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观察:基于“肾脑相关”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利娜 胡亮亮 +7 位作者 张甜 薛安宁 王楠 李明月 靳雨佳 惠渊 周学锐 巩婷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一种神志异常性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为虚实夹杂之病。“肾脑相关”理论认为,肾与脑生理相系,经络相通,阴阳互应。补阳还五汤虽主治“气虚血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一种神志异常性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为虚实夹杂之病。“肾脑相关”理论认为,肾与脑生理相系,经络相通,阴阳互应。补阳还五汤虽主治“气虚血瘀”,而临床肾虚、血瘀互为因果。从“肾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合理性及优越性,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脑相关 肾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调肠醒神”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利娜 胡亮亮 +5 位作者 张甜 薛安宁 王楠 惠渊 周学锐 巩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7期6-9,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增长,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一种神志异常性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为虚实夹杂之病。而西医学“脑肠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失衡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血管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增长,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一种神志异常性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为虚实夹杂之病。而西医学“脑肠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失衡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桥梁作用。从“脑肠轴”理论出发,联合中医脑肠同治,探讨“调肠醒神”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合理性及优越性,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脑肠同治 调肠醒神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胡敏棣主任医师治疗头晕临证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头晕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头眩""掉眩""冒眩""风眩"等范畴。胡敏棣主任医师常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钩藤汤加减及八珍汤加减辨证论治头晕,每获良效。
关键词 头晕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天麻钩藤汤 八珍汤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莉斐 胡敏棣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9期112-116,120,共6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作为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多器官的并发症,认知障碍是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医疗卫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心力衰竭后认知障...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作为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多器官的并发症,认知障碍是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医疗卫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标志物、临床常用的筛查工具及目前最新治疗做一总结,旨在提高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以助于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及实施有效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认知障碍 流行病学 病理机制 生物标志物 认知筛查工具 治疗
下载PDF
李妍怡教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帕金森患者便秘经验
5
作者 张滕飞 胡敏棣 +2 位作者 巩婷 王黎 李妍怡 《益寿宝典》 2021年第21期145-147,共3页
帕金森病(PD)又叫震颤麻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该病的四大临床核心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临床上该疾病患者发展到后期,非运动症状表现尤为明显,最常见的就是便秘,严重影响患者... 帕金森病(PD)又叫震颤麻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该病的四大临床核心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临床上该疾病患者发展到后期,非运动症状表现尤为明显,最常见的就是便秘,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李妍怡教授根据“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念,运用益气活血法临床上治疗帕金森患者后期严重便秘的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便秘 名医经验 李妍怡
下载PDF
暑期养生首防『精神』中暑
6
作者 巩婷 《祝您健康》 2023年第7期16-17,共2页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这些民谣,生动地体现了大小暑带给人们的"火热度".古人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一个"极"字,概括了这一节气最为显著的特点——热!7月将迎...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这些民谣,生动地体现了大小暑带给人们的"火热度".古人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一个"极"字,概括了这一节气最为显著的特点——热!7月将迎来24节气中最热的"大暑".随之而来的气温高,湿度大,让人们容易心烦气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大暑 火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