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临夏太子山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区划分
1
作者 闫旺 焦世文 +2 位作者 李鹏举 曹勇刚 梁志勇 《甘肃地质》 2023年第3期36-46,共11页
通过在甘肃临夏太子山一带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初步查明了研究区1874 km2范围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元素组合特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等圈定综合异常31处,其中见矿异常19处,划分找矿远景区6个,优选找矿靶区10处,结合... 通过在甘肃临夏太子山一带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初步查明了研究区1874 km2范围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元素组合特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等圈定综合异常31处,其中见矿异常19处,划分找矿远景区6个,优选找矿靶区10处,结合异常查证,确认大多数异常受岩浆岩和断裂构造控制,区内与酸性侵入岩有关且强度较高、元素组合较好的异常区有利于找矿。通过矿产检查新发现金、铜、铅、锌、锑等金属矿(化)点13处,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找矿选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远景区 太子山 甘肃临夏
原文传递
兰州市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靓 柴永宁 +1 位作者 李进喜 何正枫 《甘肃地质》 2023年第4期59-65,共7页
遥感生态指数能对区域环境进行快速监测和评价,可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可视化、时空分析及变化趋势预测。为评价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2014—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兰州市在未划定生态红... 遥感生态指数能对区域环境进行快速监测和评价,可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可视化、时空分析及变化趋势预测。为评价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2014—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兰州市在未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以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年2018年为起始,研究了兰州市2018—2021年的生态质量,计算结果显示,未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前,兰州市生态归一化指数均值为0.34,系统较稳定,环境整体质量较差;2018年以来,兰州市生态归一化指数均值为0.36,环境整体质量仍然处于较差的水平,但是生态系统的变化开始变得剧烈且往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灰度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兰州市未来几年内环境质量不断好转,预计2023年生态质量评级达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红线 线性回归 灰度理论模型 生态环境评价 兰州市
原文传递
西秦岭北缘甘加—麻当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3
作者 梁志勇 李鹏举 +1 位作者 焦世文 鲁有朋 《甘肃地质》 2023年第4期13-22,58,共11页
西秦岭北缘夏河县甘加—麻当地区零星分布有火山岩,通过对该地区玄武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甘加—麻当玄武岩属于一套钠质—钾质过渡的碱性玄武岩。玄武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W、Sr和高... 西秦岭北缘夏河县甘加—麻当地区零星分布有火山岩,通过对该地区玄武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甘加—麻当玄武岩属于一套钠质—钾质过渡的碱性玄武岩。玄武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W、Sr和高场强元素U、Nb、Ta、Hf,亏损Cs、Ba、Th等元素,显示出典型的OIB型特征,其形成环境为大陆板内环境,推测岩浆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其复杂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与印支期造山运动后岩石圈拉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甘加地区 麻当地区 玄武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正枫 李进喜 +1 位作者 梁靓 王明明 《甘肃地质》 2022年第3期73-79,共7页
为评价兰州市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行政区划数据为基础,依托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手段重点对兰州市植被、水域、农田、建筑用地、大气环境等生态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形成城市生态环境定期监测,为政府... 为评价兰州市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行政区划数据为基础,依托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手段重点对兰州市植被、水域、农田、建筑用地、大气环境等生态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形成城市生态环境定期监测,为政府部门制定生态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对兰州市2018—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兰州市生态环境指数由42.47增长到46.78,兰州市环境质量有逐渐变好的趋势;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值都得到了提升;污染负荷指数则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表明兰州市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遥感数据处理 生态环境评价 兰州市
原文传递
夏河清水沟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
5
作者 闫旺 段凯 +1 位作者 焦世文 李鹏举 《甘肃地质》 2022年第2期49-57,共9页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含有一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且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富含锶元素的矿泉水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实际调查、水文地质勘探及围岩、水质化学成分测试等数据,在阐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矿泉水常...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含有一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且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富含锶元素的矿泉水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实际调查、水文地质勘探及围岩、水质化学成分测试等数据,在阐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矿泉水常规离子、25种离子界限指标及污染物、微生物、放射性指标化学特征和围岩锶含量分布特征,辅以矿泉水^(3)H、^(14)C等环境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富锶地下水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广泛分布的三叠系板岩、堇青石角岩、闪长岩等围岩中形成的基岩裂隙水(含断裂带脉状裂隙水)及其循环转化形成的松散岩类孔隙水是矿泉水赋存的地下水类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水,锶元素含量0.434~0.808 mg/L,TDS 60.9~395.4 mg/L,为低矿化富锶地下水;水年龄2460~2480 a,氚含量小于1.0 TU,属于大气降水入渗经深循环的远源补给;围岩是地下水中锶元素的主要母岩,地下水在径流循环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水岩互助作用,产生阳离子交换,使围岩中的锶元素被充分溶解和过滤进入含水层,从而形成富锶矿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型矿泉水 形成原因 地球化学背景 水质特征 甘肃夏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