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鱼素琴 廖永健 邵建赟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了解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降氟改水工程现状。方法在18个病区县(市、区)对未改水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县(市、区)所建设的全部改水工程进行监督、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 目的了解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降氟改水工程现状。方法在18个病区县(市、区)对未改水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县(市、区)所建设的全部改水工程进行监督、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结果共筛查18个县(市、区)、1252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6260处,水氟≤1.0mg/L的占63.50%(3975/6260),水氟〉1.0mg/L的占36.50%(2285/6260)。调查16个县(市、区)的各类改水工程997处,正常供水工程占95.49%(952/997),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3.11%(31/997)和1.40%(14/997)。检测983处工程水源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占91.76%(902/983),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占8.24%(81/983);检测934处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分别占92.08%(860/934)和91.97%(859/934),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分别占7.92%(74/934)和8.03%(75/934)。降氟改水工程以打井和集流水窖为主,水源类型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结论在调查的县(市、区)中,仍有部分村水源水氟超标,少部分改水工程报废或间歇运行,少部分改水工程不符合防病要求,氟危害依然存在,须尽快落实降氟改水措施和加强降氟改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饮水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2021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李青林 何爱伟 +3 位作者 王燕玲 陈国华 陈晓燕 费秀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93-898,共6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态势,科学评价改水降氟工程对该病的防治成效。方法将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不同生态类型划分为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陇南秦岭中山峡谷区、河西沙漠戈壁区和甘... 目的了解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态势,科学评价改水降氟工程对该病的防治成效。方法将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不同生态类型划分为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陇南秦岭中山峡谷区、河西沙漠戈壁区和甘南高寒草原草甸区5个区域。2021年,对5个区域中所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的基本情况、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饮用水水氟含量(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Dean法)进行调查,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等国家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共监测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2000个,其中已有1999个病区村实施改水降氟工程,工程覆盖率为99.95%(1999/2000)。所有改水降氟工程均正常运转,无间歇运转和报废工程。共对34616名8~12岁儿童开展氟斑牙病情调查,氟斑牙检出率为4.18%(1448/34616),氟斑牙指数为0.09。不同年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7,P<0.001);不同生态类型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1,P<0.001)。8~12岁儿童氟斑牙指数与儿童所处区域历史水氟含量显著相关(r=0.29,P=0.042);河西沙漠戈壁区改水时间与当地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显著相关(r=-0.48,P=0.023)。结论2021年甘肃省所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的疾病防治情况均已达到国家控制标准,但由于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特征各异及水源分布变化,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所有病区村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的监测,巩固现有防治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改水降氟工程 生态类型区 氟中毒
原文传递
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3
作者 鱼素琴 邵建赟 +4 位作者 廖永建 王文龙 柏淑英 任永贵 贾将信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方法2006年在甘肃省地氟病病区,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对已改水村进行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在已查出的高氟村,对儿童进行氟斑牙和... 目的了解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方法2006年在甘肃省地氟病病区,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对已改水村进行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在已查出的高氟村,对儿童进行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16396—1996)标准。结果共调查了26个县、1997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源,水源水含氟量〉1.0mg/L的村占29.94%(598/1997)。共调查各类改水工程1215处,能正常供水的工程占工程总数的94.90%(1153/1215),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工程总数的2.96%(36/1215)和2.14%(26/1215)。