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减毒作用
1
作者 杨燕 《甘肃中医》 2007年第7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减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在化疗开始前2d用药;对照组仅予化疗。所有病人均予2个周期化疗。结果:治疗组白细...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减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在化疗开始前2d用药;对照组仅予化疗。所有病人均予2个周期化疗。结果:治疗组白细胞降低的例数及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状况的变化(KPS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有减毒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化学疗法 参芪扶正注射液 减毒作用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武威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分子诊断研究
2
作者 卢林芝 李世华 +5 位作者 赵光源 刘金殿 宁秀梅 王星华 王兴昌 秦天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1-33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特征,为临床根除HP合理用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的1 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特征,为临床根除HP合理用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的1 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扩散法药敏实验、耐药基因检测实验、一代测序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HP抗生素耐药性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结果:在6种抗生素中,甲硝唑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rdxA)突变率最高,分别为92.00%和86.12%,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Pbp1)突变率最低,分别为11.78%和37.11%;CYP2C19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快代谢型占46.77%,中等代谢型占44.58%,慢代谢型占8.65%;免疫组织化学发生球形变148例(18.55%)。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的HP根除率低于个性化诊疗方案根除率(χ^(2)=8.627,P=0.003);首次接受耐药分子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的根除者根除率要高于复治患者(χ^(2)=6.242,P=0.012)。结论:胃癌高发区武威市人群对阿莫西林抗生素耐药率较低;通过耐药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YP2C19基因 胃癌 耐药性
下载PDF
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富花 周永宁 +6 位作者 张锦华 庄剑波 李强 李高中 陆斌 张志镒 吴正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u-PA和TSP-1的表达。结果:COX-2、u-PA和TSP-1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 目的:研究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u-PA和TSP-1的表达。结果:COX-2、u-PA和TSP-1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78.1%和7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6.7%和40.0%,P<0.05)。COX-2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u-PA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TSP-1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OX-2、u-PA和TSP-1在转移淋巴结和对应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和u-PA、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u-PA和TSP-1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中COX-2、u-PA和TSP-1高表达;COX-2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关,u-PA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OX-2 U-PA TSP-1 淋巴结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p73基因G4C14-to-A4T14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华 刘玉华 +3 位作者 郭凤霞 谢小冬 杨荣 王旭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39-42,46,共5页
目的评价p73基因G4C14-to-A4T14双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以及胃癌不同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两双相对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p73基因G4C14- to-A4T14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了385例胃癌患者和412名健康对... 目的评价p73基因G4C14-to-A4T14双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以及胃癌不同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两双相对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p73基因G4C14- to-A4T14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了385例胃癌患者和412名健康对照者。胃癌组中有弥漫型胃癌305例(79.22%),肠型胃癌80例(20.78%)。对照组p73 AT/AT、AT/GC及GC/G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8.15%、47.09%和24.76%,胃癌组分别为21.98%、45.04%和32.98%。以AT/AT作为指示物,胃癌组(主要是弥漫型胃癌病例)的GC/G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优势比分别为1.71(95%CI,1.16~2.51)和1.87(1.24~2.81);胃癌组(主要是肠型胃癌)病例的AT/GC杂合子频率也高于对照组,优势比分别为1.23(95%CI,0.86~1.74)和1.40(95%CI,0.70~2.54)。结论p73基因G4AGC/GC纯合子基因型与我国西北人群胃癌,特别是弥漫型胃癌的高发风险相关;AT/GC基因型携带者以患肠型胃癌的风险更高。在胃癌发病率居中国首位的西北人群中,弥漫型胃癌占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多态性 胃癌 病理亚型
下载PDF
大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伟华 郝丽萍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69-73,78,共6页
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结肠癌,主要依靠氟尿嘧啶类、铂类和伊立替康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易产生耐药性。近年国际上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为大肠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等... 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结肠癌,主要依靠氟尿嘧啶类、铂类和伊立替康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易产生耐药性。近年国际上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为大肠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效果,且耐受性较好。分子靶向治疗正在成为除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外治疗大肠癌的第4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分子靶向治疗 贝伐单抗 西妥昔单抗 帕尼单抗
下载PDF
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伟华 刘玉华 +1 位作者 郭凤霞 谢小冬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16期100-101,共2页
