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郑虎林书法作品
- 1
-
-
作者
郑虎林
-
机构
甘肃陇南西和一中
-
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
-
关键词
虎林
书法作品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杜牧《清明》诗新解
- 2
-
-
作者
魏泽民
-
机构
甘肃陇南西和一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
文摘
关于《清明》一诗是否为杜牧的作品,这里姑且不论,但这首诗千古流传,影响巨大,被誉为“清明诗之最”。这首诗的语言并非诘屈聱牙,一点也不晦涩难懂,读起来觉得素朴平实,如同口语,那么,文字如此浅显的诗歌,为什么解读时会出现那么多的歧义呢?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就在于读者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不同理解,或者说不理解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习俗,抑或是拿今天的清明节习俗来理解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习俗,没有把诗歌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去考察,从而造成对诗歌内容理解上的巨大差异,以至歧见纷出。
-
关键词
《清明》
明诗
杜牧
诗歌内容
历史文化环境
唐宋时期
清明节
创作背景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也说“兮”字的读音——与陈明远先生商榷
- 3
-
-
作者
魏泽民
-
机构
甘肃陇南西和一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8年第6期6-9,共4页
-
文摘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陈明远先生认为“兮”字的读音“兮”字不应读作“x侃(希)”,而应当读作“h侪(呵、阿)”,相当于今日的语气词“啊(佟)”,民歌里的“兮”字,应当读作开口呼,建议《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必须修改“兮”字的读音.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可以讨论,但主张修改工具书上的注音则似乎欠妥.现择一文,就教大家.
-
关键词
“兮”字
读音
陈明
《汉语大词典》
大学教授
《辞源》
学术观点
语气词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对比的方法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小说
- 4
-
-
作者
魏泽民
-
机构
甘肃省陇南西和一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5期19-22,共4页
-
文摘
如何解读和赏析鲁迅的小说,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要解读和赏析鲁迅先生的小说,就要把握其艺术特征。鲁迅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著称,笔者以为,所谓“表现的深切”,是指反映生活的深度和作品的思想意义;所谓“格式的特别”,则是就其艺术风格而言的。笔者拟从人物、场景、情节诸方面人手,采用对比分析探究鲁迅小说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意义。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对比分析
中学语文教材
解读
思想意义
艺术风格
语文教师
艺术特征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众说纷纭话“狼烟”
- 5
-
-
作者
魏泽民
-
机构
甘肃省陇南西和一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第9期10-15,共6页
-
文摘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关于“狼烟”一词的解释,正好应证了苏轼的这一结论,有人知之而言之不详,有人虽知而不能言,而士大夫终不肯亲临烽燧去考察,此所以以讹传讹,贻害千年。
-
关键词
“狼烟”
《石钟山记》
士大夫
苏轼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