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技艺术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研究》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1
作者 于哲 《杂技与魔术》 2023年第6期63-63,共1页
近日,由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申报的《杂技艺术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3CH206)获得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项目立项。此立项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其中青... 近日,由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申报的《杂技艺术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3CH206)获得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项目立项。此立项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其中青年项目36项。《杂技艺术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研究》项目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时代背景,以杂技艺术为研究主体,以旅游景区为研究范围,对杂技艺术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开展路径和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艺术学项目 旅游景区 国家社科基金 科技教育司 项目批准号 项目立项 路径和策略研究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特征及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高文新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我国新媒体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为文艺评论的传播与表达带来了新的空间与机遇。文章通过新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的形态、融合创新及多元化等方面阐释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特征。从文艺评论生态重构、文艺评论主体身份调... 我国新媒体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为文艺评论的传播与表达带来了新的空间与机遇。文章通过新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的形态、融合创新及多元化等方面阐释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特征。从文艺评论生态重构、文艺评论主体身份调整、文艺评论受众面扩大、文艺评论价值取向转换、建设理性专业的网络文艺评论平台、文艺评论多元话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究了新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方向与趋势,以期推动文艺评论的健康、理性、可持续性发展,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文艺评论 特征 话语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文化消费视角下民间艺术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
作者 马嘉悦 《海外文摘》 2023年第9期0049-0051,共3页
在当代社会中,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和消费方式。而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通过民间艺术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多元化的宣传与推广等策略,民间艺术能够... 在当代社会中,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和消费方式。而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通过民间艺术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多元化的宣传与推广等策略,民间艺术能够帮助推动旅游发展。民间艺术也能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的发展。如何将民间艺术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促进旅游的发展并实现文化传承,在我国经济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文化消费视角下民间艺术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研究
4
作者 孔雪梅 《星河影视》 2024年第1期0196-0198,共3页
下载PDF
西部黄河流域文化特质及其精神内涵 被引量:1
5
作者 苟晓飞 《民族艺林》 2023年第1期5-15,共11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儿女共同守护的大河。黄河的源头在中国的西部,西部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仅孕育了我国的始祖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具有独特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历史变革中也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儿女共同守护的大河。黄河的源头在中国的西部,西部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仅孕育了我国的始祖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具有独特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历史变革中也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革命文化。西部黄河文化所蕴含的开拓善治、自强不息、勤劳坚忍、兼收并蓄、和合共生等精神,不仅是厚植爱国思想、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的重要精神支撑,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黄河流域 文化特质 精神内涵
下载PDF
评杂技剧《化·蝶》的艺术之美
6
作者 于哲 《杂技与魔术》 2023年第4期34-35,共2页
杂技剧《化·蝶》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排,是中国杂技剧在舞台艺术美学视野、美学高度和深度上的重要尝试,代表着杂技剧艺术互融的发展导向。一、故事题材展现传统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 杂技剧《化·蝶》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排,是中国杂技剧在舞台艺术美学视野、美学高度和深度上的重要尝试,代表着杂技剧艺术互融的发展导向。一、故事题材展现传统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杂技剧 舞台艺术 艺术之美 中华美学精神 艺术创造力 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
下载PDF
旅游演艺业态对甘肃旅游演艺发展的反哺效应——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7
作者 李文浩 王炎柃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6期198-203,共6页
近年来,我国旅游演艺业态发展迅速,为进一步加快甘肃旅游演艺业态的良性发展,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我国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对甘肃旅游演艺发展的反哺效应。在CNKI数据库的检索中,以“旅游演艺”并含“旅游演艺”为主题... 近年来,我国旅游演艺业态发展迅速,为进一步加快甘肃旅游演艺业态的良性发展,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我国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对甘肃旅游演艺发展的反哺效应。在CNKI数据库的检索中,以“旅游演艺”并含“旅游演艺”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日期:2023年5月19日),共得到1301条结果,通过进一步筛查最终得到旅游演艺业态有效学术期刊文献484篇,通过CiteSpac可视化知识图谱对其深度剖析,可以得出:我国旅游演艺业态在文旅融合、地方文化、文化产业、实景演艺、室外景观、旅艺规划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这为甘肃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成为反哺甘肃旅游演艺业态的有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演艺 甘肃旅游演艺 音乐旅游资源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敦煌古乐的当代传承转化研究
