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馆馆藏行楷楹联洒银纸本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晓丽 龚德才 +1 位作者 杨眉 任满宽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本研究采用纤维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等对张掖市民乐县博物馆馆藏行楷楹联的纸张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洒银纸本纸张原料由麻浆和皮浆组成,纸张原料沤煮时添加了碳酸钾、碳酸钙,抄纸过程中加填... 本研究采用纤维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等对张掖市民乐县博物馆馆藏行楷楹联的纸张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洒银纸本纸张原料由麻浆和皮浆组成,纸张原料沤煮时添加了碳酸钾、碳酸钙,抄纸过程中加填了高岭土,纸张制备过程中经过了涂布、染色、洒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纸 纸张性能 检测分析 制作工艺
下载PDF
场景·共享·认同: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传播路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建军 王丽娜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3,136,共6页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见证社会进步,承载着集体与社会的共同记忆。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生态,重塑着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深刻改变着博物馆传播格局。通过积极探索和揭示...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见证社会进步,承载着集体与社会的共同记忆。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生态,重塑着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深刻改变着博物馆传播格局。通过积极探索和揭示博物馆传播规律,不断推进自我审视与思考,以期在变革中寻求机遇,助力博物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传播 新媒体 甘肃简牍博物馆
下载PDF
甘肃简牍博物馆:书写于简牍之上的历史
3
作者 朱建军 《决策探索》 2021年第11期42-42,共1页
甘肃是我国汉简出土大省,自1907年以来相继出土汉简总量就达7万多枚,占我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其中近4万枚就收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之上书写、保留、蕴含着2000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真实事件和聪明智慧,无论是断章... 甘肃是我国汉简出土大省,自1907年以来相继出土汉简总量就达7万多枚,占我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其中近4万枚就收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之上书写、保留、蕴含着2000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真实事件和聪明智慧,无论是断章残句还是完整册书,都记载了中华民族在百折不挠前进道路上生生不息的光辉思想和灿烂文明。以“简”立馆意味着我们要找到用简牍讲述中国故事的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 丝绸之路 出土汉简 博物馆 独特方式 生生不息
下载PDF
由悬泉汉简“祭祠具”谈汉代河西边地的社祭与臈祭
4
作者 肖从礼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记载可知,敦煌悬泉置和居延地湾遗址出土的“祭祀具”使用范围应包括河西边地的社祭和臈祭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祭祠具 社祭 臈祭
下载PDF
敦煌学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炳林 朱建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02,共6页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在认真听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以...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在认真听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苏孝林、以及笔者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如何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而全面提升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工作水平,这应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研究 敦煌研究院 樊锦诗 成果展示 名誉院长 实践指南 兰州大学 优秀历史文化
下载PDF
例谈文献类展览的创新实践
6
作者 徐睿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简牍是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载体之一,其内容既有官私文书,也有艺文典籍等,记录着当时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被冠以“汉简之乡”的美誉。甘肃简牍博物馆作... 简牍是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载体之一,其内容既有官私文书,也有艺文典籍等,记录着当时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被冠以“汉简之乡”的美誉。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其新馆基本陈列力图打破文献类展览形式相对单一、内容晦涩难懂的桎梏,积极创新展览展陈模式,以馆藏研究成果的积迭,深度挖掘文物的价值内涵,着力呈现简牍背后的万千故事,全面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为文献类展览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简牍 甘肃简牍博物馆 文献类展览 基本陈列
下载PDF
说“戊曹”——新莽简判断标准试补
7
作者 郭伟涛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众多汉代官文书简牍,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纪年,其中的一部分保有新莽朝改制更张的种种特征,因而容易识别出来。学界过去对新莽朝简牍的判定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遗漏。文章考证西北汉简中的“戊曹”也属于新莽简,增...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众多汉代官文书简牍,多数都没有明确的纪年,其中的一部分保有新莽朝改制更张的种种特征,因而容易识别出来。学界过去对新莽朝简牍的判定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遗漏。文章考证西北汉简中的“戊曹”也属于新莽简,增加了新莽简的判断标准。文章同时还对“戊曹”的设置进行了初步讨论,丰富了对新莽朝职官改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汉简 系年 新莽 戊曹
