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魏怀东 高志海 丁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6,共5页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 甘肃省民勤县1994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结果表明:在民勤县,荒漠化局部治理与荒漠化大面积剧烈发展同时并存。民勤绿洲外围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4年中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但绿洲外围的低盖度草地沙化也进一步加剧,流沙的面积明显增加,沙质低盖度草地和盐渍低盖度草地减少的幅度分别达13.8%和11.5%,而流沙则增加了0.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绿洲边缘随意开荒和草场过度放牧及过度樵采是该县荒漠化的主要动因。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危害民勤绿洲风沙前沿地带的民勤西沙窝,几十年来的风沙危害治理,使该区的荒漠化基本得到了逆转。4年中耕地、林地等都稳步增加,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退导致的再沙化将是今后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文中也提出了民勤县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民勤县 土地荒漠化 动态监测
下载PDF
甘肃治沙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继和 徐先英 马全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 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 600 km,并仍以543 hm25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 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 600 km,并仍以543 hm25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给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严重的破坏或威胁。40多年来,经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甘肃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于1991年被我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先进省”称号。从资源环境考察、治沙技术措施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治沙技术推广、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甘肃今后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治沙 沙漠 荒漠化 戈壁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志海 魏怀东 丁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9-12,18,共5页
武威市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沿北部腾格里和巴旦吉林两大沙漠边缘的土地风蚀荒漠化、石羊河下游尾端因农田弃耕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武威和古浪南部祁连山中低山区的草场和耕地退化。其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以沙质... 武威市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沿北部腾格里和巴旦吉林两大沙漠边缘的土地风蚀荒漠化、石羊河下游尾端因农田弃耕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武威和古浪南部祁连山中低山区的草场和耕地退化。其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以沙质为主,植被稀少,大风天气频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活动。并提出了今后荒漠化防治的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武威市 荒漠化 防治对策 土地 风蚀 耕地退化 草场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土壤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4,9,共5页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绵刺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重要值为206.92,远远大于其他灌木物种,灌木层为群落的优势层片。绵刺具有2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由劈根形成的密集性克隆生长构型和枝条下垂受损产生不定根形成的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和生命曲线。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绵刺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年龄越大,种群数量越多,但并不表示该种群为衰败种群,而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达到生理寿命前很少有个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绵刺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昌龙 马瑞君 +3 位作者 王继和 李爱德 严子柱 李得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28-1636,共9页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除红砂群落外,其它类型的群落中,都具有相同的亚优势种群,即泡泡刺种群,表明泡泡刺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幅是比较古老的种群,其它类型的种群是在这一种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由种群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子共同决定,膜果麻黄和绵刺种群呈集群分布,而其它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曲线均呈现多样化,膜果麻黄、猫头刺和甘蒙锦鸡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凹型下降,均为稳定种群;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反对角线型上升,但其营养繁殖策略决定了绵刺种群为稳定种群;珍珠猪毛菜种群年龄结构在整体上为稳定型锥体,但局部表现为下降型锥体,种群开始衰败,静态生命曲线为正态分布型;红砂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残缺并有许多空白区,种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群 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曲线
下载PDF
甘肃荒漠区濒危植物绵刺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继和 吴春荣 +1 位作者 张盹明 马全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通过调查发现 ,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 1 0 0 0~ 1 80 0m ,降水 60~ 1 80mm ,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 ,分布面积约为 4840 2 .74hm2 ,群落组成成分分属 1 1科 37属 ,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 (45 83 % ) ,亚... 通过调查发现 ,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 1 0 0 0~ 1 80 0m ,降水 60~ 1 80mm ,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 ,分布面积约为 4840 2 .74hm2 ,群落组成成分分属 1 1科 37属 ,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 (45 83 % ) ,亚洲中部草原成分次之(35 42 % ) ,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 (2 0 83 % ) ,可分为 5类 1 5个群丛组。绵刺解剖结构表现出叶片薄 ,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小 ,主脉和导管不发达 ,抵御干旱的能力不强 ,以“假死”休眠方式逃避干旱是其抗旱的主要特色。因而认为绵刺并不是“进化”了的真正的旱生植物 ,而是起源于中生植物。其“旱生”特征是长期适应荒漠干旱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动忍受胁迫的非常缓慢的应变演化。绵刺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沙埋 ,生态适应性强。在全部的生态因子中 ,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和敏感性最强 ,同时对土壤质地、土壤盐分也有较高的要求 ,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要求不严。绵刺濒危过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第四纪 ,冰期与间冰期自然环境剧烈变迁、气候严重旱化和土壤严重剥蚀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致濒原因 ;第二阶段发生在近代和现代 (人类历史时期 ) ,过牧、超采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刺 生理生态学 濒危原因 荒漠区 濒危植物
