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蒺藜苜蓿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文瑜 魏小红 +2 位作者 许可成 赵萌 段正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8-365,共8页
以蒺藜苜蓿(Medica 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 以蒺藜苜蓿(Medica 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种子具有生活力;30 d内裸粒种子发芽率为100%;破皮种子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完整种子;随着蒺藜苜蓿各部分粗提物浓度的升高,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降低;0.1~0.7 mmo·L^(-1)的GA_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SNP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1 mmol·L^(-1)GA_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的SNP处理效果最好。表明蒺藜苜蓿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可用GA_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SNP浸种来解除其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种子 休眠 赤霉素 萌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