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胎儿多发翼状胬肉综合征产前超声及遗传学分析表现
1
作者 葛婷婷 张钏 +7 位作者 宋筱玉 邓锡源 韩鑫 汪小转 祁军 王亚飞 吕玲 林晓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797,共3页
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multiple pterygium syndrome,MPS)为皮肤、肌肉及骨骼相关疾病,临床以多发翼状胬肉和关节屈曲挛缩为特征,可致关节严重运动障碍。MPS胎儿可出现宫内生长迟缓、颈部囊性水肿、胎儿水肿甚至胎死宫内等,出生后可身... 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multiple pterygium syndrome,MPS)为皮肤、肌肉及骨骼相关疾病,临床以多发翼状胬肉和关节屈曲挛缩为特征,可致关节严重运动障碍。MPS胎儿可出现宫内生长迟缓、颈部囊性水肿、胎儿水肿甚至胎死宫内等,出生后可身材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翼状胬肉综合征 超声检查 产前 基因检测
下载PDF
1q21.1远端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
作者 何静 王静 +4 位作者 蔺鹏武 贾春暘 朱韶华 郝胜菊 冯暄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诊断1q21.1远端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 目的:探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诊断1q21.1远端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及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CNV-seq诊断为1q21.1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合并CHD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结果:4例1q21.1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合并CHD患儿染色体CNV重叠区域为chr1:g.146520000-147840000,包含心脏相关的基因有CAJ5、CAJ8、PPKAB2、CHD1L和BCL9等。1例1q21.1微重复患儿还表现为小下颌、舌后坠、上颌腭裂的多发畸形和泌尿系统的发育异常,3例1q21.1微缺失患儿中有2例表现出严重的生长发育迟缓(其中1例伴有严重的智力障碍、肌张力减低和小阴茎,1例特殊面容),1例患儿已行CHD手术,预后良好。结论:CHD合并发育迟缓和(或)特殊面容是1q21.1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低龄患儿的重要表型,此类表型患儿有必要做染色体CNV-seq检测,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拷贝数变异 全基因组测序 染色体缺失 染色体重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下载PDF
miR-878靶向调控Pim1促进线粒体分裂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3
作者 胡淑文 张晶晶 +1 位作者 白明 牛小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2-923,共12页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MI/R损伤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确定微小RNA-878(miR-878)对MI/R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H9c2细胞中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MI/R损伤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确定微小RNA-878(miR-878)对MI/R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H9c2细胞中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线粒体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miR-878与Pim1的结合位点。RNA免疫沉淀(RIP)实验验证miR-878与Pim1的结合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878在H/R处理的H9c2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1.00±0.25)vs(9.70±2.63),P<0.01)。在H/R诱导的细胞中,转染miR-878抑制剂能够显著增加细胞活力((46.67±3.00)vs(74.62±4.08),P<0.0001),并降低LDH释放量((358.58±41.71)vs(179.09±15.59),P<0.0001)及细胞凋亡率((43.41±0.72)vs(27.42±4.48),P<0.01)。同时,下调miR-878表达能够显著抑制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及mtROS产生((6.60±0.57)vs(4.32±0.91),P<0.0001)。机制研究显示,miR-878能够靶向结合Pim1 mRNA的3'-UTR区域并抑制Pim1的表达水平。挽救实验证明,下调Pim1表达能够显著逆转miR-878抑制剂抗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均P<0.01),并出现线粒体过度分裂及mtROS产生增加(均P<0.05)。结论在H/R条件下,miR-878通过靶向抑制Pim1表达而促进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最终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878 Pim1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一例
4
作者 赵倩 柳宛辰 +3 位作者 郭媛媛 朱韶华 郝胜菊 周秉博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5-117,126,共4页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是以骨盆带和肩胛带为主呈进行性肌肉改变的一组肌肉疾病,常在儿童期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报道1例因支气管肺炎就诊患儿,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相关基因变异位点,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分析可疑变异位点。发现患...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是以骨盆带和肩胛带为主呈进行性肌肉改变的一组肌肉疾病,常在儿童期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报道1例因支气管肺炎就诊患儿,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相关基因变异位点,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分析可疑变异位点。发现患儿DYSF基因(NM_003494)存在外显子12位点c.2974T>C(p.W992R)和外显子28位点c.1169A>G(p.D390G)的复合杂合变异,其中位点c.2974T>C(p.W992R)遗传自父亲,位点c.1169A>G(p.D390G)遗传自母亲。