8
作者 赵楠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1期209-215,共7页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历经十朝,长达千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的灿烂文明也造就了灿烂的音乐文化,莫高窟壁画和敦煌遗书中的音乐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历经十朝,长达千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的灿烂文明也造就了灿烂的音乐文化,莫高窟壁画和敦煌遗书中的音乐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课题以敦煌古乐为研究视角,通过实际转化案例,深入剖析敦煌古乐在当代传承转化的可行性,研究建立起更加顺应时代潮流,保留精髓的转化体系。以敦煌古乐的传承转化为对象,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敦煌古乐再生的价值问题和重要性,为敦煌音乐更深层次的繁荣发展做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古乐 传承转化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发展研究
9
作者 王炎柃 《旅游纵览》 202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演艺业态是各省各地文化和旅游建设中的典型业态,并逐渐成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环节。甘肃省旅游演艺以丰富多彩的演艺作品彰显甘肃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结合甘肃... 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演艺业态是各省各地文化和旅游建设中的典型业态,并逐渐成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环节。甘肃省旅游演艺以丰富多彩的演艺作品彰显甘肃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结合甘肃省近年来旅游演艺发展状况,通过对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历程、市场分析、当前环境等进行研究,梳理甘肃省旅游演艺的内容及其现状,挖掘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的发展趋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为甘肃旅游演艺的发展提供思路,进而为甘肃省旅游演艺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演艺 业态发展 市场分析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护探究——以兰州太平鼓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苟晓飞 张润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2-19,F0002,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历史发展的见证,精神文化的结晶,为持有其的社区或群体提供认同感。而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真实性保护是颇具有争议性的一个话题,是否需要真实性保护、怎样进行真实性保护,都是争议的重点。以民间舞蹈类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历史发展的见证,精神文化的结晶,为持有其的社区或群体提供认同感。而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真实性保护是颇具有争议性的一个话题,是否需要真实性保护、怎样进行真实性保护,都是争议的重点。以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太平鼓为例,分析其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对非遗保护工作中真实性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对真实性保护工作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能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太平鼓 真实性保护
下载PDF
歌曲《牵梦西藏》音乐研究
11
作者 赵楠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57-62,84,共7页
歌曲《牵梦西藏》是由扎西才旦作曲,大江作词的音乐作品,本文通过对音乐曲式结构、歌词内容、演唱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藏族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讨论此类音乐作品的发展变化,思考其表现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音乐分析 藏族音乐元素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甘南藏族舞蹈的特征与演变研究
12
作者 马嘉悦 《明日风尚(下旬)》 2022年第11期0033-0036,共4页
舞蹈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下,其形式与种类开始朝着多样化发展,风格各具特色。作为藏族人民的集聚地,甘南地区的人们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舞蹈是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之一。甘南藏族舞蹈作为甘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舞蹈,在发... 舞蹈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下,其形式与种类开始朝着多样化发展,风格各具特色。作为藏族人民的集聚地,甘南地区的人们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舞蹈是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之一。甘南藏族舞蹈作为甘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舞蹈,在发展中不仅要保护文化特色,还需要吸收现代化发展下的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了藏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审美标准,也是对甘南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说甘南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鉴于此,文章通过对甘南藏族舞蹈的特征和演变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析,旨在能促进甘南藏族舞蹈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藏族舞蹈 特征 演变
下载PDF
杂技剧《战上海》审美特征赏析
13
作者 高文新 《杂技与魔术》 2023年第2期33-35,共3页
近年来,红色题材杂技剧成为杂技舞台的热点。如何用杂技艺术赓续红色根脉、歌颂革命战争中的英雄及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先进模范,中国杂技人找到了新的创作突破口,使传统的杂技艺术在弘扬民族精神、诠释红色题材上承担起了时代的使命。... 近年来,红色题材杂技剧成为杂技舞台的热点。如何用杂技艺术赓续红色根脉、歌颂革命战争中的英雄及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先进模范,中国杂技人找到了新的创作突破口,使传统的杂技艺术在弘扬民族精神、诠释红色题材上承担起了时代的使命。杂技剧《战上海》由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是海派杂技对红色题材的首次探索。该剧以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战役为历史背景,多维度、立体地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助下保护上海电厂、解放上海的英雄事迹,展现了革命前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赞歌。该剧对传统杂技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探索,以全新的艺术理念、编创手法进行杂技解构,开创了中国杂技剧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中国杂技 杂技剧 英雄事迹 艺术再现 创造性转化 解放战争时期 英雄主义
