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珏美 董通 +4 位作者 武满丽 郝淑云 李玲玲(综述) 金明霞 丁兆红(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671-675,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急剧增多,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手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恐动症作为一种心理问题对其术后康复锻炼具有极大的危害,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和后期生活质量。该...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急剧增多,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手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恐动症作为一种心理问题对其术后康复锻炼具有极大的危害,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和后期生活质量。该文在概述恐动症及评估量表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以期为降低恐动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老年人 恐动症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对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宗儒 徐晓龙 +5 位作者 张文辉 杨玉平 范立真 张辉 柳少光 台会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组(29例)和B组(19例)。A组患者伤后24 h内行急诊手术治疗,B组患者伤后3~5 d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组(29例)和B组(19例)。A组患者伤后24 h内行急诊手术治疗,B组患者伤后3~5 d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191.6±35.1)min长于B组的(156.4±23.6)min,术中出血量(968.5±114.3)ml多于B组的(468.8±85.8)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情况。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由术前的A级恢复为B级,好转率为13.8%(4/29);B组有2例由术前的A级恢复为B级,好转率为10.5%(2/19)。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手术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且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效果,因此需先行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基础疾病、改善一般情况后,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完全性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镁合金作为骨科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持辉 陈永新 +2 位作者 李翔 钱耀文 刘杰 《大医生》 2022年第14期137-140,共4页
近年来,镁合金材料因可生物降解性等生物学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镁合金进入体内后能逐渐吸收、降解、消耗及排泄,手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无需再次手术取出植入材料,能有效减少二次创伤。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具备与骨骼... 近年来,镁合金材料因可生物降解性等生物学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镁合金进入体内后能逐渐吸收、降解、消耗及排泄,手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无需再次手术取出植入材料,能有效减少二次创伤。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具备与骨骼相似的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于临床中;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镁合金材料也有一定限制,不同合金元素的镁合金生物学性能有一定差异。基于此,为获得更优骨科内固定材料,本研究对镁合金在体内降解机制及生物体性能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骨科内固定材料 生物学性能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攀登 曹立颖 +1 位作者 丁明聪 陈志信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946-95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4月,收集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51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BMP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未提高其骨折愈合率[RR=1.16,95%CI(0.95,1.41),P=0.15],但是可减少二次干预发生情况[RR=0.72,95%CI(0.58,0.89),P=0.00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MP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发生感染[RR=1.31,95%CI(0.94,1.81),P=0.11]和疼痛的不良事件[RR=0.92,95%CI(0.79,1.08),P=0.3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有一定的效果。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病例数量的局限,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胫骨 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肉苁蓉- 当归治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分析
5
作者 王艳艳 王子豪 +3 位作者 夏欢 李沛珊 王婷婷 何宗儒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20-22,26,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深度学习探讨肉苁蓉-当归药对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靶点与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库筛选肉苁蓉-当归药对的化学成分,使用PubChem数据库查找药物靶点数据,探讨治疗PD的肉苁蓉-当归药对的核心靶点和分子机制,为...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深度学习探讨肉苁蓉-当归药对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靶点与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库筛选肉苁蓉-当归药对的化学成分,使用PubChem数据库查找药物靶点数据,探讨治疗PD的肉苁蓉-当归药对的核心靶点和分子机制,为准确评估药物分子与蛋白质靶标之间的结合力,使用DeepPurpose项目开发的CNN_CNN_BindingDB模型。结果:疾病-药对交叉的基因中,共有131个共有基因。对共有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肉苁蓉-当归药对改善PD患者症状手段包括外源因素刺激、感染、脂多糖相关反应、活性氧应答等。KEGG通路主要包括化学诱癌-受体激活、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肉苁蓉-当归药对的主要成分和PD核心靶点发生良好的结合,在PD的治疗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此药对的β-谷甾醇、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PD的多个靶点,影响自噬、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网络药理学 深度学习 肉苁蓉 当归
下载PDF
骨折局部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后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6
作者 丁明聪 魏攀登 +3 位作者 林清 杜斌 台会平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8期9050-9053,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软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强烈的促血管增殖作用,但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 背景: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软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强烈的促血管增殖作用,但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胫骨干骨折模型后实验组动物即刻在骨折断端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0.1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痂组织的早期即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并且两者表达的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延长,有效缩短了两者表达高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提示局部注射外源性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并能改变两者的表达高峰期进而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骨病 骨保护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26RFa的作用
