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轮作和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性差异评估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星 邱慧珍 +2 位作者 王蒂 张俊莲 沈其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38-3948,共11页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因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大田试验与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因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大田试验与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真菌的18S r DNA序列分析,评估轮作(未连作)和连作条件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在组成结构上的差异,以期为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的土壤障碍机理研究提供新证据。结果表明,同轮作相比,连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植株生物量,并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连作障碍也愈加严重。长期连作(6a)也导致马铃薯根冠比显著增加和植株收获指数的显著下降。在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上,连作和轮作间无显著差异,但在群落组成结构上差异明显。真菌18S r DNA测序分析进一步表明,马铃薯连作较轮作相比增加了Fusarium sp.和Fusarium solani以及Verticillium dahliae的种群或个体数量,而这些真菌是导致马铃薯土传病害的主要致病菌类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与土传病害有关的致病菌滋生可能是导致当地马铃薯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轮作和连作 真菌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连作对马铃薯植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沈宝云 刘星 +3 位作者 王蒂 孟品品 张俊莲 邱慧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9-699,共11页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突出的连作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在地处该区的白银市景泰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主栽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突出的连作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于2010年在地处该区的白银市景泰县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主栽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以轮作地块作为对照,选取相邻的连作1~5 a马铃薯种植地块,研究连作对马铃薯植株的生物效应,试图从植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入手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原因。结果表明,与轮作地块(即不连作)相比,连作1 a和2 a马铃薯块茎产量无显著变化,但自连作3 a开始出现显著下降,降低44%-56%,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从产量上看,两年应是当地马铃薯连作的最佳终止时间。从产量构成分析,单薯重量下降是导致连作马铃薯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马铃薯植株根、茎、叶和块茎的生物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下降,而根冠比相反。植株光合生理受连作影响显著,Pn、Gs和Tr随连作年限的延长显著下降,Ci则表现上升趋势。叶绿体荧光特征则表现为F0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逐渐下降,Fv/Fm、ΦPSII和qP逐渐上升。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表现出随着连作年限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与不连作相比,连作1 a和2 a马铃薯叶片的MDA含量无显著变化,但连作3~5 a增加4~6倍。随连作年限延长,植株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下降,根系形态包括总根长、表面积和根尖数则逐渐增加,而根直径和根体积无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产生除了与光合生理有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和形态学的改变有关外,还可能与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有关,这些因素在整体上导致了马铃薯库源关系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 产量 生物量 光合生理 细胞保护酶系统 根系形态与生理
下载PDF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星 邱慧珍 +4 位作者 张文明 张春红 朱静 马兴 程万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93,共13页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和种薯生产基地,但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设置不同连作年限(0~5年)马铃薯种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马铃薯连作的...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和种薯生产基地,但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设置不同连作年限(0~5年)马铃薯种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马铃薯连作的土壤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降低,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与之相反;连作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但对全氮含量、碳氮比和p H无明显影响。长期连作(3~5年)较非连作(0年)土壤平均酶活性显著降低33.07%~61.78%,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亦随连作年限延长逐渐降低。长期连作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基础呼吸量和FDA水解活性与连作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Biolog ECO分析显示,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和功能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非连作降低11.75%~13.65%。碳源利用图谱分析表明,连作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水化合物是区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敏感碳源类型;长期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且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和脱氢酶对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微生物群落结构贡献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次之。土壤微生物因子变化可能是导致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土壤化学性质 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甘肃省审定春小麦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东 王东霞 +4 位作者 张雪婷 柳娜 王世红 孟亚雄 杨文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0,共8页
