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1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21-1527,共7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于228属,55科;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起源古老,与阿拉善地区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植物种类贫乏,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分别为藜科、豆科、禾本...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于228属,55科;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起源古老,与阿拉善地区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植物种类贫乏,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分别为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莨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分别为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有9个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33.76%;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变型在区系组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占总属的28.95%;中国特有成分较低,仅占全国特有属的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荒漠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优势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1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2-27,共6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包含6个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76.80%,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分布、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19.53%,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共9科,占总科、种数的16.36%和3.67%;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分析 荒漠 种子植物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有军 王继和 +3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奎 俄有浩 张晓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0,共6页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温带成分(包括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旧大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属的33.76%;地中海区-西亚-中亚分布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属的28.98%,特有成分比较低,中国特有成分仅4属,只占总属数的1.57%,起源古老,多为本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荒漠区 种子植物 区系组成与特征 区系分析 甘肃省
下载PDF
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胥宝一 李得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6-270,共5页
河西走廊是中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干旱的气候因素是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自然背景,不合理的人为的活动及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剧扩展的内在根源。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可知应当把... 河西走廊是中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干旱的气候因素是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自然背景,不合理的人为的活动及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剧扩展的内在根源。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可知应当把河西走廊三大流域作为3个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治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生态经济模式;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支撑,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高荒漠化防治效益。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解决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消除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荒漠化成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甘肃民勤荒漠区18种乔木物候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0
5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仲生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319,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荒漠地区的植物物候是怎样响应气候变暖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对甘肃民勤荒漠区沙生植物园内18种乔木34a的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1974年以来,甘肃民勤荒漠区气温抬升幅度高于全国和全球水平...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荒漠地区的植物物候是怎样响应气候变暖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对甘肃民勤荒漠区沙生植物园内18种乔木34a的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1974年以来,甘肃民勤荒漠区气温抬升幅度高于全国和全球水平,尤其在2、3月气温抬升最为明显,春季物候期提前幅度明显大于国内外其它文献报道;物候期发生当月的平均气温对该物候期的影响>物候期发生上月平均气温的影响>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研究区春季气温升高较其它地区更为明显,这就是当地春季物候期提前幅度相对较大的原因。荒漠植物物候变化既是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反应过程,又是植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荒漠化地区 植物物候 气温 民勤
下载PDF
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23
6
作者 魏怀东 徐先英 +1 位作者 丁峰 周兰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7,共6页
解译1998年和2003年的卫星影像数据表明:5年间,民勤绿洲荒漠化土地面积从337126.71hm2增加到341221.21hm2,增加了4094.50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857.24hm2,盐渍荒漠化土地减少了1762.74hm2。风蚀荒漠化土地中沙化耕地的面积增加... 解译1998年和2003年的卫星影像数据表明:5年间,民勤绿洲荒漠化土地面积从337126.71hm2增加到341221.21hm2,增加了4094.50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857.24hm2,盐渍荒漠化土地减少了1762.74hm2。风蚀荒漠化土地中沙化耕地的面积增加了11035.49hm2,而沙化林地、沙化草地分别减少了2749.12hm2、2556.82hm2。其荒漠化程度正在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逐步加剧发展。民勤绿洲荒漠化发展变化集中表现为在原有耕地和新开荒的弃耕以及有林地、沙化林地、沙化草地、盐渍化土地被无序的开荒而转变为沙化耕地。造成民勤绿洲荒漠化目前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石羊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和地下水持续超采造成的绿洲水资源环境的逐步恶化,地下水持续下降,造成其天然植被退化消亡;二是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人为过度开荒和弃耕造成的地表植被无法恢复,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动态监测 民勤绿洲
