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时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彤 周举坤 +3 位作者 孙振灿 刘添 王军 姬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7期922-925,共4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最常见的医疗急症之一。内镜检查是评价和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有助于确定出血的来源,确定潜在的病因,并实现止血及预测再出血风险。目前的指南建议在就诊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最常见的医疗急症之一。内镜检查是评价和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有助于确定出血的来源,确定潜在的病因,并实现止血及预测再出血风险。目前的指南建议在就诊或入院后24小时内对所有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但24小时内的最佳时机仍不确定。本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检查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检查时机 风险分层 预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及其诱发胃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振灿 张晓彤 +3 位作者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属于革兰阴性菌,可以在人胃内存活并定植。Hp能够利用其毒力因子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其感染的长期结局包括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是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与Hp生存相关的毒力因子主要是... 幽门螺杆菌(Hp)属于革兰阴性菌,可以在人胃内存活并定植。Hp能够利用其毒力因子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其感染的长期结局包括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是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与Hp生存相关的毒力因子主要是脲酶,在脲酶的帮助下,Hp可以在pH值极低的胃内生存,形成持久感染;与Hp定植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外部炎症蛋白A、Hp外膜蛋白Q、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这些毒力因子与宿主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帮助Hp在胃黏膜定植,增加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风险;与Hp致病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空泡细胞毒素、外膜囊泡、γ-谷氨酰转肽酶、高温需求蛋白A等,Hp在胃上皮细胞存活、黏附并成功定植后,上述毒力因子进一步诱导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使胃部炎症向胃癌转化。深入研究Hp毒力因子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毒力因子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空泡细胞毒素
下载PDF
P-J综合征诊疗及预防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广博 黄田 +5 位作者 李强 路红 郑亚 王玉平 周永宁 胡泽楠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505-509,共5页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STK11/LKB1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PJS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多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和肿瘤易感性。近年来随着...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STK11/LKB1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PJS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多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和肿瘤易感性。近年来随着小肠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肠镜已经成为PJS诊治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最近国外报道的一种“内镜缺血性息肉切除术(Endoscopic ischemic polypectomy,EIP)”以及“新型电动螺旋肠镜(Novel motorized spiral enteroscopy,NMSE)”在治疗PJS小肠息肉方面展示出其独特性,有望成为PJS小肠息肉新的治疗方式。由于PJS属于罕见病,人们对于此病的关注度低,因此临床识别有困难,故本文从PJ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期待对未来PJS的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皮肤黏膜色素斑 胃肠道息肉 肿瘤易感性 小肠镜
下载PDF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振灿 周举坤 +3 位作者 张晓彤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较为安全、微创的方法、近几年ESD治疗胃部病变的疗效逐渐得到认可、逐渐成为胃部癌前病变、早期癌症、间质瘤等的一线疗法。但ESD会引起出血、穿孔、狭...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较为安全、微创的方法、近几年ESD治疗胃部病变的疗效逐渐得到认可、逐渐成为胃部癌前病变、早期癌症、间质瘤等的一线疗法。但ESD会引起出血、穿孔、狭窄等术后并发症,术后迟发性出血是ESD主要的不良事件之一,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以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了解胃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就胃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早期胃癌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伏诺拉生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晓彤 周举坤 +4 位作者 孙振灿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86-1290,共5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由于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际共识及会议建议所有H.pylori感染者均应接受根除治疗。然而,随着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使得在世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由于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际共识及会议建议所有H.pylori感染者均应接受根除治疗。然而,随着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根除H.pylori变得越来越困难。伏诺拉生是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可以通过增强胃酸抑制和抗菌活性来增强H.pylori治疗。目前,日本H.pylori感染管理指南推荐基于伏诺拉生、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三联根除方案作为H.pylori根除的标准疗法。最新研究发现,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的二联根除方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根除率,且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更小。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伏诺拉生二联方案根除H.pylor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诺拉生 幽门螺杆菌 二联疗法 根除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胃癌与糖酵解关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添 王军 姬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6期778-783,共6页
胃癌(G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氧糖酵解与GC的发生发展具有强相关性,可对肿瘤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转移、肿瘤微环境形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多种分子可通过影响糖酵解相关蛋白参与GC发展,因此,总... 胃癌(G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氧糖酵解与GC的发生发展具有强相关性,可对肿瘤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转移、肿瘤微环境形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多种分子可通过影响糖酵解相关蛋白参与GC发展,因此,总结GC与糖酵解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GC的临床防治及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糖代谢 糖酵解 Warburg效应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肝性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锦 任茜 陈兆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主要是由急、慢性肝功能障碍或门体分流异常所致。其发病机理至今没有完全阐明,但血氨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幽门...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主要是由急、慢性肝功能障碍或门体分流异常所致。其发病机理至今没有完全阐明,但血氨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尿素酶产生氨,在一定条件下可升高血氨水平。文章就HP感染与肝硬化高氨血症及HE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及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性脑病 血氨 肝硬化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锦 田梦 +3 位作者 欧阳晶 常虹 任茜 陈兆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5期539-543,548,共6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脑-肠相互障碍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未发现能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病变。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脑-肠相互障碍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未发现能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病变。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遗传易感性与IB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文章就基因多态性与IBS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物干预治疗IBS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易感基因 基因多态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与Hp的关系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添 姬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1期1432-1437,共6页
