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新媒体视野下警犬业务知识大讲堂的开展
1
作者 任义平 罗宇 张彦鹏 《中国工作犬业》 2024年第8期10-12,共3页
警犬业务知识大讲堂是普及警犬工作知识,推广警犬工作最新理念、最新成果的重要形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警犬工作的蓬勃发展,警犬的配发使用部门日益增多,同时与警犬工作有关联的业务部门也随着增多,如何更好地推广、普及警犬工作相关的... 警犬业务知识大讲堂是普及警犬工作知识,推广警犬工作最新理念、最新成果的重要形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警犬工作的蓬勃发展,警犬的配发使用部门日益增多,同时与警犬工作有关联的业务部门也随着增多,如何更好地推广、普及警犬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成为警犬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现代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媒体视野下警犬业务知识大讲堂的开展可以有效应对这项工作,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实践,就新媒体视野下警犬业务知识大讲堂的开展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部门 新媒体技术 警犬 自身实践 新媒体视野 业务知识 有效应对 大讲堂
下载PDF
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天锋 刘琳丽 《兰州学刊》 2005年第6期161-163,共3页
任何国家都存在为满足公共利益而必需的土地征用制度,都有必要建立与其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土地征用法律制度。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过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征用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我国十... 任何国家都存在为满足公共利益而必需的土地征用制度,都有必要建立与其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土地征用法律制度。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过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征用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我国十地征用过程中,却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原因为何?文章从土地征用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和土地征用制度执行方面的种种不法行为表现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公共利益 征地补偿 征用权
下载PDF
高等院校学生思想系统结构优化的探讨
3
作者 刘琳丽 赵永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年第1期25-26,共2页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哲学系统论角度出发,对高等院校学员思想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层次性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对思想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求实现系统最佳运行,取得最优化教育效果。
关键词 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层次性 系统的开放性
下载PDF
冯友兰人生境界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琳丽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境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范畴。文学强调“境界”,我国现代大学者冯有兰先生更倡导“人生境界”之说。冯先生通过对“人生四境界”的划分,给予传统的圣贤思想以新而具体化阐释,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作了逐次超越或渐次提升,不仅具... “境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范畴。文学强调“境界”,我国现代大学者冯有兰先生更倡导“人生境界”之说。冯先生通过对“人生四境界”的划分,给予传统的圣贤思想以新而具体化阐释,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作了逐次超越或渐次提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提供思想启迪。为我们理解传统中国的人格理想开拓了一个新维度; 而现代以来人生意义的诸般讨论及困惑,也使得我们关注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似乎是一种必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境界说 理论价值 思想启迪
下载PDF
孔子伦理思想的普世价值
5
作者 刘琳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4-78,共5页
当人类步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及现代性的道德危机面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孔子伦理普世价值,挖掘其合理的思想资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寻求伦理文化的支持与动力。文章把孔子伦理思想置于全球化的氛围中,从超越的、心性的、和... 当人类步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及现代性的道德危机面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孔子伦理普世价值,挖掘其合理的思想资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寻求伦理文化的支持与动力。文章把孔子伦理思想置于全球化的氛围中,从超越的、心性的、和社会的三个理论层面对天命、仁、礼进行梳理,认为“天命观”中宗教性与世俗性的统一,“仁爱”中的泛爱思想和民本理念,“礼”规范中和谐思想以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都将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对全人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下载PDF
以“十六字方针”为指导 增进警民信任关系研究
6
作者 魏嘉奇 黄肃杨 《公安教育》 2021年第8期14-18,共5页
202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人民警察队伍授予警旗并发表训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 202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人民警察队伍授予警旗并发表训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1)"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训词精神指出了新时代对警察队伍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执法公正 人民警察队伍 十六字方针 警民信任 对党忠诚 幸福感 安全感