下载PDF
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蒋志荣 安力 柴成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对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年末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机电井眼数、小麦单产量、农村用电量、地下水矿化度、上游来水量、沙尘天数、降水量11个指标的逐年变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结构... 通过对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年末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机电井眼数、小麦单产量、农村用电量、地下水矿化度、上游来水量、沙尘天数、降水量11个指标的逐年变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结构及各类因子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3年间,该县荒漠化发展进程中人为因素占82%,自然因素占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荒漠化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物物候相的持续特征和组合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仲生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97,共7页
以民勤荒漠区1974年以来的36种植物的物候观测资料,运用物候频数的统计方法,划分5个物候相,分析物候相的持续特征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的活动期物候相持续日数平均为212天,绿色期物候相持续日数较长,花色期物候相持续日数最短;花... 以民勤荒漠区1974年以来的36种植物的物候观测资料,运用物候频数的统计方法,划分5个物候相,分析物候相的持续特征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的活动期物候相持续日数平均为212天,绿色期物候相持续日数较长,花色期物候相持续日数最短;花色期、挂果期和绿色期3个物候相不同植物之间相互重叠;旱柳的活动期物候相最长,火炬树和芦苇的活动期物候相最短,胡杨和火炬树的绿色期物候相最短,芦苇的秋色期物候相最短;荒漠区不同植物的花色期以及挂果期差异很大。在花色期物候相中,开花始期较早的植物开花末期也相对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物候相 持续特征 组合特征 民勤荒漠区
下载PDF
黑河流域防风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以甘肃省高台县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廖空太 严子柱 +2 位作者 满多清 张锦春 李得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对黑河流域高台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该区防风固沙林20年来的生态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防风固沙效益方面,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混交林最好,梭梭纯林(6m×9m)最差;防风固沙林建立20年后,林内... 通过对黑河流域高台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该区防风固沙林20年来的生态效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防风固沙效益方面,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混交林最好,梭梭纯林(6m×9m)最差;防风固沙林建立20年后,林内土壤粗粒沙(1.0~0.5mm)含量降低66.4%,而〈0.25mm的细沙和粉(黏)沙含量由12.8%提高至72.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1%,土壤全N增加48.3%,全P增加76.3%,全K增加58.0%,土壤pH值和全盐量均有降低。20年来防风固沙林的防风固沙效益和改土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防风固沙林 生态效益 改土效应
下载PDF
张掖市1987-2001年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兰萍 魏怀东 +2 位作者 丁峰 陈芳 胡小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91,共5页
为了解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掌握其发生的机理,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解译1987年和2001年TM影像数据,获得张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并进行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4 a中张掖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 为了解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掌握其发生的机理,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解译1987年和2001年TM影像数据,获得张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并进行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4 a中张掖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荒漠化程度在加剧。2001年比1987年面积减少了3.07万hm2,其中戈壁、盐碱地减少较多为2.10万hm2、0.64万hm2;绿洲防风固沙林向荒漠化土地类型(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戈壁)转化,转化率分别为4.46%、3.82%、3.67%、6.56%。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土地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为了使荒漠化处于逆转趋势,提出控制人口数量,高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近自然林业"思想,进行生态建设并建立完善的荒漠化土地监测与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土地荒漠化 治理对策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典型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虎甲 李亚 +4 位作者 纪永福 魏怀东 周兰萍 胡小柯 肖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7期42-46,73,共5页
为了解甘肃引黄灌区北部天然荒漠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发展趋势,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植被生长立地类型,分别选择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上的典型荒漠植被群落,研究了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并分别对采用Raunkiae... 为了解甘肃引黄灌区北部天然荒漠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发展趋势,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植被生长立地类型,分别选择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上的典型荒漠植被群落,研究了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并分别对采用Raunkiaer生活型系统和《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划分的不同生活型植被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值比较,结果表明:各种群在不同立地类型上的生态位宽度值存在差异,不同立地类型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值的平均值大小表现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不同生活型种群在不同立地类型上的生态位宽度值也存在差异,地面芽植物、灌木与小灌木在三种立地环境下的差异性最为明显;不同生活型植被的生态位总宽度值的大小为地上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半灌木与小灌木>一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引黄灌区 生态位宽度 生活型 荒漠植物 腾格里沙漠南缘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非洲典型国家荒漠化现状监测研究
