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舟曲县江顶崖滑坡抗滑桩变形监测与治理效果分析
1
作者 姜鑫 张卫雄 +2 位作者 杨校辉 陈昆全 丁保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为研究白龙江流域舟曲段堆积体滑坡治理中抗滑桩的承载特性及其治理效果,以舟曲江顶崖滑坡治理工程为对象,在滑坡前缘中部和两侧的3根抗滑桩迎滑面和背滑面的中部与角部分别布置钢筋应力计,获取现场3 a的动态数据,并通过ABAQUS对治理后... 为研究白龙江流域舟曲段堆积体滑坡治理中抗滑桩的承载特性及其治理效果,以舟曲江顶崖滑坡治理工程为对象,在滑坡前缘中部和两侧的3根抗滑桩迎滑面和背滑面的中部与角部分别布置钢筋应力计,获取现场3 a的动态数据,并通过ABAQUS对治理后的滑坡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桩身钢筋的应力增长速率较施工结束时明显减缓,低于抗拉强度设计值,且钢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这表明抗滑桩对滑坡的治理效果较好;(2)江顶崖滑坡多级滑面的滑动导致抗滑桩不仅受到滑坡推力的作用,其表面还受到了岩土体的摩擦力作用,具体表现为3根试验桩的迎滑面与背滑面两侧的钢筋在5 m、10 m、20 m深度处均主要表现为拉应力,这与现行规范抗滑桩设计时截面前后两侧拉压应力状态相反的情况不符,是因为应力具有叠加效应,当摩擦力对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弯曲压应力时,会使得该侧的钢筋应力整体表现为拉应力,从而出现抗滑桩前后两侧钢筋均受拉的应力状态;(3)治理工程完工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滑坡的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发现滑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3.93 mm,表明滑坡支护结构加固作用较好,滑坡体在经过加固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且桩土之间形成了新的变形协调。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堆积体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滑坡 现场监测 抗滑桩内力 数值模拟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甘肃舟曲2010年8月8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0
2
作者 刘传正 苗天宝 +3 位作者 陈红旗 董抗甲 黎志恒 李海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7人遇难和298人失踪。三眼峪、罗家峪2条山洪泥石流沟共冲出固体堆积物181×104m3。三眼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2.1min,罗...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7人遇难和298人失踪。三眼峪、罗家峪2条山洪泥石流沟共冲出固体堆积物181×104m3。三眼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2.1min,罗家峪山洪泥石流前锋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约为4.3min。二者自出山口距离县城均约2km。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因素包括:该地历史上就是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山高沟深具备强大冲击的重力势能条件,沟域崩塌滑坡堆积提供了物源,历史地震导致山体松动破碎,2010年以来区域持续干旱造成雨水更易渗入岩土体,8月7日的局地过程降水量远超过历史记载,山洪泥石流暴发的突然性、毁灭性,舟曲县城部分建筑占用了山洪泥石流进入白龙江的通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灾难 山洪泥石流 历史地震 持续干旱 超强暴雨 快速城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