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青蒿素抗消化道恶性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骆李康 王译峰 +2 位作者 陈云洋 李春艳 杨晓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37-743,共7页
中国是消化道肿瘤较为流行的国家,尽管近十年来在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化疗仍然是治疗晚期癌症的主要方法,多重耐药性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大多数晚期患者预后不良。天然分子产物协同抗癌药物增强抗肿瘤效果是一... 中国是消化道肿瘤较为流行的国家,尽管近十年来在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化疗仍然是治疗晚期癌症的主要方法,多重耐药性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大多数晚期患者预后不良。天然分子产物协同抗癌药物增强抗肿瘤效果是一种临床上有前途的策略。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作为青蒿素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抗疟活性和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通过加速Fe^(2+)介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停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性等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对DHA的抗消化道肿瘤作用以及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消化道肿瘤 抗肿瘤作用 综述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薛懿 赵永忠 +2 位作者 崔银贤 张敏 杨晓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949-1953,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ic carcinoma, HC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的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大量的信号机制和途径以动态方式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 肝细胞癌(hepatic carcinoma, HC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的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大量的信号机制和途径以动态方式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是TME中最主要的成分,通过血管生成、纤维化、细胞增殖、免疫抑制等多个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在HCC中发挥促癌或者抑癌作用。现结合文献对CAFs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SLC7A11表达与双硫死亡、铁死亡及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琪琪 杜雪芹 +3 位作者 刘松华 刘斌 王彦泽 杨晓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研究已发现数十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包括铜死亡、铁死亡以及新鉴定的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等。其中,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研究已发现数十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包括铜死亡、铁死亡以及新鉴定的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等。其中,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作为参与多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特定分子在肿瘤生长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针对双硫死亡并围绕其关键分子SLC7A1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双硫死亡 铁死亡 肿瘤
下载PDF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渊 王欣鑫 +2 位作者 陈世勇 杜雪芹 杨晓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2-940,共9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具有超过200个核苷酸但缺乏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目前已被证实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致癌或抑癌作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NHG17)是位于染色体20q11.23上的lncRNA,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其在多...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具有超过200个核苷酸但缺乏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目前已被证实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致癌或抑癌作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NHG17)是位于染色体20q11.23上的lncRNA,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其在多种人类癌症(如口腔鳞状细胞癌、胃癌、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胶质瘤、黑色素瘤以及骨肉瘤等)的进展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且其表达情况通常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此外,SNHG17还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因此,SNHG17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围绕近年国内外关于SNHG17在人类癌症进展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报道,重点介绍其在不同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癌症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癌症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MiR-30a-5p靶向成纤维蛋白-1抑制胰腺导管腺癌增殖和迁移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雨 董保龙 +2 位作者 王欣鑫 李渊 杨晓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目的 探讨microRNA-30a-5p (miR-30a-5p)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1 (FAP-1)的调控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PDAC细胞及胰腺正常细胞中miR-30a-5p和FAP-1的表达。生... 目的 探讨microRNA-30a-5p (miR-30a-5p)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1 (FAP-1)的调控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PDAC细胞及胰腺正常细胞中miR-30a-5p和FAP-1的表达。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30a-5p、FAP-1基因存在结合位点,FAP-1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表达存在差异;miR-30a-5p模拟物、抑制物,阴性对照物转染PDAC细胞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P-1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PDAC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PDAC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 MiR-30a-5p在胰腺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PDAC细胞系(P<0.05);FAP-1在胰腺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低于PDAC细胞系(P <0.05)。MiR-30a-5p、FAP-1基因有连接位点,转染miR-30a-5p模拟物后miR-30a-5p表达量增高,FAP-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PDA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P <0.05);转染miR-30a-5p抑制物后miR-30a-5p表达量降低,FAP-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5),PDA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 <0.05)。FAP-1、miR-30a-5p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表明:FAP-1与肿瘤TNM分期相关,FAP-1与饮酒习惯相关;miR-30a-5p与肿瘤TNM分期相关(P <0.05)。结论 MiR-30a-5p可能靶向抑制FAP-1蛋白,抑制PDAC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胰腺导管腺癌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1
下载PDF
吉西他滨化疗联合PD-1/PD-L1阻断治疗胰腺导管腺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立群 杨晓军 +2 位作者 全赢 侯孟森 赵永忠 《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928-933,共6页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不仅对于PD-1/PD-L1阻断剂单药治疗无效,而且对于常用的吉西他滨化疗也产生了耐药性,原因可能是PDAC具有独特的肿瘤微环境。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报道吉西他滨加抗PD-1抗体治疗延长了P...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不仅对于PD-1/PD-L1阻断剂单药治疗无效,而且对于常用的吉西他滨化疗也产生了耐药性,原因可能是PDAC具有独特的肿瘤微环境。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报道吉西他滨加抗PD-1抗体治疗延长了PDAC肝转移小鼠模型的生存期。全文综述PDAC对吉西他滨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并且探讨了抗PD-1/PD-L1抗体联合吉西他滨治疗PDAC可改善患者生存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微环境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胰腺结核误诊为胰腺肿瘤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渊 王欣鑫 +2 位作者 阎于珂 杜雪芹 杨晓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235-1236,共2页