以1993年至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60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14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地变化及相关性,为甘肃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近年来审定春小麦品种(河西地区)产量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高41.6kg·hm-2,产量三... 以1993年至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60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14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地变化及相关性,为甘肃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近年来审定春小麦品种(河西地区)产量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高41.6kg·hm-2,产量三要素中小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相关系数低;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和株高逐年下降,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23d。品质指标中面粉沉降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逐年下降,而其蛋白质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和面团吸水率逐年上升。但东片和旱地品种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甘肃省春小麦产量总体水平呈西片>东片>旱地,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协调的;小穗数多、粒大粒质量和株高中等更适合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和生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区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一年生作物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鹏洲 罗珠珠 +4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王晓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5-975,共11页
为研究半干旱区种植制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种植苜蓿(LC)、苜蓿-休耕(LF)、苜蓿-休耕-玉米(L_(F)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i)5个处理的耕层(0~30 cm)土壤... 为研究半干旱区种植制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种植苜蓿(LC)、苜蓿-休耕(LF)、苜蓿-休耕-玉米(L_(F)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i)5个处理的耕层(0~30 cm)土壤样品,基于真菌ITS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长期种植苜蓿和一年生作物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并采用FUNGuild平台分析预测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真菌7门25纲77目169科347属,其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69.17%~88.22%)为最优势菌门,且远远大于次优势菌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6.72%~19.88%)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64%~9.01%);属水平下各处理优势菌群存在差异,其中LC处理优势属为Phaeomycocentrospora,LF、LP和LMi的优势属均为赤霉菌属(Gibberella),L_(F)C处理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有效磷(P=0.002)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真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本试验黄绵土主要以病理营养型真菌(pathotroph)为主(25.44%~39.27%),速效磷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真菌营养类型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与长期种植苜蓿相比种植一年生大田作物显著增加了土壤腐生-共生营养型、病原体-腐生-共生营养型和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等过渡型真菌类群相对丰度,说明合理的种植制度有利于改善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促进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一年生作物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FUNGulid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以甘肃省灵台县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引弟 蔡立群 +3 位作者 董博 武均 马倩倩 刘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以甘肃省灵台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作为评价依据,研究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项目区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20,中等地(... 以甘肃省灵台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作为评价依据,研究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项目区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20,中等地(4~6等)面积增加8.63hm^(2).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S_(o)、T_(N)、A_(P)、A_(K))增加,土壤pH及容重降低.项目建设前后S_(o)和容重均处于较高水平,AP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他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项目建设后土壤pH分级区间面积无变化,TN、AP和容重分级较低的区间耕地面积减少,S_(o)和A_(K)则相反.项目建设后各乡镇耕地的理化性状指标在不同分级区间的分布面积均发生了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耕地质量等级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兰州百合连作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序进 蔡立群 李海亮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82-88,共7页
