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先争优树标杆 生态文明谱新篇——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建设纪实
1
《甘肃林业》 2010年第6期16-17,共2页
一、主要做法1、抓理论学习,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水平。一是认真落实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等,理论学习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二是班子成员严以律己、行动在先,主要领导亲自为全体党员上专题党课,全局呈现出书记带头... 一、主要做法1、抓理论学习,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水平。一是认真落实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等,理论学习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二是班子成员严以律己、行动在先,主要领导亲自为全体党员上专题党课,全局呈现出书记带头抓学习,成员分工抓落实,党员带头创佳绩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班子建设 监测监督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管理局 理论学习 标杆 优树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龙生 李萍 张建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该文基于土地退化和成因结果表现指标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区(市辖区为一个单元)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强度脆弱县3个,高度脆弱县16个,中度脆弱县35个,轻度脆弱县19个,微度脆弱县8个,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 该文基于土地退化和成因结果表现指标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区(市辖区为一个单元)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强度脆弱县3个,高度脆弱县16个,中度脆弱县35个,轻度脆弱县19个,微度脆弱县8个,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后列,而生态脆弱性居全国前列。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测试分析了甘肃生态脆弱性与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垦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等5个主要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以期对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脆弱性 影响因素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督 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
作者 《甘肃林业》 2008年第1期9-10,共2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林方略,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甘机编办通字[2007]112号文件批准,将“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更名,成立“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与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林方略,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甘机编办通字[2007]112号文件批准,将“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更名,成立“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与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监督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管理将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科学发展观将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文明建设 监测监督 强化 机构编制 甘肃省 科学发展观 管理局
下载PDF
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新源 杨小鹏 +3 位作者 陈翔舜 李玉霖 曲浩 彭雯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4-177,182,共5页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体系描述了荒漠化监测所需的信息要素和生态地理指标;社会经济体系主要评价了影响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监测体系 科学技术指标 社会经济指标
下载PDF
2006—2016年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庆 赵万奎 +4 位作者 陈智平 赵方圆 李晓兵 闫月娥 李珍存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38-43,共6页
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2006年)、第六次复查(2011年)、第七次复查(2016年)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对2006—2016年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 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2006年)、第六次复查(2011年)、第七次复查(2016年)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对2006—2016年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增长态势,10年功能价值共增加了246.92亿元,增长了13.52%,年均增加24.6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2%。在8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4项功能发挥作用均较大,占有主体地位,其价值量之和的占比接近总价值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价值评估 动态 甘肃省
下载PDF
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尚立照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年第1期3-5,共3页
在分析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和风电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叙述了风电开发对河西走廊区域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风力发电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淡水的污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等正面的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 在分析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和风电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叙述了风电开发对河西走廊区域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风力发电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淡水的污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等正面的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也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环境影响,如阴影、噪音影响以及对鸟类的负面影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河西走廊的风电开发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 风力发电 影响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荒漠化监测结果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洪民 张龙生 +4 位作者 魏金平 陈翔舜 尚立照 王小军 高斌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6期51-53,共3页
应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多因子数量化评价法"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于2009年对甘肃省荒漠化土地进行了第四次调查监测,并对2004年和2009年两期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 921.28万hm2,... 应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多因子数量化评价法"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于2009年对甘肃省荒漠化土地进行了第四次调查监测,并对2004年和2009年两期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 921.28万hm2,其中风蚀土地面积1 549.83万hm2、水蚀284.91万hm2、盐渍化70.26万hm2、冻融16.29万hm2,与2004年监测结果相比,5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3.49万hm2,年逆转率为0.14%。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总体呈相持递减趋势,荒漠化有所逆转,荒漠化程度总体在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监测结果 对比分析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哈思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评价与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占玺 邹轲 张英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第6期84-87,共4页
