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刈割时期 草产量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抑制黄曲霉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巩海强 柴继宽 +2 位作者 陈三冬 尹国丽 邓秀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7-595,共9页
黄曲霉是玉米(Zea mays L.)青贮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旨在从玉米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出能够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乳酸菌,为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优良菌种。本试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玉米青贮饲料中筛选抑制黄曲霉的菌株,并对... 黄曲霉是玉米(Zea mays L.)青贮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旨在从玉米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出能够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乳酸菌,为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优良菌种。本试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玉米青贮饲料中筛选抑制黄曲霉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青贮发酵不同阶段筛选得到50株乳酸菌,其中有7株乳酸菌对黄曲霉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60 cm,均为革兰氏阳性同型发酵乳酸菌,7株乳酸菌中Q39(49.40%)和Q40(49.60%)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4.15 cm和4.17 cm,显著高于其他5株乳酸菌(P<0.05);菌株Q11,Q28,Q40,Q44与22种碳水化合物作用均呈阳性,菌株Q39和Q49与鼠李糖作用呈阴性,与松三糖反应呈弱阳性,菌株Q13相较于其他6株菌株对于碳源的利用情况较弱;经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Q39和Q49为植物乳杆菌,Q11,Q13,Q29,Q40,Q44为戊糖乳杆菌。菌株Q39和Q40可作为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备选添加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乳酸菌 黄曲霉 抑菌 16S rDNA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鹰嘴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靳晓丽 田新会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5,共7页
以来自印度和澳大利亚的16份鹰嘴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今后鹰嘴豆育种亲本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对所有鹰嘴豆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6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44条(76.05%).遗... 以来自印度和澳大利亚的16份鹰嘴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今后鹰嘴豆育种亲本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对所有鹰嘴豆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6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44条(76.05%).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06~0.954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182.通过聚类分析,在GS=0.83处可把16份鹰嘴豆种质聚为5类,其中ICCV05111(第Ⅰ类)、FLIP97-114C(第Ⅳ类)和Jimbour(第Ⅴ类)分别单独聚为一类,ICCV98818、ICCV98816和ICCV06107聚为一类(第Ⅱ类),其他10份鹰嘴豆材料聚为一类(第Ⅲ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鹰嘴豆ISS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靳晓丽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3-1309,共7页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可以为鹰嘴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研究以CTAB法提取的鹰嘴豆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鹰嘴豆ISSR-PCR反应中的4...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可以为鹰嘴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研究以CTAB法提取的鹰嘴豆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鹰嘴豆ISSR-PCR反应中的4个主要因素(Mg^(2+)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并在最优ISSR-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引物UBC826的最适退火温度进行筛选。结果表明:Mg2+和引物浓度对PCR扩增结果有显著影响,dNTPs和Taq酶的浓度变化对PCR扩增结果无显著影响。鹰嘴豆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25μL)为:3mmol·L^(-1) Mg^(2+),0.2mmol·L^(-1) dNTP,0.24μmol·L^(-1)引物,2U Taq DNA聚合酶。UBC826最适退火温度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ISS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优化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团粒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星 师尚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5-390,共6页
以甘肃干旱区连作5年和轮作1年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粒结构、容重、含水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轮作和连作模式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0.25 mm土壤团粒质量在干筛和湿筛处理下... 以甘肃干旱区连作5年和轮作1年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粒结构、容重、含水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轮作和连作模式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0.25 mm土壤团粒质量在干筛和湿筛处理下均降低,〉0.25 mm团粒累积质量越大,分形维数越小。在浸水条件下,粒径为0.5-0.25 mm 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其它粒径团聚体含量依粒径的增大而降低。轮作土壤含水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最后再增加的变化过程;0-6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13.881%),60-80 cm土层含水量下降到较低值(10.343%),80-100 cm土层水分迅速恢复(13.811%)。连作和轮作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均呈现依次增大变化,连作最大值为1.425%比最小值高出17.6%,轮作最大值1.432%比最小值高出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分形维数 含水量 容重 轮作 连作 苜蓿(Medicago sativ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