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葡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免疫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楠 马守叶 +3 位作者 马昕芸 杨蕊 章婷婷 刘会玲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早期宫颈癌可以通过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来治疗,但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方法。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及放化疗后新兴的辅助治疗方法。β-...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早期宫颈癌可以通过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来治疗,但晚期及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方法。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及放化疗后新兴的辅助治疗方法。β-葡聚糖是来源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细胞壁中的葡萄糖聚合物,主要影响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被视为天然的生物免疫调节剂而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β-葡聚糖缺乏蛋白质和肽类成分,具有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因此,β-葡聚糖的研究及应用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对β-葡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免疫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Β-葡聚糖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SF3B4作为胃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李德红 鲁彦 +5 位作者 颜丽 林赋桂 杨兴文 杨晓燕 杨阳 袁秀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343-2348,共6页
目的基于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剪接因子3b亚基4(SF3B4)作为胃癌潜在生物标志物对人胃癌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SF3B4蛋白在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R... 目的基于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剪接因子3b亚基4(SF3B4)作为胃癌潜在生物标志物对人胃癌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SF3B4蛋白在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SF3B4 mRNA在人胃癌细胞系AGS、HGC-27、KATOⅢ、NCI-N87和MKN-74的表达水平。采用短发夹RNA(shRNA)技术沉默SF3B4基因,RNA测序(RNA-seq)检测SF3B4沉默后AGS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输入IPA系统进行经典通路、疾病与功能、互作网络等分析,并筛选出关键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SF3B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F3B4 mRNA在人胃癌细胞系AGS、HGC-27、KATOⅢ和MKN-74中呈高表达,在NCI-N87中表达水平一般。RNA-seq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F3B4沉默组中105个基因为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4个,下调基因41个。IPA经典通路分析显示,SF3B4沉默后,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衰老途径显著抑制。疾病功能和互作网络分析显示,SF3B4在胃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影响自噬、细胞周期等功能。RT-qPCR验证发现,DNAJA3、PPP3CB、VDAC1、FOXO3、EI24和DRAM2基因在SF3B4沉默后表达下调。结论SF3B4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可能是潜在的胃癌生物标志物,可通过调控凋亡信号通路、衰老途径、自噬等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DNAJA3、PPP3CB、VDAC1、FOXO3、EI24和DRAM2等基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剪接因子3b亚基4 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恒河猴奈瑟菌引起膝关节感染1例
3
作者 吴玲 邹凤梅 +6 位作者 王欣 魏勤 李军春 刘刚 李可可 王晓宁 张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奈瑟菌属(Neisseria)隶属于β-变形菌纲,奈瑟菌目,奈瑟菌科。奈瑟菌属的细菌对黏膜的亲和力强,可从人体中分离出多个菌种,包括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灰色奈瑟菌(N...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奈瑟菌属(Neisseria)隶属于β-变形菌纲,奈瑟菌目,奈瑟菌科。奈瑟菌属的细菌对黏膜的亲和力强,可从人体中分离出多个菌种,包括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灰色奈瑟菌(N.cinerea)、浅黄奈瑟菌(N.flavescens)、乳糖奈瑟菌(N.Lactamica)、黏膜奈瑟菌(N.muc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窦道穿刺液 恒河猴奈瑟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靶向DNA测序鉴定
下载PDF
微小RNA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耐药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守叶 刘会玲 +3 位作者 魏振宏 陈圆圆 陈晓红 吴慧芳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624-628,共5页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16型和18型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只有少数HPV感染的女性进展为侵袭性疾病,其他因素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16型和18型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只有少数HPV感染的女性进展为侵袭性疾病,其他因素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可以影响HPV DNA复制,参与早期宫颈癌的发展。血清中特异性miRNA水平的变化,以及检测miRNA的异常高甲基化可作为宫颈癌的新诊断方法。此外,miRNA与宫颈癌治疗耐药性有关。本文旨在综述HPV感染过程中miRNA的变化,以及调控miRNA对宫颈癌恶性转化的影响及其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