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的气象预报 被引量:5
1
作者 段金省 万信 +1 位作者 赵建厚 李金章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4期511-513,共3页
通过对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夏季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气温、降水、日照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密切。7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降水之和、7月下旬和8月下旬日照、7月下旬和8月下... 通过对陇东地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夏季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与气温、降水、日照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密切。7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降水之和、7月下旬和8月下旬日照、7月下旬和8月下旬相对湿度是影响越夏小麦条锈菌的关键因子,据此建立了越夏锈菌等级预报方程(p<0.01);利用此方程对陇东地区2006年和2007年越夏小麦条锈菌等级进行预报,结果与市植保站当年实际观测调查结果吻合,说明模型可用于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夏小麦条锈菌 等级预报 关键气象要素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地面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及分布的特征 被引量:56
2
作者 马鹏里 王若升 +1 位作者 王宝灵 杨小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9-513,共5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 70个代表站 196 1— 1990年最高、最低气温距平值的计算和分析 ,认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度变化主要以冬季夜间变暖为主 ,变暖的趋势和全球基本一致。另外还发现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在高海拔地区较为显著 ,新疆乌鲁木... 通过对西北地区 70个代表站 196 1— 1990年最高、最低气温距平值的计算和分析 ,认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度变化主要以冬季夜间变暖为主 ,变暖的趋势和全球基本一致。另外还发现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在高海拔地区较为显著 ,新疆乌鲁木齐及青海省德令哈两地的最高、最低气温变化是我国西北地区近 30年来的最显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最低气温 变化特点 分布特征 最高气温 中国
下载PDF
定量遥感反演作物水势的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杰 张强 +1 位作者 赵宏 张平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6-923,共8页
在利用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蒸腾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大气水势和叶、气阻抗的估算,建立叶水势的遥感估算模型。应用CI-301光合作用仪观测的作物生理参数和气象参数,验证了叶水势的遥感反演精度,分析了叶水势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和作物生... 在利用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蒸腾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大气水势和叶、气阻抗的估算,建立叶水势的遥感估算模型。应用CI-301光合作用仪观测的作物生理参数和气象参数,验证了叶水势的遥感反演精度,分析了叶水势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和作物生理干旱的响应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叶水势是反映作物干旱情况的较好指标,它不仅能够反映作物生理干旱特征,也能够反映气候干旱特征;叶水势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2%~17.3%,说明遥感估算的叶水势可以用于干旱监测中,以评估作物水分胁迫。在甘肃省的干旱年份2005年,5月的叶水势为-2^-3MPa,6月的叶水势为-2MPa左右,其反映的干旱程度与植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水势 干旱 定量遥感
下载PDF
古今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昌毓 《大自然》 2014年第5期74-75,共2页
我国的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在地理上是指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一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这里的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除少数海拔较高的石质山地外,广大的丘陵和... 我国的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在地理上是指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一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这里的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除少数海拔较高的石质山地外,广大的丘陵和沟壑区大多覆盖着50---200米厚的黄土层。历史上,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居住的人口逐渐增多,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地破坏植被,发展农耕经济。到了今天,这里的绝大部分地区已是光山秃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生态环境变化 黄土层 石质山地 黄土沉积 黄河中游 日月山 植被层 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面积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粮仓的生态环境代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昌毓 《大自然》 2013年第6期21-23,共3页
甘肃省乌鞘岭以西的区域由于位于黄河的西面,习惯上称为河西地区,面积约27.1万平方千米,
关键词 环境代价 河西走廊 生态 粮仓 河西地区 甘肃省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昌毓 《大自然》 2012年第1期18-19,共2页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700千米,南北宽约1400千米,面积约2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4500~5000米,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恶化 海拔高度 世界
原文传递
西北内陆干旱区的独特景观
7
作者 陈昌毓 《大自然》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我国西北内陆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区,是指贺兰山(宁夏)-乌鞘岭(甘肃)-日月山和布尔汗布达山(青海)-昆仑山一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地区,这里自北而南屹立着阿尔泰山、天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高大山脉,其间分布着海拔... 我国西北内陆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区,是指贺兰山(宁夏)-乌鞘岭(甘肃)-日月山和布尔汗布达山(青海)-昆仑山一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地区,这里自北而南屹立着阿尔泰山、天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高大山脉,其间分布着海拔高度较低、广袤而坦荡的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三个大盆地以及河谣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西北 景观 内陆河流域 阿尔泰山 阿尔金山 海拔高度 昆仑山
原文传递
自然力恢复生态环境的神奇功能
8
作者 陈昌毓 《大自然》 2013年第2期57-59,共3页
长期以来,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人们大多采取人工生态建设的方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却不明显。大量事实表明,自然力恢复生态环境才是人类生态建设中最值得普遍推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自然力 生态建设 事实表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