12
作者 周兰萍 陈芳 +3 位作者 魏怀东 丁峰 李发明 胡小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4期198-203,共6页
为了了解和掌握非洲国家的荒漠化现状、程度及分布,采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现状... 为了了解和掌握非洲国家的荒漠化现状、程度及分布,采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以上,且重度荒漠化占荒漠化面积的比例最大。尼日利亚受荒漠化影响较小,荒漠化占国土面积的比例14.77%,且轻度荒漠化占荒漠化面积的比例将达到99%。不同国家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划的不同的省份。研究结果将为非洲荒漠化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荒漠化 植被盖度 MODIS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治理动态与研究
13
作者 胡小柯 丁峰 +2 位作者 魏怀东 周兰萍 陈芳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4期1-5,8,共6页
通过对1987年和2001年TM影像数据的解译和分析,研究了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发展动态和趋势。结果表明:14a来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56985.5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 通过对1987年和2001年TM影像数据的解译和分析,研究了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发展动态和趋势。结果表明:14a来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56985.5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到2001年分别为14897.5hm2和4272.2hm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2001年与1987年相比增加了52.3hm2;尽管酒泉市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普遍表现为绝对数值在减少,但就各年份荒漠化发生的程度来说,荒漠化现象在2001年要比1987年程度要严重。结合流域实际情况,为荒漠化土地逆转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荒漠化 发展动态 治理对策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浅山区荒漠化扰动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亚 吴春荣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6期61-63,共3页
祁连山东段北坡为石羊河流域的源头,自然生境特殊,动植物体系丰富,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净化调蓄等生态功能,对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水文状况和水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东段浅山区荒漠化程度呈逐渐加剧趋势,... 祁连山东段北坡为石羊河流域的源头,自然生境特殊,动植物体系丰富,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净化调蓄等生态功能,对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水文状况和水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东段浅山区荒漠化程度呈逐渐加剧趋势,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严重威胁着流域中下游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祁连山东段浅山区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剧的主导原因为水资源的逐渐减少,而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相对减少是水资源减少的主要方式,自然因素引起的绝对减少是次要方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是水资源相对减少的直接起因,其中农牧业活动的急增是关键因素,另外水土流失程度加剧是水资源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区域荒漠化、生态退化的直接起因,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引发和加速的角色,这种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愈发重要,是现阶段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浅山区 荒漠化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30
15
作者 常兆丰 邱国玉 +5 位作者 赵明 杨自辉 韩富贵 仲生年 李爱德 刘淑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95-5206,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变暖。那么,荒漠地区的气候是不是响应了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荒漠区植物物候又是如何响应这种气候变化的呢?显然,研究荒漠地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深入研究荒漠植物物候与气候因...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变暖。那么,荒漠地区的气候是不是响应了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荒漠区植物物候又是如何响应这种气候变化的呢?显然,研究荒漠地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深入研究荒漠植物物候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及荒漠地区的植物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位于中国西北典型荒漠地区的民勤沙生植物园1974~2007年42种中生、旱生植物的物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974年以来气温抬升幅度大于其他文献的研究报道,春季物候期提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国家文献报道;在气温变暖的过程中,不同月份的气温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对应,物候期发生当月的平均气温对该物候期的影响>物候期发生上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研究区位于中国典型荒漠化地区,属于干旱荒漠气候,春季气温升高较其他地区更加明显,这就是当地春季物候期提前幅度相对较大的原因所在,也是当地以及中国西北沙区近几十年来沙尘暴天气增多和沙尘暴发生日期提前的原因。植物物候变化既是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反应过程,又是植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尤其是荒漠植物。因此,物候研究将会成为今后气候学和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荒漠化地区 植物物候 气候变暖 响应 民勤
下载PDF
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6
