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传猛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杨慧珍 张学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共9页
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全面调查,旨在揭示其资源现状及蕴藏量,为其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该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265个套方,1060... 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全面调查,旨在揭示其资源现状及蕴藏量,为其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该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265个套方,1060个样方中,发现分布有野生湿生扁蕾居群的生态区有3 个,占调查总生态区的42.86%;样地有3个,占调查总样地的5.66%;套方有11个,占调查总套方的4.15%;样方有26个,占调查总样方的2.45%.分布面积约1.27km2,药材蕴藏量3474.36kg,经济量2605.77kg,年允收量912.02kg.植株性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11~2.86,农艺性状差异大,10 个性状变异系数变幅23.08% ~61.83%,侧根数变异最大,叶对数变异最小,单株鲜重和干重、花朵数、基部节间长等性状变异程度也均高于平均值.在海拔2234~2699m 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株高、茎粗、花朵数、单株重均呈增大趋势.湿生扁蕾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级别系数为0.60,受威胁级别为二级,保护等级为II级.以上说明宕昌县域内野生湿生扁蕾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但资源分布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宕昌县 野生湿生扁蕾 中药资源 分布 药材蕴藏量
下载PDF
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媛丽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传猛 杨慧珍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样地占宕昌县总调查样地的10.6%,野生黄芪出现样方占宕昌县调查总样方的0.38%。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分布面积约为2.53km2,药材储量约为19.368 9t。说明宕昌县境内野生黄芪资源极其稀少,分布范围极其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黄芪 资源分布 药材储量
下载PDF
濒危植物暗紫贝母的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凤霞 陈垣 +1 位作者 张荩凤 白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是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观察和7种花器操作对漳县荒坡地驯化栽培暗紫贝母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传粉结实特性,探寻繁种策略,为野...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是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观察和7种花器操作对漳县荒坡地驯化栽培暗紫贝母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传粉结实特性,探寻繁种策略,为野生驯化扩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仿野生农田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株型多样化趋势明显,2013年采用鳞茎播种的暗紫贝母次年3月下旬返青,返青株以单叶株为主,多叶株少量,开花株稀少。随栽培年限延长,多叶株和开花株比率提高,单株开花数增多。开花株5月上旬现蕾,下旬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蒴果成形,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倒苗,花蕾期茎叶持续生长,株高10.18~19.26cm。自然结实率75.0%,去雄套纸袋不结实,人工异交率80%以上,自然异交率70%,自交率低于30%,单果结种子(110±22)粒,百粒鲜重(94.53±53.62)mg。访花昆虫有蜂类、蝇类、蜘蛛和蚂蚁等。说明这种小株植物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属异花授粉类型,部分自交亲和,传粉媒介以虫媒为主,风媒为辅,暗紫贝母特有的物候、株形多样化和传粉特性是其长期适应高寒恶劣多变环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物候学 传粉方式 结实 异交率
下载PDF
有机栽培对SP_(2)代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金建琴 张艳芳 +2 位作者 郭凤霞 陈垣 刘晓峰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研究有机栽培对SP_(2)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纯有机肥为基肥,设有CK(不施肥),OM1(750 kg/hm^(2)),OM2(1500 kg/hm^(2)),OM3(2250 kg/hm^(2)),OM4(3000 kg/hm^(2)),OM5(3750 kg/hm^(2))6个处理。每... 为研究有机栽培对SP_(2)当归成药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纯有机肥为基肥,设有CK(不施肥),OM1(750 kg/hm^(2)),OM2(1500 kg/hm^(2)),OM3(2250 kg/hm^(2)),OM4(3000 kg/hm^(2)),OM5(3750 kg/hm^(2))6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0株,挂牌标记后测定SP_(2)代当归成药期生长发育动态(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和返青率、叶绿素、氮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基施纯有机肥可显著提高SP_(2)代成药株高、株幅、叶长和叶宽,其中OM3处理的返青率最高,为95%,与CK相比,增长了14.15%;不同指标表明各处理整体在9月长势最好,达到最高值。就9月份各指标而言,株高、叶宽在OM1处理下最好,株幅、叶长、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OM3处理下最好。对种苗7个性状综评显示,各施肥处理综合因子指数大小依次为OM3(0.9558)>OM1(0.6459)>OM2(0.6005)>CK(0.4858)>OM4(0.2269)>OM5(0.0317),说明当归移栽有机肥施用量以2250 kg/hm^(2)为宜。综上所述,当归经有机栽培后可增强其抗逆性,获得的抗逆成药株将是当归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宝贵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有机肥 生长发育 相关分析 变异系数 综合因子
下载PDF
