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70538例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蒋霞 赵文莉 +1 位作者 潘卫民 格鹏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掌握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的干预现状,并对管理效果做出评价,为今后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进行社区康复管理、救治救助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 目的掌握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的干预现状,并对管理效果做出评价,为今后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进行社区康复管理、救治救助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甘肃省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通过普查和线索调查筛查出疑似患者并确诊,然后进行随访,进一步收集和分析其接受随访管理(在管)、治疗、服药、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结果甘肃省共计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0538例,其中在管患者占81.08%(57195例)。在管、非在管和失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治疗率为69.92%(48009/68663),其中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率(76.00%)最高(均P<0.001)。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为42.16%(24113/57195),规律服药率为24.74%(14150/57195),其中偏执性精神病的服药率(51.98%)最高(均P<0.001),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规律服药率(31.02%)最高(均P<0.001)。结论目前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居家管理率、治疗率、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能力等方面需大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重性精神疾病 居家管理 效果评价
下载PDF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张阳 李欣颖 闫静 刘小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 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样本中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株,PCR方法进行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8—2020年甘肃省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呈下降趋势,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19~45岁组大于其他年龄组。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8%),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唑林、四环素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10%。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69.8%。5种型别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中EAEC占比为62.2%,各型别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的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严峻,各个市州应当完善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工作,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耐药率 多重耐药率
下载PDF
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晓岚 格鹏飞 +4 位作者 何健 张清华 张静 范浩强 张丑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324-4326,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情况,以探索意外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工作由各监测点收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情况,以探索意外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工作由各监测点收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C逐一核对,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确定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并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工作。[结果]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14.97/10万(标化后为15.40/10万)、自杀13.17/10万(标化后为13.12/10万)、意外坠落5.03/10万(标化后为5.00/10万)、淹死2.71/10万(标化后为2.75/10万)。意外伤害的构成比交通事故占33.14%、自杀占29.14%、意外坠落占11.14%、淹死占6.00%、意外中毒占4.57%、他杀占2.29%。其中,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淹死占全部意外伤害的79.42%。[结论]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的意外伤害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淹死为主,占全部意外伤害的79.42%,其中,交通事故在两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即男性死亡率显著大于女性死亡率,男女死亡性比值为3.32,而男性交通事故死亡中,尤以中年男性为多。今后应加强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男性中年人群是干预的重点人群。自杀和意外坠落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自杀的年龄段提前到10岁年龄段,这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进一步探讨其外部原因,从根本上预防低年龄段自杀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疾病监测 死亡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结核病痰涂片省对县室间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穆洮俊 司红艳 +1 位作者 李晴 马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57-460,共4页
目的评价甘肃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工作质量,更好为结核病控制工作服务。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对各级结核病实验室进行室间质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省对县痰涂片盲法复检阳性符合... 目的评价甘肃省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工作质量,更好为结核病控制工作服务。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对各级结核病实验室进行室间质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省对县痰涂片盲法复检阳性符合率89.0%,阴性符合率99.7%,痰涂片的5项质量指标普遍低于国家标准,出现严重错误的实验室占39.4%,现场评价和批量测试结果均良好。结论室间质控的实施提高了甘肃省痰涂片复检符合率,改善了实验室的建设,提高了痰检人员的业务能力,室间质控更具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实验室 质量控制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5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闫静 刘小菊 肖晶 王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3,共9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系统发育谱系、CC型、ST型、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基因、毒力基因、抗性基因、系统发生关系。结果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属谱系Ⅰ、谱系Ⅱ,以谱系Ⅱ为主,共21株(84.0%)。血清型以1/2a为主,共14株(56.0%),分属10个CC型,其中CC9、CC8和CC121为优势CC型,共占56.0%(14株),发现一个新的ST型,即ST3142。仅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4.0%,1/25),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多重耐药株,本研究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基本一致。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携带LIPI-1和内化素基因,未发现携带LIPI-3的菌株,仅2株ST87型菌株携带LIPI-4。16株菌(64.0%)携带SSI-1,5株ST121携带SSI-2。68.0%(17/25)的菌株inlA基因发生了提前终止(PMSC)。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能将不同谱系、血清群和CC型的菌株明显分开,25株菌共分为10个亚群,与CC型保持一致。结论甘肃省市售食品中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呈现遗传进化多样性,耐药基因及表型均表现出低耐药率,且携带的毒力基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2011-2015年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崔燕 梁效成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4期165-166,共2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1-2015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方法对甘肃省2011-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系统中所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省共报告化学性食源...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1-2015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方法对甘肃省2011-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系统中所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省共报告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0起,中毒176人,死亡16人,病死率为9.09%;报告事件多发生在第二季度,占总报告起数的60%;中毒场所以家庭最多,占总报告起数的70%;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中毒引起,其次是农药和鼠药,三者占总报告起数的85%,占总死亡人数的87.5%。结论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亚硝酸盐和农药、鼠药中毒为主,主要原因是误食被农药、鼠药、亚硝酸盐污染的食品,说明对亚硝酸盐和农药、鼠药的监管及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流行病学 甘肃