以哈思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采用国家标准对公园的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科学评价哈思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通过对评价结论的分析研究,结合新时期森林公园... 以哈思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采用国家标准对公园的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科学评价哈思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通过对评价结论的分析研究,结合新时期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最新成果,创新公园建设思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参与性和体验度。结果表明,哈思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有8个主类、18个亚类,25种基本类型、54个资源单体,符合Ⅱ级标准。在评价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森林公园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评价 资源类型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顺利 刘贤德 +2 位作者 王建宏 李小兵 赵志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
为更加直观地认识森林的重要生态和经济地位,并为甘肃省生态经济建设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重点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量地评价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功... 为更加直观地认识森林的重要生态和经济地位,并为甘肃省生态经济建设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重点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量地评价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功能和经济价值。结果显示:(1)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土总量为16 620.53万t,年固土总价值为22.10亿元;年保肥总量为988.56万t,年保肥总价值为356.71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年保肥价值占到总固土保肥总价值的94.2%,森林生态系统保肥所产生的价值远远大于固土所产生的价值,占据了主导地位;森林生态系统固土保肥总价值为380.80亿元/年,占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1 825.92亿元/年)的20.86%。(2)所选取的19种林分类型中,灌木林(222.10亿元/年)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固土保肥总价值中占据支配地位,占到总价值的58.32%;乔木林中,其他硬阔类(30.27亿元/年)、栎类(24.25亿元/年)、阔叶混交林(22.22亿元/年)三者固土保肥功能和产生价值较大。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功能及其价值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灌木林、其他硬阔类、栎类以及阔叶混交林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育土壤功能 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道军 瞿王龙 +2 位作者 李育才 吴小舟 苟树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8-193,共6页
为掌握甘肃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查找影响森林安全的主要原因和突出问题,针对性开展改善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发挥森林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文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响... 为掌握甘肃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查找影响森林安全的主要原因和突出问题,针对性开展改善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发挥森林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文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根据甘肃省年度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熵权法和生态安全指数法对甘肃省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定量评价,得出了甘肃2006-2015年森林压力、森林状态、森林响应和综合评估指标趋势。结果显示,甘肃省2006-2015年期间内森林资源自身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PSR模型 熵值法 甘肃省
下载PDF
陕西省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峰 李珍存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6-150,共5页
榆林地区地处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和丘陵沟壑区的交错过渡地带,水蚀和风蚀都十分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多变。基于RS和GIS软件环境,采用榆林地区1980,1995和2000年3期Landsat TM4,3,2波段合成卫星影像数据为主信息源,在人机交互作业方... 榆林地区地处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和丘陵沟壑区的交错过渡地带,水蚀和风蚀都十分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多变。基于RS和GIS软件环境,采用榆林地区1980,1995和2000年3期Landsat TM4,3,2波段合成卫星影像数据为主信息源,在人机交互作业方式下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区内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经对研究区20 a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各类型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认为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虽有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 生态环境 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垚 李健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第4期84-88,共5页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国内持续的热点旅游形式,也是甘肃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的优势、机遇及存在的问题,从空间布局、旅游产品线路设计、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森林生态旅...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国内持续的热点旅游形式,也是甘肃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的优势、机遇及存在的问题,从空间布局、旅游产品线路设计、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策略 甘肃省
下载PDF
合水县石油开发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13
作者 谢芳 《甘肃科技》 2012年第24期10-12,9,共4页
石油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在石油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也十分重要。就合水县石油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对策。
关键词 石油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 因素分析与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龙生 程小云 +4 位作者 李萍 张旭华 曹容 车启龙 赵方圆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章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0年来甘肃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16年,全省林地面积由630.87万hm2增加到1046.35万hm2,增长65.9%;有林地面积由186.83万hm2... 文章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0年来甘肃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16年,全省林地面积由630.87万hm2增加到1046.35万hm2,增长65.9%;有林地面积由186.83万hm2增加到263.89万hm2,增长41.2%;森林面积(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由2006年的470.67万hm2增加到2016年的509.73万hm2,增长8.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96亿m3增长到2.84亿m3,增长45.1%。森林面积蓄积“双增”幅度较大。全省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75年的99.31m3/hm2微降到2016年的95.45 m3/hm2,下降4.1%,森林质量较低。同时乔木林树种、林龄结构不够合理。采用回归分析预估,到2035年和2050年,森林面积分别达到639.15万hm2和742.6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4.21%和16.52%,乔木林蓄积量达到3.2亿m3和4.1亿m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6亿m3和4.5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预估分析