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小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郭爱峰 袁洪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1-1838,共8页
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 对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鳞茎播种后2年生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_2溶液(5、10、15、20和25mmol·L^(-1)),以喷施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倒苗率变化和倒苗期地下部分生理特性,探讨外源钙对甘肃贝母倒苗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CaCl_2处理均可推迟甘肃贝母倒苗高峰期,有效延长甘肃贝母生长期,从而提高鳞茎产量;各CaCl_2浓度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基本表现为15 mmol·L^(-1)>20 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2)不同CaCl_2溶液喷施后倒苗期较CK推迟效应显著,比CK倒苗高峰期推迟3~7d,并推迟3~6d结束倒苗高峰,其中以喷施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延迟效应最佳。(3)10~25mmol·L^(-1) CaCl_2处理均可有效增强甘肃贝母倒苗期根系活力和鳞茎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15mmol·L^(-1) CaCl_2处理的倒苗期根系TTC活力最高,鳞茎SOD、POD和CAT活性最强。(4)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aCl_2处理下甘肃贝母倒苗期鳞茎抗性及生活力由强至弱依次为15mmol·L^(-1)>20mmol·L^(-1)>25mmol·L^(-1)>10mmol·L^(-1)>5mmol·L^(-1)>CK。研究表明,15mmol·L^(-1) CaCl_2为甘肃贝母延迟倒苗期、增强苗期鳞茎抗逆性、提高鳞茎产量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外源钙 倒苗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药用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小琴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袁洪超 郭一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02-2006,共5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可替代传统当归生荒地育苗的熟地育苗床土资源。方法:以撂荒地为对照,对不同药用植物(当归、秦艽、羌活)茬口土壤条件下当归苗栽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露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 目的:筛选适宜的可替代传统当归生荒地育苗的熟地育苗床土资源。方法:以撂荒地为对照,对不同药用植物(当归、秦艽、羌活)茬口土壤条件下当归苗栽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露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不同药用植物茬口对当归苗栽根系活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细胞膜稳态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当归重茬及羌活茬口当归苗栽根系细胞酶促抗氧化系统薄弱,且渗透调节能力差,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质膜稳定性降低,根系活力下降,导致其越冬后发病率剧增。秦艽茬口当归苗栽各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抗氧化系统发达,膜脂过氧化程度小,质膜稳定性强,渗透调节能力大,根系活力强,苗栽越冬后发病率低。结论:秦艽茬口土壤可作为较适宜当归育苗的熟地床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育苗 茬口 生理特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甘肃贝母种子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许美玲 郭凤霞 +1 位作者 陈垣 武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9-417,共9页
为进一步探明甘肃贝母种子后熟脱休眠机理,本研究对其种子不同后熟阶段水提取液不同质量浓度下小白菜种子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影响程度随其所处后熟阶段的不同而异... 为进一步探明甘肃贝母种子后熟脱休眠机理,本研究对其种子不同后熟阶段水提取液不同质量浓度下小白菜种子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水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影响程度随其所处后熟阶段的不同而异。在形态后熟阶段,与对照相比,水提取液浓度为2.5 mg·mL-1时,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水提取液浓度的提高,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明显的化感抑制效应,化感效应指数RI值逐渐降低,当水提取液浓度为40 mg·mL-1时,化感抑制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生理后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化感效应,各处理组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对照,但随着水提取液浓度的提高,化感效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水提取液浓度为5 mg·mL-1时,小白菜苗高、根直径与单苗鲜重均较对照显著提高(P<0.05)。综上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内源化感抑制物质在后熟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异,从形态后熟转入生理后熟后,种子内源化感抑制物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甘肃贝母种子中内源抑制物质的种类特性及生产实践中打破其种子休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小白菜 水提取液 化感抑制
下载PDF
