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东荣 郭建康 +5 位作者 吕凤燕 赵小荣 刘鹏飞 王刚平 吴丽荣 许乃红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现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门诊和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390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研究。结果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且在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探讨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现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门诊和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390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研究。结果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且在社会支持状况及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上男性患者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已婚患者显著高于未婚及离异患者;在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上大专以上学历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结论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普遍较差,应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以延缓患者精神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社会支持系统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Rβ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令亚琴 李青 +2 位作者 郝杰 许小英 令晓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组织甲状腺素受体β1(thyroid hormone receptorβ1,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组织甲状腺素受体β1(thyroid hormone receptorβ1,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技术,研究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1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8例乳腺不典型性导管增生(at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24例导管原位癌(due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组织及10例健康成人女性乳腺组织中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乳腺组织、UDH、ADH、DCIS和IDC中,TRβ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0.0%(0/10)、16.7%(2/12)、37.5%(3/8)、62.5%(15/24)和80.0%(32/40),正常组织TRβ1基因甲基化率与DCIS和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正常组对DCIS=0.001,P正常组对IDC=0.000);UDH与DCI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9);UDH与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TRβ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乳腺增生病癌变过程中起重要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受体β1基因 甲基化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增生
下载PDF
乳腺癌的高频钼靶X线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CerbB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小平 史琴英 +1 位作者 吕凤燕 郝杰 《甘肃医药》 201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高频钼靶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160例经乳腺高频钼靶摄影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癌细胞...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高频钼靶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160例经乳腺高频钼靶摄影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癌细胞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高频钼靶影像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60例乳腺癌中,乳腺癌高频钼靶影像X线类型中单纯钙化组与癌细胞分子生学指标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伴钙化组与癌细胞分子生学指标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大小、恶性钙化、TNM分期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之间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之间相关(P〈0.05);肿块边缘有毛刺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水平之间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X线类型与癌细胞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之间相关;乳腺癌高频钼靶X线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的高频钼靶X线征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高频钼靶影像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CERBB2
下载PDF
1639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史琴英 杜小平 吕凤燕 《甘肃医药》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对本地区三家单位共1639名妇女乳腺普查,找出影响乳腺疾病的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检查医师通过对病人的乳腺初步触诊,再进一步做乳腺近红外线筛查,如有可疑病例,作乳腺钼靶拍片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目的: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对本地区三家单位共1639名妇女乳腺普查,找出影响乳腺疾病的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检查医师通过对病人的乳腺初步触诊,再进一步做乳腺近红外线筛查,如有可疑病例,作乳腺钼靶拍片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本次调查乳腺患病人数为920人,患病率为56.1%,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的主要疾病。讨论:乳腺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职业月经失调,生活压力大,生孕等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疾病 普查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凤燕 杜小平 史琴英 《甘肃医药》 2010年第6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0例近三年在我科实行在B超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病人的病理分析与效果追踪,总结此类手术的效果及优点。结果:乳腺纤维腺瘤169例,瘤样增生9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0例近三年在我科实行在B超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病人的病理分析与效果追踪,总结此类手术的效果及优点。结果:乳腺纤维腺瘤169例,瘤样增生9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脂肪瘤12例,三个月复查切除成功。乳腺癌21例,其中19例取活检,标本可满足病理要求,病理回报为各型乳腺癌;余2例行肿块切除术,病理回报乳腺癌。结论:在B超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病变效果肯定,对恶性病变活检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乳腺微创旋切术
下载PDF
