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探讨--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赵翠莲 张肃斌 +1 位作者 方峨天 杨自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8-429,438,共3页
介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立足自身培养人才、促进研究所的发展的经验,以供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借鉴。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科研院所 人力资源开发
下载PDF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荒漠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鹏 纪永福 +2 位作者 唐进年 李昌龙 李得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民勤沙生植物园先后引进各类植物680余种,成功筛选出梭梭、拧条锦鸡儿、细枝羊柴等1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通过开展蒙古韭、沙蓬、斧翅沙芥、锁阳、肉苁蓉等沙漠经济植物种的驯化栽培与示范推广,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荒漠区植物引种驯化应面向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荒漠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强抓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重视对野生荒漠草本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加强荒漠区林草新品种培育,以期为我国西北风沙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引种驯化 乡村振兴 民勤沙生植物园
下载PDF
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与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银科 王耀琳 +3 位作者 刘开琳 孙涛 李硕 杨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8,共10页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哈溪镇5个不同海拔区域,通过农户调查获得2019年葡萄生产数据,核算温室葡萄生产各环节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和碳排放,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率、净能量、比能和碳足迹。【结果】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为273862~434421 MJ/hm^(2),能量输出为170723~327962 MJ/hm^(2),葡萄产量为14460~27793 kg/hm^(2),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0.45~1.13,能量生产率为0.038~0.096 kg/MJ,净能量为-263798~2496 MJ/hm^(2),比能为13.51~44.85 MJ/kg;直接能量投入和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低,间接能量投入和不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32959~55075 kg/hm^(2)和1.59~5.70 kg/kg,碳足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氮肥的投入,其占比达45.5%~62.4%。不同区域相比,天祝县哈溪镇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低,能量输出和产量较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生产率也较高,净能量最大且为正值,比能最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最小;天祝县华藏寺镇能量利用指标最差,碳足迹最大。【结论】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碳足迹较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足迹的降低空间均较大。因此应采取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与有机肥配比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改善其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葡萄 能量利用效率 碳足迹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民勤人工梭梭林土壤粒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娟 杨雪梅 +4 位作者 王飞 王强强 郭树江 张裕年 张卫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9,共8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作为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的主体,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民勤不同年代营造的人工梭梭林0~100 cm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梭梭造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粒度组成、分形维数及与土...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作为石羊河流域人工固沙林的主体,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民勤不同年代营造的人工梭梭林0~100 cm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梭梭造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粒度组成、分形维数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民勤人工梭梭林土壤以细砂(100~250μm)为主(33.08%~65.83%),其次是中砂(15.42%~40.79%)。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梭梭林土壤黏粒、粉粒及极细砂高于其他年代梭梭林。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粒度的影响主要在表层(0~10 cm)区域,较深土层变异较小。2)民勤人工梭梭林风沙土质地较粗,分选系数介于较好和较差之间,偏度为近对称-正偏度,峰值为中等-尖窄,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1.400~2.166。3)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极细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负相关。民勤人工梭梭林土壤粒度的形成受到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及pH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民勤人工林建设、沙化土地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土壤粒度 分形维数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魏怀东 高志海 丁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6,共5页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沙质低盖度草地和盐渍低盖度草地减少的幅度分别达13.8%和11.5%,而流沙则增加了0.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绿洲边缘随意开荒和草场过度放牧及过度樵采是该县荒漠化的主要动因。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危害民勤绿洲风沙前沿地带的民勤西沙窝,几十年来的风沙危害治理,使该区的荒漠化基本得到了逆转。4年中耕地、林地等都稳步增加,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退导致的再沙化将是今后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文中也提出了民勤县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民勤县 土地荒漠化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吴德刚到省治沙研究所调研看望慰问科技人员