肝硬化是众多肝脏疾病的终末事件,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会严重威胁病人生命质量。目前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多个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诱导免疫、分泌细菌... 肝硬化是众多肝脏疾病的终末事件,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会严重威胁病人生命质量。目前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多个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诱导免疫、分泌细菌毒素等途径促进肝硬化进展。本文通过介绍Hp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内在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 并发症 癌症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振灿 周举坤 +4 位作者 许云鹏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Hp感染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EMT的异常调控则会导致胃癌发生。本文就Hp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EMT致胃癌的相关机制研究展开综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伏诺拉生二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世令 陈丹妮 +8 位作者 刘兆 麻钊丽 李强 路红 刘敏 勾熙 王军 舒小闯 任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比较含伏诺拉生的大剂量二联方案和含质子泵抑制剂的大剂量二联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 目的本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比较含伏诺拉生的大剂量二联方案和含质子泵抑制剂的大剂量二联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243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伏诺拉生大剂量二联组(VPZ-HDDT组)予以富马酸伏诺拉生片20 mg,2/天+阿莫西林750 mg,4/天,连续用药14天,PPI大剂量二联组(PPI-HDDT组)予以艾司奥美拉唑40 mg,2次/天+阿莫西林750 mg,4次/天,连续用药14天。患者服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开始治疗的第7、14天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与患者沟通并记录。复查13 C或14 C尿素呼气试验需在用药结束后至少1个月。分别采用符合方案治疗(PP)分析、改良意向治疗(mITT)和意向性治疗(ITT)来对比两组患者Hp根除率,同时比较两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PZ-HDDT组和PPI-HDDT组在初次治疗患者中的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94.0%、88.5%(P=0.209),mITT分析根除率分别为91.8%、87.5%(P=0.358),ITT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6.7%、81.9%(P=0.377);在再次治疗患者中,这两组PP分析与mITT分析根除率一致,分别为87.0%、84.2%(P=0.800),ITT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3.3%、76.2%(P=0.550);对于难治性Hp的病人,这两组的PP分析与mITT分析根除率也一致,分别为71.4%、50.0%(P=0.429),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62.5%、50.0%(P=0.640)。在不同分层中,VPZ-HDDT组的根除率均高于PPI-HDD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二联方案在首次治疗的患者中,都可以达到临床可接受的根除率(>85%),对于再次治疗和难治性的患者,抑酸剂选择伏诺拉生会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大剂量二联方案 伏诺拉生
下载PDF
CEACAM1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12
作者 董凯旋 陈丹妮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1123,共7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清除以防止脂肪沉积,从而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CEACAM1表达水平下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发生恶性循环并加重代谢紊乱。由于CEACAM1在控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中的关键地位,刺激其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MASLD的治疗新方法。本文就CEACAM1在MASL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清除 脂质代谢
下载PDF
维生素D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机制
13
作者 陈丹妮 王世令 +3 位作者 路红 郑亚 王玉平 任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58-1265,共8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而来。关于M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接受“多重打击”理论,其涉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质紊乱、氧化应激、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而来。关于M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接受“多重打击”理论,其涉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质紊乱、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群等。然而,目前尚无获批治疗MAFLD的特效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的发生相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通过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进而导致MAFLD的发生,还可通过免疫功能调节、基因调控参与MAFLD的发生。此外,补充维生素D通过肠-肝轴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胆汁酸代谢,可延缓脂肪肝的进展。基于此,本文就维生素D与MAFLD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揭示维生素D在MAFLD发病中的潜在机制,为M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维生素D受体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梦 常虹 +5 位作者 杨梦娇 欧阳晶 袁浩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7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胆石症(Gallstone disease,GD)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01月至2022年01月符合脂肪肝诊断的908例住院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595例NA...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胆石症(Gallstone disease,GD)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01月至2022年01月符合脂肪肝诊断的908例住院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595例NAFLD患者,分为胆石症组(255例)和非胆石症组(3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NAFLD合并GD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非GD组相比,GD组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方面统计学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ALT、ALB、TBA、TG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NAFLD合并G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胆石症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关系
15
作者 董凯旋 陈丹妮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9期1137-114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latelet to white blood cell ratio,PWR)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患者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美国...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latelet to white blood cell ratio,PWR)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患者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2017-2020周期中选取1747名诊断为MASLD的参与者,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PWR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建立了三个回归模型以调整混杂因素。绘制亚组森林图并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以探究不同协变量对二者相关性有无影响,使用平滑曲线拟合与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PWR与肝纤维化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最后,我们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PWR、PLT和WBC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对三者AUC进行了比较。结果PWR水平与MASLD患者肝纤维化的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PWR最高四分位数(Q4)的参与者患肝纤维化的风险降低了69.5%(Q4 vs.Q1,OR(95%CI)=0.305(0.113,0.820),P=0.008)。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不同协变量对这种负相关性无显著影响,平滑曲线拟合与RCS分析发现PWR与肝纤维化之间为线性关系,ROC分析表明,与单独的PLT、WBC相比,PWR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PWR与MASLD患者肝纤维化的风险呈显著负相关,PWR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16
作者 聂瑞 高洁 +2 位作者 陈丹妮 王世令 任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2,167,共10页
目的评估肠道微生态干预对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特异性、代谢、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最新证据。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随机临床试验... 目的评估肠道微生态干预对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特异性、代谢、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最新证据。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随机临床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纳入37项随机对照试验:20项评估益生菌,2项评估益生元,10项评估合生元,2项评估益生菌和益生元,3项评估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治疗时间7~48周。经网状meta分析,对于大部分临床指标,益生元与合生元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呈现出时间相关性,但肠道微生态干预各组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状meta分析表明肠道微生态干预改善了NAFLD的临床指标和肠道微生态,提示合生元可能是一种优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干预措施,但需要足够的剂量和干预时间,我们的研究建议至少连续使用2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随机临床试验 网状meta分析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肝癌外科治疗再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民 魏育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2179-2184,共6页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新的肝癌治疗策略不断应用于临床,有效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基于肝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肝癌...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新的肝癌治疗策略不断应用于临床,有效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基于肝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肝癌术前、术中、术后及转化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治疗 转化治疗 监测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