下载PDF
基于“成因—结果”指标的甘肃各县区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尚立照 张龙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3,23,共4页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计算了各县(市、区)的生态脆弱度,其中:强度脆弱县8个,高度脆弱县17个,中度脆弱县31个,轻度脆弱县22个,微度脆弱县3个。该...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计算了各县(市、区)的生态脆弱度,其中:强度脆弱县8个,高度脆弱县17个,中度脆弱县31个,轻度脆弱县22个,微度脆弱县3个。该研究对甘肃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指标体系 主要成因指标 结果表现指标 定量评价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景泰县盐渍化耕地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军 张举海 《甘肃科技》 2012年第23期147-148,162,共3页
景泰县"景电"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但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耕地土壤盐渍化。本研究采用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研究区现有盐渍化耕地4267.1hm2,占研... 景泰县"景电"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但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耕地土壤盐渍化。本研究采用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研究区现有盐渍化耕地4267.1hm2,占研究区内耕地总面积的4.1%。认真分析后提出了以水利措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以及化学措施合理配置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县 盐渍化耕地 调查研究 治理措施
下载PDF
甘肃省天然林碳汇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小云 张龙生 +3 位作者 李源 张黎敏 李萍 赵方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90,共9页
基于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估算甘肃省天然乔木林的生物量,分析甘肃省天然林总体及分龄组、树种(组)和林种的面积、碳储量、碳密度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 基于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估算甘肃省天然乔木林的生物量,分析甘肃省天然林总体及分龄组、树种(组)和林种的面积、碳储量、碳密度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甘肃省天然林面积为383.2×104 hm^2,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东部和祁连山;全省天然林碳储量由2006年的63.59TgC增加到2016年的74.57TgC,碳储量呈线性均匀增加,10年间累计增加10.99TgC,年均增长率为1.06%;(2)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龄林、过熟林面积依次占比为21.85%、31.18%、20.69%、17.57%和8.71%,中龄林比例较高,呈单峰左偏山状曲线,林龄结构较差,需人工促进更新;(3)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碳储量相差不明显,但防护林幼龄林面积增加的趋势明显,较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甘肃省需要;(4)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栎类、阔叶混交林、冷杉、云杉和其他硬阔类。其中阔叶混的面积和碳储量增长量最大并远大于其他树种(组),且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使得甘肃省天然林树种组成在向混交林演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量等都在提高。同时,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差异较大,其中,栎类碳密度最大,华山松碳密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天然林 碳储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以甘肃省党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赵方圆 杨宇翔 +3 位作者 张华堂 赵万奎 李珍存 王琼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5-241,共7页
为了分析甘肃省党河流域2012—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建设规划趋势,通过判读遥感影像得到了党河流域6年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从土地利用类型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3个角度分析了以上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6年... 为了分析甘肃省党河流域2012—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建设规划趋势,通过判读遥感影像得到了党河流域6年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从土地利用类型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3个角度分析了以上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6年间林地总占比减少量最大,为0.47%(82.13 km^(2)),建设用地总占比增加量最大,为0.20%(35.10 km^(2))。林地下属分类中的宜林地减少量最大,为12.55%(86.36 km^(2))。宜林地的大幅减少是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贡献源。(2)从空间变化角度,未利用土地6年间的转入量最大,为107.76 km^(2),转入面积中林地为主要贡献源,转入总面积88.72 km^(2),林地转出量最大的时间段为2012—2014年的72.68 km^(2),后续2016—2018年未利用土地转出为林地50.45 km^(2)。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贡献量最大的为未利用土地,转入量13.15 km^(2)。2012—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呈现林地退化转变为未利用土地,生态建设加强后未利用土地回转为林地和向建设用地转变的大趋势。(3)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角度,6年间各地类的景观破碎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建设用地景观破碎度最大,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指数较大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说明人类活动较多的建设用地区域破碎度高且形状更复杂。上述研究结果对摸清并保护恢复党河流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实施土地保护利用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河流域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时间与空间变化
下载PDF
甘肃省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小鹏 王小军 +2 位作者 陈翔舜 马仲武 高斌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74 243.3 hm2,5年变化率为-0.61%,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沙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这主要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等自然因素,以及植被建设、人口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动态变化 监测 5年变化率 2009—2014年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乾平 王小军 尚立照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8 490.83 km2,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的大省,荒漠化危害十分严重。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和2009年两次水蚀荒漠化监测土地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8 490.83 km2,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的大省,荒漠化危害十分严重。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和2009年两次水蚀荒漠化监测土地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2009年比2004年水蚀荒漠化面积减少了420.27 km2,年变化率为-0.29%,全省水蚀荒漠化面积总体上在减少、程度在减弱,水蚀程度向好的方向发展。针对水蚀荒漠化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动态变化 防治对策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