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二者均为截断变异(PVS1)且正常人群数据库未收录,均为罕见变异(PM2_Supporting证据),评估为可能致病性变异(likely pathogenic)。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相一致,患儿最终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提供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在临床决策、遗传咨询及再次妊娠计划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 肌无力 肌酸激酶 全外显子组测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SLC25A20基因变异致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2例新生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张庆华 冯暄 +8 位作者 王兴 刘芙蓉 周秉博 张钏 王玉佩 石静云 郝胜菊 惠玲 易彬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2例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CACTD)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3日与11月19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例CACT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进行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2例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CACTD)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3日与11月19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例CACT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进行基因检测,对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与致病性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以低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Trio-WES与Sanger测序显示患儿1携带SLC25A20基因c.49G>C(p.Gly17Arg)与c.106-2A>G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患儿2携带SLC25A20基因c.199-10T>G纯合变异,遗传自其父母;其中c.49G>C(p.Gly17Arg)与c.106-2A>G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标准与指南,c.49G>C(p.Gly17Arg)、c.106-2A>G、c.199-10T>G变异分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_supporting+PP3+PM3_strong+PP4)、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5+PP3)与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3+PP5)。结论结合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明确诊断为CACTD,为患儿治疗、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 SLC25A20基因 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新变异
原文传递
一例埃利伟综合征胎儿EVC2基因致病变异分析
6
作者 吴琴 冯暄 +4 位作者 周秉博 田芯瑗 郝胜菊 惠玲 陈雪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联合多种测序技术分析1例埃利伟综合征(Ellis-van Creveld syndrome,EVC综合征)胎儿基因变异,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孕24周时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手轴后六指、四肢长骨短、心脏畸形和主动脉弓缩窄等。采集胎儿羊水及父母抗凝全... 目的:,联合多种测序技术分析1例埃利伟综合征(Ellis-van Creveld syndrome,EVC综合征)胎儿基因变异,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孕24周时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手轴后六指、四肢长骨短、心脏畸形和主动脉弓缩窄等。采集胎儿羊水及父母抗凝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Trio-WES)及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利用Sanger测序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验证。结果:Trio-WES测序结果显示胎儿EVC2基因发生复合杂合变异:c.682G>C(p.A228P)纯合变异和loss1(Exon:2-22)all杂合缺失,经验证两个变异分别来源于其父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判定:c.682G>C(p.A228P)和loss1(Exon:2-22)all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评分依据分别为PM1+PM2_Supporting+PM3+PP4和PVS1+PM2_Supporting。该胎儿确诊为EVC综合征,经遗传咨询后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EVC2基因的c.682G>C(p.A228P)和loss1(Exon:2-22)all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EVC综合征胎儿的致病原因,上述两种变异均为新发变异,扩充了EVC2基因的突变谱,同时为该病的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咨询 突变 EVC2基因
下载PDF
一例产前Silver-Russell综合征胎儿的基因变异分析
7
作者 杨玉婷 惠玲 +3 位作者 陈雪 张钏 田芯瑗 周秉博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71-376,共6页