探究连作对兰州百合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解析兰州百合部分连作障碍机制及农田养分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1、2、3年)的兰州百合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 探究连作对兰州百合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解析兰州百合部分连作障碍机制及农田养分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1、2、3年)的兰州百合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兰州百合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种植3年后含量显著增加。土壤C/N、C/P呈增加趋势,种植2、3年较种植1年相比,C/N显著增加了18.91%、13.57%;C/P种植3年较种植1年相比显著增加了14.71%;N/P无显著变化。(2)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兰州百合种植年限的增加呈U型变化趋势,其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种植年限间差异显著,同种植1年相比,种植2、3年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9.71%、38.79%,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3.31%、14.17%,种植2年土壤的脲酶活性较种植1年降低了17.17%,种植3年较种植1年升高了15.15%,过氧化氢酶活性种植2、3年较种植1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80%、4.92%;(3)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土壤酶活性间连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N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C/P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呈负相关关系。(4)典型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影响,pH与土壤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兰州百合土壤呈酸化趋势。短期连作能为兰州百合提供良好的养分环境,但养分趋于失衡。在对百合农田进行管理时,应注意调节酸碱度,合理施肥,平衡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连作障碍 土壤酸化 化学计量特征 酶活性 典型性相关分析
下载PDF
绿洲灌区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柴健 于爱忠 +4 位作者 王玉珑 苏向向 李悦 王鹏飞 吕汉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7,共11页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量和施氮水平的不同组合,即G1N1、G2N1、G3N1、G4N1、G1N2、G2N2、G3N2、G4N2,其中G1、G2、G3、G4分别代表绿肥还田7500 kg/hm^(2)、15000 kg/hm^(2)、22500 kg/hm^(2)、30000 kg/hm^(2),N1、N2分别代表传统施氮减量15%(153 kg/hm^(2))、减量30%(126 kg/hm^(2)),以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量结合化学氮肥减量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N1较N2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8.9%、9.7%;G4较G3、G2、G1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7.4%~23.5%、10.6%~27.4%。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1较N2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8.7%、5.6%,G4较G3、G2、G1分别提高6.5%~23.8%、8.6%~20.6%。就绿肥还田量和减氮水平结合来看,G4N1处理有效提高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 max)并延缓了其出现的时间(t 50),V max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12.4%~26.8%,t 50较其他处理平均推迟了8~13 d;与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CK)相比,G4N1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两年分别平均提高36.4%、32.7%,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推迟了13 d;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增加是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上说明,绿肥还田30000 kg/hm^(2)(G4)配合化学氮肥减量15%(N1)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可作为干旱绿洲灌区小麦生产中适宜推广的施氮及绿肥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绿肥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黄土高原小麦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李志强 齐鹏 +4 位作者 王雅芝 王晓娇 甘润 薛江龙 李国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95-102,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对农田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和碳、氮、磷含量与全量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和速效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相关关系,阐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平衡的影响。以黄土... 为探究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对农田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和碳、氮、磷含量与全量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和速效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相关关系,阐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平衡的影响。以黄土高原春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布设N、P添加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低氮(LN)、中氮(MN)、高氮(HN)、低磷(LP)、中磷(MP)、高磷(HP)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NH_(4)^(+)-N、NO_(3)^(-)-N含量(P<0.05);氮、磷养分添加对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N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C/N、C/P、N/P、C/AP、AN/AP,显著降低了土壤C/AN(P<0.05);P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C/N、C/P、N/P、C/AP、AN/AP,显著增加了土壤C/AN(P<0.05)。(3)土壤C/N和C/A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C/P和C/AP、N/P和AN/A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速效养分和速效生态化学计量能够更加灵敏地响应N、P养分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黄土高原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黄腐酸浸种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回振龙 李自龙 +5 位作者 刘文瑜 李朝周 张鑫 徐毅 张晓芳 王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1-1629,共9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EG模拟干旱处理(CK、10%PEG、0.03%FA+10%PEG和0.05%FA+10%PEG)方法,探讨黄腐酸(FA)浸种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PEG模拟干旱胁迫...