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新会 刘爽 +1 位作者 杨登美 路自民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1-89,共9页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轴背斜 金矿床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金龙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