下载PDF
甘肃曲艺的“活态”传承——甘肃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中的民俗
14
作者 刘韬玮 《曲艺》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曲艺是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民间说唱是指现在所称‘曲艺’中的一大部分。曲艺是现代说唱文学艺术的总称。说唱文学既包括那些受文人创作影响的雅化了的说唱,又包括那些从唐宋以来城市中发展繁荣的市民讲唱体文学,即‘俗文学’,甚至包括... 曲艺是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民间说唱是指现在所称‘曲艺’中的一大部分。曲艺是现代说唱文学艺术的总称。说唱文学既包括那些受文人创作影响的雅化了的说唱,又包括那些从唐宋以来城市中发展繁荣的市民讲唱体文学,即‘俗文学’,甚至包括部分从上层统治阶级或宗教人士那里传承下来的说唱形式。民间说唱在曲艺中占有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 说唱形式 说唱文学 宗教人士 说唱艺术 民间传统 主体地位 俗文学
原文传递
陇剧《枫洛池》音乐分析
15
作者 赵楠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期26-29,共4页
陇剧是1959年诞生的甘肃新兴剧种,前身为陇东道情皮影戏。《枫洛池》是陇剧的开山之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以陇剧的音乐本体为视角,剧目曲谱为研究对象,将《枫洛池》重要唱段从板式、唱腔、旋律、伴奏等角度进行分析,... 陇剧是1959年诞生的甘肃新兴剧种,前身为陇东道情皮影戏。《枫洛池》是陇剧的开山之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以陇剧的音乐本体为视角,剧目曲谱为研究对象,将《枫洛池》重要唱段从板式、唱腔、旋律、伴奏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陇剧的音乐特色,以期陇剧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剧 《枫洛池》 音乐分析
下载PDF
以杂技为勾连“活化”艺术盛景——《乐动敦煌》中的杂技元素
16
作者 于哲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丝路精神和世界文明交流的典范。杂技在敦煌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 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丝路精神和世界文明交流的典范。杂技在敦煌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并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其魅力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仿佛是丝绸之路上流动的艺术瑰宝。如今,以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为代表的综合艺术,其充满杂技元素的呈现以延续传统文化而又在新时代下创新求索的姿态,在敦煌这片充满古典韵味和艺术气息的土地上,向世界诉说了敦煌文化丰富多样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韵味 敦煌文化 杂技元素 延续传统 文明交流 丝绸之路 沉浸体验 艺术瑰宝
下载PDF
从三个维度观杂技剧《战上海》
17
作者 于哲 《杂技与魔术》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杂技剧《战上海》于2019年创排首演,在2020年先后入选文旅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这不... 杂技剧《战上海》于2019年创排首演,在2020年先后入选文旅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这不仅是对《战上海》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更是文化管理部门对杂技剧持久深入关注的体现,还是杂技艺术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杂技艺术 杂技剧 精品创作 发展的方向 取得的成绩 《战上海》 首演
下载PDF
西藏歌词之美
18
作者 王炎柃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48-53,共6页
西藏人民自古以来用歌舞描述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和对文化的颂扬,西藏歌曲曲目众多,内容丰富,极具音乐多样性,歌唱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歌唱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歌唱繁荣时代的文化最强音,完美的将情、景、音、心和谐统一,在伟大... 西藏人民自古以来用歌舞描述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和对文化的颂扬,西藏歌曲曲目众多,内容丰富,极具音乐多样性,歌唱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歌唱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歌唱繁荣时代的文化最强音,完美的将情、景、音、心和谐统一,在伟大新时代下不断创作出新。本文通过歌词集《歌唱新西藏——歌词200首》(第一集),将红歌篇、赞歌篇、情歌篇列举其中歌曲实例及当代歌曲《牵梦西藏》,以歌曲的歌词为切入口展现西藏歌曲的魅力与真善情思,阐释西藏之景观美、人文美、心灵美、民族美,进一步对当代西藏歌曲创作进行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歌曲 歌词 真善美 创作思考
下载PDF
敬畏与喧闹的对立统一——以甘肃神庙演出空间为例
19
作者 师阳 《戏友》 2021年第5期31-35,共5页
剧场是戏剧表演的载体,与戏剧发展密切相关,但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没有固定的剧场。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传统戏剧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空间中进行的?麻国钧在《中国古典戏剧演出空间简论》一文中对此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对“空间”作了解释... 剧场是戏剧表演的载体,与戏剧发展密切相关,但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没有固定的剧场。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传统戏剧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空间中进行的?麻国钧在《中国古典戏剧演出空间简论》一文中对此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对“空间”作了解释:“此空间不同于戏剧本身演出的空间,故作者称其为‘戏外空间’”;。这种“戏外演出空间”形态多种多样,如乡间祭神祀祖的神庙戏台,市井间休闲的舞楼乐棚、瓦舍勾栏、戏庄茶园,士大夫放纵声色的亭台池阁,宫廷气势煊赫的大戏台,现今的剧院、广场、街头——这些形态各异的戏台,各式各样的场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戏剧色彩斑斓的演出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观演场所,即戏曲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戏剧表演 演出空间 中国古典戏剧 瓦舍勾栏 对立统一 乐棚 戏曲剧场
原文传递
普光山来龙寺迎神赛会与祭祀仪式剧
20
作者 师阳 《戏友》 2023年第6期8-12,共5页
普光山季代久远,来龙寺万古民传。在甘肃礼县窑上组村庄最高处,当地的普光寺(现为来龙寺)有着神奇的色彩。来龙寺是神释道融合之地,苍柏直耸,神像生威,寺内一进三院,六座大殿。据记载,普光寺在宋元时期经过一次大地震遭毁灭性破坏,明朝... 普光山季代久远,来龙寺万古民传。在甘肃礼县窑上组村庄最高处,当地的普光寺(现为来龙寺)有着神奇的色彩。来龙寺是神释道融合之地,苍柏直耸,神像生威,寺内一进三院,六座大殿。据记载,普光寺在宋元时期经过一次大地震遭毁灭性破坏,明朝永乐年间当地又重修此寺。多年来,寺庙香火旺盛,城关镇、石桥镇、罗坝镇三镇交界的48个村群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举行庙会,祈求神灵护佑一方风调雨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神赛会 永乐年间 石桥镇 释道 四月初八 毁灭性破坏 甘肃礼县 宋元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