下载PDF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影响调查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雪枫 刘建地 +3 位作者 张晓曙 张宁静 刘舒瑜 孟蕾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0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了解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1-30日采用在线调查工具,在甘肃省内对5775名儿童家长进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知晓率为95.67%,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手机媒体和电... 目的了解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1-30日采用在线调查工具,在甘肃省内对5775名儿童家长进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知晓率为95.67%,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手机媒体和电视,响应百分比分别为38.29%和31.11%;13.85%的儿童家长表示不愿意继续接种狂犬疫苗,76.17%的儿童家长担心狂犬疫苗的安全性;82.2%的儿童家长认为涉事的狂犬疫苗对儿童身体有影响,对第一类疫苗安全性也产生担心的占66.63%;儿童家长主要认为生产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响应百分比分别为40.53%和35.24%;儿童家长希望获取的预防接种相关信息为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分别占23.07%和17.95%。多重对应分析分析图显示:预防接种门诊、疾控部门、生产厂家、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距离较近。结论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可能会对疫苗接种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事件 儿童家长态度 多重对应分析
下载PDF
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谱及潜在减寿年数构成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格鹏飞 任晓岚 +3 位作者 张丑吉 张清华 董彩霞 范浩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年第10期53-54,共2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谱及潜在减寿年数构成特征,为制定甘肃省重大疾病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的死因数据进行核对,按照ICD标准进行死因编码,然后由甘肃省CDC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谱及潜在减寿年数构成特征,为制定甘肃省重大疾病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的死因数据进行核对,按照ICD标准进行死因编码,然后由甘肃省CDC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构成顺位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187.84/10万(标化率为277.51/10万),构成比为35.99%。处于第2位的是肿瘤,粗死亡率为103.15/10万(标化率为130.63/10万),构成比为19.77%;处于第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103.09/10万(标化率为160.93/10万),构成比为19.75%;损伤和中毒排第4位。潜在减寿年数构成顺位第1位是损伤和中毒,减寿率为19.86‰,第2位是循环系统疾病,减寿率为11.88‰,第3位是肿瘤,减寿率为11.68‰。结论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亡率最高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损伤和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监测 死因谱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甘肃省农村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疾病病种及其顺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元强 张仲男 +5 位作者 姚进文 马光斌 潘为民 李莉 寇嘉宁 白亚娜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与住院疾病情况,为促进农村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试点县选择4个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村卫生室,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与住院疾病情况,为促进农村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试点县选择4个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村卫生室,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门诊和住院服务的相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资料整理后输入SPSS数据库分析。结果农村门诊常见病是急、慢性胃肠炎、急性鼻咽炎、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和咽、喉、扁桃体、气管炎等;住院常见疾病是骨折、正常分娩、脑血管病、子宫良性肿瘤、胆石症和胆囊炎、阑尾疾病、肺炎等。结论针对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疾病构成,重点加强相关科室技术力量,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卫生 医疗机构 疾病种类 疾病构成
下载PDF
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调查分析
10
作者 张静 张丑吉 +4 位作者 董彩霞 张清华 任晓岚 范浩强 张永瑞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年第10期72-73,共2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现状,为科学合理地配置甘肃省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分析甘肃省9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情况。结果甘肃省57.14%的市(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 目的了解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现状,为科学合理地配置甘肃省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分析甘肃省9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情况。结果甘肃省57.14%的市(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平均面积不足,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配置不平衡。结论建议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其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国家对西部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业务用房 现状
下载PDF
2005-2014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余大为 丁国武 +2 位作者 格鹏飞 冯宇 李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甘肃省2005-2014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甘肃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 260例,自2005年(90例,占7.14%)起... 目的回顾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甘肃省2005-2014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甘肃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 260例,自2005年(90例,占7.14%)起呈逐年增多趋势,至2011年达到高峰(168例,占13.33%),随后逐年下降,2014年为85例(占6.75%)。病例主要集中于陇南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其中陇南武都区发病人数最多,累计506例,占40.16%(506/1 260);其次为文县,累计发病人数302例,占23.97%(302/1 260);甘南地区的舟曲县累计发病人数居第3位,为202例,占16.03%(202/1 260)。男女患者比例为1.46∶1。各年龄组中0~5岁年龄组人群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52.78%(665/1 260),随年龄的增高,病例数逐渐减少。全年均有发病,3~6月份为高发月份,累计病例数分别占10.48%(132/1 260)、13.33%(168/1 260)、12.86%(162/1 260)和11.67%(147/1 260)。结论 2005-2014年甘肃省陇南地区和甘南州部分地区为内脏利什曼病高发区,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3~6月份为高发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内脏利什曼病 流行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慧 刘建地 +1 位作者 高丽 卢欣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甘肃 病毒性乙型肝炎 公共卫生 流行病 传染病