出厂水水氟均值≤1.0mg/L的工程占检测工程数的90.79%(1084/1194),末梢水水氟均值≤1.0mg/L的工程占检测工程数的91.75%(1068/1164)。共检查8~12岁儿童86390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47%(19414/86390)。共检查16岁以上成人142211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4.20%(5967/142211)。结论甘肃省少部分病区高氟水源依然存在。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超标现象普遍;部分病区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尚在流行,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应加大改水力度,提高防病改水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氟化物 氟中毒 氟骨症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对甘肃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的影响
4
作者 格鹏飞 廖永建 +4 位作者 王新华 刘俊娓 邵建赟 陈晓燕 王燕玲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地震对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的潜在影响。方法于地震后100天,选择文县、西和县、两当县、成县、徽县和舟曲县等6个县开展饮用水砷含量现况调查,各县采泉水、井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类型水样共40份,并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水砷检... 目的探讨地震对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的潜在影响。方法于地震后100天,选择文县、西和县、两当县、成县、徽县和舟曲县等6个县开展饮用水砷含量现况调查,各县采泉水、井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类型水样共40份,并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水砷检测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结果 240份水样分布在6县29个乡镇的64个村,水砷含量≥0.01mg/L水样9份占3.75%(9/240),受威胁人口为1691人,≥0.05mg/L水样的3份占33.3%(3/9),井水2份、泉水6份、溪水1份。在文县和两当县各有18处和21处泉水水源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地震灾区局部有发生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应建立健全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方性砷中毒 饮水卫生
原文传递
2007-2011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庆华 尚文杰 +3 位作者 赵春桃 张澍文 鲁寿龙 刘晓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了解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棘球蚴病防治项目以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2007-2011年在甘南州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舟曲县、迭部县等8个县(市)应用B超检查,... 目的了解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棘球蚴病防治项目以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2007-2011年在甘南州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舟曲县、迭部县等8个县(市)应用B超检查,调查人群患病情况;ELISA检测12岁以下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家犬粪棘球绦虫粪抗原;内脏剖检法调查牲畜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B超共检查257 823人,查出棘球蚴病患者581例(占0.2%),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578例,多房棘球蚴患者3例;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0.4%(97/21 938)降至2011年的0.1%(68/63 980)(P〈0.05)。正式上报给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30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8.2%(178/306),高于男性的41.8%(128/306);牧民患者最多,为82.0%(251/306),农民次之,为7.8%(24/306);病例主要集中在20-60岁人群,其中30-39岁最多,占23.5%(72/306)。ELISA结果显示,共检测儿童血清33 613份,阳性率为4.7%(1 571/33 613);其中2008年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4%(413/4 907),2010年降至最低,为3.2%(223/7 021)(P〈0.05)。共检测家犬粪40 179份,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6.3%(2 511/40 179),由2007年的11.9%(335/2 819)降至2011年的6.3%(734/11 666)(P〈0.05),其中2009年最低,为3.7%(354/9 550)。共通过屠宰场调查牲畜22 087头,感染棘球蚴的牲畜914头,占4.1%;感染率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8.8%(235/2 658)降至2011年的2.0%(144/7 347)(P〈0.05)。结论防治项目实施以来,甘南州人群患病率、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家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和牲畜棘球蚴感染率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特征 感染率
下载PDF
2009年至2013年甘肃省合水县布鲁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海涛 卜欣 +1 位作者 魏茸 段超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5-556,共2页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乙类传染病。患病的家畜是人间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的牲畜或其污染物而感染。20世纪70年代在甘肃省合水县店子乡、太莪乡曾有过局部流行,经过积极防控...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乙类传染病。患病的家畜是人间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的牲畜或其污染物而感染。20世纪70年代在甘肃省合水县店子乡、太莪乡曾有过局部流行,经过积极防控很快得到控制。2009年,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再次发现感染布鲁菌的奶牛,此后陆续在全县范围内发现有染病牛羊和人群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布鲁菌病 2009年 流行特点分析 合水县 甘肃省 变态反应性疾病 乙类传染病 布鲁杆菌