甘肃省宕昌县党参野生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慧珍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周传猛 何媛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宕昌县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富集分布区,为了探明宕昌县境内党参野生资源现状和蕴藏量,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采用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野生党参和野生素花党参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县野生党参资源... 宕昌县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富集分布区,为了探明宕昌县境内党参野生资源现状和蕴藏量,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采用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野生党参和野生素花党参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县野生党参资源分布特点及其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中,有6个生态区11个样地中分布有野生党参,占调查区域的85.71%,仅1个生态区1个样地中分布有野生素花党参,与党参分布区域重叠,占调查区域的14.29%。党参药材蕴藏量约为461.85 t,经济量为254.02 t,年允收量为25.40 t;素花党参药材蕴藏量为67.75 t,经济量为36.16 t,年允收量为3.62 t;党参总灰分3.25%,醇溶性浸出物为63.86%,而素花党参总灰分为3.69%,醇溶性浸出物为68.32%。党参的适生范围比较广,但野生资源稀少,素花党参的适生范围比较狭窄,且野生资源匮乏,建议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宕昌县 党参 素花党参 蕴藏量 质量测定
原文传递
白条党参生理特性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葛鑫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王红燕 焦旭升 张碧全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7-74,共8页
【目的】探讨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2年生、3年生、4年生)与不同采收时间(从9月10日每隔15 d采挖1次,共采挖5次)采收的党参为材料,测定其生理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药材外观性... 【目的】探讨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2年生、3年生、4年生)与不同采收时间(从9月10日每隔15 d采挖1次,共采挖5次)采收的党参为材料,测定其生理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药材外观性状均有所改善,产量有所上升。在10月10日采收的党参,党参多糖、炔苷含量均最高。不同采收时间条件下,党参药材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显示,综评指数大小排序为10月10日(0.7721)>11月9日(0.7708)>10月25日(0.7168)>9月25日(0.3968)>9月10日(0.0404);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虽药材外观性状有所改善,但内在指标(水分、灰分、浸出物)欠佳。栽培3年采收的党参,药材产量、炔苷含量均最高。【结论】综合产量与有效成分评定,最佳采收期以年限3年采收时间10月10日左右为宜,此期党参产量较高,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质量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条党参 采收期 生理特性 药材品质
下载PDF
菘蓝农艺性状与药材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恩军 陈垣 +3 位作者 韩多红 蔡子平 张芬琴 张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6,共8页
为探究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明确药材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合理评价与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及选育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18份国内菘蓝主栽区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11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 为探究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明确药材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合理评价与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及选育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18份国内菘蓝主栽区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11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菘蓝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菘蓝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CV)达9.83%~69.22%,根鲜重、叶鲜重和叶面积的CV均大于60%,大青叶和板蓝根产量的CV大于50%,根直径、叶干物质含量、根长、根干物质含量CV较小。大青叶产量与根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板蓝根产量与叶、根干物质含量均呈负相关,与其他农艺形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大青叶产量和板蓝根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统计学检验,两个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9、0.982。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影响大青叶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叶片数(0.715)、叶鲜重(0.594)、根鲜重(0.140)和侧根数(0.131),而影响板蓝根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为根长(0.837)和根鲜重(0.592)。菘蓝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青叶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为叶片数、叶鲜重、根鲜重和侧根数;板蓝根产量形成的决定因子为根长和根鲜重。高产型大青叶的品种特征为叶片数多、叶和根鲜重均重、侧根数较多;高产型板蓝根的品种特征为根长和根鲜重。本研究为菘蓝种质资源鉴定及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农艺性状 相关和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药材产量
下载PDF
