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1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与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银科 王耀琳 +3 位作者 刘开琳 孙涛 李硕 杨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8,共10页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哈溪镇5个不同海拔区域,通过农户调查获得2019年葡萄生产数据,核算温室葡萄生产各环节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和碳排放,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率、净能量、比能和碳足迹。【结果】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为273862~434421 MJ/hm^(2),能量输出为170723~327962 MJ/hm^(2),葡萄产量为14460~27793 kg/hm^(2),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0.45~1.13,能量生产率为0.038~0.096 kg/MJ,净能量为-263798~2496 MJ/hm^(2),比能为13.51~44.85 MJ/kg;直接能量投入和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低,间接能量投入和不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32959~55075 kg/hm^(2)和1.59~5.70 kg/kg,碳足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氮肥的投入,其占比达45.5%~62.4%。不同区域相比,天祝县哈溪镇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低,能量输出和产量较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生产率也较高,净能量最大且为正值,比能最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最小;天祝县华藏寺镇能量利用指标最差,碳足迹最大。【结论】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碳足迹较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足迹的降低空间均较大。因此应采取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与有机肥配比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改善其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葡萄 能量利用效率 碳足迹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荒漠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综述
2
作者 赵鹏 纪永福 +2 位作者 唐进年 李昌龙 李得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民勤沙生植物园先后引进各类植物680余种,成功筛选出梭梭、拧条锦鸡儿、细枝羊柴等1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通过开展蒙古韭、沙蓬、斧翅沙芥、锁阳、肉苁蓉等沙漠经济植物种的驯化栽培与示范推广,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荒漠区植物引种驯化应面向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荒漠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强抓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重视对野生荒漠草本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加强荒漠区林草新品种培育,以期为我国西北风沙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引种驯化 乡村振兴 民勤沙生植物园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探讨--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为例
3
作者 赵翠莲 张肃斌 +1 位作者 方峨天 杨自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8-429,438,共3页
介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立足自身培养人才、促进研究所的发展的经验,以供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借鉴。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科研院所 人力资源开发
下载PDF
甘肃民勤人工梭梭林土壤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娟 杨雪梅 +4 位作者 王飞 王强强 郭树江 张裕年 张卫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9,共8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作为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的主体,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民勤不同年代营造的人工梭梭林0~100 cm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梭梭造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粒度组成、分形维数及与土...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作为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的主体,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民勤不同年代营造的人工梭梭林0~100 cm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梭梭造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粒度组成、分形维数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民勤人工梭梭林土壤以细砂(100~250μm)为主(33.08%~65.83%),其次是中砂(15.42%~40.79%)。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梭梭林土壤黏粒、粉粒及极细砂高于其他年代梭梭林。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粒度的影响主要在表层(0~10 cm)区域,较深土层变异较小。2)民勤人工梭梭林风沙土质地较粗,分选系数介于较好和较差之间,偏度为近对称-正偏度,峰值为中等-尖窄,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1.400~2.166。3)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极细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负相关。民勤人工梭梭林土壤粒度的形成受到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及pH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民勤人工林建设、沙化土地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土壤粒度 分形维数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甘肃治沙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继和 徐先英 马全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 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 600 km,并仍以543 hm25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 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 600 km,并仍以543 hm25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给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严重的破坏或威胁。40多年来,经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甘肃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于1991年被我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先进省”称号。从资源环境考察、治沙技术措施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治沙技术推广、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甘肃今后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治沙 沙漠 荒漠化 戈壁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油莎豆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6
