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褶皱区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冲击矿压的影响 被引量:70
1
作者 陈国祥 窦林名 +2 位作者 乔中栋 陆菜平 巩思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1-755,共5页
为探讨褶皱构造区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冲击矿压的影响,采用FLAC2D数值模拟程序,研究了褶皱构造形成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局部应力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褶皱形成后,褶皱核部的最大水平应力比翼部大,翼部的最大水平应... 为探讨褶皱构造区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冲击矿压的影响,采用FLAC2D数值模拟程序,研究了褶皱构造形成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局部应力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褶皱形成后,褶皱核部的最大水平应力比翼部大,翼部的最大水平应力比背斜处大,褶皱构造区具有初始地应力场分布的非均匀性;与仰采推进相比较,从背斜往向斜的方向俯采推进时,煤岩体内应力集中程度更高,褶皱区具有开采后局部地应力场变化的方向性.褶皱向斜部分是水平应力集中区,采掘时冲击危险性较高,而翼部、背斜处的冲击危险性次之;褶皱区工作面最有利的推进方向应是自向斜起往背斜方向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构造 应力场分布 非均匀性 方向性 冲击矿压
下载PDF
某矿2502采区冲击类型及其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刚 乔中栋 +3 位作者 窦林名 于贵良 陈国祥 巩思园 《煤矿开采》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2502采区250205上工作面回采5煤层,基本顶为坚硬稳定的粉砂岩,平均厚度12m左右;底板为胶结致密的中粗砂岩,平均厚度13m左右。其冲击特点是,工作面处于褶曲构造之中,回采初期处于向斜西翼,受到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中后期处于背斜轴部,构... 2502采区250205上工作面回采5煤层,基本顶为坚硬稳定的粉砂岩,平均厚度12m左右;底板为胶结致密的中粗砂岩,平均厚度13m左右。其冲击特点是,工作面处于褶曲构造之中,回采初期处于向斜西翼,受到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中后期处于背斜轴部,构造应力影响明显减弱,顶板运动与冲击关系紧密。在冲击矿压发生后,巷道两帮没有鼓出,以底鼓为主,强烈冲击时伴有顶板下沉,但顶板没有断裂。冲击发生时震动剧烈,有震歪或压坏支柱和震断十字铰接顶梁现象。以此,可以确定该区域发生的冲击矿压为构造型(冲击型)冲击矿压为主的构造煤层型(冲击压力型)。对于此类冲击矿压,可采用煤体爆破卸压、煤岩体预注水和切顶爆破等3种措施解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褶曲构造 显现 冲击类型 解危
下载PDF
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付建华 李雪萍 +2 位作者 于贵良 师伟峰 袁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0,共5页
为解决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预评价的难题,提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一个新指标-模糊层次指标;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优化冲击地压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的冲击地压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指标分级量化、权重AHP分析和隶属... 为解决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预评价的难题,提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一个新指标-模糊层次指标;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优化冲击地压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的冲击地压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指标分级量化、权重AHP分析和隶属度比值法确定的基础上,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模型进行计算,研究巷道、工作面乃至整个矿井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 隶属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