冬播和春播育苗对党参苗栽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亚兰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郭志军 刘希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对白条党参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苗栽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揭示党参冬播和春播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播种季节,为党参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西县气候条件适... 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对白条党参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苗栽产量和质量指标,旨在揭示党参冬播和春播育苗效应的差异性,探寻其最佳播种季节,为党参规范化育苗操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西县气候条件适宜党参育苗.冬播和春播育苗条件下,党参种子出苗进程变化趋势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春播后46~48d.与春播田相比较,冬播育苗田0~20cm 土层含水量高,党参种子提早6d出苗,苗栽产量提高47.8%,个体质量优异.春播育苗田出苗率较冬播田提高27.3%,但苗栽个体小,商品性差.以上说明,党参冬播育苗对规避春季干旱具有一定意义,建议党参规范化育苗按比例采用冬播和春播育苗方法,以降低春季遇严重干旱造成的春播种子不发芽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冬播,还是春播进行党参育苗时,播种后均应及时采取保墒措施,以覆盖小麦秸秆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种苗 土壤含水量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齐浩 陈垣 +3 位作者 郭凤霞 曹师 郭志军 杨育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42,共24页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中国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唐古特大黄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的反应施肥量同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kg/hm2,磷55.07kg/hm2,钾36.56kg/hm2,产量可达12384.3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kg/hm2、磷54.58kg/hm2、钾36.37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经济效益为196126.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3414”肥料设计 施肥模型 经济效益 产量
下载PDF
蒙古黄芪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锐明 郭凤霞 +3 位作者 安黎哲 陈垣 郭爱峰 曹师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增加,幼苗的半致死NaCl浓度分别为150mmol·L^(-1)和130mmol·L^(-1)。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MDA含量在250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2.5和3.5倍,而在200mmol·L^(-1) 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1.1和1.5倍。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的膜结构在盐胁迫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幼苗盐敏感损伤浓度为100~250mmol·L^(-1)。二者相比而言,蒙芪L07-22在测定的多数指标中表现出更高的苗期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相对含水量 相对电导率 膜脂过氧化 可溶性糖
下载PDF
暗紫贝母花器官特征及有性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垣 徐博琼 +3 位作者 郭凤霞 白刚 张荩凤 张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与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漳县人工栽培的暗紫贝母花器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花器官特征和有性繁育系统,为暗紫贝母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鳞茎播种栽培3年的暗紫贝母植株单花顶生,偶见2花,花两性... 采用田间试验与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漳县人工栽培的暗紫贝母花器构造和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花器官特征和有性繁育系统,为暗紫贝母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鳞茎播种栽培3年的暗紫贝母植株单花顶生,偶见2花,花两性,初现花蕾绿色,花暗紫色,有淡黄色格纹,开花期5-6月,单花寿命6~8d,花钟形,同被花,花被6,2轮,离生雄蕊6枚,5枚紧围雌蕊,1枚外围,子房上位,柱头3裂,短裂片外露,毛状有分泌物。开花前柱头高于雄蕊,开放后雄蕊高出柱头,开花当天花粉量最大,活力最高并维持3d时间。花被长1.5cm的绿蕾柱头已具较强可受性。花药开裂与强柱头可受性同步,但后者持续期更长(6d以上)。单花花粉数约6000粒、胚珠数在160颗以上,花粉胚珠比(P/O)37.5,杂交指数(OCI)为4。传粉媒介为风媒和虫媒,访花者为蜂类、蝇类和蜘蛛,但数量极少,有性繁育系统应属于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花器官特征 花粉活力 柱头可受性 繁育系统
下载PDF
高寒区农茬口对当归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伟 郭凤霞 +3 位作者 陈垣 白刚 袁洪超 金彦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6,共12页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栽培当归的农茬口和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茬口当归田共发生杂草15种,隶属9科15属,主要优势种群为锦葵、欧洲千里光、苦苣、繁缕、刺儿菜和甘露子。当归田杂草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因茬口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季相消长跃变程度更大,随季节延后杂草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杂草利用资源的相似性更高,锦葵和欧洲千里光随当归返青而滋生,随当归生长发育而迅速蔓延,成为占优势的恶性杂草,对当归的危害性最大,导致杂草群落稳定性降低,在当归重茬和马铃薯茬田单生优势度更为突出,优势杂草潜在恶化危害性增大,但在油菜茬田杂草生长量最小,与当归生长竞争势较弱,使当归始终占据优势生态位,说明油菜茬口较利于当归栽培,但根据恶性杂草物候特征及早防除更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农茬口 当归田 杂草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菘蓝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恩军 陈垣 +2 位作者 韩多红 蔡子平 张芬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1670,共10页