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EG模拟干旱处理(CK、10%PEG、0.03%FA+10%PEG和0.05%FA+10%PEG)方法,探讨黄腐酸(FA)浸种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叶绿素含量、膜稳定指数(MSI)和根系活力较对照均呈下降趋势,株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则呈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经黄腐酸浸种处理后,模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株高、生物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并显著减小了模拟干旱胁迫引起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MSI下降的幅度,相对提高了SOD、POD、CAT、GR活性,降低了MDA、H2O2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研究表明,10%PEG模拟的干旱胁迫使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而黄腐酸浸种处理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造成的氧化伤害,增强植株的整体抗旱性,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并以0.05%黄腐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紫花苜蓿 聚乙二醇 干旱胁迫 萌发 抗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膜连作玉米产量的水分承载时限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谢军红 柴强 +4 位作者 李玲玲 张仁陟 牛伊宁 罗珠珠 蔡立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58-1568,共11页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玉米连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量化连作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关系、产量稳定性;以持续高产和收获期不发生土壤干燥化为依据,确定适用于不同覆膜方式的玉米连作年限。【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保墒、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利于协调关键生育时期土壤-作物的水分供需关系,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半膜平作处理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8%和33.4%,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1.8%、12.3%、31.2%、27.8%、21.1%和-3.2%;与露地栽培处理相比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4.9%、39.1%、225.5%、1 423.9%、212.4%和93.5%。地膜覆盖增大了玉米全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和半膜平作耗水量较露地栽培增幅分别为15.5%—29.2%、10.0%—20.8%和4.2%—12.6%。单季较高的耗水量导致3种覆盖处理在连作第二年收获期土壤贮水量较连作开始期分别降低了37.3%、33.5%和30.9%,第三年降低了29.6%、27.5%和23.9%,造成土壤水分亏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水分亏缺累计,出现土壤干化现象,引起产量波动,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结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理想的玉米种植模式;当年降雨量在320 mm左右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作不宜超过2年,全膜平作、半膜平作玉米的连作时间不宜超过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玉米产量 覆膜 连作 承载时限
下载PDF
干旱和盐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亚细胞结构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白江平 王晓斌 +3 位作者 高慧娟 胡开明 张俊莲 王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33-2240,共8页
以‘陇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4000(0、2%、4%、6%、8%)和NaCl(0、25、50、100、200mmol/L)对马铃薯2周大小试管苗根系生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筛选耐盐抗旱马铃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结... 以‘陇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4000(0、2%、4%、6%、8%)和NaCl(0、25、50、100、200mmol/L)对马铃薯2周大小试管苗根系生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筛选耐盐抗旱马铃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随着PEG-4000和NaCl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试管苗根总长、根体积、根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胁迫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其下降趋势越明显,而盐胁迫处理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PEG胁迫处理。(2)随着PEG-4000和NaCl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试管苗叶肉细胞细胞壁明显变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嗜锇颗粒显著增加,出现大量囊泡,叶绿体损害逐渐加剧,直至完全解体。(3)随着PEG-4000和NaCl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试管苗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氢(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而其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但叶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研究表明,在PEG-4000模拟干旱和NaCl胁迫条件下,马铃薯试管苗叶片叶绿体结构受到严重损害,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且胁迫程度越强损害越严重、下降幅度越大;同时,干旱和高盐胁迫也诱导马铃薯试管苗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CAT和SOD活性显著上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和高盐胁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NACL胁迫 叶片亚细胞结构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水分及作物叶水势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克鹏 张仁陟 +1 位作者 董博 谢军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52-3761,共10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方式和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豌豆-小麦(P→W)和小麦-豌豆(W→P)轮作序列的耕层土壤水分和作物叶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处理相比,保护性耕作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0—30 cm...