结核病(TB)发病率很高,但原发性胰腺TB却极其罕见,且对其诊断极具挑战性。本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胰腺肿瘤并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TB青年男性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以求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
关键词 结核 胰腺结核 胰腺肿瘤 误诊
原文传递
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孟云 董保龙 +5 位作者 董晓骅 彭江山 郭辉军 张旭升 杜雪芹 杨晓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6,共13页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铜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涉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因此,本研究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在HCC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建立...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铜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涉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因此,本研究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在HCC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建立预后相关的列线图模型以及分析CRGs与HCC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R语言“limma”包对TCGA数据库下载的HCC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数据中CRGs进行差异表达分析;“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CRGs,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HCC中CRGs相关预后评分模型;“ggsurvplot”包以总生存(OS)为结局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survival ROC”包绘制ROC曲线评估预后评分的准确性;“regplot”和“rms”包绘制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CRGs的表达与6种免疫细胞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HCC组织19个CRGs中的16个有差异表达(上调:PDHB、PDHA1、MTF1、LIPT1、LIPT2、LIAS、GLS、DLD、DLST、DLAT、CDKN2A、ATP7A;下调:SLC31A1、GCSH、DBT、NLRP3);NLRP2的突变频率最高(12%)。GO和KEGG分析表明,CRGs富集于三羧酸循环、碳代谢作用、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和铂类药物耐药性等信号通路。基于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HCC预后OS的3个CRGs (CDKN2A、GLS、DLAT)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构建预后模型,并使用回归系数构建预后评分:风险评分=0.22×DLAT (表达水平)+0.11×CDKN2A (表达水平)+0.03×GLS (表达水平)。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风险评分HCC患者预后较差(P<0.05),用风险模型的时间依赖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性能,1、3、5年的AUC分别为0.741,0.657,0.633。将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病理分型、CDKN2A、GLS和DLAT纳入构建列线图,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GLS、DLAT和CDKN2A与HCC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并与免疫检查点PDCD1、 CD274、 HAVCR2明显相关(均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HCC组织中CDKN2A、GLS和DLAT表达越高,患者巴塞罗那病理分期越晚,组织学分级越差(均P<0.05)。结论:与铜死亡相关的基因特征可以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预测因子,并可能为HCC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铜死亡 预后 列线图 免疫
原文传递
解剖性切除与非解剖性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雷彩宁 李子汉 +9 位作者 李小飞 韩彩文 董保龙 宋绍明 龚世怡 杨雯雯 田宏伟 杨克虎 杨晓军 郭天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10,共1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CC)的首选治疗,但采用解剖性切除(AR)还是非解剖性切除(NAR)争议很大。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AR与NAR在治疗HCC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获得循证学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多... 背景与目的: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CC)的首选治疗,但采用解剖性切除(AR)还是非解剖性切除(NAR)争议很大。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AR与NAR在治疗HCC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获得循证学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比较关于AR与NAR治疗HCC临床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3篇研究,包括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32个队列研究,共6132例患者,其中AR组3029例,NAR组31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NAR组比较,AR组术后早期复发率(OR=0.67,95%CI=0.49~0.92,P=0.01)和肝内局部复发率(OR=0.35,95%CI=0.20~0.59,P=0.0001)均降低,1、2、3、5年无瘤生存率(DFS)(OR=1.26,95%CI=1.12~1.42,P=0.0001;OR=1.31,95%CI=1.17~1.46,P<0.00001;OR=1.32,95%CI=1.19~1.48,P<0.00001;OR=1.40,95%CI=1.23~1.58,P<0.00001)和5年总生存率(OS)(OR=1.16,95%CI=1.03~1.31,P=0.02)均提高,但两组术后肝内远处复发率(OR=1.11,95%CI=0.80~1.54,P=0.54),肝外转移发生率(OR=0.97,95%CI=0.78~1.22,P=0.83),1、2、3年OS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85~1.22,P=0.88;OR=1.15,95%CI=0.99~1.33,P=0.06;OR=1.13,95%CI=1.00~1.28,P=0.06;OR=0.98,95%CI=0.81~1.17,P=0.79)。亚组分析显示,对于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HCC,AR组术后1、2、3、5年DFS(OR=1.36,95%CI=1.07~1.73,P=0.01;OR=1.55,95%CI=1.23~1.95,P=0.0002;OR=1.78,95%CI=1.38~2.30,P<0.00001;OR=2.07,95%CI=1.46~2.94,P<0.0001)和2、3、5年OS(OR=1.54,95%CI=1.07~2.21,P=0.02;OR=1.46,95%CI=1.11~1.92,P=0.007;OR=1.52,95%CI=1.13~2.03,P=0.005)均高于NAR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NAR比较,AR能减少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和肝内局部复发,提高术后DFS和远期OS。尤其对合并MVI的患者,AR在近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NAR,推荐在临床中应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还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解剖性切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胃溃疡合并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彩宁 韩彩文 +2 位作者 董保龙 郭天康 杨晓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4-1225,共2页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据WHO报告,全球每年上报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而真正的发病人数比报告的病例数高10~25倍[1]。既往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仅有少数个案报...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据WHO报告,全球每年上报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而真正的发病人数比报告的病例数高10~25倍[1]。既往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仅有少数个案报告,而同时合并胃溃疡(或胃癌)和EB病毒感染的十分罕见[2]。甘肃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1例胃溃疡合并布氏杆菌感染继发HPS病人。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癌 布鲁菌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