下载PDF
加强立法研究规范视频监控管理
7
作者 王刚 《中国安全防范认证》 2016年第5期30-35,共6页
视频监控作为现代科技侦查手段,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犯罪控制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需要,许多国家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将视频监控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法治是规则之治,只有依法开展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作为现代科技侦查手段,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犯罪控制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需要,许多国家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将视频监控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法治是规则之治,只有依法开展视频监控,才能有效地避免视频监控不当地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监控系统管理直接牵涉国家安全及全国社会治安稳定,甚至直接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为了注意基本人权和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必须通过明确安装主体、安装范围,加强对监控系统的管理、提高管理意识,规范信息使用,完善视频监控管理体制,有力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监控 管理体制 立法规范 保护公民隐私权
下载PDF
综合治理挖掘潜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8
作者 赵永臣 《甘肃科技纵横》 2006年第5期111-111,78,共2页
提出通过挖掘路网通行潜力,市区停车潜力、道路管控潜力、交通科技应用潜力和自身管理水平,运用综合治理的手段,来实现城区交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道路 城区 交通管理
下载PDF
组织氛围对公安院校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李莹 《西部公安论坛》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和社会交换理论,从“环境一个人一行为”的研究范式入手,进行假设推演,构建出组织氛围通过影响学生组织承诺感知进而影响创新行为发生的研究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7名公安院校学生进...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和社会交换理论,从“环境一个人一行为”的研究范式入手,进行假设推演,构建出组织氛围通过影响学生组织承诺感知进而影响创新行为发生的研究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7名公安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后的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氛围及其所包含的信任氛围、沟通氛围、情绪氛围和公平氛围均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组织承诺在组织氛围影响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解释,以促进公安院校学生踊跃创新为落脚点,提出营造互助互信、沟通顺畅、关心关爱、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通过对学生的关心提高组织承诺感知等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氛围 组织承诺 创新行为 公安院校学生
原文传递
一种推断尸体初始温度的新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东 《西部公安论坛》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寒冷环境下的人体受冷现象已被充分研究,其结果被用于分析溯源人体受冷而死的过程,其中以需求衣阻“IREQ”和最大持续暴露时间“Dm”最受关注。研究表明,人体死亡时刻的初始体温数据可引起最大PMI计算偏离,死亡时刻体温是一个非统计数据... 寒冷环境下的人体受冷现象已被充分研究,其结果被用于分析溯源人体受冷而死的过程,其中以需求衣阻“IREQ”和最大持续暴露时间“Dm”最受关注。研究表明,人体死亡时刻的初始体温数据可引起最大PMI计算偏离,死亡时刻体温是一个非统计数据,通常无法测量。为提高PMI计算精度,我们提出另一推断初始体温的新方法:根据死前的个体生理数据、现场经历以及现场的气象数据,结合三维数值计算法进行人体冷却模拟计算,以得到其体温变化。该方法以现场数据为依据,可信度和准确度更高。本研究从人体调节功能、人体产热和散热、现场环境下的利用和最大持续暴露时间Dm来分析所用方法的可行性与操作步骤。在前几起成功模型的基础上,在冷却模型、基础代谢热与超生热处理、皮肤温度与核心温度同时显示、死亡时刻体温综合处理上均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EQ DM 现场参数给定 死亡时刻体温
原文传递
《民法典》第996条在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问题探析
11
作者 高洁 《西部公安论坛》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显著改善和人民生活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人选择以旅游作为一种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方式。但与此同时,由旅游活动引发的各种矛盾与纠纷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不乏旅游者在合同违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显著改善和人民生活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人选择以旅游作为一种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方式。但与此同时,由旅游活动引发的各种矛盾与纠纷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不乏旅游者在合同违约诉讼中要求经营者赔偿精神损害费用的情况。然而纵观我国立法,在《民法典》颁布以前,对于旅游者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官多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旅游法》为依据,判决旅游者以侵权之诉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当旅游者因经营者违约所遭受的精神损害尚未达到侵权诉讼之严重程度但又确实存在时,如何充分救济其受损利益,还须进一步加以探讨。2021年《民法典》颁行,其在“人格权编”第996条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了创新性规定,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辅以德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先进立法经验的借鉴,为我国完善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全面保障旅游者的精神利益探寻一条更为合理的法律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合同 精神利益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