原文传递
甘肃省卓尼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德华 郭全胜 尚文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6-640,共5页
目的了解卓尼县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趋势及其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6年,根据《甘肃省棘球蚴病防治项目监测方案》要求,采取整群抽样法,在卓尼县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用B超检查人群棘球蚴病患病情况... 目的了解卓尼县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趋势及其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6年,根据《甘肃省棘球蚴病防治项目监测方案》要求,采取整群抽样法,在卓尼县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用B超检查人群棘球蚴病患病情况,依据《棘球蚴病诊断标准》(WS257-2006)、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予以诊断,计算棘球蚴病检出率;每年在每个流行乡调查1所乡村小学全部12岁以下儿童,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棘球蚴IgG抗体。计算儿童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每年在每个流行乡抽取50。100户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本,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犬棘球绦虫抗原,计算犬粪抗原阳性率;每年在卓尼县屠宰场随机剖解羊700只或牛300头,检查屠宰牛羊的肝、肺等脏器,触摸有无囊状物、包块或结节,计算当年家畜棘球蚴感染率。结果2008—2016年,卓尼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0.18%(200/108522),均为囊型病例,女性检出率(0.23%,123/53556)高于男性(0.14%,77/54966),不同性别棘球蚴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3,P〈0.05);农民患者最多(58.00%,116/200),牧民次之(39.50%,79/200);卓尼县96.94%(95/98)的行政村存在棘球蚴病流行,纯牧区的完冒乡患病最重(0.44%,15/3423),半农半牧区的纳浪乡次之(0.37%,29/7756),城镇的柳林镇最轻(0.06%,16/25923)。儿童棘球蚴IgG阳性率为2.13%(235/11048),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71%(183/10711),牲畜棘球蚴感染率为1-36%(100/7348)。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由2009年的1.02%(106/10350)降至2016年的0.03%(3/11804),儿童棘球蚴IgG阳性率由2008年的7.50%(9/120)降至2016年的0.71%(9/1264),犬棘球绦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3.13%(47/1500)降至2016年的0.30%(3/1000),牲畜棘球蚴感染率由2010年的4.21%(34/807)降至2016年的0.30%(3/1000)。结论卓尼县棘球蚴病流行广,危害重;经9年综合防治后,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儿童棘球蚴IgG阳性率、家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牲畜棘球蚴感染率均明显下降,表明综合防治策略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现状分析
原文传递
盐碘浓度下调后武威市儿童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状况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菁 王燕玲 +1 位作者 朱小南 窦瑜贵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盐碘浓度下调后儿童的碘营养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状况,为精准化补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经济水平中等、水碘含量<10μg/L、碘盐措施到位的武威市8~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本人群晨起空腹血样及任意一次尿样,检测... 目的了解盐碘浓度下调后儿童的碘营养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状况,为精准化补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经济水平中等、水碘含量<10μg/L、碘盐措施到位的武威市8~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本人群晨起空腹血样及任意一次尿样,检测甲状腺激素及尿碘水平;采用分层抽样法采集居民户盐样,测定盐碘含量。结果(1)盐碘浓度下调后,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仍在90%以上,盐碘中位数由31.0 mg/kg降至26.9 mg/kg。(2)盐碘浓度下调后,儿童尿碘中位数由290.84μg/L降至187.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碘在100~200μg/L的比例从15.63%升高至44.44%,尿碘>300μg/L的比例由46.88%降至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盐碘浓度下调后,儿童血清TSH水平由3.84 mIU/L降至3.32 mIU/L,血清FT3水平由5.84 pmol/L升至5.91 pmol/L,血清FT4水平由17.47 pmol/L降至16.79 pmol/L,其中TSH和FT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盐碘浓度下调前后,儿童甲状腺功能总体异常率分别为9.38%和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甲减发生率由7.29%降至2.89%,低T4血症由0%升至3.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P<0.05)。(5)盐碘浓度下调后,儿童TgAb阳性率由2.61%升高至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TMAb阳性率由4.69%升高至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碘浓度下调后,武威市儿童碘营养状况由超适宜降至适宜水平,适宜范围内的儿童比例明显升高;血清TSH水平、FT4水平和亚甲减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一改变可能降低儿童罹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营养 甲状腺激素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