作者 康才周 朱淑娟 +3 位作者 安红燕 王家奇 姜生秀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对民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引入10个不同种质资源油莎豆,观测其出苗率,测量产量和油脂含量,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油酸含量...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对民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引入10个不同种质资源油莎豆,观测其出苗率,测量产量和油脂含量,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油酸含量,以及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从膳食中补充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之间产量有差异;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之间油酸、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引入的10个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中,出苗率均超过90%,产量均超过6000.0 kg/hm^(2),其中有4个油莎豆种质资源的油酸含量位于最佳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区间,其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南油莎豆、西班牙油莎豆、中科院油莎豆6号、武汉1号。[结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种质资源依次为河南油莎豆、西班牙油莎豆、中科院油莎豆6号和武汉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种质资源 筛选 荒漠区 推广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水、盐估算研究
7
作者 张晓娟 张忠 +3 位作者 杨雪梅 宋龙龙 王景瑞 王飞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高光谱定量遥感技术是大尺度盐渍化调查的理想手段之一,但现有研究大多为含盐量单因子的分析,野外水盐同时存在的状态下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本文以甘肃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野外实测光谱数据为信息... 高光谱定量遥感技术是大尺度盐渍化调查的理想手段之一,但现有研究大多为含盐量单因子的分析,野外水盐同时存在的状态下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本文以甘肃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野外实测光谱数据为信息源进行盐渍土壤的水分、盐分光谱响应特征提取。利用相关系数法筛选敏感波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水盐同时存在状态下,12种光谱变换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大多高于电导率,水分对盐渍土光谱的影响作用更强烈;(2)导数光谱可以增强光谱曲线的细微变化,本次研究中R′、SR′、logR′和CR′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基于特征波段建立的回归模型中,通过反射率一阶导数R′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较好,光谱反射率对于盐渍土含水率、电导率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水率 光谱特征 景电灌区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典型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研究综述
8
作者 赵鹏 刘子玺 +4 位作者 李得禄 张俊年 张万科 肖东 杨斌元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31,134,共6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不仅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而且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重要区域.由于生态系统分布较广、类型多样,加之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估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重要生态建设工... 祁连山国家公园不仅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而且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重要区域.由于生态系统分布较广、类型多样,加之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估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林草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碳汇效应评估滞后.本文通过综述祁连山国家公园林草碳汇最新研究进展,提出3点巩固提升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的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林草生态系统固碳机制与抚育管护措施碳汇效应研究.其次,重视天然林草资源的退化修复与可持续经营,积极做好林区病虫鼠害防治.最后,优先选择固碳能力强的造林树种,大力倡导混交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抚育 围封 碳汇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干旱区铁路沙害治理典型模式研究
9
作者 柳小平 杨斌元 +2 位作者 王润心 陈永昌 陈思航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6期96-98,共3页
对兰铁局辖区60多年干旱沙区风沙危害铁路治理模式进行总结,为干旱区铁路沙害防治提供技术方案。在灌溉条件下,建立的以乔灌木为主体铁路沙害防护体系,一级沙害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工程固沙+植物固沙雨养型铁路沙害防护体系,适合年... 对兰铁局辖区60多年干旱沙区风沙危害铁路治理模式进行总结,为干旱区铁路沙害防治提供技术方案。在灌溉条件下,建立的以乔灌木为主体铁路沙害防护体系,一级沙害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工程固沙+植物固沙雨养型铁路沙害防护体系,适合年降雨量160 mm以上沙害地区,二级沙害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工程固沙铁路沙害防护体系,适合年降雨量160 mm以下的沙害地区,三级沙害区;“高立式沙障+格状沙障”适合一级沙害地区;“高立式沙障+积沙沟”适合二级沙害地区、“格状沙障”适合三级沙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铁路 风沙危害 治理模式 防护效益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东梅 赵鹏 +2 位作者 陈亚东 张裕年 段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hiai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开展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程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包括24种植物,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一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中重要值最大的分别为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方差比率分析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群落处于波动演替状态。