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乳酸菌及其发酵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大卫 任晨瑜 +9 位作者 申菲菲 郭蕾 陈春萌 黄玉军 张臣臣 关成冉 马文龙 李启明 杨锁华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9,58,共7页
通过盐酸林可霉素干扰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研究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对菌群失衡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及其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 d灌胃300 mg/mL的盐酸林可霉素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及双歧杆菌... 通过盐酸林可霉素干扰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研究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对菌群失衡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及其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 d灌胃300 mg/mL的盐酸林可霉素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及双歧杆菌数量与大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E)(P<0.05),且在7 d内未能恢复,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P<0.05);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Xn,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Yd及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以1∶1∶1∶1的比例混合的菌悬液及其发酵乳通过显著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来改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P<0.05),并增加了小鼠肠道中Bacteroides spp.、Lachnospira spp.、Ruminococcus spp.、Blautia spp.及Lactobacillus spp.的丰度,降低了Escherichia spp.和Clostridium spp.的丰度;盐酸林可霉素还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内毒素的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P<0.05),而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的干预则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内毒素的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了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球蛋白和IgG的含量(P<0.05)。混合乳酸菌菌悬液及其发酵乳可以改善由盐酸林可霉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增强其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乳 盐酸林可霉素 肠道菌群 免疫
下载PDF
益生菌混合发酵条件及其对发酵胡萝卜汁色泽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大卫 陈春萌 +10 位作者 程月 梁雅婷 任晨瑜 瓦云超 黄玉军 陈霞 张臣臣 关成冉 钱建亚 杨锁华 顾瑞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对色泽、风味的影响及其贮藏特性等。方法通过菌种配比、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分光测色计和气质联用仪分别研究了发酵前后胡萝卜汁的风味成分和色泽变化。...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对色泽、风味的影响及其贮藏特性等。方法通过菌种配比、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胡萝卜汁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分光测色计和气质联用仪分别研究了发酵前后胡萝卜汁的风味成分和色泽变化。结果添加30%(m/m)的新鲜胡萝卜汁(原液),接种3%的以1∶1∶1(v/v/v)混合的嗜热链球菌grx02、植物乳杆菌s7和瑞士乳杆菌Lh100-1,添加5%蔗糖,37℃发酵8 h,发酵的胡萝卜汁口感良好,酸甜适口;稀释和蔗糖的添加使得胡萝卜汁的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均显著低于胡萝卜汁原液,而益生菌混合发酵使得胡萝卜汁色泽与其原液较为接近,后酸化过程对发酵后的胡萝卜汁色泽影响较小。胡萝卜汁发酵后产生了1-壬醇、6-甲基-1-庚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酸酯及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等新的醇酯类风味物质,2-壬酮、γ-红没药烯、(±)-3-羟基月桂酸等风味物质的含量增加。在4℃贮藏13 d后,发酵胡萝卜汁的益生菌活菌数为7.98 lg CFU/mL,色泽、口感等感官易于接受。结论3株益生菌混合发酵,改善了加工过程对胡萝卜汁色泽的影响,丰富了胡萝卜汁的风味;贮藏的13 d内,发酵胡萝卜汁中的益生菌活菌数较高、气味清爽、颜色均匀、无杂质且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汁 益生菌 混合发酵 风味 色泽
原文传递
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罗汉果甘草复合发酵饮料抑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小凤 王文琼 +5 位作者 鲁茂林 关成冉 马文龙 杨锁华 袁佩佩 顾瑞霞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90,共7页
以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浸提、脉冲电场辅助浸提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罗汉果和甘草进行处理,对其处理后原料内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发酵后饮料内活菌数、pH、总酸及发酵饮料抑菌特性,研究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发酵饮料活性成分及抑菌特性... 以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浸提、脉冲电场辅助浸提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罗汉果和甘草进行处理,对其处理后原料内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发酵后饮料内活菌数、pH、总酸及发酵饮料抑菌特性,研究不同原料处理方式对发酵饮料活性成分及抑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处理效果最优,对黄酮等成分的溶出具有促进效果,脉冲电场处理后的原料发酵所得的饮料活菌数最高,为9.6×1010 cfu/mL,发酵后总酸含量最大,为9.16 g/kg。而且,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0~3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甘草 活性成分 发酵饮料 抑菌特性
原文传递
乳杆菌在Caco-2细胞模型中对肠吸收短链脂肪酸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大卫 任晨瑜 +7 位作者 范晨雨 瞿恒贤 陈春萌 张臣臣 关成冉 李启明 杨锁华 顾瑞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3-1603,共11页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细胞超微结构、苯酚红通透量及细胞增殖-毒性试验等来综合评价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乳杆菌干预前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Caco-2细胞单层培养至第11天时的TEER值为1290.73Ω·cm2,在第15天时为1319.31Ω·cm2,而且细胞间连接紧密并覆盖着一层垂直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苯酚红通透量小于1×10^(−6)cm/s,在1 mmol/L丙酸或丁酸分别作用3 h后,模型中Caco-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99.03%和91.4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54、P58、P67、P97、P123及P198干预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F14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1干预后,胞内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结论】试验的乳杆菌在模型中能够促进Caco-2细胞对丙酸或丁酸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CACO-2 细胞 促吸收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