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MT2通过上调Akt1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1
作者 夏艳 曹远均 +1 位作者 夏苗 张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28-2334,共7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通过上调Akt1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HMT2蛋白的A-375和WM35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SHMT2蛋白在A-375和WM3... 目的: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通过上调Akt1促进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HMT2蛋白的A-375和WM35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SHMT2蛋白在A-375和WM35细胞系中的稳定表达;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HMT2对A-375和WM35细胞体外划痕愈合、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SHMT2与Akt1及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相关因子Snai1、Snai2、ZEB2和vimentin在人皮肤黑色素瘤中表达的相关性;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1、p-Akt1、Snai1、Snai2、ZEB2和vimentin在SHMT2稳定表达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HMT2稳定表达的A-375和WM35细胞系;过表达SHMT2可以促进A-375和WM35细胞的体外划痕愈合、迁移和侵袭;GEPIA在线数据库结果显示在人皮肤黑色素瘤中SHMT2表达与Akt1、Snai1、Snai2、ZEB2和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SHMT2可以上调Akt1和p-Akt1蛋白在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结论:SHMT2通过上调Akt1表达促进A-375和WM35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MT2 AKT1 人皮肤黑色素瘤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帽联合注水法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丁雪峰 赵倩 +1 位作者 马瑄玉 刘巧珠 《大医生》 202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帽联合注水法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轴保持短缩法,34例)... 目的分析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帽联合注水法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轴保持短缩法,34例)和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帽联合注水法,34例)。比较两组患者插镜时间、退镜时间、插镜深度、结肠镜检查成功率、肠道腺瘤检出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腹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插镜时间、退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插镜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成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腺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帽联合注水法可缩短结肠镜插镜及退镜时间,提高肠道腺瘤的检出率及患者舒适度,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帽 注水法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MAPK、MMP-2和MMP-9及CD147表达和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翌杰 何志超 夏苗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2)、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 目的探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2)、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9)的表达和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2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为A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B组(正常唾液腺组织),均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分析两组MAPK(p-JNK、p-P38)、MMP-2和MMP-9、MVD、CD147表达水平,以及A组中MVD、CD147、MMP-2、MMP-9与MAPK(p-JNK、p-P38)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MMP-2、MMP-9、MVD、CD147表达水平高于B组,MAPK(pJNK、p-P38)表达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JNK阳性/阴性组中,MMP-9、MVD水平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NK阳性组中,MMP-2、CD14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38阳性/阴性组中,MMP-2、MMP-9、MVD水平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系数显示,经Spearman系数显示,A组与MMP-2、CD147存在相关性(r=0.584、0.687,P<0.001),p-P38与CD147存在相关性(r=0.650,P<0.001)。结论监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体内MAPK、MMP-2、CD147、MVD和MMP-9表达,可有效判断病情进展状况,以指导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MAPK MMP-2 MMP-9 CD147 应用价值
下载PDF
ParT1靶向调控微小RNA-17-5p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苗 拜荣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雄激素调控转录物1(ParT1)对微小RNA-17-5p(miR-17-5p)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在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arT1水平。培养胃癌BGC-823细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雄激素调控转录物1(ParT1)对微小RNA-17-5p(miR-17-5p)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在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arT1水平。培养胃癌BGC-823细胞,根据转染情况分为对照组(未转染作空白对照)、pcDNA3.1组(转染空载体作阴性对照)、pcDNA3.1-ParT1组(转染pcDNA3.1-ParT1作过表达处理)和pcDNA3.1-ParT1+miR-17-5p组(转染pcDNA3.1-ParT1+miR-17-5p模拟物mimics)。通过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BGC-82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L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ParT1与miR-17-5p的靶向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ParT1水平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miR-17-5p mimics降低了野生型ParT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不影响突变型ParT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3.1-ParT1组BGC-823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穿膜细胞数及SNAIL1、MMP-9和p-Akt水平降低,而pcDNA3.1-ParT1+miR-17-5p组上述指标水平较pcDNA3.1-ParT1组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低表达的ParT1在胃癌中发挥抑癌作用,ParT1可能通过靶向miR-17-5p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ParT1/miR-17-5p轴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前列腺雄激素调控转录物1 微小RNA-17-5p 侵袭迁移
下载PDF
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夏苗 杨龙 郭李玲 《系统医学》 2022年第9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1例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患者,采用巨检、镜检、免疫组化进行检查,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巨检时(右侧胸膜)灰白灰红不整形组织一堆,大小14 cm×13 c... 目的探讨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1例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患者,采用巨检、镜检、免疫组化进行检查,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巨检时(右侧胸膜)灰白灰红不整形组织一堆,大小14 cm×13 cm×3 cm,切面灰白灰红,质中,可见黏液性物;(右肺)灰红不整形组织,大小7 cm×4 cm×2 cm,切面灰白,质中,局部黏液样变;镜检时右侧胸膜及右肺瘤组织呈束状、编织样排列,细胞核长梭形,两端钝圆,胞浆红染,间质黏液样变性,黏液组织中的瘤细胞呈星网状,胞浆较少,未见明显异型性及凝固性坏死,核分裂像少见;联合免疫组化确诊为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结论肺胸膜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征显著,采用巨检、镜检、免疫组化可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转移性黏液样平滑肌瘤 病理特征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