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冬志 蔡辉 +2 位作者 王晓鹏 陈泉 张浩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862-4871,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 目的: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补充检索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纳入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06.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s,包含15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传统三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美容评分(SMD=0.52,95%CI:0.21-0.83,P=0.001),但手术时间较长(MD=7.10,95%CI:4.31-9.89,P<0.00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及留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于阑尾良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存在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单孔腹腔镜 传统三孔腹腔镜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甘肃省输入和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CT特点比较
2
作者 吴吉荣 张艺 +9 位作者 刘永琦 王燕 冉燕 王童 庄辛 董静 马军 曾晓丽 包海荣 刘晓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境外、国内输入及本地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CT征像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调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2例)、甘肃省人民医院(30例)和兰州市肺科医院(31例)2020年1月—2020年3月住院治疗共73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境外、国内输入及本地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CT征像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调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2例)、甘肃省人民医院(30例)和兰州市肺科医院(31例)2020年1月—2020年3月住院治疗共73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3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不同病情演变期胸部CT病灶分布、变化、面积及密度值等特点与差异。结果境外输入患者临床表现以咽痛、咳嗽为主,分别占46.3%(17/39)和25.6(10/39)。国内输入患者以发热为主,占58.3%(7/12),本地感染以乏力为主,占36.4%(4/11)。境外输入患者的完全吸收率、发病初期无影像学改变率和单侧多发病灶发生率分别为100.0%、54.5%和22.7%,显著高于国内输入和本地感染患者73.3%和71.4%、6.7%和28.6%、6.7%和7.1%。境外输入患者的加重时间、条索病灶率和双侧多发/广泛病灶发生率分别为(4.69±1.40)d、0和9.1%,显著低于国内输入和本地感染患者(6.36±2.16)d和(8.40±3.71)d、26.7%和28.6%、73.3%和57.1%(均P<0.01)。3组患者发病初期、好转吸收期病灶面积以及发病初期CT高密度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加重期CT低密度值、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吸收期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境外输入患者病情较轻,病灶面积较小,密度较均一,病灶可完全吸收,可能与境外输入患者多为青壮年、确诊早或病毒遗传变异有关;国内输入及本地感染患者病情较重,病灶面积大,密度不均一,病情痊愈可留有条索样病灶;因此,对于不同地源的COVID-19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等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 国内输入 本地感染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