7
作者 杜斌 林清 +1 位作者 刘孟军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508-151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26RFa在骨形成、痛觉、内分泌、心血管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26RFa在成骨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MTT实验,以此确定26RF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促增殖作... 背景:研究表明26RFa在骨形成、痛觉、内分泌、心血管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26RFa在成骨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MTT实验,以此确定26RF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促增殖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最大活性浓度;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上,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含有10-11mol/L的26RFa,对照组不含26RFa。取成骨诱导8,12,16 d细胞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诱导21,28 d后行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计算每张玻片钙化结节数,Western blot检测cbfa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成骨诱导8,12,16 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21,28 d后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矿化结节数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cbfa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26RFa可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CBFA1
下载PDF
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修复中的应用:随机对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世海 刘孟军 +2 位作者 位新维 王松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1-1215,共5页
背景:临床中实施常规的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技术可以减轻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缓解神经压迫,增强脊柱稳定性,但远期疗效有限且治疗费用较高。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路融合修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L3-S1... 背景:临床中实施常规的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技术可以减轻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缓解神经压迫,增强脊柱稳定性,但远期疗效有限且治疗费用较高。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路融合修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L3-S1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7例,随机分两组治疗,观察组(n=27)采用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钉进行椎间融合,对照组(n=30)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以及住院费用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末次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打压植骨 腰椎管狭窄 融合 腰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如何认知和预防? 被引量:25
9
作者 位新维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6194-6199,共6页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临床医师一般只关注骨密度的改善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却往往忽视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缓解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就目前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对骨质疏松...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临床医师一般只关注骨密度的改善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却往往忽视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缓解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就目前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3月至2014年3月万方医学网及PubMed数据库,以"骨质疏松;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或"Osteoporosis;Chronic pain;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与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特点、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相关的文献,以及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外科治疗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有淤血机制,细胞因子和乳酸堆积机制等,但其确切的细胞生化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常用的药物治疗降钙素、二膦酸盐等,降钙素通过抑制骨吸收间接降低氢离子浓度,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动物痛阈,提高血浆β-内啡肽浓度,而起到镇痛作用。二膦酸盐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其活性,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性骨痛,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及脊柱良恶性肿瘤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完全或部分恢复椎体丢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增加椎体稳定性,缓解疼痛。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为骨质疏松慢性疼痛行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对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防治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慢性疼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镇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银 王兴博 +2 位作者 郭士方 杨青山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6-492,共7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控制的广泛研究发现了不同的镇痛方式。其中股神经阻滞因可有效控制疼痛而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标准方法,但其可能减低置换后股四头肌肌力而造成严重后果。收肌管阻滞是一种新兴的镇痛方式,其...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控制的广泛研究发现了不同的镇痛方式。其中股神经阻滞因可有效控制疼痛而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标准方法,但其可能减低置换后股四头肌肌力而造成严重后果。收肌管阻滞是一种新兴的镇痛方式,其在全膝关节置换后具有更快的功能恢复及良好的疼痛控制能力。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全膝关节置换后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疼痛控制和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3月为截点,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膝关节置换镇痛和功能恢复的相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802例患者,总计872膝;(2)分析显示,与股神经阻滞相比,收肌管阻滞可明显地减低术后8 h静息目测类比评分(P<0.001),并且可以改善股四头肌肌力(P<0.001)和活动能力(TUG试验)(P<0.05);但是术后24,48 h静息目测类比评分和术后8,24,48 h动态目测类比评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住院时间方面2组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3)综上,膝关节置换后收肌管阻滞使患者早期(术后8 h)镇痛效果更好,具有更好的活动能力和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因此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可作为替代股神经阻滞的一种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神经 循证医学
