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肃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carolinianum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金花
柴兆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9,95,共7页
将诱饵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菜豆根围土壤中的腐霉菌进行分离,共得到6株腐霉菌株.通过挑单菌丝的方法获得纯培养菌系,在对纯化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长速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研究的基础上,对编号为18-51 D的腐...
将诱饵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菜豆根围土壤中的腐霉菌进行分离,共得到6株腐霉菌株.通过挑单菌丝的方法获得纯培养菌系,在对纯化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长速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研究的基础上,对编号为18-51 D的腐霉菌株培养后提取DNA,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并输出全序列,获得947 bp的序列;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用DNAStar分析软件将同源性较高的登记菌株的序列与18-51D腐霉菌株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18-51 D与菌株DQ211524(Pythium carolinianum)和AY987038(P.carolinianum)聚为一类.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将这6株腐霉菌株鉴定为卡地腐霉P.carolinia num.这是第一次在菜豆根围土壤和在甘肃分离到卡地腐霉P.carolinianum,为甘肃腐霉新记录种.用平皿法测定该菌种对三科九种栽培植物的致病性,发现所有供试植物的胚根仅部分有轻微褐变,未见对生长有明显影响,说明P.carolinianum对这些植物基本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根围土壤
卡地腐霉
核糖体DNA-ITS
新记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heterothallicum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
9
2
作者
甘辉林
柴兆祥
+1 位作者
楼兵干
李金花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4-501,共8页
2007年9-10月,在甘肃兰州、张掖等地采集玉米、豇豆、葡萄、白菜等作物收获后的耕作层土壤,采用花瓣诱导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土壤腐霉菌。对腐霉菌株经菌丝先端切割法纯化培养后,以形态和培养特性为基础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有7...
2007年9-10月,在甘肃兰州、张掖等地采集玉米、豇豆、葡萄、白菜等作物收获后的耕作层土壤,采用花瓣诱导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土壤腐霉菌。对腐霉菌株经菌丝先端切割法纯化培养后,以形态和培养特性为基础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有7株腐霉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性一致。以其中的P3-1A为代表菌株,结合rDNA-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将这7个菌株鉴定为Pythium heterothallicum,该菌为中国新记录,异宗配合种。通过土埋法,对玉米、番茄、黄瓜等3种作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腐霉菌对玉米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根腐、根尖变褐、茎基腐等症状,抑制植株生长,使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但对番茄、黄瓜未见有明显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菌
rDNA-ITS序列
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
致病性
原文传递
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生物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文姣
李金花
柴兆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71-2576,共6页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和专化性。结果: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对黄芪胚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根抑制率逐渐增高,第12天时毒素滤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在52.0%~92.0%。5~35℃下病菌所产毒素滤液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25℃时毒素滤液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20,30℃。PSC培养液所产毒素滤液的抑制率较高,其次为PDB。光照条件对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不显著,但24h连续黑暗更有利于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所有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经灭菌后对黄芪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供试菌株HQM40培养12d后产生的毒素滤液对4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胚根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0株黄芪根腐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生物活性强,对热稳定;产生毒素滤液的最佳条件是PSC培养液、25℃,24h黑暗条件下培养12d。HQM40菌株所产毒素滤液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为非专化性毒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根腐病
茄镰孢
毒素滤液
毒性
胚根
原文传递
题名
甘肃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carolinianum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金花
柴兆祥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
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9,95,共7页
基金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甘科计[2001]21号)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科技攻关项目(GYC09-01)
+2 种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项目(032-08)
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GAU2CX05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1B053)
文摘
将诱饵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菜豆根围土壤中的腐霉菌进行分离,共得到6株腐霉菌株.通过挑单菌丝的方法获得纯培养菌系,在对纯化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长速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研究的基础上,对编号为18-51 D的腐霉菌株培养后提取DNA,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并输出全序列,获得947 bp的序列;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用DNAStar分析软件将同源性较高的登记菌株的序列与18-51D腐霉菌株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18-51 D与菌株DQ211524(Pythium carolinianum)和AY987038(P.carolinianum)聚为一类.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将这6株腐霉菌株鉴定为卡地腐霉P.carolinia num.这是第一次在菜豆根围土壤和在甘肃分离到卡地腐霉P.carolinianum,为甘肃腐霉新记录种.用平皿法测定该菌种对三科九种栽培植物的致病性,发现所有供试植物的胚根仅部分有轻微褐变,未见对生长有明显影响,说明P.carolinianum对这些植物基本无致病性.
关键词
菜豆
根围土壤
卡地腐霉
核糖体DNA-ITS
新记录
Keywords
Phaseolus vulgaris
rhizosphere soil
Pythium carolinianum
rDNA-ITS
new record
分类号
S432.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heterothallicum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
9
2
作者
甘辉林
柴兆祥
楼兵干
李金花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浙江
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
草业
生态系统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4-501,共8页
基金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甘科计[2001]21号)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科技攻关项目(NoGYC09-01)
+2 种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项目(No032-08)
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NoGAU2CX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71127)
文摘
2007年9-10月,在甘肃兰州、张掖等地采集玉米、豇豆、葡萄、白菜等作物收获后的耕作层土壤,采用花瓣诱导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土壤腐霉菌。对腐霉菌株经菌丝先端切割法纯化培养后,以形态和培养特性为基础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有7株腐霉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性一致。以其中的P3-1A为代表菌株,结合rDNA-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将这7个菌株鉴定为Pythium heterothallicum,该菌为中国新记录,异宗配合种。通过土埋法,对玉米、番茄、黄瓜等3种作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腐霉菌对玉米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根腐、根尖变褐、茎基腐等症状,抑制植株生长,使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但对番茄、黄瓜未见有明显为害。
关键词
卵菌
rDNA-ITS序列
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
致病性
Keywords
Oomycota
rDNA-ITS sequence
β-tubulin gene sequence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Q949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生物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文姣
李金花
柴兆祥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草业
生态系统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中一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71-2576,共6页
基金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甘科计[2001]21号)
甘肃省教育厅项目(032-08)
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GAU-CX0504)
文摘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和专化性。结果: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对黄芪胚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根抑制率逐渐增高,第12天时毒素滤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在52.0%~92.0%。5~35℃下病菌所产毒素滤液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25℃时毒素滤液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20,30℃。PSC培养液所产毒素滤液的抑制率较高,其次为PDB。光照条件对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不显著,但24h连续黑暗更有利于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所有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经灭菌后对黄芪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供试菌株HQM40培养12d后产生的毒素滤液对4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胚根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0株黄芪根腐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生物活性强,对热稳定;产生毒素滤液的最佳条件是PSC培养液、25℃,24h黑暗条件下培养12d。HQM40菌株所产毒素滤液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为非专化性毒素物质。
关键词
黄芪根腐病
茄镰孢
毒素滤液
毒性
胚根
Keywords
Astragalus root rot disease Fusarium solani culture filtrate toxicity radicle
分类号
S435.6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肃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carolinianum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李金花
柴兆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heterothallicum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甘辉林
柴兆祥
楼兵干
李金花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原文传递
3
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生物活性的测定
丁文姣
李金花
柴兆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