目的:对1例产前B超提示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疑似宫内生长受限的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胎儿羊水及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 目的:对1例产前B超提示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疑似宫内生长受限的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胎儿羊水及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及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检测,可疑结果经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胎儿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T-Hook-2,HMGA2)基因存在c.223C>T(p.R75W)新发变异,导致氨基酸改变为p.R75W(p.Arg75Trp),为错义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评级,该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likely pathogenic):PS2+PM2_Supporting+PP3+PS4_Supporting。根据其临床表型,该胎儿被确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ilver-Russell综合征5型(Silver-Russell syndrome 5,SRS5)。Sanger测序确证了其变异的真实性。结论:HMGA2基因的c.223C>T(p.R75W)杂合致病性变异可能是SRS5的遗传学致病原因,扩充了该基因的变异谱,同时为该胎儿的产前遗传咨询和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Russell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全外显子组测序 DNA拷贝数变异 胎儿生长迟缓
下载PDF
16p11.2微缺失综合征伴发Rett综合征1例患儿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8
作者 蔺朋武 冯暄 +5 位作者 郝胜菊 贾春暘 潘海瑞 张钏 惠玲 张庆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l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伴发Rett综合征(RTT)患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以2020年5月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1例男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 目的探讨l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伴发Rett综合征(RTT)患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以2020年5月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1例男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出生4 d的男婴,表现为反应差、纳差、喂养困难,于8个月时死亡。WES测序提示其染色体16p11.2区缺失约0.643 Mb,该区域包含16p11.2微缺失综合征的关键基因ALDOA、CORO1A、KIFF22、PRRT2和TBX6等,患儿父亲携带相同区域的缺失,判断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患儿MECP2基因存在母源性c.763C>T(p.R255X)半合子变异,为致病性变异(PVS1+PS4+PM2_Supporting)。结论染色体16p11.2区域的缺失以及MECP2:c.763C>T(p.R255X)变异考虑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16p11.2微缺失综合征 RETT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MECP2基因
原文传递
母源低比例TCF4基因嵌合变异所致Pitt-Hopkins综合征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9
作者 唐娇 令军鹤 +6 位作者 张钏 郝胜菊 马俊 李嘉璇 赵磊 王玉佩 惠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l例Pitt-Hopkins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2月24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遗传门诊的1例Pitt-Hopkins综合征患儿及其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基因组... 目的探讨l例Pitt-Hopkins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2月24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遗传门诊的1例Pitt-Hopkins综合征患儿及其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针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先证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再孕母亲进行超高深度测序和羊水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表现为特殊面容、通贯掌、精神发育迟滞及智力异常。基因检测提示其携带TCF4基因c.1762C>T(p.Arg588Cys)杂合变异,其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估为可能致病。超高深度测序提示先证者母亲该位点的变异率为2.63%,提示存在低比例嵌合。羊水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未携带同样的致病变异。结论先证者TCF4基因c.1762C>T杂合变异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其致病变异可能源于母亲的低比例嵌合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组测序 TCF4基因 Pitt-Hopkins综合征 嵌合变异 儿童
原文传递
罕见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合并MECP2重复综合征一个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
10
作者 张庆华 郝胜菊 +8 位作者 惠玲 郑雷 王兴 冯暄 刘芙蓉 陈雪 周秉博 王玉佩 张钏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合并MECP2重复综合征家系的基因变异特征,并为该家系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9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的1例患儿(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高... 目的分析1例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合并MECP2重复综合征家系的基因变异特征,并为该家系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9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的1例患儿(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高通量测序结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患儿进行致病性变异分析。短串联重复序列(STR)连锁分析、MLPA以及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为出生3 d的女婴,测序发现其携带OTC基因第7~9外显子杂合缺失。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变异相关指南,该变异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与其急性脑病发作合并代谢异常(血氨显著升高、血瓜氨酸降低、尿乳清酸增高)的临床表现相符,确诊其为OTCD。产前诊断未发现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OTC基因缺失变异,但存在Xq28区重复,涵盖MECP2重复综合征的全部区域,且SRY(+),母亲及先证者均证实携带该重复。结合先证者存在X染色体失活的可能性,考虑先证者同时罹患OTCD与MECP2重复综合征,而胎儿为MECP2重复综合征男性患者。结论基因检测明确了OTCD合并MECP2重复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变异,可为患者家庭的精准治疗、遗传咨询及再次生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OTC基因 产前诊断 拷贝数变异 MECP2重复综合征