下载PDF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 被引量:70
7
作者 彭鸿嘉 傅伯杰 +1 位作者 陈利顶 杨自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8-633,共6页
通过对40多年来民勤荒漠植被类型、植被演替特征的分析,发现民勤荒漠区的自然植被类型20世纪50年代大体可分为5个植被型,19个群系,现在只有9个群系;民勤土地旱化现象日趋严重,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着逆向演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类型... 通过对40多年来民勤荒漠植被类型、植被演替特征的分析,发现民勤荒漠区的自然植被类型20世纪50年代大体可分为5个植被型,19个群系,现在只有9个群系;民勤土地旱化现象日趋严重,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着逆向演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类型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且结构趋于简单、功能衰退,荒漠植被进一步取代了草甸植被成为优势种,生态位变宽;同时,通过对地下水位、降水量、植被盖度近20a的定位观测,定量研究植被退化的驱动因子表明: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导致地表径流的大幅度减少、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成为植被退化最直接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植被 驱动力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1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2-27,共6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包含6个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76.80%,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分布、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19.53%,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共9科,占总科、种数的16.36%和3.67%;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分析 荒漠 种子植物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3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俄有浩 张晓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0,共6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温带成分(包括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旧大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属的33.76%;地中海区-西亚-中亚分布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属的28.98%,特有成分比较低,中国特有成分仅4属,只占总属数的1.57%,起源古老,多为本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荒漠区 种子植物 区系组成与特征 区系分析 甘肃省
下载PDF
降水在沙丘中的运动特征研究——以甘肃民勤沙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兆丰 汪杰 +3 位作者 王耀琳 韩福贵 仲生年 李昌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2-426,共5页
自然降水和辅助人工模拟降水试验表明在民勤沙区,降水在沙丘上的下渗深度主要受沙面状况的影响。沙丘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影响降水下渗,表层粉粒和粘粒含量影响田间持水量,降水量的大小与水分下渗深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降水强度在29.... 自然降水和辅助人工模拟降水试验表明在民勤沙区,降水在沙丘上的下渗深度主要受沙面状况的影响。沙丘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影响降水下渗,表层粉粒和粘粒含量影响田间持水量,降水量的大小与水分下渗深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降水强度在29.8mm·d-1以内时,固定沙丘上的最大含水层为10~1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只有10~15cm·d-1;在半固定沙丘上,28.2mm·d-1以内的降水的最大含水层为30~3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只有15.0~17.5cm·d-1;在流动沙丘上,21.7mm·d-1以内的降水强度的最大含水层为130~135cm,降水的下渗速率可达32.5~33.8cm·d-1;在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8mm·d-1以内的降水很快蒸发损失,而在半固定沙丘上能保存较长时间;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表面水分(即7~8mm以内的降水)最易在短期内蒸发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沙丘 水分 甘肃 下渗深度 沙面状况
下载PDF
甘肃民勤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花棒蒸腾耗水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志强 王盛萍 +2 位作者 贾宝全 赵明 E.Klaghofer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6-742,共7页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 ,研究了 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 1.6 m、2 .6 m和 3.6 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 1年生花棒 (H edysarum scoparium)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单株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1)花棒不同生长阶段 (年龄 )蒸腾耗水对地下水埋深具有不同的响应特点。 1年生花棒 2 .6 m和 3.6 m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蒸腾量分别比 1.6 m高出 188.35 mm和 113.7mm;4年生花棒蒸腾耗水量比 1年生有显著增长 ,1.6 m、2 .6 m和 3.6 m地下水埋深的花棒蒸腾量分别为 4 4 0 .96 mm、397.78m m和 4 71.88mm ,较 1年生增长了 3.5倍、0 .39倍和 1.2倍 ;6年生各地下水埋深蒸腾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稳定趋势 ,2 .6 m和 3.6 m埋深分别比 4年生下降了 16 .3%和 36 .7% ,而 1.6 m埋深几乎不变 ;(2 )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占全年蒸腾量的绝大部分 ,但由于受气候、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生理生态以及土壤含水量分布等的影响 ,各水位 1年生和 6年生花棒生长季蒸腾耗水主要集中在径生长期 (7~ 8月份 ) ,而 4年生花棒各水位条件下生长季不同阶段蒸腾耗水相差不大 ,同一生长季内各水位间的蒸腾耗相差较小 ;(3)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量与环境因子单因素关系分析表明 ,不同地下水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棒 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 蒸腾耗水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CBERS-1数据在评价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丁峰 高志海 魏怀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由我国和巴西自行研制发射的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传回的遥感数据,可用于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评价。CBERS-1数据图像经过波段间的配准和几何纠正后,合成研究区的假彩色图像,用于荒漠化信息和地类的解译。对影像数据进行KT转化和低通... 由我国和巴西自行研制发射的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传回的遥感数据,可用于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评价。CBERS-1数据图像经过波段间的配准和几何纠正后,合成研究区的假彩色图像,用于荒漠化信息和地类的解译。对影像数据进行KT转化和低通滤波等空间增强处理后,建立CBERS-1数据合成图像的地物解译标志,在ARC/INFO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地类的解译和目视屏幕直接勾绘的方法,获得古浪县2000年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和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古浪县2000年共有各类荒漠化土地430490.627hm2,该县的荒漠化评价指数为2.162,属于中度荒漠化地区,但个别乡镇的荒漠化程度达到重度,是荒漠化现象较普遍和严重发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1数据 古浪县 解译标志 荒漠化地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被引量:34