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方式和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豌豆-小麦(P→W)和小麦-豌豆(W→P)轮作序列的耕层土壤水分和作物叶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处理相比,保护性耕作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幅为3.29%—28.67%,其中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为最高。豌豆和春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叶水势的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清晨6:00最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大约在12:00—14:00之间达到最低,随后逐渐回升。春小麦各处理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叶水势相对较高,孕穗期和开花期次之,灌浆期最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最高,开花期次之,灌浆期最低。豌豆各处理的叶水势均在出苗期和孕蕾期达到了最大值,分枝和开花期结荚期次之,灌浆成熟期相对较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随生育期的进程而呈下降趋势。整个生育期春小麦和豌豆各处理10:00的叶水势与0—3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之间显著相关,当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与耕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传统耕作(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地膜覆盖(NTP)、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地膜覆盖(TP)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物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免耕+秸秆覆盖(NTS)的优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叶水势
下载PDF
三种不同抗冻性葡萄中CBF_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哲敏 孙萍 +3 位作者 王旺田 栗孟飞 李唯 王雅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从赤霞珠、贝达和山葡萄三种不同抗冻性葡萄的基因组DNA中分别克隆了CBF2全长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葡萄的CBF2基因长均为969bp,编码253个氨基酸,与GeneBank公布的的序列相比对,核苷酸相似性在96.7%~97... 从赤霞珠、贝达和山葡萄三种不同抗冻性葡萄的基因组DNA中分别克隆了CBF2全长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葡萄的CBF2基因长均为969bp,编码253个氨基酸,与GeneBank公布的的序列相比对,核苷酸相似性在96.7%~97.94%之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3种不同抗冻葡萄的CBF2基因具有连续的开放阅读框,推倒的氨基酸序列具有AP2结合域,初步判断克隆的CBF2具有诱导抗寒性产生的作用。但氨基酸序列、进化树、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等在抗寒性较强的山葡萄、贝达与抗寒性较差的赤霞珠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与GenBank上的原始序列同源性最低的是赤霞珠,而且其CBF2N端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与山葡萄和贝达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这些差异可能与赤霞珠较弱的抗寒特性有关。以带有35S启动子的载体pBI121为基础,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CaMV35S-CBF2,为深入研究CBF2基因在葡萄抗寒性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CBF2转录激活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下载PDF
溶质类型与矿化度对半干旱盐渍化地区果园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全恩 王益权 +2 位作者 南丽丽 曹诗瑜 车宗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3-978,共6页
盐渍化土壤水分有效性是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及矿化度的盐溶液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可为微咸水合理灌溉以及促进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离心法在室内研究了脱水过程中灌溉水的溶... 盐渍化土壤水分有效性是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及矿化度的盐溶液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可为微咸水合理灌溉以及促进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离心法在室内研究了脱水过程中灌溉水的溶质类型(NaCl和Na2SO4)与矿化度(0、1 g.L 1、3 g.L 1、5 g.L 1、10 g.L 1)对半干旱盐渍化地区果园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处理均可使田间持水量、暂时萎蔫系数、永久萎蔫系数、迟效水和无效水较对照有所降低。不同矿化度的NaCl处理以及1g.L 1的Na2SO4处理土壤全有效水和速效水都较对照增加,3 g.L 1、5 g.L 1和10 g.L 1的Na2SO4处理土壤全有效水和速效水都较对照减小。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处理均可使土壤通气孔隙和毛管孔隙相对减少,非活性孔隙增大,其中矿化度为5 g.L 1的NaCl和Na2SO4处理对其影响最为明显,通气孔隙分别较对照减小16.8%和14.8%,毛管孔隙分别较对照减小5.2%和6.5%,非活性孔隙分别较对照增加15.7%和14.4%。NaCl对于土壤比水容量和毛管断裂的延迟效果比NaSO4明显。且土壤溶液盐分含量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下降、供水性能增加而土壤抗旱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性 溶质类型 矿化度 盐渍化土壤 概念孔隙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燕麦垄沟覆盖系统水生态过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宏 张恒嘉 +7 位作者 莫非 赵鸿 王润元 吴姗 邓浩亮 Asfa Batool Baoluo Ma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7-1771,共15页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此4个处理均无灌溉),测定生育期降雨、气温、0—140 cm土壤剖面水分变化、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阶段性极端干旱和全生育期极端干旱两个类型,均导致所有处理组中土壤剖面60—100 cm的"土壤干层"现象,垄沟覆膜处理对"土壤干层"现象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垄沟覆膜处理显著促进了收获期土壤剖面贮水量的回升,其贮水量分别提高了41.2 mm(2010年)和22.4 mm(2011年),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7、0.4 kg·hm-2·mm-1(2010年)和6.5、9.8 kg·hm-2·mm-1(2011年)。另外,垄沟覆膜处理组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降低了30.5%(2010年)和67.42%(2011年),但收获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4%(2010年)和55.6%(2011年)。研究表明,垄沟覆膜处理促进了降水向土壤水和作物水的转化效率,显著地缓解了作物水分供需矛盾,是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垄沟覆膜系统 土壤水分 水生态过程 燕麦