原文传递
Cardiac-Urogenital综合征胎儿的基因变异分析
11
作者 武辉艳 陈雪 +3 位作者 马盼盼 张庆华 郝胜菊 周秉博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2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讨Cardiac-Urogenital综合征(CUGS)胎儿的遗传学特征,以明确病因并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 选取2022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例CUGS胎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t... 目的 探讨Cardiac-Urogenital综合征(CUGS)胎儿的遗传学特征,以明确病因并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 选取2022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例CUGS胎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trio-WES)及低通量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trio-WES检测结果显示胎儿MYRF基因第25内含子存在c.3301-2A>C经典剪切变异,为自发杂合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未检索到相关文献报道,在普通人携带频率数据库如千人基因组、gnomAD等中均未收录,为新发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评估为可能致病性(likely pathogenic,PVS1+PM2_Supporting)变异。结论 基于超声结合全外显子组测序可快速、可靠地确诊CUGS患儿,为临床对胎儿的决策提供支持。同时,我们发现MYRF基因的1个新发且自发突变,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扩充了MYRF基因致病突变谱,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Urogenital综合征 MYRF基因 先心病 心脏畸形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以心内膜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
12
作者 赵倩 柳宛辰 +3 位作者 郭媛媛 朱韶华 郝胜菊 周秉博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21-1022,共2页
孕妇女,汉族,25岁,G_(2)P_(0),孕14周因"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内膜异常"于2022年4月27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孕妇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当地医院早期颈项透明层(NT)检查提示NT值为6.1 mm,超声提示心内... 孕妇女,汉族,25岁,G_(2)P_(0),孕14周因"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内膜异常"于2022年4月27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孕妇本次妊娠为自然受孕,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当地医院早期颈项透明层(NT)检查提示NT值为6.1 mm,超声提示心内膜垫缺损不除外(图1)。就诊时超声提示胎死宫内。既往体健,否认放射性及有毒物接触史、家族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接触史 产前超声检查 心内膜垫缺损 省妇幼保健院 家族遗传病史 胎死宫内 周因 自然受孕
原文传递
NDP基因变异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
13
作者 杜婉丽 吴彩云 +5 位作者 连露露 张钏 王玉佩 郝胜菊 惠玲 张庆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并确定1个NDP基因突变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和临床表型,同时为子代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家系调查研究。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NDP基因突变的一个3代汉族家系的2例患者和6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患者及... 目的观察并确定1个NDP基因突变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和临床表型,同时为子代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家系调查研究。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NDP基因突变的一个3代汉族家系的2例患者和6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患者及其父母行瞳孔对光反射、带状光检影、视力评估、眼底彩色照相、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检测NDP基因。先证者母亲第3次妊娠19周时经羊水穿刺行DNA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Ⅲ1),男,4岁,足月顺产。出生40 d左右时B型超声检查提示双眼视网膜全脱离。听力、智力正常。未行眼底检查。先证者第1同胞(Ⅲ2,大弟),出生30 d眼科检查,双眼视网膜脱离。先证者母亲(Ⅱ2),双眼颞侧周边视网膜未血管化;广角FFA检查,双眼颞侧周边视网膜未血管化,末梢血管荧光素轻度渗漏。先证者第2同胞(Ⅲ3,小弟),出生后1 d于行新生儿眼病筛查。双眼外眼未见异常;角膜、晶状体透明;双眼视盘、黄斑未见异常,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未见血管纡曲。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Ⅲ1)及其大弟(Ⅲ2)NDP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存在半合子缺失;其母亲(Ⅱ2)NDP基因第2号外显子存在杂合缺失。先证者母亲再次生育时产前诊断未检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的NDP基因第2号外显子缺失变异。先证者父亲(Ⅱ1)、舅舅(Ⅱ3)、外祖父(Ⅰ1)、外祖母(Ⅰ2)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NDP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存在的半合子缺失为本家系的致病变异;不同性别者其临床表型各异;产前诊断是有效阻断家族遗传疾病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rin基因变异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2例DGUOK基因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