作者 常兆丰 刘虎俊 +3 位作者 赵明 韩福贵 仲生年 唐进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124,共9页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经历了一个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水资源的变化是决定当地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经历了一个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水资源的变化是决定当地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目前,荒漠植被正处于进一步退化过程中。退化演替的同一阶段存在多种演替过程,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在当地是从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的过渡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荒漠植被逐渐占据了优势。目前的天然种子植物共有22个科,72个属,127个种,其中以典型荒漠为主,共有3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7个群系。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随生境的分异性较大。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在干旱内陆盆地,一旦水资源供给减少,湖盆、河道干涸,泥沙出露,形成沙漠和沙漠化则是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荒漠化 生态 植被 演替 退化 民勤
下载PDF
民勤荒漠区4种植物的防风固沙功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常兆丰 李易珺 +5 位作者 张剑挥 王强强 韩福贵 仲生年 张应昌 杨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8-363,共6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是民勤荒漠区主要的牧草,分布面积较大。为了研究荒漠区牧草植物的防风固沙功能,在牧草利用的同时兼顾防风固沙...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是民勤荒漠区主要的牧草,分布面积较大。为了研究荒漠区牧草植物的防风固沙功能,在牧草利用的同时兼顾防风固沙功能。本研究用民勤荒漠区4种主要防风固沙植物样方调查资料,通过计算单株植物的纵断面积和单位面积上的纵断面积,以及单株植物的固沙沙堆体积和单位面积上的固沙沙堆体积,对4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防风功能和固沙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丛)的防风功能的排序为白刺>梭梭>沙蒿和膜果麻黄,单株(丛)的固沙功能白刺>膜果麻黄,单位面积上防风功能的排序为沙蒿>梭梭>白刺>膜果麻黄,单位面积上的固沙功能白刺>膜果麻黄;单位面积上防风固沙功能的排序为白刺>沙蒿>梭梭>膜果麻黄。如果只选择防风,则应选用沙蒿;如果侧重点是固沙,则应选用白刺;如果二者兼顾,则应选用白刺和沙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树冠纵断面积 防风功能 固沙功能 民勤荒漠区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0
18
作者 张锦春 王继和 +3 位作者 赵明 刘虎俊 廖空太 徐先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群落,冲积河道低地分布有荒漠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gflata)群落,戈壁沙漠过渡带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低海拔的沙山上分布有沙拐枣(Calligonurn mongolicum)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群落和梭梭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合头草群落最高(1.706),具有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的成分;梭梭群落、膜果麻黄群落居中(0.875~0.890),荒漠植被类型特征明显;沙拐枣群落、胡杨群落、多枝柽柳群落、胀果甘草群落较低(0.079-0.495),荒漠林、盐地沙生灌丛及盐化草甸植被均有零星分布。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灌木层占居主导地位,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0.769-1.451)远远大于草本层(0.193~0.254),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灌木层影响较大。4)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表现为经向、纬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经向、纬向变化为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的草原化植物合头草群落(1.706)向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的荒漠植物梭梭群落(1.379)和盐化植物多枝柽柳群落(0.376)的过渡,海拔梯度则呈现低水平的沙拐枣群落(0.819)到高水平的膜果麻黄群落(0.890)向低水平的梭梭群落(0.645)变化。荒漠植物群落过渡地带一般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荒漠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荒漠植物区系及其植被特征 被引量:32
19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3 位作者 常兆丰 马全林 杨自辉 詹科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石羊河下游位于干草原向荒漠过渡区域,有天然种子植物23个科,73个属,123个种,不仅有典型的戈壁荒漠成分,也渗入一些草原化荒漠植物种类。其荒漠植被特征更明显,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群丛建群种的74.4%是灌木和半灌木,构成了灌木、半灌木旱... 石羊河下游位于干草原向荒漠过渡区域,有天然种子植物23个科,73个属,123个种,不仅有典型的戈壁荒漠成分,也渗入一些草原化荒漠植物种类。其荒漠植被特征更明显,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群丛建群种的74.4%是灌木和半灌木,构成了灌木、半灌木旱生群落;1年生草本植物随季节性降雨可形成“灌草丛”,成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上,温带成分属占优势,其中地中海至中亚分布型及其变型最多,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整个区域内植物的分布集中在生境较适宜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成群性高,但在小区域内植物种的分布则较单一。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13个群系组,23个群系,38个群丛。地域性植被以绿洲为中心,成环状分布,可分为3个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荒漠植物区系地理 植被 特征
下载PDF
民勤沙区几种荒漠植物群落的现实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常兆丰 赵明 +1 位作者 韩福贵 仲生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5-173,共9页
民勤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盖度一般只有5%~15%。植物群落内生态位宽度悬殊,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很小。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小是受制于干旱荒漠生境条件的结果,是干旱荒漠生态环境中稀... 民勤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盖度一般只有5%~15%。植物群落内生态位宽度悬殊,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很小。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小是受制于干旱荒漠生境条件的结果,是干旱荒漠生态环境中稀疏荒漠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植物的现实生态位宽度与年际降水量关系密切,在地貌、土壤颗粒、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影响因子中,土壤水分是主导因子。当地地下水位深20m左右,植物无法利用,植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水分资源的竞争,降水资源是植物种之间竞争的关键资源。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变幅较大,不同群落内部植物种竞争关系的差异是由物种的生态位和由相对稳定的地貌、土壤条件以及随年际变动的降水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群落中的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最宽,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小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荒漠植物的冠层单一,以冠幅占样方面积比作为植物的特征值计算其生态位特征值比较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比例 影响因子 生境条件 关键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