下载PDF
马铃薯StSnRK2.2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阿棋 毛娟 +3 位作者 刘思妍 张俊莲 王蒂 白江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301,共8页
以马铃薯‘陇薯3号’(Solanum tuberosum)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从马铃薯cDNA中克隆得到一个SnRK(Sucrose non-fermenting 1-related protein kinase)基因,命名为StSnRK2.2,提交GenBank注册,注册号为JX28091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 以马铃薯‘陇薯3号’(Solanum tuberosum)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从马铃薯cDNA中克隆得到一个SnRK(Sucrose non-fermenting 1-related protein kinase)基因,命名为StSnRK2.2,提交GenBank注册,注册号为JX28091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8.33 kDa,等电点为5.93,α-螺旋43.36%,延伸链16.22%,β-折叠6.78%,无规则卷曲33.63%,无信号肽、不跨膜,是一个膜内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预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马铃薯StSnRK2.2基因与其他目前已报道的抗逆效果显著的SnRK2家族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同烟草PK11-C5基因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90.56%,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进化分枝上。并通过分析得到该基因具有13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4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可能与植物体内Ser/Thr蛋白激酶有关,因此,推测该基因属于SnRK2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参与逆境胁迫反应、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SnRK2 2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不同能源作物对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全恩 马忠明 +1 位作者 曹诗瑜 南丽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4-298,共5页
为了筛选耐盐能源作物、挖掘利用盐渍土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白银市东大沟盐渍化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在大田试验条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种植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油菜籽(Brassica napus)、甜高粱(Sorghum bicol... 为了筛选耐盐能源作物、挖掘利用盐渍土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白银市东大沟盐渍化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在大田试验条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种植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油菜籽(Brassica nap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荻(Triarrherca sacchariflora)、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5种不同能源作物对土壤剖面盐分及其离子(HCO3-、Cl-、SO42-、K+、Na+、Ca2+、Mg2+)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渍化土壤,种植柳枝稷、四翅滨藜能明显减少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盐分、Cl-、Na+、Ca2+、Mg2+的含量,脱盐的同时会导致HCO3-在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累积。种植油菜可以抑制0—50cm土层盐分的累积。种植荻可以抑制50—100cm土层盐分、0—100cm土层HCO3-、60—100cm土层SO42-的累积。种植柳枝稷可明显减少土壤剖面0—100cm土层K+的含量。研究发现四翅滨藜、柳枝稷两处理的电导率均与其他处理之间达显著水平(P<0.05),荻与其他处理之间水溶性Na+含量均达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与其他处理之间HCO3-含量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作物 盐渍化土壤 盐分离子迁移
下载PDF
兰州百合真空干燥图形组态系统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志刚 刘成忠 +3 位作者 刘立群 张玉斌 毕阳 张盛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72-276,共5页
为了实现各类生产数据的良性管理和干燥全过程的高效监控等质量保证措施,引入图形组态理念,从对干燥现场的分类抽象和对各类过程数据的动态重构入手,研制了基于Visual Graph图形开发工具和SQL 2005数据库的面向兰州百合真空干燥的图形... 为了实现各类生产数据的良性管理和干燥全过程的高效监控等质量保证措施,引入图形组态理念,从对干燥现场的分类抽象和对各类过程数据的动态重构入手,研制了基于Visual Graph图形开发工具和SQL 2005数据库的面向兰州百合真空干燥的图形组态系统,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同时探讨了图形组态系统网络化编辑和控制的实现策略。实际应用表明:兰州百合真空干燥图形组态系统能够增强多源异构数据的协调管理,实现干燥过程的高效监控,满足用户对操作界面直观简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干燥 图形用户界面 百合 组态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地区春小麦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作物研究》 201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根据甘肃中部、东部的气象数据,利用APSIM模型模拟研究区的春小麦产量,分析春小麦产量潜力。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康乐、临洮等地和甘肃东部泾川、灵台、合水、秦安等地的小麦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误差较小,春小麦产量差较小,产量可提升的空... 根据甘肃中部、东部的气象数据,利用APSIM模型模拟研究区的春小麦产量,分析春小麦产量潜力。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康乐、临洮等地和甘肃东部泾川、灵台、合水、秦安等地的小麦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误差较小,春小麦产量差较小,产量可提升的空间小;康乐县小麦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小麦生产力接近于极限;定西、渭源、通渭、华亭、环县等地小麦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之间差值较大,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