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胆道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建永
周天民
+2 位作者
卢铁成
陈涛
吴尚卫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82-82,84,共2页
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3例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7例经胆道镜取石成功,3例转外院行ERCP+EST取石成功,6例行左肝外...
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3例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7例经胆道镜取石成功,3例转外院行ERCP+EST取石成功,6例行左肝外叶切除+胆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结论术前认真阅读临床资料,术中仔细操作是避免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手术
胆管残留结石
原因与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黄芒硝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冯建永
黄利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8期57-57,59,共2页
探讨大黄芒硝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抑制胃酸分泌、预防感染、维持酸碱及电解...
探讨大黄芒硝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抑制胃酸分泌、预防感染、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补液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芒硝及大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56例患者中显效47例(83.92%),有效6(10.71%)例,无效3(5.36%)例;对照组57例患者中显效33例(57.89%),有效14(24.56%)例,无效9(15.79%)例,死亡1例(1.75%)(P<0.05)。结论 大黄芒硝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治愈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芒硝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魏杰
王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5-142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拥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
背景与目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拥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164例行ERCP的患者资料,其中31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及胆管炎,133例未发生胰腺炎及胆管炎。采用单变量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总管结石、插管困难、胰腺显影、低白蛋白血症、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是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插管困难、胰腺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及低白蛋白血症是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插管困难、胰腺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低白蛋白血症预测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AUC分别为0.629(95%CI=0.515~0.744)、0.642(95%CI=0.528~0.755)、0.667(95%CI=0.562~0.771)、0.650(95%CI=0.538~0.762)、0.896(95%CI=0.840~0.952),与Az=0.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插管困难、胰腺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及低白蛋白血症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在ERCP术前详细评估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降低胰腺炎及胆管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胆管炎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卢铁成
周天民
+3 位作者
房莉
吴尚卫
魏杰
黄利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6 038例LC中168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2.8%,其中主动中转开腹120例,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及胆囊与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6 038例LC中168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2.8%,其中主动中转开腹120例,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及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总管及胆囊管变异等;被动中转开腹48例,主要原因为术中出血镜下难以处理(胆囊床、胆囊动脉损伤等)、肝外胆管损伤等。168例均成功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结论 LC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常见原因有手术区严重粘连、肝外胆管损伤等。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
被引量:
2
5
作者
卢铁成
周天民
吴尚卫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免置T管的可行性及病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2例拟行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了经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3~4m...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免置T管的可行性及病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2例拟行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了经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3~4mm)切开取石、不放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结果本组52例患者术中无阴性探查,术中使用胆道镜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结石完全取出,结石取净率为100%,手术时间为90~200min,平均100min。术中胆道造影时间为3~10min,平均6min。胆道镜协助取石时间为5~15min,平均8min。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d,平均3.5d。术后腹腔引流液量为20~60mL/d,平均30mL/d。术后无胆汁漏、腹痛、黄疸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住院5~12d,平均6.5d。术后随访时间为3~40个月,平均20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发生。结论若术者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熟练,手术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检查仔细,冲洗干净,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题名
胆道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建永
周天民
卢铁成
陈涛
吴尚卫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出处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82-82,84,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3例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7例经胆道镜取石成功,3例转外院行ERCP+EST取石成功,6例行左肝外叶切除+胆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结论术前认真阅读临床资料,术中仔细操作是避免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胆道手术
胆管残留结石
原因与防治
分类号
R691.4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黄芒硝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冯建永
黄利利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8期57-57,59,共2页
文摘
探讨大黄芒硝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抑制胃酸分泌、预防感染、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补液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芒硝及大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56例患者中显效47例(83.92%),有效6(10.71%)例,无效3(5.36%)例;对照组57例患者中显效33例(57.89%),有效14(24.56%)例,无效9(15.79%)例,死亡1例(1.75%)(P<0.05)。结论 大黄芒硝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治愈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大黄
芒硝
急性重症胰腺炎
分类号
R576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魏杰
王翔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甘肃省
甘谷县
人民医院
消化内
科
出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5-1420,共6页
文摘
背景与目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拥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164例行ERCP的患者资料,其中31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及胆管炎,133例未发生胰腺炎及胆管炎。采用单变量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总管结石、插管困难、胰腺显影、低白蛋白血症、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是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插管困难、胰腺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及低白蛋白血症是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插管困难、胰腺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低白蛋白血症预测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AUC分别为0.629(95%CI=0.515~0.744)、0.642(95%CI=0.528~0.755)、0.667(95%CI=0.562~0.771)、0.650(95%CI=0.538~0.762)、0.896(95%CI=0.840~0.952),与Az=0.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插管困难、胰腺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狭窄及低白蛋白血症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在ERCP术前详细评估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降低胰腺炎及胆管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胆管炎
手术后并发症
分类号
R657.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卢铁成
周天民
房莉
吴尚卫
魏杰
黄利利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出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7-9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6 038例LC中168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2.8%,其中主动中转开腹120例,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及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总管及胆囊管变异等;被动中转开腹48例,主要原因为术中出血镜下难以处理(胆囊床、胆囊动脉损伤等)、肝外胆管损伤等。168例均成功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结论 LC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常见原因有手术区严重粘连、肝外胆管损伤等。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相关因素
分类号
R657.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
被引量:
2
5
作者
卢铁成
周天民
吴尚卫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出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287-128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免置T管的可行性及病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2例拟行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了经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3~4mm)切开取石、不放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结果本组52例患者术中无阴性探查,术中使用胆道镜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结石完全取出,结石取净率为100%,手术时间为90~200min,平均100min。术中胆道造影时间为3~10min,平均6min。胆道镜协助取石时间为5~15min,平均8min。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d,平均3.5d。术后腹腔引流液量为20~60mL/d,平均30mL/d。术后无胆汁漏、腹痛、黄疸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住院5~12d,平均6.5d。术后随访时间为3~40个月,平均20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发生。结论若术者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熟练,手术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检查仔细,冲洗干净,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Keywords
Laparoscope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Primary suture
分类号
R657.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胆道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分析
冯建永
周天民
卢铁成
陈涛
吴尚卫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黄芒硝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冯建永
黄利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魏杰
王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原文传递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分析
卢铁成
周天民
房莉
吴尚卫
魏杰
黄利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
9
原文传递
5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
卢铁成
周天民
吴尚卫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