乳腺不典型增生端粒酶活性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赵庆丽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5期402-404,408,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乳腺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早期乳腺癌高危征象(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溢液、乳腺内小结节、乳房肿块、钼靶显示砂粒样钙化点)患者,术前行乳腺细针穿刺,分别行细胞学检查...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乳腺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早期乳腺癌高危征象(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溢液、乳腺内小结节、乳房肿块、钼靶显示砂粒样钙化点)患者,术前行乳腺细针穿刺,分别行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在67例有早期乳腺癌高危征象患者中,术前细胞学检查阳性者7例,端粒酶阳性表达者24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不典型增生30例,其他乳腺良性病变30例,早期乳腺癌7例。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活性随增生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4)。结论端粒酶在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中即有表达,且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其活性逐渐升高。早期乳腺癌高危患者术前细针穿刺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端粒酶 上皮不典型增生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基因表达分析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7
作者 郝杰 赵庆丽 《甘肃医药》 2011年第8期465-470,共6页
个体化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法。每个肿瘤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同样临床和病理特点的肿瘤常有不同的预后和对治疗的不同反应,这些不同都在肿瘤的基因组中编码,所以寻找到某种有效的生物因子在评估肿瘤的行为和风险时就可以替代或... 个体化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法。每个肿瘤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同样临床和病理特点的肿瘤常有不同的预后和对治疗的不同反应,这些不同都在肿瘤的基因组中编码,所以寻找到某种有效的生物因子在评估肿瘤的行为和风险时就可以替代或补充临床和病理学标记物。高通量基因测序的发展使研究肿瘤基因的表达成为可能,肿瘤指纹可以更准确得预测疾病的病程和对治疗的反应,本综述主要分析了多基因谱分析在早期乳腺癌预测预后和疗效作用,特别是mamllmaprint和鹿特丹信号的作用,还有Oncotype Dx在他莫昔芬治疗过的病人中的应用,以及化疗药物与预测基因的关系。这将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临床决策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分析 预后 辅助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3954T/C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患性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赵庆丽 郝杰 王彦伟 《中国医药》 201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3954T/ C 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癌组为符合纳入标准并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223例,对照组为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284例,采用静脉采血分析各项指标后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3954T/ C 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癌组为符合纳入标准并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223例,对照组为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284例,采用静脉采血分析各项指标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L-1β+3954(rs1143634)和IL-1RN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在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增殖抗原(ki67)的乳腺癌组中,IL-1β+3954(rs1143634)位点的C,T转换明显增高[C:96.5%(301/312)比88.8%(119/134);T:3.5%(11/312)比11.2%(15/134),P<0.05];在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T等位基因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32/139)比4.5%(15/332),P<0.05].结论 IL-1β基因+3954T/ C多态性与乳腺癌的易感性无相关性,但在ki67高指数的乳腺癌组中,IL-1β+3954(rs1143634)位点的C-T转换明显增高,在雌激素受体阴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乳腺癌患者中A2的比例增高,SNP可能与乳腺癌的不同分子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白细胞介素1Β 易患性 Interleukins1β
下载PDF
精神疾病患者与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的临床对照研究
9
作者 赵东荣 赵小荣 +4 位作者 吕凤燕 霍小宁 许乃红 郭健康 赵香君 《甘肃科技》 2015年第5期122-124,共3页
讨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与乳腺癌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和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乳腺癌患者,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上两组得分相当甚至乳腺... 讨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与乳腺癌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和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乳腺癌患者,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上两组得分相当甚至乳腺癌患者低于精神疾病患者,在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上乳腺癌患者显著高于精神疾病患者。乳腺癌患者所获得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普遍较差,应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社会支持 乳腺癌 对照研究
下载PDF
Du145细胞中HuR表达水平测定及HuR shRNA腺病毒载体构建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逢海 周川 +7 位作者 孙全武 蔡忠林 吕海迪 张发 梁梦天 李文娟 魏绪磐 惠玲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蛋白(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ELAV)家族属于RNA结合蛋白,其家族成员之一的ELAV1即人类抗原R蛋白(human antigen R,HuR),广泛表达于小肠、脾脏、卵巢等组织中,通过转录后机制参与细胞中许多分子的调控... 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蛋白(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ELAV)家族属于RNA结合蛋白,其家族成员之一的ELAV1即人类抗原R蛋白(human antigen R,HuR),广泛表达于小肠、脾脏、卵巢等组织中,通过转录后机制参与细胞中许多分子的调控表达。然而,其他家族成员HuB、HuC、HuD几乎只表达在神经组织中参与相关分子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抗原R 前列腺癌 RNA干扰 腺病毒
下载PDF
人参皂苷Rd对乳腺增生及伴发疼痛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海云 刘泧澍 +5 位作者 高进贤 孙全武 周进 时荣 刘波 杜小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6-790,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GSRd)抗乳腺增生和镇痛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雌二醇(E2)和黄体酮诱导雌性未孕大鼠形成乳腺增生模型,给予GSRd干预后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GSRd)抗乳腺增生和镇痛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雌二醇(E2)和黄体酮诱导雌性未孕大鼠形成乳腺增生模型,给予GSRd干预后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采用扭体和福尔马林舔足法观察GSRd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Rd可明显抑制乳腺组织的增生,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增加GSH-px活力,降低MDA的含量(P<0.05,P<0.01);免疫印迹的实验结果表明GSRd可增加BCL-2的蛋白表达(P<0.05,P<0.01),抑制P53蛋白蛋的表达(P<0.05,P<0.01);镇痛实验结果显示GSRd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福尔马林所致的Ⅰ、Ⅱ相反应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GSRd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调节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有关,并对乳腺增生所伴随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D 乳腺增生 Bcl-2 P53 SOD GSH-PX MDA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