栽培方式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本研究为了探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菘蓝的最佳栽培方式,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栽培模式(平作和垄作)和覆膜方式(不覆膜、覆白膜和覆黑膜)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按照播种至收获每月一次... 栽培方式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本研究为了探讨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菘蓝的最佳栽培方式,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栽培模式(平作和垄作)和覆膜方式(不覆膜、覆白膜和覆黑膜)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按照播种至收获每月一次定期采集菘蓝植株样品,测定了6种栽培方式下菘蓝根农艺性状指标、板蓝根产量及检测成分(R,S)-告依春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菘蓝根长、根直径、单株根干重的累积动态、板蓝根产量和质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垄作覆黑膜栽培菘蓝根的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根系最发达,根长、根直径和单株根干重均较高。板蓝根产量以垄作覆黑膜栽培最高(4 514.4 kg·hm^(-2)),垄作覆白膜产量最低(3 116 kg·hm^(-2));(R,S)-告依春含量以垄作覆白膜最高(2.61 g·kg^(-1)),垄作不覆膜最低(1.37 g·kg^(-1))。在不同栽培方式下,菘蓝主根长、根直径和单株根干重生长随生长时间均呈现"S"型生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菘蓝收获板蓝根适宜栽培方式为垄作覆黑膜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栽培方式 Logistic生长方程 根系农艺性状 板蓝根产量 (R S)-告依春含量
下载PDF
种荚预处理对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云波 陈翔 +2 位作者 陈垣 周传猛 白德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7,共9页
采用去除果荚浸种、不去除果荚浸种荚和焖种荚等方法对红芪种子预处理12h后再行发芽试验,以不去果荚不浸种干种荚为对照,旨在探寻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种子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春播季节20℃/18℃自然光照条件下,各处理红芪种子发芽... 采用去除果荚浸种、不去除果荚浸种荚和焖种荚等方法对红芪种子预处理12h后再行发芽试验,以不去果荚不浸种干种荚为对照,旨在探寻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种子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春播季节20℃/18℃自然光照条件下,各处理红芪种子发芽率随发芽天数的动态变化均呈“S型”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红芪种荚从置发芽床后第2~6天开始,种子先后启动发芽,第14~19天发芽陆续结束.整个发芽过程中,种子各发芽指标均表现出预处理间的显著差异性,预处理使红芪种子发芽提早1~4d,发芽高峰持续期延长2d.去果荚浸种12h显著加快了种子发芽进程,焖种荚处理有效延长了发芽持续期.各处理发芽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去果荚浸种12h(发芽率80.7%,发芽势54.0%,发芽指数7.083)〉不去果荚焖种荚12h(发芽率64.0%,发芽势13.3%,发芽指数3.462)〉 不去果荚水浸种荚12h(发芽率48.0%,发芽势22.0%,发芽指数3.007)〉 对照干种荚(发芽率34.7%,发芽势4.0%,发芽指数1.865).以上说明种荚果皮造成的吸水障碍是限制红芪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播种前将红芪种荚浸种12h或焖种12h再行播种均可显著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去除果荚后再浸种效果更佳,发芽率可达8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红芪种荚 去皮浸种 焖种荚 发芽特性
下载PDF
河西走廊栽培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质量对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恩军 韩多红 +3 位作者 蔡子平 张勇 张芬琴 陈垣 《农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月22日较4月12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天,生长期缩短42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月12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月2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月22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月2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肖婉君 郭凤霞 +6 位作者 陈垣 刘兰兰 陈永中 焦旭升 张碧全 白刚 金建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有机肥 药材产量 根性状 抗病性 早期抽薹率
下载PDF
岷县不同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金彦博 郭凤霞 +3 位作者 陈垣 白刚 袁洪超 梁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8,共10页
当归传统育苗方式造成严重的荒坡地水土流失。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通过定向种植小麦、黄芪、马铃薯和当归培育作物茬口基础上,再行当归育苗,育苗期测定苗栽生长动态,育苗结束测定苗栽质量性状及抗病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 当归传统育苗方式造成严重的荒坡地水土流失。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通过定向种植小麦、黄芪、马铃薯和当归培育作物茬口基础上,再行当归育苗,育苗期测定苗栽生长动态,育苗结束测定苗栽质量性状及抗病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旨在揭示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育苗的农茬口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各茬口条件下当归出苗数和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均表现显著差异,小麦茬和黄芪茬当归成苗数和地上生长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个体质量优异,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而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苗栽受季节影响较大,随生长期延后当归死苗率提高,易形成老小苗,发病率高达36.7%以上。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黄芪茬(0.7840)>小麦茬(0.7816)>当归重茬(0.4731)>马铃薯茬(0.1656)。马铃薯茬死苗率最高,当归重茬根腐病最为严重,说明岷县正茬黄芪和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优异床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农茬口 育苗 发病率 综合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