下载PDF
显微镜与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孟军 杜斌 +4 位作者 位新维 王世海 林清 王松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5036-5043,共8页
背景:显微椎间盘切除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是两种安全有效的椎间盘手术方式,目前关于两种显微技术间的比较研究较少,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太一致。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显微椎间盘切除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安... 背景:显微椎间盘切除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是两种安全有效的椎间盘手术方式,目前关于两种显微技术间的比较研究较少,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太一致。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显微椎间盘切除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VIP、Web of Science、万方等数据库,时间限制均为建库到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显微椎间盘切除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按RevMan 5.2软件内条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时间[MD=-0.19(-0.43,0.05),P=0.1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MD=2.78(-0.15,5.72),P=0.06]、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MD=1.96(-0.29,4.21),P=0.09]、神经根损伤方面[RR=0.20(0.03,1.12),P=0.07],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相比,显微椎间盘切除手术时间短[MD=-10.13(-14.06,-6.21),P<0.000 01],术中出血量少[MD=-24.27(-39.45,-9.08),P=0.002],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低[RR=0.28(0.11,0.68),P=0.005],复发率低[RR=0.34(0.14,0.83),P=0.02]。提示目前在相同条件下显微椎间盘切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安全有效,但是随着技术及设备的更新上述结论不一定永远不变,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该课题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同时应及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椎间盘切除 显微内窥镜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STAR非限制活动型全踝假体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清 杜斌 +1 位作者 魏攀登 陈志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410-1415,共6页
背景:STAR踝关节假体可以提供踝关节的自由运动,配套的器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装时保证假体的平衡,且截骨量小。目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对STAR假体的发展史、设计特点、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及其评价系统进行综述。... 背景:STAR踝关节假体可以提供踝关节的自由运动,配套的器械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装时保证假体的平衡,且截骨量小。目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对STAR假体的发展史、设计特点、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及其评价系统进行综述。方法:以下列英文检索词:ankle replacement AND star、ankle arthroplasty AND star、ankle prosthesis AND star,以及中文检索词:踝关节,置换,STAR假体,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相关文献。选择与踝关节假体进展、踝关节假体置换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关文献,以及踝关节置换与Kofoed评分、Mazur评分、AOFAS评价系统有关研究文献。纳入3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阐述。结果与结论:至今已有3代全踝关节假体相继问世,国内使用最广的是STAR假体。改进的假体均采用踝关节运动载荷型设计,对假体的骨内部分、切骨、固定方式以及消除有害应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对15篇文献回顾STAR假体置换导致失败的原因,最常见为假体松动、力线异常、感染。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以及独特的生物力学特点决定了人工踝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复杂性,对置换患者的选择以及踝关节置换技术水平的提高都能降低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踝关节 置换 关节置换 STAR假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最佳X线投照方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飞 马剑雄 +6 位作者 王兴博 姜轩 赵兴文 韩彪 王颖 卢斌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35-745,共11页
目的 通过对股骨颈进行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的X线投照,总结股骨近端关键部位及骨折线显示规律,并获取最佳投照方式.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6根股骨标本,分别制作完整股骨颈模型、锡线模型和骨折模型,并... 目的 通过对股骨颈进行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的X线投照,总结股骨近端关键部位及骨折线显示规律,并获取最佳投照方式.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6根股骨标本,分别制作完整股骨颈模型、锡线模型和骨折模型,并依次进行X线投照.锡线模型是以Pauwells角为依据,用锡线缠绕制作3种骨折模型(Pau-wells角30°、50°和70°);骨折模型是用钢锯锯断,制作同锡线模型一样的3组骨折模型.投照方式包括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不同投照位置包括:与股骨干平行、与股骨干垂直、与股骨颈平行、与股骨颈垂直;不同投照角度包括:头侧40°、头侧300、头侧20°、头侧15°、头侧10°、头侧5°、垂直0°、足侧5°、足侧10°、足侧15°、足侧20°、足侧30°、足侧40°.对完整股骨颈投照后观察股骨头、颈部关键部位(主压力性和主张力性骨小梁、小转子、转子间线、股骨颈长度、股骨头外形)的影像学特点,总结其显示规律,并分别获取其最佳显示位置.对于锡线模型和骨折模型通过不同位置和角度的投照,探讨骨折线显示的最佳投照角度和位置.结果 完整股骨颈模型投照结果显示:小转子最佳投照方式为与股骨干垂直,随足侧偏转显示逐渐增大;压力性和张力性骨小梁最佳投照方式为与股骨干平行并向头侧偏转10°,随着角度向两侧偏转渐显示不清;转子间线最佳投照方式为与股骨干平行或与股骨干垂直,两者无明显区别,但在与股骨干垂直位置随偏转角度增大其与颈基底部渐重合;股骨头颈部外形随管球向两侧偏转,股骨头渐变形.锡线模型投照结果显示:Pauwells角30°时骨折线最佳投照方式为与股骨干平行并头侧偏转20°;Pauwells角50°时骨折线最佳投照方式为与股骨干平行并头侧偏转5°;Pau-wells角70°时骨折线最佳投照方式为与股骨干平行并头侧偏转10°.骨折模型骨折线最佳投照方式与锡线模型相同.结论 股骨近端的关键解剖结构以及不同Pauwells角分型的股骨颈骨折线各有其最佳的投照位置和角度,影像科医生可根据股骨颈骨折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进行更加精确地投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放射摄影术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