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家畜对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及水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美娟 徐长林 +1 位作者 王琳 鱼小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3-1693,共11页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0.05);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的枯落物平均持水量和初始持水速率均大于放牧甘肃马鹿样地;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0.78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 t·hm^(-2))(P<0.05)。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间和灌丛内的浅层(0−40 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深层(40−100 cm)土壤相反;灌丛间0–30 cm土层容重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藏羊 甘肃马鹿 灌丛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甘南高寒牧区甘农2号小黑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效果 被引量:20
2
作者 史志强 裴亚斌 +3 位作者 徐强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71-1781,共11页
通过研究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Gannong No.2’)与3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最佳混播组分和混播比例,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混播组分,副区为混播比例。试验测定了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绿箭1号(‘Lvjia... 通过研究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Gannong No.2’)与3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最佳混播组分和混播比例,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混播组分,副区为混播比例。试验测定了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绿箭1号(‘Lvjian No.1’)、绿箭2号(‘Lvjian No.2’)、绿箭431(‘Lvjian 431’)与甘农2号小黑麦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播组分间,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混播时的干草产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好,综合评价值最高(0.9416);混播比例间,50꞉50混播处理混播效果最佳。交互作用表明,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1.15 t·hm^(−2)),粗蛋白含量为13.25%,营养适中,综合评价值最高(0.8321),混播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甘南高寒牧区禾–豆混播草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抗灾保畜、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高寒牧区 箭筈豌豆 小黑麦 混播比例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青海东部农区高产优质燕麦品种筛选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祎伟 马祥 +1 位作者 张然 马晖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东部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8个当地主栽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8个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及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4...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东部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以8个当地主栽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8个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及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青引1号>加燕2号>白燕7号>青引2号>林纳,其中青海444饲草产量最高,达39091.29 kg·hm^-2,青海甜燕麦排名第2,且两者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青燕1号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较高。因此收获饲草建议种植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青燕1号。成熟期8个燕麦品种的种子产量及饲草品质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林纳>青海444>青引2号>加燕2号>青引1号,白燕7号粗蛋白含量(3.74%)最高,但白燕7号的种子产量(5528.01 kg·hm^-2)低于林纳(5888.69 kg·hm^-2),青燕1号种子产量较低,因此以种子高产为目的建议种植白燕7号、青海甜燕麦和林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3
4
作者 裴亚斌 杜文华 +2 位作者 刘汉成 刘翠 田新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91-799,共9页
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 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春季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和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4.06和12.31 t·hm–2,纯收益分别为6286和11011元·hm–2,显著高于3种单播模式(P<0.05),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式复种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甘南 高寒牧区
下载PDF
东祁连山金露梅灌丛不同恢复期碳储量和土壤养分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贺翔 徐长林 +2 位作者 宋美娟 汪鹏斌 鱼小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为科学评价灌丛不同恢复期碳储量和土壤养分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从1997年至2018年20年来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灌丛不同恢复期碳储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金露梅灌丛的逐... 为科学评价灌丛不同恢复期碳储量和土壤养分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从1997年至2018年20年来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灌丛不同恢复期碳储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金露梅灌丛的逐渐恢复,灌木碳储量增加1.4~6.2倍,灌丛下草本碳储量减少0.9~1.7倍,灌丛群落碳储量增加1.1~2.0倍;0–10 cm土层容重减小,10–30 cm土层容重则呈先减后增趋势;0–30 cm丛间土壤全磷含量减小0.7%~6.0%,速效磷含量减小6.3%~28.8%,速效钾含量总体减小53.9%~61.0%,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全钾含量则呈先减后增趋势。丛内各层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与丛间的变化相同。综上,随植被恢复,碳贮量增加,但部分土壤养分呈减少或先增后减趋势,故建议以放牧利用为目的草地应适度控制金露梅灌丛大尺度扩张,以环境效益为目的的草地应促进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壤呼吸 生物量 生态系统 高寒灌丛 空间代替时间 进展演替
下载PDF
青海果洛高寒地区燕麦和小黑麦最佳混播比例筛选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晓东 孙金金 +3 位作者 汪鹏斌 赵一珊 宋美娟 鱼小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53-761,共9页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三江源区 燕麦 小黑麦 混播比例
下载PDF
高原鼢鼠DNA条形码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缠 潘永泰 +3 位作者 王静 刘发央 姚宝辉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2574-2583,共10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筛选出可用于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鼢鼠亚科高原鼢鼠4个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鼢...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筛选出可用于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鼢鼠亚科高原鼢鼠4个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鼢鼠的相关序列,运用Clustal X 1.83、MEGA 5.0和Dna SP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等分析。结果发现,从序列的扩增成功率与已有序列信息来看,鼢鼠亚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的10个基因序列可供选择,其序列相似性在30.07%~98.31%;遗传距离频率分布表明Cyt b、ND4和COX1种内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系统进化树中检测发现基于Cyt b和ND4基因序列能将地理种群区分开来,并符合传统分类,综合分析发现Cyt b和ND4基因适合作为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基因 鼢鼠亚科 高原鼢鼠 啮齿动物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