下载PDF
甘肃省的白蛉区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生邦 管立人 +3 位作者 李凡 刘丕宗 冯宇 杨成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甘肃省 白蛉区系 地理分布 蛉种 自然地理
下载PDF
甘肃省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慧 邸宏杰 +3 位作者 付鸿 崔富强 高丽 孙延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9-739,共1页
关键词 麻疹 疫苗 强化免疫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甘肃省分离的版纳病毒具有显著地域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翟友刚 王焕琴 +7 位作者 于德山 李国太 蒋建祥 贾玉新 阎峻 何英 付士红 梁国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对2007年在甘肃省平凉地区农村人房、猪舍和牛棚采集的蚊虫中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基因组第12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方法2007年8月在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测定分离到的版纳病毒... 目的对2007年在甘肃省平凉地区农村人房、猪舍和牛棚采集的蚊虫中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基因组第12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方法2007年8月在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测定分离到的版纳病毒第12片段序列,以软件进行病毒的序列比对、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标本2926只,从中分离到11株致C6/36细胞产生规律病变的分离物,其中3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9株版纳病毒。RNA-PAGE结果显示9株版纳病毒基因组带型与对照株BJ95-75的一致,但第6片段与对照相比稍小。新分离版纳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5%~100%之间,与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8.6%~97.6%(核苷酸)和85.5%~97.1%(氨基酸)。基于版纳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甘肃省分离株处于中国株进化支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与其它地区分离株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再次从甘肃省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和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甘肃省分离株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可能属于版纳病毒中的一个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病毒 VP12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
下载PDF
甘肃省国扶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健 刘新凤 +3 位作者 杨明宇 屠爱霞 李健 石林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39-1340,1344,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国扶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全省43个国扶县随机抽取中学生377名,采用匿名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33.4%,高中生高于初中生;艾滋... [目的]了解甘肃省国扶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全省43个国扶县随机抽取中学生377名,采用匿名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33.4%,高中生高于初中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很低,能够正确区分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的仅占15.7%;20%的中学生对中学生性行为持包容态度。[结论]应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强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艾滋病 知识 调查
下载PDF
甘肃省2000~2002年AIDS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爱玲 石林 +4 位作者 王炳涛 郁华 张小清 席沧海 赵煜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 2 0 0 0~ 2 0 0 2年艾滋病 (AIDS)疫情、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情况分析 ,为制定甘肃省AID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血清学、行为学和流行病学监测 ,分析甘肃省AIDS流行病学特征 ,提供防制措施。结果  2 0 0 0~...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 2 0 0 0~ 2 0 0 2年艾滋病 (AIDS)疫情、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情况分析 ,为制定甘肃省AID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血清学、行为学和流行病学监测 ,分析甘肃省AIDS流行病学特征 ,提供防制措施。结果  2 0 0 0~ 2 0 0 2年共检出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4 7例 ,AIDS病人 9例 ,死亡 6例。以青壮年为主 ,男女比例为 2 6∶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 ,占 5 9 5 7% ;5 7%的HIV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 3年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 3935 0 1人 ,检出HIV抗体阳性者 4 7例 ,阳性率为 0 12‰。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达 2 0 %。结论 甘肃省 2 0 0 0~ 2 0 0 2年AI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 ,高危人群高危行为增加 ,预计甘肃省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加 ,需加大防制力度 ,防止进一步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2000-2002年 AIDS 流行病学 疫情 血清学
下载PDF
兰州市大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德山 杨枢敏 +3 位作者 孟蕾 党清辉 白莉 杲强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兰州市 大中专学生 预防 艾滋病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甘肃省2县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凡 余大为 +5 位作者 杨成明 冯宇 杨俊克 刘林林 关真平 张永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3-766,772,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迭部县和文县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犬血PCR检测,调查当地家犬位置、居住场所环境、犬离房屋距离、犬来源、犬主黑热病知... 目的了解甘肃省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迭部县和文县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犬血PCR检测,调查当地家犬位置、居住场所环境、犬离房屋距离、犬来源、犬主黑热病知识知晓状况和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现状等信息。利用IBM SPSS23.0 Pearson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当地居民445人,家犬537只。家犬血样利什曼原虫PCR检测阳性率为41.15%(221/537),其中文县PCR检测阳性率64.63%(95/147),迭部县PCR检测阳性率32.31%(126/390)。村中央和村边缘犬的阳性率分别为33.92%(96/283)和49.21%(125/25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2.923,P=0.000)。居住场所附近房屋墙面为砖混/粉刷墙壁的犬和附近为土坯/石片墙壁的犬,阳性率分别为30.99%(110/355)、60.99%(111/182),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4.723,P=0.000)。家庭存在阳性犬的犬主是否知晓黑热病基础知识与犬感染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犬的环境位置、犬居住场所附近房屋条件显示与犬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分布在村边缘的犬、犬附近房屋墙壁土坯/石片结构是犬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黑热病和犬利什曼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PCR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949~2001年甘肃省儿童麻风发病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春茂 邱耀文 +4 位作者 白莉 穆洮俊 戚汝英 李志城 张宏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1949—2001年 甘肃 儿童 麻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