6
《甘肃林业》 2015年第2期47-47,共1页
3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到省治沙研究所调研指导治沙科技工作并看望慰问科技人员。吴德刚在调研中看望慰问了治沙所“国家生态站”、“国际交流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和挂职干部,与干部职工亲切交... 3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到省治沙研究所调研指导治沙科技工作并看望慰问科技人员。吴德刚在调研中看望慰问了治沙所“国家生态站”、“国际交流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和挂职干部,与干部职工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情况,鼓励科技人员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沙研究所 科技人员 调研 国际交流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 科技工作 合作交流 生态站
下载PDF
甘肃治沙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继和 徐先英 马全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 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 600 km,并仍以543 hm25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 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 600 km,并仍以543 hm25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给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严重的破坏或威胁。40多年来,经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甘肃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于1991年被我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先进省”称号。从资源环境考察、治沙技术措施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治沙技术推广、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甘肃今后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治沙 沙漠 荒漠化 戈壁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下载PDF
黑河流域防风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以甘肃省高台县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廖空太 严子柱 +2 位作者 满多清 张锦春 李得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黑河流域高台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该区防风固沙林20年来的生态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防风固沙效益方面,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混交林最好,梭梭纯林(6m×9m)最差;防风固沙林建立20年后,林内... 通过对黑河流域高台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该区防风固沙林20年来的生态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防风固沙效益方面,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混交林最好,梭梭纯林(6m×9m)最差;防风固沙林建立20年后,林内土壤粗粒沙(1.0~0.5mm)含量降低66.4%,而〈0.25mm的细沙和粉(黏)沙含量由12.8%提高至72.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1%,土壤全N增加48.3%,全P增加76.3%,全K增加58.0%,土壤pH值和全盐量均有降低。20年来防风固沙林的防风固沙效益和改土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防风固沙林 生态效益 改土效应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县骏枣园土壤硒特征及有效性
9
作者 刘有军 严子柱 +1 位作者 姚泽 邹天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6,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民勤县骏枣园土壤硒分布状况及有效性,为富硒骏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民勤县3个骏枣园0—60 cm土壤全硒及各形态硒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及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①土壤全硒含... [目的]分析甘肃省民勤县骏枣园土壤硒分布状况及有效性,为富硒骏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民勤县3个骏枣园0—60 cm土壤全硒及各形态硒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及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①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24~520μg/kg,平均值为210.625μg/kg,全硒表现为不缺乏。②在0—60 cm土层内,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个果园土壤全硒含量逐步减少,且均呈现:六沟>张坝>新果园关系。表层土壤(0—20 cm)属于足硒类型,亚表层土壤(20—40 cm)以足硒和少硒为主,底层土壤(40—60 cm)表现为足硒、少硒和缺硒。③土壤有效硒含量42.5μg/kg,占全硒的20.2%。其中,水溶态硒含量为1.1~1.4μg/kg,交换态硒含量1.4~2.8μg/kg,两者仅占有效硒的7.7%,其余为有机态硒。3个枣园土壤有机态硒含量为:新果园>六沟>张坝。④土壤有效硒随着开垦年限延长而增加,即新果园>六沟>张坝。⑤全硒、有效硒和无效硒均呈现:树下>行间。[结论]民勤县骏枣园土壤全硒不缺乏,但有效硒缺乏。如果要发展富硒枣,就必须人工补充硒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有效性 骏枣园 甘肃省民勤县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油莎豆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10
作者 康才周 朱淑娟 +3 位作者 安红燕 王家奇 姜生秀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对民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引入10个不同种质资源油莎豆,观测其出苗率,测量产量和油脂含量,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油酸含量...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对民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引入10个不同种质资源油莎豆,观测其出苗率,测量产量和油脂含量,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油酸含量,以及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从膳食中补充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结果]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之间产量有差异;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之间油酸、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引入的10个不同种源地油莎豆种质资源中,出苗率均超过90%,产量均超过6000.0 kg/hm^(2),其中有4个油莎豆种质资源的油酸含量位于最佳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区间,其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南油莎豆、西班牙油莎豆、中科院油莎豆6号、武汉1号。[结论]适宜在民勤荒漠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油油莎豆种质资源依次为河南油莎豆、西班牙油莎豆、中科院油莎豆6号和武汉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种质资源 筛选 荒漠区 推广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区域生态经济型优化模式的设计