13
作者 安富博 丁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41-47,共7页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的情况下 ,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民勤县荒漠化的防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县 土地荒漠化 发展趋势 成因 甘肃
下载PDF
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防沙治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1 位作者 刘晓莉 崔建国 《甘肃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的防沙治沙体系,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绿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扩大投入、提高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 甘肃 固沙造林 植被恢复 生态功能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Ⅰ) 被引量:8
15
作者 常兆丰 刘虎俊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1期19-23,共5页
(1)河西内陆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控制水资源的开采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2)要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问题就必须首... (1)河西内陆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控制水资源的开采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2)要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要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荒漠化问题,二者互为前提。(3)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原则应该就地挖潜、就地消化,而不应该将人口和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压力向外转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活的根本出路在于挖掘科技与管理的潜力。(4)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第一层面的工作是首先将一部分对于生态资源的压力转移到依靠非生态资源方面去;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制定荒漠化综合防治总目标和流域配水方案及用水限额方案;第三个层面的工作是寻求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出路即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益的途径;第四层面的工作是在内陆河流域全面实施荒漠化综合防治方案。第五层面的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的集约经营。(5)以生态环境建设控制指标为下限约束条件、以最小成本为投资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模型;以生态资源保护指标为上限约束条件、以最大产值为效益目标,以资源开发措施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河西内陆河流域 荒漠化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Ⅱ)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兆丰 刘虎俊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2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甘肃 河西内陆河流域 荒漠化 水资源 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非生态资源 开发利用 综合防治 农户自发性经济联合体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2001年沙尘暴及其沉降物质观测研究
17
作者 魏怀东 张晓琴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3年第B09期3-5,共3页
2001年甘肃河西走廊共发生沙尘暴15次,其特点是时间早、频率快、间隔短,强度大,收集分析其沉降物质,沉降量较高、养分含量较高。
关键词 沙尘暴 河西走廊 沉降物
下载PDF
甘肃民勤半个世纪治沙技术总结分析
18
作者 常兆丰 《科技创新导报》 2007年第36期85-86,88,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勤县造林治沙,曾经成为全国治沙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人工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天然植被普遍衰退和稀疏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下降是根本原...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勤县造林治沙,曾经成为全国治沙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人工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天然植被普遍衰退和稀疏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下降是根本原因。今后的对策,一是保护水资源是关键措施;二是转变过去的以造林治沙为主为以封护保护为主,在干旱荒漠中造林缺乏生态学依据。三是撤销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的国营农场、林场,对绿洲以外荒漠区实行统一管护;四是粘土沙障易形成沙面结皮,不宜大面积设置粘土沙障固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沙技术 问题 原因 民勤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32
19
作者 高志海 丁峰 魏怀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5,共6页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 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 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减轻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 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 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 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荒漠化 成因 防治措施 甘肃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下载PDF
甘肃沙葱的地理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世增 马全林 +1 位作者 严子柱 贺访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4-969,共6页
甘肃沙葱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荒漠区及白银、兰州市的西北部部分县(区)的黄土低山丘陵区,分布区总面积约125 715.9km2。有气候和土壤因素形成的两种生态类型,且沙葱荒漠的物种组成成分相对简单,共有76种,分属14科45属;群落类型可划分... 甘肃沙葱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荒漠区及白银、兰州市的西北部部分县(区)的黄土低山丘陵区,分布区总面积约125 715.9km2。有气候和土壤因素形成的两种生态类型,且沙葱荒漠的物种组成成分相对简单,共有76种,分属14科45属;群落类型可划分为5类14个群丛组合,表现出以超旱生小灌木层片、强旱生小半灌木层片及沙旱生草层片为主的旱生结构特征。此外,甘肃沙葱种群及群落表现出均匀度低、优势度高、分布范围广、群落结构单一、适应性极强、具有地域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沙葱 地理分布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