目的评价p53基因第72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及其不同病理亚型高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p53基因第72密码子SNP基因分型采用PCR-RFLP法。结果共检测胃癌组胃癌病例385例及健康对照组412人,胃癌组共有弥漫型胃癌患... 目的评价p53基因第72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及其不同病理亚型高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p53基因第72密码子SNP基因分型采用PCR-RFLP法。结果共检测胃癌组胃癌病例385例及健康对照组412人,胃癌组共有弥漫型胃癌患者305例(79.22%),肠型胃癌患者80例(20.78%)。对照组Pro/Pro、Pro/Arg以及Arg/Ar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7.18%、50.49%及22.33%;而胃癌组的分别为21.82%、45.45%和32.73%;以Pro/Pro为指示物,胃癌组尤其是弥漫型胃癌组与对照组的Arg/Arg基因型频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优势比(OR)分别为1.83(1.24~2.70)和2.25(1.47~3.43)。结论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Arg/Arg基因型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尤其是弥漫型胃癌的高发风险具有相关性。另外,在胃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的西北地区,弥漫型胃癌的患病人数占显著优势,这不同于在胃癌高发区以肠型胃癌为主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第72密码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胃癌 病理亚型
下载PDF
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庆红 李强 +2 位作者 张志镒 张煦 周永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中p21^(waf1)蛋... 目的研究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4%,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21^(waf1)表达与贲门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与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优于阴性者,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p21~waf1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期
下载PDF
加强PICC导管维护的措施及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英 达朝锦 王雅宁 《甘肃医药》 2012年第12期943-944,共2页
目的:减少PICC并发症,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采取设立PICC置管换药室、建立置管护理档案、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PICC责任人"负责制、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加大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等措施,以期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 目的:减少PICC并发症,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采取设立PICC置管换药室、建立置管护理档案、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PICC责任人"负责制、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加大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等措施,以期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结果:将采取措施前的PICC置管情况做为对照组,采取措施后的置管情况做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置管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静脉炎、感染、脱出、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我科采取的PICC导管维护措施全面可行,效果良好,达到了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维护 措施
下载PDF
胃镜下经口置入胃肠管从鼻腔引出术临床护理体会
9
作者 魏敏 孙玉凤 《甘肃医药》 201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普通胃镜置入胃肠营养管从鼻腔引出术的护理配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本文对150例采用普通胃镜,在导丝引导下置胃管入胃肠腔,再用一条鼻导管经鼻腔进入鼻咽部到口腔处,将鼻导管头端插入胃管末端再从鼻腔外轻拉... 目的:探讨经普通胃镜置入胃肠营养管从鼻腔引出术的护理配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本文对150例采用普通胃镜,在导丝引导下置胃管入胃肠腔,再用一条鼻导管经鼻腔进入鼻咽部到口腔处,将鼻导管头端插入胃管末端再从鼻腔外轻拉鼻导管末端将胃管带出于鼻侧固定,胃管末端连接引流管接头。结果:150例患者中147例一次性置管成功,3例二次置管成功,成功率达98%。结论:普通胃镜下置入胃肠营养管从鼻腔引出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胃管置入 鼻腔引出术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正奇 张志镒 +5 位作者 范志宁 卢林芝 李世华 赵光源 张文鸿 秦天燕 《东南国防医药》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G-POEM)术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研究,探讨G-POEM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接受G-POEM手术治疗的25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 目的通过对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G-POEM)术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研究,探讨G-POEM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接受G-POEM手术治疗的25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Gerd Q量表评分、手术并发症、术后短期临床效果等数据资料,评估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G-POEM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反流症状控制良好,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的Gerd Q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01,P<0.05),Gerd Q评分及胃镜检查提示治疗有效,患者在术后1年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G-POEM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且有效的治疗近端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在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中有望进一步评估该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近端胃切除术 胃瘫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Q量表
下载PDF
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林芝 张志镒 +7 位作者 吴正奇 赵光源 李世华 刘金殿 卢翠玲 辛亮 边玉龙 秦天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镇静镇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受检者的可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该院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检者意愿选择胃镜检查方式,分为镇... 目的通过比较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镇静镇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受检者的可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该院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检者意愿选择胃镜检查方式,分为镇静镇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查前后相关体征变化,分析镇静镇痛胃镜的应用效果。结果镇静镇痛胃镜组检查前后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受检者检查前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镇痛胃镜组检查后收缩压和心率低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静镇痛胃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呛咳、流涎、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痛)较普通胃镜组低,耐受程度及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对检查过程的遗忘比例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静镇痛胃镜组阳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和0.47%,X~2=4.42,P=0.036)。结论受检者更易耐受镇静镇痛胃镜检查方式,该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阳性病变检出率高,有利于对患者相关病变的检查,受检者对检查的满意度和可接受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胃镜 普通胃镜 应用效果 安全性 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正奇 李世华 +4 位作者 张志镒 张锦华 卢林芝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narrow band imaging ,NBI)、超声胃镜发现的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5例进行EMR或ESD治疗。