11
作者 李发明 高志海 吴春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区域为系统,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区域生态经济型系统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区域系统在现有的生产条件及生产力水平下,要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并保证区域系统的生态趋于良性循环,其农林牧三业用地的最... 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区域为系统,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区域生态经济型系统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区域系统在现有的生产条件及生产力水平下,要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并保证区域系统的生态趋于良性循环,其农林牧三业用地的最优比例为1∶9.5∶9.5,此时区域系统的经济纯收入最大,为113.7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568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生态经济型 优化模式 治沙试验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水、盐估算研究
12
作者 张晓娟 张忠 +3 位作者 杨雪梅 宋龙龙 王景瑞 王飞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高光谱定量遥感技术是大尺度盐渍化调查的理想手段之一,但现有研究大多为含盐量单因子的分析,野外水盐同时存在的状态下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本文以甘肃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野外实测光谱数据为信息... 高光谱定量遥感技术是大尺度盐渍化调查的理想手段之一,但现有研究大多为含盐量单因子的分析,野外水盐同时存在的状态下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本文以甘肃景电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野外实测光谱数据为信息源进行盐渍土壤的水分、盐分光谱响应特征提取。利用相关系数法筛选敏感波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水盐同时存在状态下,12种光谱变换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大多高于电导率,水分对盐渍土光谱的影响作用更强烈;(2)导数光谱可以增强光谱曲线的细微变化,本次研究中R′、SR′、logR′和CR′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基于特征波段建立的回归模型中,通过反射率一阶导数R′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较好,光谱反射率对于盐渍土含水率、电导率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水率 光谱特征 景电灌区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4,9,共5页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绵刺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典型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研究综述
14
作者 赵鹏 刘子玺 +4 位作者 李得禄 张俊年 张万科 肖东 杨斌元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31,134,共6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不仅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而且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重要区域.由于生态系统分布较广、类型多样,加之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估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重要生态建设工... 祁连山国家公园不仅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而且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重要区域.由于生态系统分布较广、类型多样,加之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估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林草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碳汇效应评估滞后.本文通过综述祁连山国家公园林草碳汇最新研究进展,提出3点巩固提升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的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林草生态系统固碳机制与抚育管护措施碳汇效应研究.其次,重视天然林草资源的退化修复与可持续经营,积极做好林区病虫鼠害防治.最后,优先选择固碳能力强的造林树种,大力倡导混交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抚育 围封 碳汇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干旱区铁路沙害治理典型模式研究
15
作者 柳小平 杨斌元 +2 位作者 王润心 陈永昌 陈思航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6期96-98,共3页
对兰铁局辖区60多年干旱沙区风沙危害铁路治理模式进行总结,为干旱区铁路沙害防治提供技术方案。在灌溉条件下,建立的以乔灌木为主体铁路沙害防护体系,一级沙害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工程固沙+植物固沙雨养型铁路沙害防护体系,适合年... 对兰铁局辖区60多年干旱沙区风沙危害铁路治理模式进行总结,为干旱区铁路沙害防治提供技术方案。在灌溉条件下,建立的以乔灌木为主体铁路沙害防护体系,一级沙害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工程固沙+植物固沙雨养型铁路沙害防护体系,适合年降雨量160 mm以上沙害地区,二级沙害区;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工程固沙铁路沙害防护体系,适合年降雨量160 mm以下的沙害地区,三级沙害区;“高立式沙障+格状沙障”适合一级沙害地区;“高立式沙障+积沙沟”适合二级沙害地区、“格状沙障”适合三级沙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铁路 风沙危害 治理模式 防护效益
下载PDF
牛羊粪沙障对高寒区沙化草地恢复的影响——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16
作者 赵增新 唐进年 +5 位作者 李银科 王祺 刘有军 杨雪梅 袁宏波 曹晓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共9页