下载PDF
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天竺人考证
8
作者 马丽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绘画题材之一,各国王子问疾图最早出现于初唐维摩诘经变方便品中。自初唐至晚唐,在问疾图最前端的醒目位置不仅有黑身卷发,戴耳环、臂钏,跣足的人物形象,还有束发、留胡须,两侧有侍从的贵族形象。至五代人物... 维摩诘经变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绘画题材之一,各国王子问疾图最早出现于初唐维摩诘经变方便品中。自初唐至晚唐,在问疾图最前端的醒目位置不仅有黑身卷发,戴耳环、臂钏,跣足的人物形象,还有束发、留胡须,两侧有侍从的贵族形象。至五代人物数量增多,且演变为身披彩带,戴臂钏、脚钏的神化形象。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图像的整理,可知该人物可能为唐五代的婆罗门僧人和刹帝利国王,即现今的印度人。天竺人形象的出现,是唐代丝路繁荣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变 唐五代 婆罗门 天竺
下载PDF
甘南藏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甘肃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考察之二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国穆 韩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1-27,共7页
本文通过对甘南藏区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的考察,详细梳理了甘南藏区茶马古道各主要线路及支线的交错分布状况和走向,在尽可能清晰地"复原"茶马古道交通线路的基础上,探究茶马古道沿线各类文化遗产与茶马古道的历史关系及文... 本文通过对甘南藏区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的考察,详细梳理了甘南藏区茶马古道各主要线路及支线的交错分布状况和走向,在尽可能清晰地"复原"茶马古道交通线路的基础上,探究茶马古道沿线各类文化遗产与茶马古道的历史关系及文化内涵,为开展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专题调查研究提供考古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藏区 茶马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考察研究
下载PDF
显微分析技术在皮革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曹小娟 常燕娜 +3 位作者 常晓丽 杨升 王嘉琪 多杰仁钦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7期29-33,38,共6页
皮革文物作为珍贵的历史见证物,对于展现世界文明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其进行科学严谨且富有成效的分析研究极为必要。对文物的外观形貌进行分析是文物保护研究的第一步,显微分析技术是探究皮革文物内部微观构造和特征的关... 皮革文物作为珍贵的历史见证物,对于展现世界文明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其进行科学严谨且富有成效的分析研究极为必要。对文物的外观形貌进行分析是文物保护研究的第一步,显微分析技术是探究皮革文物内部微观构造和特征的关键工具之一。通过观察皮革的微观构造及纤维特点,以此来获得皮革制品的来源、制作工艺,探究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等。本文综述了现代显微分析技术在皮革类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显微分析技术在皮革类文物保护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显微分析与其他现代分析检测方法联用的检测技术在皮革类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类文物 显微分析技术 文物保护 微观结构 联用技术
下载PDF
《悬泉汉简(壹)》札记二则
11
作者 吉强 《出土文献》 2024年第3期78-80,171,共4页
悬泉汉简Ⅰ90DXT0116S∶5释文存在可以校改及补释部分,其释文中“出卅五人”可改释为“士卅五人”,并可补释“以食骑”三字;结合书法笔迹及文书内容的关联性,可将Ⅰ90DXT0116②∶148与Ⅰ90DXT0116②∶150可缀合编联为同一份册书。
关键词 悬泉汉简 释文校订 册书编联
下载PDF
“简”述中国故事 “牍”懂丝路文明
12
作者 朱建军 《发展》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文博蔚兴,于今为盛。甘肃地处祖国腹地,文化遗存璀璨丰富,汉塞边关出土的数万枚简牍,记录了2000多年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文物50129件(组),一级文物1679件(组)。这些珍贵的简牍文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富矿,... 文博蔚兴,于今为盛。甘肃地处祖国腹地,文化遗存璀璨丰富,汉塞边关出土的数万枚简牍,记录了2000多年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目前,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文物50129件(组),一级文物1679件(组)。这些珍贵的简牍文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富矿,叙述了丝路古道的峥嵘岁月和万千故事,呈现了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繁盛景象。自开放以来,甘肃简牍博物馆始终以“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奋进目标,凝心聚力描绘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文物 甘肃简牍 丝绸之路 汉塞 中华文明 丝路古道 繁盛景象 博物馆
下载PDF
《悬泉汉简(贰)》所载“东乌泽亭”地望蠡测
13
作者 苏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悬泉汉简(贰)》由三枚简组成的册书完整地记录了敦煌郡广至县“东乌泽亭”相关情况,至于“东乌泽亭”地望,则因史料有限而尚无结论。从传世文献及考古调查发现来看,汉唐时期在今瓜州县以西疏勒河下游、截山子以北的区域存在广阔的湖... 《悬泉汉简(贰)》由三枚简组成的册书完整地记录了敦煌郡广至县“东乌泽亭”相关情况,至于“东乌泽亭”地望,则因史料有限而尚无结论。从传世文献及考古调查发现来看,汉唐时期在今瓜州县以西疏勒河下游、截山子以北的区域存在广阔的湖泊水系,乌泽就是其中的一片湖泊。这里也曾是敦煌主要的农垦区。因此,悬泉汉简所载“东乌泽亭”即在此附近,也就是今瓜州县南岔镇六工村西南12公里芦草沟城一带。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北凉段业在此开置乌泽县,隋代乌泽县并入常乐县后,乌泽这一历史地名随之湮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东乌泽亭 地望 湖泊水系
下载PDF
悬泉汉简所见传食研究
14
作者 李丽琼 《丝绸之路》 2024年第2期51-60,共10页
