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点带面的方法在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邹玉珍 付学梅 +1 位作者 曹旭华 黄妍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8期178-178,180,共2页
中医适宜技术有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真实世界研究核心思想做导向,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以此确立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流程,为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的推广应用创立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途径。
关键词 以点带面方法 中医适宜技术 综合医院 推广效果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赵乾 李述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且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且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将其分为对照组(74例,未发生低血压患者)与观察组(40例,术后发生低血压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年龄≥70岁、双侧支架、存在溃疡斑块、存在低血压病史、重度狭窄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β=0.141,OR=1.513,95%CI:1.186~1.929)、双侧支架(β=0.422,OR=1.525,95%CI:1.121~2.074)、存在溃疡斑块(β=0.387,OR=1.473,95%CI:1.108~1.957)、存在低血压病史(β=0.407,OR=1.502,95%CI:1.039~2.172)、重度狭窄(β=0.415,OR=1.514,95%CI:1.100~2.084)均为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双侧支架、存在溃疡斑块、存在低血压病史、重度狭窄均属于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可根据上述各项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措施,进而达到减少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低血压情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低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晓明 尤玉娟 +4 位作者 周文江 景兆德 徐步轩 柴峰 王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于该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从中筛选出围手术期并发癫痫者,分析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别、损伤部位及损伤性质等因素与癫痫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于该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从中筛选出围手术期并发癫痫者,分析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别、损伤部位及损伤性质等因素与癫痫发生的关系,对各项观查指标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围手术期发生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提出对应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损伤部位、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额顶叶损伤、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为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龄、损伤部位、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早期预防及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降低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围手术期 癫痫 危险因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勇 景兆德 +5 位作者 周文江 韩晓明 徐步轩 柴峰 邵文泽 刘晓艳 《内科》 2017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情况以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丙戊酸...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情况以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预防性抗癫痫治疗。观察计算患者术后1个月内癫痫发生率、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癫痫发生率、不同损伤严重程度患者癫痫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癫痫发生率。结果颅脑损伤患者164例中,术后1个月内癫痫发作32例,发生率为19.51%。闭合性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5.0%)低于开放性脑损伤(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39.3%)显著高于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癫痫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癫痫 预防性治疗 丙戊酸钠
下载PDF
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晓明 景兆德 +3 位作者 柴峰 王勇 宋卫东 邵文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69-70,共2页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术。在研究组患者发病的24 h内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在对照组患者发病的24 h后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发病的24 h内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降低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不同时间 重型颅脑损伤 脑出血昏迷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丙戊酸钠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勇 景兆德 +5 位作者 周文江 韩晓明 徐步轩 柴峰 邵文泽 刘晓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丙戊酸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 目的探究并分析丙戊酸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丙戊酸钠。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测评,观察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生情况差异显著(u=2.35,P<0.05),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局灶性发作,对照组以大发作为主,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o CA得分组间、组间多时间点、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35,P=0.001、F=5.835,P=0.02、F=4.921,P=0.03),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o 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腹泻1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2例,随后3个月的随访中未见血小板严重减少以及胰腺炎和急性肝坏死发生,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给予丙戊酸钠能有效预防癫痫的发生,并减少术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颅脑损伤 癫痫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晓明 景兆德 +3 位作者 柴峰 王勇 宋卫东 邵文泽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3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机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时机为发病72 h内...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机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时机为发病72 h内,对照组气管切开时机为发病72 h后,比较两组发病7、20 d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试验组发病7、20 d后CPI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在发病72 h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重度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预后
下载PDF
同一部位巨型脑动脉瘤并血管畸形1例
8
作者 王建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0期76-76,共1页
患者 男,39岁,突发头痛8h入院。神志清楚,四肢肌力5级。入院前2年、3周及本次头颅CT检查均提示左颞枕顶脑出血,出血量为7-18ml。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器故障,未行脑血管造影。入院后即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于左颞枕顶... 患者 男,39岁,突发头痛8h入院。神志清楚,四肢肌力5级。入院前2年、3周及本次头颅CT检查均提示左颞枕顶脑出血,出血量为7-18ml。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器故障,未行脑血管造影。入院后即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于左颞枕顶脑皮质下见一直径约3.0cm动脉瘤,瘤壁菲薄,术中瘤壁破裂,以银夹多枚夹闭瘤壁破口失败。明胶海绵、棉块及纱布按压出血部位,出血仍凶猛,快速回输自体血及成分输血,血压仍呈进行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脑动脉瘤 血管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头颅CT检查 脑血管造影 回输自体血 四肢肌力 机器故障
下载PDF
老年性三叉神经痛手术风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9
作者 周文江 王道奎 +2 位作者 张振兴 闫红梅 张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323,共1页
  一、资料与方法   1997-2005年手术治疗56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男26例,女30例,年龄60~82岁,病程3-17年.所有病人都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后都因副作用大不能耐受或无效而停药.18例经过1~3次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的封闭术,9...   一、资料与方法   1997-2005年手术治疗56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男26例,女30例,年龄60~82岁,病程3-17年.所有病人都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后都因副作用大不能耐受或无效而停药.18例经过1~3次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的封闭术,9例作了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4例经过埋线、中药等治疗.56例中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史12例,脑血管病史5例,心电图检查28例有心肌缺血性改变,肝功异常7例,肾功异常3例,低蛋白血症3例.所有病人均行CT及MRI检查未显示颅内占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老年性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风险因素 心肌缺血性改变 防治 颅内占位病变 肝功异常 心电图检查