[目的]研究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甘肃省玛曲县沙化草地恢复效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有效沙障。[方法]以玛曲县未布设沙障沙化草地为对照,比较了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 [目的]研究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甘肃省玛曲县沙化草地恢复效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有效沙障。[方法]以玛曲县未布设沙障沙化草地为对照,比较了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布设后沙化草地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①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植被恢复效果较好。物种数由4种均增加为11种,植物群落平均盖度由7.28%依次增加到48.21%和58.29%;植物平均高度由6.67 cm依次增长到35.17和30.70 cm;植物平均干重由4.46 g/m 2依次增加到81.17和80.70 g/m 2;植物平均枯死率由9.55%依次降为7.00%和6.80%。②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0—5 cm土壤养分提升显著。全氮由0.154 g/kg依次增加到0.370和0.491 g/kg;土壤碱解氮由4.78 mg/kg依次增加到13.99和19.78 mg/kg;速效磷由1.64 mg/kg依次增加到5.54和6.20 mg/kg;速效钾由21.07 mg/kg依次增加为55.37和56.90 mg/kg。[结论]综合考虑恢复效果、成本和降解因素等,牛羊粪沙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较理想的沙障布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粪沙障 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高寒区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东梅 赵鹏 +2 位作者 陈亚东 张裕年 段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hiai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开展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程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包括24种植物,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一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中重要值最大的分别为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方差比率分析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群落处于波动演替状态。Ochiai系数0~0.3的种对占总对数的72.83%,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灌木有白刺(21.728)、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10.321)、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5.711);多年生草本有芦苇(12.556)、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4.874)、荒漠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4.248);一年生草本有猪毛菜(9.340)、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7.822)、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6.237)。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对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0.84)、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和戈壁驼蹄瓣(Zygophyllum gobicum)(0.77)、黄花补血草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0.77)、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i)和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0.75)。群落物种生态位重叠均值为0.12,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重视种间关系,选择种间竞争小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种间关联 生态位 青土湖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尺度下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以甘肃省永靖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杰 武震 +1 位作者 张慧文 张剑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4-1396,共13页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红泉镇—王台乡周边区域以及中部偏东的三条岘乡,该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较多。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精度检验,说明五期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研究区内的自然植被和裸土地与滑坡易发性指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旱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则更容易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从时间尺度上来看,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逐年下降,但自2000年,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减少速度出现显著减缓,同期,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植被面积减少,这使得区域内边坡稳定性下降,使部分防灾工程措施的减灾能力下降。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灾害预防、预测和城乡土地规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长时间尺度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土地利用 决策树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裕年 张俊年 +2 位作者 许明 赵鹏 段晓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位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的数量、生长状况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固定沙地梭... 本文旨在探讨位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的数量、生长状况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固定沙地梭梭种群密度较高,树高和地径较大,呈现集中分布格局;半固定沙地梭梭种群相对均匀分布,而流沙梭梭则表现出较低的种群密度和分散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种群 种群结构 动态特征
下载PDF
发菜室内人工培育模式研究
20
作者 赵倩云 唐进年 +2 位作者 郭树江 孙涛 赵艳丽 《河北农业》 2024年第9期59-60,共2页
发菜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高,是极佳的经济作物。但多年来,发菜室内人工培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研究确定了发菜的人工培育模式,采用人工补水式培养模式(100毫升/天)于平均温度29℃、平均湿度56%下进行培养,发菜培育成功率可达40%以上,为... 发菜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高,是极佳的经济作物。但多年来,发菜室内人工培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研究确定了发菜的人工培育模式,采用人工补水式培养模式(100毫升/天)于平均温度29℃、平均湿度56%下进行培养,发菜培育成功率可达40%以上,为后续发菜大量、商业化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室内人工培育 培育模式 自吸式补水 人工补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