悬泉置是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西段设置的一处集官方接待、政令传达、邮书传递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即传置。从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相关饮食类文物和汉简记载,可知驿置为往来人员提供传食服务,所提供的传食种类主要有粮食、肉食、酱食、蔬菜、水... 悬泉置是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西段设置的一处集官方接待、政令传达、邮书传递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即传置。从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相关饮食类文物和汉简记载,可知驿置为往来人员提供传食服务,所提供的传食种类主要有粮食、肉食、酱食、蔬菜、水果、酒饮和甜食等,可谓品种丰富。通过研究可知,传食者的身份有四类:外客、公职外出办差人员、奴隶和刑徒以及违规接待人员。悬泉置传食种类以及传食者相关活动、服务,既是对农耕经济在河西走廊充分发展的鲜活反映,也是对河西走廊东西文化交流盛况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置 悬泉汉简 传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浅谈甘肃简牍的价值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亮 《丝绸之路》 2015年第24期35-36,共2页
简牍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甘肃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简牍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简牍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成立,为这一巨大文物宝库提供了保护和研究的良好条件和... 简牍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甘肃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简牍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简牍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成立,为这一巨大文物宝库提供了保护和研究的良好条件和最佳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简牍 简牍档案 简牍研究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16
作者 任怡 《丝绸之路》 2022年第4期136-139,共4页
伴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标注,即将面临重要的发展转折期,如何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推进博物馆与旅游产业的双向赋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此,博物馆应加强自身管理创新... 伴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标注,即将面临重要的发展转折期,如何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推进博物馆与旅游产业的双向赋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此,博物馆应加强自身管理创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和要求,推进数字化建设。文章分析了文旅融合对博物馆发展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博物馆用户体验需求,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措施,旨在深度开发挖掘深层次、高品位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把博物馆建设成为民众满意的精神家园,促进博物馆事业既快又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博物馆 数字化建设
下载PDF
敦煌石窟长袖舞图像流变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雪 朱建军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0,共9页
长袖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其特征是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 长袖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其特征是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童子、迦陵频伽、共命鸟等,并先后出现了翻领、圆领、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长袖舞在敦煌的传承与留居敦煌的吐蕃遗民密切相关,其图像演变依托于各类壁画题材图像模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汉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长袖舞 翻领 吐蕃 火宅喻
下载PDF
王者天下:吐谷浑阿柴王墓与喜王慕容智墓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建军 马丽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84-96,共13页
2018血滑一号墓和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结构完整、布局清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墓主虽均为同时代、同族属的吐谷浑王族成员,但其墓葬形制及葬俗等方面却截然不同。本文拟通过对这两座墓葬的墓主身份、墓葬形制、葬俗等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2018血滑一号墓和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结构完整、布局清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墓主虽均为同时代、同族属的吐谷浑王族成员,但其墓葬形制及葬俗等方面却截然不同。本文拟通过对这两座墓葬的墓主身份、墓葬形制、葬俗等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政权下的吐谷浑王族墓葬所反映的多元文化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柴王 慕容智 吐谷浑 鲜卑 吐蕃
下载PDF
平凉明代襄陵王家族研究——以馆藏墓志为基础
19
作者 高雪 柳娅娅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7期90-93,共4页
平凉市博物馆现藏有明代墓志二十多通,其中就有韩王墓志和韩王妃、韩王夫人等墓志,以韩王家族成员墓志为多。本文主要以没有刊布的三通襄陵王家族成员墓志为基础,通过对墓志中信息的释读,借助文献资料,对平凉襄陵王相关情况进行探讨,增... 平凉市博物馆现藏有明代墓志二十多通,其中就有韩王墓志和韩王妃、韩王夫人等墓志,以韩王家族成员墓志为多。本文主要以没有刊布的三通襄陵王家族成员墓志为基础,通过对墓志中信息的释读,借助文献资料,对平凉襄陵王相关情况进行探讨,增补韩王世系成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 明代 韩王 襄陵王 墓志
下载PDF
甘肃简牌里的阳关
20
作者 苏阳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文物档案甘右图中的木简(简号I肃90DXT0112②:79)1990年出土于悬泉置遗址。该简长23.5厘米、宽0.9厘米、厚0.3厘米,红柳材质。正面一行书写。此简为邮书刺,主要记载了元始二年(公元2年)三月二十八日,敦煌阳关都尉“实”上报朝廷的文书... 文物档案甘右图中的木简(简号I肃90DXT0112②:79)1990年出土于悬泉置遗址。该简长23.5厘米、宽0.9厘米、厚0.3厘米,红柳材质。正面一行书写。此简为邮书刺,主要记载了元始二年(公元2年)三月二十八日,敦煌阳关都尉“实”上报朝廷的文书传递至悬泉置时进行交接的记录。现藏甘肃简族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置遗址 文书传递 文物档案 阳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