14
作者 王玉佩 令军鹤 +4 位作者 石静云 田芯瑗 惠玲 郝胜菊 张庆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0期2143-2149,共7页
目的 探讨2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脑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先证者1为2日龄男婴,临床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及脑白质病变... 目的 探讨2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脑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先证者1为2日龄男婴,临床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及脑白质病变等。全外显子测序提示DGUOK基因存在c.534G>A(p.T178X)纯合无义变异,产生含有178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和姐姐均携带该位点杂合变异。先证者2为1日龄男婴,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受损。全外显子测序提示DGUOK基因存在c.313C>T(p.R105X)纯合变异,生成含有105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变异遗传自父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2例变异均评估为致病性(PVS1+PM2+PM3)。结论 DGUOK基因的纯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本文报道2例患儿发病的遗传学病因,拓展了DGUOK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DGUOK基因 基因变异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1新发变异致Townes-Brock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令军鹤 王玉佩 +4 位作者 唐娇 田芯瑗 徐度玲 郝胜菊 惠玲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总结Townes-Brocks综合征(Townes-Brocks syndrome,TB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1(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1,SALL1)变异导致的TBS患儿的临... 目的:总结Townes-Brocks综合征(Townes-Brocks syndrome,TB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1(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1,SALL1)变异导致的TB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SALL1基因”“Townes-Brocks综合征”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华医学期刊网,以“SALL1 gene”“Townes-Brocks syndrome”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选择SALL1基因变异所致TBS病例,并重点对SALL1基因移码变异所致TBS患者的临床表型-基因型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本院患儿女,40 d,以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外耳畸形、轴前多指畸形及直肠会阴瘘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显示患儿SALL1基因存在c.420delC(p.S141fs*42)杂合变异,该变异初步判定为致病:PVS1+PS2+PM2。父母及姐姐均为野生型。(2)文献复习:共检索到TBS病例161例,其中SALL1基因移码变异所致TBS病例71例,加之本例,共72例。TBS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是外耳畸形、手部畸形和肛门畸形,并伴有听力损失、肾发育异常和足部畸形等,少部分患儿伴有眼部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发育异常等罕见临床表型。目前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共收录SALL1基因变异110种,大部分变异位于2号外显子,包括移码变异、错义变异和无义变异等,其中移码变异(52%)最常见。结论:当患儿出现耳部、手部及肛门畸形,并伴有肾功能异常、听力损失等表现时应考虑到TBS的可能,建议尽快完善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多发性 肛门闭锁 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 拇指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因子1在线粒体稳态中的调节作用
16
作者 令军鹤 田芯瑗 +3 位作者 陈小花 黄国敏 王玉佩 惠玲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305-2312,共8页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其数量、质量及功能的稳定对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且其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线粒体蛋白ATP合酶抑制因子1(ATP synthase inhi...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其数量、质量及功能的稳定对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且其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线粒体蛋白ATP合酶抑制因子1(ATP synthase inhibitor 1,IF1)是线粒体基质中抑制F1FoATP酶/合酶活性的天然小分子蛋白质。在细胞缺氧缺血等特殊生理情况下,IF1通过改变自身的聚合状态,抑制F1FoATP酶水解ATP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内的ATP被过度水解。最近的研究证实,IF1的抑制作用是双向的,其即可抑制F1FoATP酶活性,又可抑制F1FoATP合酶活性。因此,IF1可通过靶向F1FoATP酶/合酶活性及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线粒体质量,维持线粒体稳态。该文综述IF1在线粒体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调节机制,包括IF1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IF1介导线粒体自噬、IF1促进线粒体融合/分裂三条通路,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探索IF1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合酶抑制因子1(IF1) 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