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春斐 李伟 +2 位作者 刘鑫 许慧忠 任海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1-143,共3页
目的重点阐述宫腔镜手术麻醉中诱导方式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七氟烷吸入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宫腔镜治疗100例患者,在手术麻醉中按照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0例患者为单纯性七氟烷诱导,将其划入... 目的重点阐述宫腔镜手术麻醉中诱导方式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七氟烷吸入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宫腔镜治疗100例患者,在手术麻醉中按照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0例患者为单纯性七氟烷诱导,将其划入对比组,剩余50例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七氟烷诱导,将其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吸入麻醉方式的效果以及相关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宫腔镜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显著低于对比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腔镜患者中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4个时间点各项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浮动参数更低;观察组心率在泵注后5 min、开始无意识时下降明显,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镜患者手术诱导用时以及复苏时间远远短于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七氟烷诱导麻醉的效果理想,不仅能够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的状态下缩短喉罩置入用时,且麻醉效果理想,患者术后苏醒迅速,安全性更高,故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吸入诱导 宫腔镜手术 麻醉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春斐 胡维维 刘鑫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疗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霍纳综合症(2.85%)、膈神经阻滞(0.00%)以及喉返神经阻滞发生率(2.85%)与对照组(5.71%、5.71%及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率(97.34±10.23)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03.54±10.5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88.01±10.23)mmHg低于对照组的(98.67±10.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显著,且未增加霍纳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舒适度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麻醉 超声 颈浅丛阻滞
下载PDF
PCA泵用于妇科术后止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习尚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期95-95,共1页
术后止痛技术作为手术后的一种特殊服务正在各级医院逐渐展开,尤其是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的日益普及,使得术后止痛技术日趋完善.由于术后止痛工作的持续开展,使得一部分手术后的病人不仅脱离了术后疼痛的折磨,改善了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术后止痛技术作为手术后的一种特殊服务正在各级医院逐渐展开,尤其是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的日益普及,使得术后止痛技术日趋完善.由于术后止痛工作的持续开展,使得一部分手术后的病人不仅脱离了术后疼痛的折磨,改善了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且阻断了因术后疼痛产生的一系列对病人康复有害的恶性循环,缩短了病程也减少了有关的并发症,最终促进了术后康复,因此深受广大病人和家属的欢迎.为进一步掌握术后止痛的适应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手术科室及病人的沟通,减少和避免副作用等问题的解决.笔者对术后止痛的疗效做了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泵 术后止痛 疗效观察 妇科手术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翠茹 王丽丽 何海棠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第3期60-64,共5页
目的构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并经应用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苏醒延迟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全麻手术患... 目的构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并经应用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苏醒延迟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临床应用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出现苏醒延迟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23例,发生率为2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危险因素有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输注液体量、急诊手术、术中输血量、腋下温度、丙泊酚用量、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输注液体量>1500ml、术中输血量>500ml、腋下温度<36℃、丙泊酚使用量>18mg/kg、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95%CI为0.864~0.94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5,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0.766;应用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5.00%。结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存在一定的苏醒延迟风险,且其危险因素复杂,研究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的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表现良好,能实现对苏醒延迟风险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延迟 预测模型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