Ochiai系数0~0.3的种对占总对数的72.83%,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灌木有白刺(21.728)、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10.321)、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5.711);多年生草本有芦苇(12.556)、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4.874)、荒漠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4.248);一年生草本有猪毛菜(9.340)、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7.822)、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6.237)。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对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0.84)、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和戈壁驼蹄瓣(Zygophyllum gobicum)(0.77)、黄花补血草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0.77)、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i)和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0.75)。群落物种生态位重叠均值为0.12,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重视种间关系,选择种间竞争小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种间关联 生态位 青土湖
下载PDF
基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裕年 张俊年 +2 位作者 许明 赵鹏 段晓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位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的数量、生长状况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固定沙地梭... 本文旨在探讨位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的数量、生长状况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固定沙地梭梭种群密度较高,树高和地径较大,呈现集中分布格局;半固定沙地梭梭种群相对均匀分布,而流沙梭梭则表现出较低的种群密度和分散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种群 种群结构 动态特征
下载PDF
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祺 姚泽 +1 位作者 卢军义 严子柱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榛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栽培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自然分布、描述与评价体系、野生榛和栽培榛种质资源保存和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 简要介绍了榛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栽培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自然分布、描述与评价体系、野生榛和栽培榛种质资源保存和苗木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以期为我国榛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属植物 种质资源保存 育苗技术 发展现状 中国
下载PDF
祁连山大河口青海云杉胸径变化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刘子玺 赵鹏 +3 位作者 马永金 安万文 赵兵 张乾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胸径是林业调查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表征森林资源的生长变化规律。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青海云杉6个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前后两期每木检尺胸径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揭示青海云杉胸径变化... 胸径是林业调查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表征森林资源的生长变化规律。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青海云杉6个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前后两期每木检尺胸径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揭示青海云杉胸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后期胸径与前期胸径的最优拟合公式为二次模型(D_(后)=0.369+1.038 D_(前)-0.001D^(2)_(前),D_(后)为第九次连续清查的胸径,即后期胸径;D_(前)为第八次连续清查时的胸径,即前期胸径)。模型方程计算结果与2023年实际测量的胸径数据较为吻合。由此可见,二次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祁连山区青海云杉胸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将为今后青海云杉种群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胸径 数学模型 民乐
下载PDF
沙棘防风治沙作用及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14
作者 陈思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134-135,140,共3页
沙棘具有抗风沙和耐旱的特点,对沙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沙棘防风治沙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沙棘栽培中的管理技术,探讨了提高沙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沙棘 栽培管理技术 防风治沙
下载PDF
沙埋对沙生植物种子生长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陈思航 《种子科技》 2024年第9期43-45,48,共4页
沙生植物是适应沙质土壤环境的特殊植物,其种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然而,沙埋现象的发生会对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和繁殖产生一系列影响,从而影响沙生植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沙生植物... 沙生植物是适应沙质土壤环境的特殊植物,其种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然而,沙埋现象的发生会对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和繁殖产生一系列影响,从而影响沙生植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沙生植物进行不同深度的沙埋处理,对比在不同深度沙埋处理情况下种子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沙埋处理对沙生植物的种子会产生显著影响,沙埋可以为种子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发芽和生长,还可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在一定沙埋深度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会提高,随着沙埋深度增加,种子的出苗率会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沙埋过深会减少种子根部O2供应,限制根系水分吸收,对种子生长造成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沙生植物 种子生长
下载PDF
吴德刚到省治沙研究所调研看望慰问科技人员
16
《甘肃林业》 2015年第2期47-47,共1页
3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到省治沙研究所调研指导治沙科技工作并看望慰问科技人员。吴德刚在调研中看望慰问了治沙所“国家生态站”、“国际交流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和挂职干部,与干部职工亲切交... 3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到省治沙研究所调研指导治沙科技工作并看望慰问科技人员。吴德刚在调研中看望慰问了治沙所“国家生态站”、“国际交流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和挂职干部,与干部职工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情况,鼓励科技人员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沙研究所 科技人员 调研 国际交流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 科技工作 合作交流 生态站