1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病灶<5 mm者行EMR,其余行ESD。结果85例病变均成功切除,其中EMR 16例,ESD 69例。81例(95.3%)整块切除,4例(4.7%)分次切除。80例(94.1%)完整切除,5例(5.9%)病灶残留,其中切缘残留2例,基底部残留3例。手术时间15~69 min,平均40 min。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4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上皮层癌3例,黏膜固有层癌11例,黏膜肌层癌23例,黏膜下层癌10例。术中出血3例(3.5%),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热活检钳电凝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处理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3例(3.5%),均为ESD治疗者,穿孔直径<10 mm,均用金属夹成功夹闭;术后迟发型出血7例(8.2%),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无迟发型大出血。追加外科手术8例(9.4%),其中5例因病灶残留,2例因ESD术后病理结果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无病灶残留,但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1例36岁患者ESD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无死亡病例。结论 EMR、ESD在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完整切除率高,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并发症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林芝 张志镒 +3 位作者 吴正奇 赵光源 刘金殿 李世华 《甘肃医药》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总结分析2例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的内镜下特诊、内镜粘膜下剥离瘤体的方法。结果:2例疑诊为Brunner腺瘤的患者均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中1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总结分析2例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的内镜下特诊、内镜粘膜下剥离瘤体的方法。结果:2例疑诊为Brunner腺瘤的患者均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中1例小穿孔患者,术中及时钛夹夹闭,术后对症治疗,患者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未复发。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相对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既可保留消化道完整性,又可获与得手术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NER腺瘤 十二指肠 内镜
下载PDF
混合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林芝 聂蓬 +6 位作者 张志鎰 秦天燕 李世华 辛亮 边玉龙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讨组织学分型为混合型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组织学分型为混合型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9例患者(280个病灶),其中男216例(80.30%),女53例(19.70%),年龄为(60.43±8.01)岁;混合型早期胃癌病灶25个(8.93%),分化型早期胃癌248个(88.57%),未分化型早期胃癌7个(2.50%)。相较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混合型早期胃癌的病变部位以胃上1/3为主[64.00%(16/25)、40.73%(101/248)比0.00%(0/7),χ^(2)=10.211,P=0.006],病变大小≤2 cm占比较小[52.00%(13/25)、80.65%(200/248)比85.71%(6/7),χ^(2)=11.173,P=0.004],浸润深度黏膜内较少[52.00%(13/25)、85.48%(212/248)比57.14%(4/7),χ^(2)=20.019,P<0.001],垂直切缘阳性比例相对较高[20.00%(5/25)、2.82%(7/248)比0.00%(0/7),χ^(2)=16.657,P<0.001],侵犯脉管比例高于分化型癌低于未分化型癌[36.00%(9/25)、2.42%(6/248)比42.86%(3/7),χ^(2)=58.413,P<0.001],完全切除率较低[76.00%(19/25)、93.15%(231/248)比100.00%(7/7),χ^(2)=9.497,P=0.009],治愈性切除率低于分化型早期胃癌但高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48.00%(12/25)、89.52%(222/248)比42.86%(3/7),χ^(2)=39.757,P<0.001],eCura C2级比例高于分化型癌低于未分化型癌[48.00%(12/25)、5.65%(14/248)比57.14%(4/7),χ^(2)=58.766,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越大(P=0.004,OR=0.539,95%CI:0.354~0.822)为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相较于黏膜下深层浸润,浸润至黏膜层(P=0.001,OR=51.799,95%CI:5.535~84.768)和黏膜下浅层(P<0.001,OR=29.301,95%CI:24.694~73.972)是治愈性切除的保护因素;相对于混合型早期胃癌,分化型早期胃癌(P=0.024,OR=3.947,95%CI:1.195~13.032)是治愈性切除的保护因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P=0.443,OR=0.424,95%CI:0.048~3.788)治愈性切除风险与混合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死亡7例,总体生存时间为(114.42±0.97)个月,五年生存率为97.10%。不同分化程度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805);是否治愈性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43)。结论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切缘阳性率高、脉管浸润常见、实现治愈性切除的情况较分化型早期胃癌低,因此,在处理混合型早期胃癌的过程中要更加严谨。早期胃癌ESD治疗后远期生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胃癌 混合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伟 王猛 +5 位作者 吴戌年 张锦华 张志镒 甘云飞 张晓勇 韩俭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武威、金昌、张掖三地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微需氧培养分离Hp,K-B纸片法检测Hp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从314例患者中分离出Hp 81株,分离率25...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武威、金昌、张掖三地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微需氧培养分离Hp,K-B纸片法检测Hp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从314例患者中分离出Hp 81株,分离率25.80%;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的分离阳性率(46.43%)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23.32%)(P<0.05),15~30岁年龄组人群Hp分离阳性率(52.63%)显著高于61岁以上年龄组(13.16%)(P<0.05)。Hp对常用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依次为:甲硝唑(47.89%),左氧氟沙星(8.45%),阿莫西林(4.23%),四环素(2.82%),克拉霉素(1.41%),呋喃唑酮(0)。胃癌组分离的Hp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7.50%)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3.85%)。结论 Hp感染在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中伴有重要角色;该地区流行的Hp对甲硝唑耐药率较高,在一线根除方案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等可以作为根除治疗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抗生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筛查和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志镒 吴正奇 +5 位作者 卢林芝 樊平 赵光源 刘金殿 李世华 王希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750-1755,共6页