原文传递
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遗症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全祯 王东雁 +4 位作者 殷毓琪 陶玉东 周文江 梁雪薇 夏咏青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理疗按摩。观察其临床表现、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理疗按摩。观察其临床表现、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康复治疗前后患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活动程度改善,疼痛程度减轻(P〈0.05)。结论早期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穴位注射 神经促通技术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救治经验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文江 王建业 张玉琪(点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5-415,共1页
一、临床资料 自1997年7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195例,男性153例,女性42例,年龄:60~87岁(平均73.5岁)。有高血雎病史152例,有外伤史147例,CT检查脑萎缩133例。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4年。因头痛、头晕... 一、临床资料 自1997年7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195例,男性153例,女性42例,年龄:60~87岁(平均73.5岁)。有高血雎病史152例,有外伤史147例,CT检查脑萎缩133例。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4年。因头痛、头晕、恶心就医者157例,头晕、行走不稳者10例,对侧肢体麻木、运动不利者76例,神志恍惚、嗜睡15例,浅昏迷、大小便失禁、伴恶心、呕吐、单侧瞳孔大者7例。头颅CT显示血肿量在15~25ml者28例,30—55ml者123例,60~90ml者37例,90~125ml者7例。行钻孔引流术167例,术后引流1—7d。单侧硬膜下血肿者163例,双侧者4例。术后再出血2例,均行开颅手术,再手术后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33例术前头晕症状存在。术后硬膜下积液36例,28例再次行硬膜下积液抽吸、引流而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性 救治经验 钻孔引流术 硬膜下积液 头晕症状 术后引流 大小便失禁 术后再出血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以及重建颞肌附着点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柴峰 韩晓明 周文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以及重建颞肌附着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因各种原因导致颞部颅骨缺损患者8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典的钛网人工塑形修补颅骨...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以及重建颞肌附着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因各种原因导致颞部颅骨缺损患者8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典的钛网人工塑形修补颅骨缺损,而观察组则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并同时于钛网颞部重建颞肌附着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手术时间、术中使用钛钉数以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6%(40/41)比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8.9±1.6)h比(12.4±2.4)h],术中使用钛钉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9)个比(11.8±1.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9.8%(4/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以及重建颞肌附着点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手术不良反应更少,术后外观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重建 颅骨 颞肌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
原文传递
电针与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技术对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东雁 刘杰 +5 位作者 陈敬德 王明 王勇 邵文泽 王蒙 李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 探讨电针、穴位注射与康复技术对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rd syndrome, SHS)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脑出血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 目的 探讨电针、穴位注射与康复技术对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rd syndrome, SHS)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脑出血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脑出血常规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观察组结合电针、穴位注射及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频理疗。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采用VAS量表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测角计测量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采用排水法检测SHS手肿胀的发展及恢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60.1±6.4)分比(41.8±18.7)分,t=6.799]、MBI[(65.2±3.5)分比(50.6±2.1)分,t=23.512]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2.7±1.4)分比(4.9±1.3)分,t=7.817]、水肿体积差[(2.1±2.1)cm3比(4.8±1.2)cm3,t=7.316]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前屈[(163.1±6.7)°比(56.0±10.9)°,t=59.516]、后伸[(39.6±5.8)°比(23.2±6.7)°,t=12.799]、外展[(168.1±9.6)°比(52.1±8.9)°,t=60.148]、内收[(52.1±3.6)°比(29.8±4.3)°,t=27.580]、外旋[(49.8±7.6)°比(23.2±5.2)°,t=19.151]、内旋[(107.0±8.5)°比(60.2±6.1)°,t=29.758]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52/56)、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P<0.01)。结论 针刺与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技术可减轻脑出血后SHS患者疼痛,消除水肿,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肩手综合征 电针 注射 穴位 康复日常生活活动
原文传递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优势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晓明 周文江 +3 位作者 景兆德 邹玉珍 柴峰 王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所用钛网不同分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组(41例)和传统手工塑形钛网组(37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所用钛网不同分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组(41例)和传统手工塑形钛网组(37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住院费用、塑形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组住院费用和塑形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组[(12978.1±4765.7)元比(9436.6±3798.7)元、(9.87±0.13)分比(9.41±0.09)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组[4.9%(2/41)比29.7%(11/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时操作便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能达到高标准的塑形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
原文传递
针刺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苗琴 王东雁 +2 位作者 周文江 丁俊 陶玉东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8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85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营养神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分别于... 目的探讨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85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营养神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Barthel指数(BI),Fugl-Meyer(FMA)运动量表,Znng抑郁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SDS、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BI、FMA评分明显上升(P均<0.05),抑郁状态比较治疗组SDS及HAM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5%vs56.1%,81.8%vs58.5%,P<0.05)。结论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有明显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针灸 阶段性健康教育 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吸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16
作者 邹玉珍 曹旭华 《中国厂矿医学》 2009年第6期660-66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25%~29%浓度的鼻导管吸氧方式,观察1组采用29%~37%浓度的面罩吸氧方式,观察2组采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25%~29%浓度的鼻导管吸氧方式,观察1组采用29%~37%浓度的面罩吸氧方式,观察2组采用45%~53%浓度的面罩吸氧方式,每天吸氧5~8h后再改为29%~37%的面罩吸氧方式。检测入院后第24、48、72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aO2、PaCO2、SaO2等指标在不同组间,观察2组可达正常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及观察1组;在不同吸氧时间,吸氧72h可达正常值,明显优于24h及48h。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出现脑氧供需失衡,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吸氧治疗对脑氧供需平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氧供需平衡 吸氧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