下载PDF
沙漠、戈壁光伏产业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 被引量:31
17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4 位作者 王祺 王飞 孙涛 刘淑娟 王芳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9-202,208,共5页
近些年来,沙漠、戈壁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为了揭示光伏产业对防沙治沙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通过调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现有光伏产业及其发电量,与植物防沙治沙比较,从光伏转化太阳能、光伏的风障沙障功能以及光伏... 近些年来,沙漠、戈壁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为了揭示光伏产业对防沙治沙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通过调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现有光伏产业及其发电量,与植物防沙治沙比较,从光伏转化太阳能、光伏的风障沙障功能以及光伏对植被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光伏产业对于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对于防沙治沙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功能,其对于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化太阳辐射、调节沙漠、戈壁的热力平衡,削弱沙尘暴和风沙流发生发展的动力即大风的功能;二是风障功能和沙障功能;三是集雨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我国沙漠、戈壁面积广大,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可望成为继造林治沙、沙障压沙之后的第三条防沙治沙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戈壁 光伏产业 防沙治沙 生态功能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甘肃荒漠区濒危植物绵刺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继和 吴春荣 +1 位作者 张盹明 马全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通过调查发现 ,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 1 0 0 0~ 1 80 0m ,降水 60~ 1 80mm ,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 ,分布面积约为 4840 2 .74hm2 ,群落组成成分分属 1 1科 37属 ,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 (45 83 % ) ,亚... 通过调查发现 ,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 1 0 0 0~ 1 80 0m ,降水 60~ 1 80mm ,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 ,分布面积约为 4840 2 .74hm2 ,群落组成成分分属 1 1科 37属 ,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 (45 83 % ) ,亚洲中部草原成分次之(35 42 % ) ,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 (2 0 83 % ) ,可分为 5类 1 5个群丛组。绵刺解剖结构表现出叶片薄 ,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小 ,主脉和导管不发达 ,抵御干旱的能力不强 ,以“假死”休眠方式逃避干旱是其抗旱的主要特色。因而认为绵刺并不是“进化”了的真正的旱生植物 ,而是起源于中生植物。其“旱生”特征是长期适应荒漠干旱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动忍受胁迫的非常缓慢的应变演化。绵刺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沙埋 ,生态适应性强。在全部的生态因子中 ,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和敏感性最强 ,同时对土壤质地、土壤盐分也有较高的要求 ,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要求不严。绵刺濒危过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第四纪 ,冰期与间冰期自然环境剧烈变迁、气候严重旱化和土壤严重剥蚀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致濒原因 ;第二阶段发生在近代和现代 (人类历史时期 ) ,过牧、超采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刺 生理生态学 濒危原因 荒漠区 濒危植物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昌龙 马瑞君 +3 位作者 王继和 李爱德 严子柱 李得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28-1636,共9页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除红砂群落外,其它类型的群落中,都具有相同的亚优势种群,即泡泡刺种群,表明泡泡刺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幅是比较古老的种群,其它类型的种群是在这一种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由种群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子共同决定,膜果麻黄和绵刺种群呈集群分布,而其它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曲线均呈现多样化,膜果麻黄、猫头刺和甘蒙锦鸡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凹型下降,均为稳定种群;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反对角线型上升,但其营养繁殖策略决定了绵刺种群为稳定种群;珍珠猪毛菜种群年龄结构在整体上为稳定型锥体,但局部表现为下降型锥体,种群开始衰败,静态生命曲线为正态分布型;红砂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残缺并有许多空白区,种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群 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曲线
下载PDF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 被引量:69
20
作者 彭鸿嘉 傅伯杰 +1 位作者 陈利顶 杨自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8-633,共6页
通过对40多年来民勤荒漠植被类型、植被演替特征的分析,发现民勤荒漠区的自然植被类型20世纪50年代大体可分为5个植被型,19个群系,现在只有9个群系;民勤土地旱化现象日趋严重,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着逆向演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类型... 通过对40多年来民勤荒漠植被类型、植被演替特征的分析,发现民勤荒漠区的自然植被类型20世纪50年代大体可分为5个植被型,19个群系,现在只有9个群系;民勤土地旱化现象日趋严重,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着逆向演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类型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且结构趋于简单、功能衰退,荒漠植被进一步取代了草甸植被成为优势种,生态位变宽;同时,通过对地下水位、降水量、植被盖度近20a的定位观测,定量研究植被退化的驱动因子表明: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导致地表径流的大幅度减少、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成为植被退化最直接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植被 驱动力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