目的武威市凉州区是全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之一,恶性肿瘤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分析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筛查和随访情况,为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高危人群... 目的武威市凉州区是全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之一,恶性肿瘤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分析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筛查和随访情况,为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高危人群为上消化道癌筛查人群,采用整群抽样进行抽样。对筛查人群进行内镜检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并对筛查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目标人群3.84万,筛查12900人,依从率为33.59%(12900/38400),上消化道癌总检出率为2.12%(273/12900),其中食管癌检出率为0.67%(86/12900),胃癌为1.45%(187/12900);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78.75%(215/273),其中食管癌早诊率为86.05%(74/86),胃癌为75.40%(141/187)。随访2629例,上消化道癌总检出率为2.40%(63/2629),食管癌检出率为0.80%(21/2629),胃癌为1.60%(42/2629);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90.48%(57/63),其中食管癌早诊率为100.00%(21/21),胃癌为85.71%(36/42)。结论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筛查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但仍需提升项目依从性。加强一、二级预防,利于降低武威市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及疾病负担,推动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 筛查 食管癌 胃癌
原文传递
自我管理在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文红 林征 +4 位作者 林琳 王美峰 张红杰 宋玉磊 孙昌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门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自我效能、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15例门诊GERD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干预组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指导。比较干预前后...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门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自我效能、行为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15例门诊GERD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干预组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指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2周,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及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能增强门诊GERD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从而改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GERD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自我护理 护理
原文传递
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浸泡法清洗内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敏 田迎霞 王怡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221-4222,4227,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两种方法清洗内镜的效果,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节约多酶洗液、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有效地使用酶洗液。方法设A、B两组,A组采用多酶应用液(1∶200)浸... 目的比较研究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两种方法清洗内镜的效果,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节约多酶洗液、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有效地使用酶洗液。方法设A、B两组,A组采用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B组采用直接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分别处理90条内镜,再用2%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然后分别采样,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内镜镜身、内管细菌菌落数≤20CFU/条,无致病菌,两组消毒后效果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0%。结论应用多酶原液直接灌洗-刷洗方法替代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法处理后的内镜不仅能够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消毒效果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且节约大量的多酶洗液可减少环境污染,可在内镜清洗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 多酶应用液浸泡法 清洗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2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富花 周永宁 +6 位作者 李高忠 李强 陆斌 张志镒 吴正奇 樊平 郝天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3279-3282,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甘肃省武威地区192例胃癌组织、56例癌旁组织中COX-2、uPA的表达,免疫组化双染...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甘肃省武威地区192例胃癌组织、56例癌旁组织中COX-2、uPA的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取30例当地同期胃镜检查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结果COX-2在胃癌和癌旁组的阳性率(67。7%和6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MVD有关(均P〈0.05)。uPA在胃癌、癌旁和对照组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1%、44.6%、6.7%,均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分化程度、MLD、MVD有关(P〈0.05或〈0.01)。COX-2和uPA表达呈正相关(r=0.167,P=0.021)。uPA阳性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组[(38±4)个月vs(54±6)个月,P〈0.05],COX-2和uPA双阳性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单阳性组和双阴性组[(27±3)个月VS(58±4)个月,P〈0.01]。结论胃癌中COX-2与uPA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uPA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uPA的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环氧化酶2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COX-2、u-PA、TSP-1、MLD、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20
作者 张富花 张锦华 +6 位作者 庄剑波 吴正奇 缪连生 张志镒 丁向萍 袁菊霞 周永宁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小板反应素-1(TSP-1),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在胃癌组织表达,探讨与生存期关系。方法调查患者的生存期,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u-PA、TS...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小板反应素-1(TSP-1),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在胃癌组织表达,探讨与生存期关系。方法调查患者的生存期,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u-PA、TSP-1、MVD和MLD的表达,分析对生存期的影响,另设同期30例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结果 COX-2、u-PA、TSP-1在胃癌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MVD、M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A阳性、COX-2和u-PA双阳性、MVD高表达、弥漫型、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以外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X-2、u-PA、TSP-1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OX-2 u—PA TSP-1 MLD MVD 生存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